QB/T 2533-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533-2013
中文名称: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及连接管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Piping fittings and connection tubes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3-07-22
实施日期:2013-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房间
空气
调节器
管路
连接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97.030家用电气设备综合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日用机具>>Y61家用空调与冷藏器具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20.0
出版日期:2013-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胡志强 等
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等
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和连接管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GB/T 7725中规定的房间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管路件(包括多通管、工艺管、半圆管、U形管、大半圆管和带焊接的管路组件如:冷凝器输入输出管组件、冷凝器连接管组件等)和分体式空调器使用的室内外机连接管。
标准内容
ICS97.030bzxZ.net
分类号:Y61
备案号:4162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翟
QB/T 2533-2013
代替QB/T2533-2001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及连接管Piping fittings and connection tubes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s2013-07-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QB/T2533一2001《空调器用管路件》。本标准与QB/T2533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及连接管》;QB/T2533-2013
第1章范围中增加了分体式空调器室内外机连接管,分别列出了管路件的主要种类第2章更新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修改了“管路件”的定义,增加了“连接管”的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异型三通或多通”、“过滤器”、“储液器”、“消音器”的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原标准第4章分类,原章节序号作相应调整;第4章对下列内容进行了修订:
4.1.2增加“可使用铜、铝、钢等材质制造”.
4.2增加对铜铝连接管的要求;
4.3增加了对连接管以及尺寸规格的推荐值以及尺寸公差的要求;4.4.2给出了3种不同压力试验后的要求;4.4.3残余水分含量调整为“不应超过40mg/m2”;4.4.4残余杂质含量调整为“不得超过150mg/m2”;增加4.4.5“力学性能”的要求;增加4.4.6“压扁性能”的要求;增加4.4.7“扩口性能”的要求;增加4.5“耐久性”的要求;
增加4.6“套管接头抗剥离能力”的要求;增加4.7“热缩套管耐老化”的要求;增加4.8“耐盐雾”的要求;
增加4.9“防锈”的要求;
增加4.10“冷媒适应性”的要求;增加4.11“漆膜”的要求;
增加4.12“高低温冲击”的要求。第5章对下列内容进行了修订:
5.3增加对不同类型尺寸所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的要求;5.4.1修改了气密性试验方法:
5.4.2修改了耐压性试验方法;
增加5.4.5“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增加5.4.6“压扁性能”的试验方法;增加5.4.7“扩口性能”的试验方法;增加5.5“耐久性”的试验方法;增加5.6“套管接头抗剥离能力”的试验方法:增加5.7“热缩套管耐老化”的试验方法;增加5.8“耐盐雾”的试验方法:1
QB/T2533—2013
增加5.9“防锈”的试验方法;
增加5.10“冷媒适应性”的试验方法;增加5.11“漆膜结合力”的试验方法;增加5.12“高低温冲击”的试验方法。第6章按照第4章、第5章内容对检验项目进行了调整,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志强、汪向荣、陈雨忠、胡敏志、白韦。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B/T2533-2001。
1范围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及连接管QB/T2533-2013
