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276-2019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276-201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he use of binary inform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cation system in China.
1范围
JT/T 1276规定了自动识别系统( AIS)中国区域二进制应用信息的结构、分类和编码规则。
JT/T 1276适用于中国沿海水域利用AIS系统播发或接收二进制报文信息的相关设备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1162-1 :2010航海 导航和无线电通讯设备及系统数字接口第1 部分:单路送话器及多路收话器(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 eonmumnieation equipenent and systems- Digital interfuces- Part 1: .Single talker and muliple listeners)
ITU-R M.1371-5在 VHF水上移动類带内使用时分多址的自动识别系统的技术特性( Technical churncteristics for an automuie idenifcation sylem using time-division muliple access in the VHF marilinme mobile bund)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BK:寻址:二进制广播确认( Addressed Binary Acknowledgement)
ABM:寻址=二进制安全相关报文( Addresed Binary Message)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utlomatic Idenifeation System)
AI:应用识别符( Application Identifier)
BBM:广播二进制报文( Broadeast Binary Mesage)
CRC:循环冗余校验( Cyelie Redlundancy Check)
DAC:指配区域码( Designated Area)
DC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Diferential Globual Poetioning System)
FI:功能标识符( Function Identifer)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标准内容
ICS03.220.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276—2019
自动识别系统(AIS)中国区域二进制信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he use of binary information of 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inChina
2019-07-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9-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二进制报文结构
5二进制应用信息类型
6二进制应用信息编码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串行语句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规范
JT/T 1276—2019
JT/T1276—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事局、北京尚乘亿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江、胡伟、侯安健、姚高乐、张三喜、付春宇、张鑫、耿雄飞、张明睿。1范围
JT/T1276—2019
自动识别系统(AIS)中国区域二进制信息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自动识别系统(AIS)中国区域二进制应用信息的结构、分类和编码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沿海水域利用AIS系统播发或接收二进制报文信息的相关设备和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EC61162-1:2010航海导航和无线电通讯设备及系统数字接口第1部分:单路送话器及多路收话器(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Digital interfacesSingle talker and multiple listeners)Part 1:
ITU-RM.1371-5在VHF水上移动频带内使用时分多址的自动识别系统的技术特性(Technicalcharacteristics for a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n the VHF maritimemobile band)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BK:寻址二进制广播确认(AddressedBinaryAcknowledgement)ABM:寻址二进制安全相关报文(AddressedBinaryMessage)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l:应用识别符(ApplicationIdentifier)BBM:广播二进制报文(BroadcastBinaryMessage)CRC:循环完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DAC:指配区域码(DesignatedArea)DC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GlobalPostioningSystem)FI:功能标识符(FunctionIdentifier)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DataLinkControl)IMO: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MMSI: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MaritimeMobileServiceIdentity)RBN:无线电指向标(RadioBeacon)VDM:甚高频数据链路报文(VHFData-linkMessage)VDO:甚高频数据链本船报文(VHFData-linkOwn-vesselMessage)VHF:甚高频(VeryHighFrequency)4二进制报文结构