本标准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和连接管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GB/T7725中规定的房间空气调节器上使用的管路件(包括多通管、工艺管、半圆管、U形管、大半圆管和带焊接的管路组件如:冷凝器输入输出管组件、冷凝器连接管组件等)(以下简称“管路件”)和分体式空调器使用的室内外机连接管(以下简称“连接管”)。注:波纹型连接管的相关要求正在考虑中。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ISO6892-1:2009,MOD)
GB/T242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242一2007,ISO8493:1998,IDT)GB/T246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246-2007,ISO8492:1998,IDT)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12,ISO2859-1:1999,IDT)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2951.12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GB/T2951.12—2008,IEC60811-1-2:1985,IDT)GB/T2952.1一2008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GB/T4436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T4436-2012,EN755.7:2008、EN755.8:2008、EN754-7:2008、ANSIH35.2(M):2009,NEO)GB/T6739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6739-2006,ISO15184:1998,IDT)5房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2004,ISO5151:1994,NEQ)GB/T7725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ISO2409:1992,EQV)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3452.2-2008,ISO2808:2007,IDT)GB/T17791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3术语和定义
GB/T772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管路件pipingfitting
房间空气调节器中,用于连接功能配件的管路零件或与其他功能配件连接的管路组件。3.2
连接管connectiontube
分体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时,用于连接室内外机使用的管路组件。4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管路件及连接管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技术文件制造。1
QB/T2533-2013
4.1.2管路件和连接管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可使用铜、铝、钢等材质制造。与制冷剂接触的材料应严格验证其适用性后方可使用。4.1.3对于使用复合材质的管路件,应符合供露双方的技术文件要求外观
4.2.1管路件管口应平整,无影响连接的毛刺等缺陷;弯曲部分应无明显皱褶、裂纹、凸起等缺陷。4.2.2连接管管材的内外表面应无硝盐、裂纹、气泡、起皮、外来夹杂物、腐蚀斑点和飞边压入等缺陷;内表面应干净,无金属屑、油污等杂质。4.2.3连接管两端的喇叭口挤压后厚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无裂纹等缺陷。4.24焊接处应光滑、完整,无断焊、烧穿、挂瘤、焊堵等缺陷。铜铝连接管的焊接部位应无裂纹的热缩套管应紧密覆盖,并能包住焊接部位,痘。
4.3尺寸
2800~<5000
5000~7000
术文件的要求,
4.4性能
4.4.1气密性
按5.4.1方法进行试验,不应产生气泡4.4.2耐压性
产口部华国
图纸或摄
按5.4.2坊法进行试验,在基本压力下,管材外表面不应有任何渗漏现象,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永久性变形(膨胀);在极限压力下,不应出现破裂;循环压力试验后,不应发生泄漏、破坏、异常变形等不良现象。
4.4.3管内残余水分含量
按5.4.3方法进行试验时,平均管内表面积残余水分含量不应超过40mg/m24.4.4管内残余杂质含量
按5.4.4方法进行试验时,平均管内表面积残余杂质含量不应超过150mg/m2。2
4.4.5力学性能
按5.4.5方法进行试验,材料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表2室
室温纵向力学性能
4.4.6压扁性能
抗拉强度/MPa
≥206
≥270
QB/T2533-2013
:伸长率310%
≥15
4.4.6.1对于铜、铝材质的管路件或连接管,按5.4.6.1方法进行试验,观察压扁后的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4.4.6.2钢材质的管路件或连接管,按5.4.6.2方法进行试验,观察压扁后的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4.4.7扩中性能
连接管按5.4.7方法进行试验,试样扩口处不应产生肉眼可见裂纹,注:管路件不进行此项试验。
4.5耐久性
按5.5方法进行试验,管路应无破坏、泄漏等异常情况。对于管路件和铜铝连接管,不应出现裂纹、泄漏,管材内表面应无氧化、腐蚀现象,4.6套管接头抗剥离能力
按5.6方法进行试验,Pw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Pw >(-12.4 +38.6Jt
式中:
铜铝连接管焊接接头铜铝剥离试验强度,单位为牛每毫米(N/mm)(1)
管路壁厚,单位为毫米(mm)。其中,t表示铜管的公称壁厚,t表示铝管的公称壁厚。
4.7热缩套管耐老化
对于铜铝连接管表面的热缩套管,按5.7方法进行试验后,试样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GB/T2952.12008中7.10表10的规定。
4.8耐盐雾
对铜铝连接管进行5.8.1的试验,铝、钢材质的管材进行5.8.2的试验,试验后应符合4.4.1和4.4.2的要求。
4.9防锈
对钢材质的管材进行5.9的试验后,管材内表面不应有生锈现象。4.10冷媒适应性
铜铝连接管按5.10方法进行试验后,应满足4.4.2的要求。表面采用喷涂处理方式的钢管,试验后喷涂表面不应出现裂纹,
4.11漆膜
按GB/T6739方法进行试验,管路件表面漆膜硬度不应小于2H。按GB/T13452.2方法进行试验,管路件表面漆膜厚度不应小于40μum。3
QB/T2533-2013
在进行5.11的试验后,漆膜结合力不应大于GB/T9286一1998中规定的2级(漆膜脱落面积不大于15%)。
4.12高低温冲击
按5.12进行试验,试验后管路件和连接管外观应无异常变化、破坏,并应符合4.4.1的要求。连接管外的保护层应保持完好。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环境条件
a)温度:(20±5)℃:
b)相对湿度:45%~75%。
5.1.2试验用的主要测量仪器仪表如无特殊说明,本章试验中采用以下精度的测量仪器或仪表:a)长度计量量具: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mm;b)测量压力的仪表:精度不应低于2.5级;c)测量温度的仪表:最小分辨值不应大于0.2℃;d)测量质量的仪表:分辨率应为±0.5mg。5.2外观
外观检查应在正常照度下,进行视检。5.3尺寸
外形尺寸采用外径千分尺(精度0.01mm),壁厚采用千分尺(精度为0.1mm),其余采用钢卷尺、直角尺等进行测量。
5.4使用性能
5.4.1气密性
将管路件或连接管的其中一个管口接上快速接头,其他管口密封好,通过快速接头向试样内通入最高工作压力的气体,浸入水中保压1min后观察。5.4.2耐压性
5.4.2.1基本压力
气压试验时,气体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1.5倍设计压力后,保压5min,观察其状态。5.4.2.2极限压力
将管路件或连接管注满液体并排净滞留空气约1min,进、出口的一端堵住,慢慢加压至3倍设计压力,维持恒压2min,目视观察有无破裂。可进一步加压直至试验样品破坏,记录爆破压力。5.4.2.3循环压力
在管路件或连接管内部施加压力,由初始压力遂增压至1.5倍设计压力再降低至初始压力,为1次循环。循环10万次后观察其状态。5.4.3管内残余水分含量
本标准规定残余水分含量试验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如有争议时,采用间接测量法。5.4.3.1直接测量法
将产品去掉密封塞(套),放在(125土5)℃的干燥箱干燥,应有足够时间保证产品完全干燥。冷却后测量其质量,试验前后质量之差则为该产品残余水分含量。5.4.3.2间接测量法
管路件或连接管的进出口接入收集水分装置(见图1),冷槽内注入液氮(或干冰加酒精),使槽内4
QB/T2533-2013
温度达到-80℃或以下,将产品放入干燥箱内,干燥箱内温度调节至(125土5)℃,抽真空使管内压力不大于13.3Pa(绝对压力),持续2.0h,测量收集到的水分质量为该产品残余水分含量。真空压力表
调压阀
干燥箱
5.4.4管内残余杂质含量
图1收集水分装置示意图
真空泵
液氮(或干冰加酒精)
本标准规定残余杂质含量试验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如有争议时,采用间接测量法。5.4.4.1直接测量法
在经干燥后的管路件或连接管内用有效清洗剂进行压力冲洗5min,冲洗压力应保证能有效地冲走管内杂质。将管路件在(125土5)℃的干燥箱内干燥,冷却后测量质量,试验前后质量之差则为产品残余杂质含量。
5.4.4.2间接测量法
在经干燥后的管路件或连接管内用有效清洗剂进行压力冲洗5min,冲洗压力应保证能有效地冲走管内杂质。用中性过滤纸过滤清洗液,过滤纸在过滤前后分别在(70土5)℃的干燥箱内干燥,冷却后测量质量,试验前后过滤纸的质量之差即为产品残余杂质含量。5.4.5力学性能
按GB/T228.1的规定进行试验。
5.4.6压扁性能
5.4.6.1对于铜、铝材质管材,截取试样或在管材上直接进行,将管材夹在两平板之间,并连续施加压力,直至两平板间距为管壁厚的3倍,对试样或管材进行观察。5.4.6.2对于钢材质管材,按GB/T246的规定进行试验,压扁至直径的2/3后,对试样或管材进行观察。
5.4.7扩口性能
按GB/T242的规定进行试验。从管材的端部切取适当长度,用60°冲头对铜端进行扩口,扩口率30%,对扩口处进行检查。
5.5耐久性
将管路件或连接管组安装在耐久性试验机上。试验机组按制冷5min、停机5min、制热5min、停机5min为1次循环,切换进行连续试验,进行20万次循环。5.6套管接头抗剥离能力