4.1通则
二进制报文指ITU-RM.1371-5定义的6号报文和8号报文。6号报文为二进制寻址报文,8号报1
JT/T1276—2019
文为二进制广播报文,其报文格式应符合ITU-RM.1371-5的规定二进制信息系统间的串口数据接口应符合IEC61162-1:2010的要求,串行语句要求参见附录A。4.2
二进制报文格式
二进制报文由三部分组成:
-标准AIS的数据帧格式:
应用标识符(AI):
应用数据(长度可变)
应用标识符和应用数据的结合构成二进制应用信息6号报文格式见表1.8号报文格式见表2。6号报文格式
报文格式
标准AIS的数据顿头
二进制应用信息
标准AIS的数据顿尾
报文格式
标准AIS的数据顿头
上升阶段
同步序列
顿起始位
报文D
转发指示符
信源ID
序列编号
目的地ID
重发标志
备用填充位
应用标识符
应用数据
校验位
顿结束位
缓冲位
上升阶段
同步序列
起始位
报文ID
转发指示符
比特数(bit)
≤920
根据HDLC((7Eh)
6号报文的标识符;固定为6
由转发器使用,表明报文已被转发多少次。0:默认值;3:不再转发
信源台站MMSI编号
目的地台站的MMSI编号
重发标志应根据重发情况设置。0:默认值:1:已重发未使用。应设置为零。留作将来使用CRC校验
根据HDLC(7Eh)
位填充、距离延迟、转发器延迟和抖动8号报文格式
比特数(bit)
根据HDLC(7Eh)
8号报文的标识符;固定为8
由转发器使用,表明报文已被转发多少次。0:默认值:3:不再转发
报文格式
标准AIS的数据顿头
二进制应用信息
标准AIS的数据顿尾
4.3应用标识符
信源ID
备用填充位
应用标识符
应用数据
校验位
顿结束位
缓冲位
表2(续)
比特数(bit)
≤952
信源台站MMSI编号
JT/T1276—2019
未使用。应设置为零。留作将来使用CRC校验
根据HDLC(7Eh)
位填充、距离延迟、转发器延迟和抖动AI标识出二进制应用信息的类型,由DAC和FI构成,长度共16bit.其中DAC长度为10bit.FI长度为6bit。
4.3.2 DAC
DAC是一个长度为10bit的字段。根据IMO规定,分配给中国区的DAC为412、413、414。4.3.3FI
FI是一个6bit的字段,标示二进制应用信息的类型。4.4时隙占用要求
二进制报文的时隙数自由二进制报文的长度决定(包括应用标识符和应用数据),二进制报文应使用较少的时隙数目并充分利用数据字节的长度。6号报文8号报文占用时隙数日应符合TU-BM.1371-5的要求。6号报文时隙占用数要求见表3,8号报文时隙占用数要求见表4。表36号报文时隙占用数
时隙数目
最大二进制数据字节(B)
JT/T1276—2019
时隙数目
5二进制应用信息类型
表48号报文时隙占用数
表5给出所定义的22类中国区域二进制应用信息类型表5
20 ~24
26 ~ 63
最大二进制数据字节(B)
中国区域二进制应用信息类型
应用信息类型
海洋气象预报
海洋环境预报
海洋气象预警
水文气象预报
航标工作状态
碍航物信息
水上水下活动
海上拖带
军事活动
船舶遇险
划定区域(圆形、矩形)
划定区域(不规则)
气象信息采集
航线推荐(船舶请求)
航线推荐
航线气象(船舶请求)
航线气象
扩展船舶静态数据和航行相关信息(报告请求)船舶报告
航标遥测遥控
6号报文
8号报文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00 ~ 63
二进制应用信息编码要求
6号报文
海洋气象预报
表5(续)
应用信息类型
14位中文编码
13位中文编码
JT/T1276—2019
6号报文
8号报文
表6给出了海洋气象预报的编码规则。气象要素主要有:天气现象、风速、风向、气温、气压、能见度。根据本规则,每个报文最大可发布14个位置的气象预报信息6海洋气象预报编码规则
预报时间
天气现象#1
经度#1
纬度#1
风速#1
风向#1
气温#1
气压#1
能见度1
天气现象#2
经度#2
纬度#2
风速#2
风向#2
气温#2
气压#2
能见度#2
比特数(bit)
0~23,以整点时间为预报点
天气现象编码范围为1~31(见表7),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分.适用范围:60°E~180°E,基数为60°E,间隔为1单位:分,适用范围:50°S~70°N,基数为50°S.间隔为1单位:节,适用范围:0kn~120kn,超过120kn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6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百帕,适用范围:800hPa~1200hPa,基数为800hPa,间隔为1hPa单位:海里,适用范围:0.0nmile~25.0nmile,间隔为0.1nmile天气现象编码范围为1~31(见表7),超过范围无效采用增量方式,以经度#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第一位为标志位,0表示正,1表示负采用增量方式,以纬度#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单位:节,适用范围:0kn~120kn,超过120kn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6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百帕,适用范围:800hPa~1200hPa,基数为800hPa,间隔为1hP单位:海单,适用范围:0.0nmile~25.Onmile,间隔为0.1nmile5
JT/T1276—2019
天气现象#n
经度#n
纬度#n
风速#n
风向#n
气温#n
气压#n
能见度#n
信息来源
备用填充位
总比特数
比特数(bit)
99 +(n-1) ×