沿铜铝套管接头轴向割取剥离试样(见图2),试样宽度8mm,每个接头中按2、4、6、8中的最大数量对称抽取,试样数量见表3。当t不大于1.3mm时,采用静压方式将弧状试样压平后进行剥离试验;t2大于1.3mm时,参考图3、图4首先将试样中铜管缩口端未与铝管焊合部分用手工分开,然后进行剥离试验,得到实测剥离力P,则Pw-P/B,式中B为剥离试样宽度。5
QB/T2533-2013
取样位置
铜铝接头外径p/mm
12.7~18.9
5.7热缩套管耐老化
按GB/T2951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8耐盐雾
5.8.1铜铝连接管
图3试样形状
试样直径与取样数量
单位为毫米
P、P2一剥离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
图4拉伸前预分离
试样数量/个
从管材上截取长400mm、含有铜铝焊接接头的一段样品并保留其上的热缩套管(如有),将样品两端管口密封,放入pH为6.5~7.2,质量分数(5土1)%的氯化钠(NaCI)溶液中,置于(35土2)℃的盐雾箱内,放置500h,取出剥除热缩套管。5.8.2钢、铝材质管路、
从管材上截取长400mm的一段样品;将样品两端管口密封,放入pH为6.5~7.2,质量分数为(5土1)%的氯化钠(NaCI)溶液中,置于(35土2)℃的盐雾箱内,放置500h。5.9防锈
将管材在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3%的环境下放置240h后,将管材纵向切开,观察内表面。
5.10冷媒适应性
在铜铝连接管内充入液态制冷剂,充注量为连接管内容积的50%,密封全部管口。在(100土2)℃的环境下放置5h,(-30土2)℃的环境下放置5h,作为1个循环,连续6个循环后,自然放置至室温。5.11漆膜结合力
按GB/T9286一1998的规定进行试验,用划格刀在试样表面轴向及径向等距各划6条切割线,漆膜厚度不大于120um时划格刀间隔为2mm,漆膜大于120.um时划格间隔为3mm,以划破漆膜见底材为准,经压贴试验后,应符合漆膜结合力要求。5.12高低温冲击
将管路件或连接管放置在(120土2)℃的环境下5h,(-30±3)℃的环境下5h,作为1个循环,进行5个循环后,在常温常湿下放置2h后进行观察。6
检验规则
6.1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
QB/T2533-2013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4的规定。表4中,第1~3项为必检项目,其他为抽检项目。表4
检验项目
气密性
耐压性
管内残余水分含量
管内残余杂质含量
压扁性能
扩口性能?
注:带“”的项目仅适用于连接管。要
出厂检验
接收质量水平AQL可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6.3型式检验
6.3.1在下列情况下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c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不少于1次;当设计、材料或生产工艺有重大变更时。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5-的规定。表5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尺寸
气密性
耐压性
管内残余水分含量
管内残余杂质含量
力学性能
压扁性能
扩口性能
耐久性“
套管接头抗剥离能力
热缩套管耐老化
耐盐雾
冷媒适应性
高低温放置
注:带“*”的项目仅适用于连接管。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QB/T2533-2013
6.3.3按GB/T2829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案、判别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样品大小、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按表6的规定。表6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不合格质量水平
判别水平
二次抽样
第一次
第二次
样本大小
A类不合格
RQL=65
B类不合格
RQL=80
C类不合格
RQL=100
6.3.4经出厂检验后,凡合格的样品可作为合格品交订货方。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合格的成品中随机抽取,型式检验的样品一律不应作为合格品交付订货方。6.4产品贮存超过1年再出厂,应按出厂检验项目重新检查验收。7标志、包装、运输和存
7.1标志
7.1.1产品包装箱应清晰地标明:a)产品名称、规格及数量;
b)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c)制造日期;
d)“向上”、“怕雨”等贮运注意事项,其标志应符合GB/T191有关规定。7.2包装
7.2.1产品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产品的包装内应固定可靠,并有防潮和防震措施,保证产品在正常运输、装卸和保存时,不致损坏和碰伤。7.2.2产品包装箱应附有合格证明,内容应包括:a)产品名称及规格;
b)检验印章;
c)检验日期。
7.3运输和购存
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挤压、雨雪淋袭。产品应贮存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干燥的库房中。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