63 + (0 ~7)
表6(续)
天气现象编码范围为1~31(见表7),超过范围无效采用增量方式,以经度#n-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
J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采用增量方式,以纬度#n-1为基数,1为无效
单位:节,适用范围0kn~120kn,超过120kn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6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百帕,适用范围:800hPa~1200hPa,基数为800hPa,间隔为1hPa单位:海里,适用范围:0.Onmile~25.Onmile,间隔为0.Inmile1:中国气象局,2:中国海洋局,3:中国海事局,4~8预留补位时设置为0,由n值动态补位,整字节时不使用05≤n<8占用3时隙;
8≤n<12占用4时隙;
12≤n<15占用5时隙
注:没有特别说明,负数编码用补码表示。6.1.1.2
表7给出了天气现象编码规则。
天气现象
雷阵雨
雷阵雨并伴有冰苞
雨夹雪
海洋环境预报
天气现象编码规则
天气现象
大暴雨
特大暴雨
沙尘暴
小雨到中雨
天气现象
中雨到大雨
大雨到暴雨
暴雨到大暴雨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小雪到中雪
中雪到大雪
大雪到暴雪bzxz.net
表8给出了海洋环境预报的编码规则,气象要素主要有:流速、流向、浪高、浪向、海温等。根据本规则,每个报文最大可发布16个位置的气象预报信息。海洋环境预报编码规则
预报时间
经度#1
纬度#1
流速#1
流向#1
浪高#1
浪向#1
海温#1
经度#2
纬度#2
流速#2
流向#2
浪高#2
浪向#2
海温#2
经度#n
纬度#n
流速#n
流向#n
浪高#n
浪向#n
海温#n
信息来源
备用填充位
总比特数
比特数(bit)
95+(n-1)x
59+(0~7)
以整点时间为预报点,取0~23
JT/T1276—2019
单位:分,适用范围:60°E~180°E,间隔为1\,基数为60°E单位:分,适用范围:50°S~70°N,间隔为1基数为50°S单位:节,适用范围:0.0kn~25.0kn,间隔为0.1kn,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米,适用范围:0.0m~25.0m,间隔为0.1m,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1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采用增量方式,以经度#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采用增量方式,以纬度#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0.0kn~25.0kn,间隔为0.1kn,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米,适用范围:0.0m~25.0m,间隔为0.1m,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1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采用增量方式,以经度#n-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
采用增量方式,以纬度#n-1为基数,1\为一个增量单位,取+1~+59,其他无效
单位:节,适用范围:0.0kn~25.0kn,间隔为0.1kn,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米,适用范围:0.0m~25.0m,间隔为0.1m,超过范围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无效单位:摄氏度,适用范围:-10.0℃~60.0℃,间隔为0.1℃,超过范围无效1:中国气象局,2:中国海洋局,3:中国海事局,4~8预留补位时设置为0,由n值动态补位,整字节时不使用05≤n<9占用3时隙;
9≤n12占用4时隙;
12≤n<16占用5时隙
JT/T1276—2019
6.1.3海洋气象预警
表9给出了海洋气象预警的编码规则,主要气象预警种类有:热带气旋、大风预警、大浪预警、大雾预警、风暴潮、冰况预警、寒潮预警。表9海洋气象预警编码规则
预警类型
预警主述
预警时间
预警时效
信息来源
备用填充位
总比特数
比特数(bit)
1~15.0不用,1:热带气旋;2:大风预警:3:大浪预警;4:大雾预警;5:风暴潮;6:冰况预警;7:寒潮预警
热带气旋编码规则见表10:
大风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2;
大浪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3;
大雾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4;
风暴潮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5;
冰况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6;
寒潮预警编码规则见表17
月、日、时、分,不需要的单位补0占位;0~3位:月范围1~12(13~15不使用):4~8位:日范围1~31(32不使用);9~13位:小时范围0~23(24~31不使用);14~19位:分钟范围0~59(60~63不使用)单位:小时,适用范围:0h~48h1:中国气象局;2:中国海洋局;3:中国海事局:4~8预留补位码,设置为0
占用2时隙
表10给出了热带气旋编码规则。热带气旋编码规则
中心位置经度
中心位置纬度
气旋类型
8级风圈半径
10级风圈半径
移动速度
移动方向
比特数(bit)
单位:分.适用范围:经度60°E~180°E.间隔为0.001,基数为60°E单位:分,适用范围:纬度50°S~70°N,间隔为0.001°,基数为50°S气旋类型编码规则见表11
单位:公里,适用范围:1km~500km,500km以上无效单位:公里,适用范围:1km~500km,500km以上无效单位:公里/小时,适用范围:1km/h~63km/h,63km/h以上无效单位:度,适用范围:0°~359°,超过范围视为无效数
近中心最大风力
中心气压
总比特数
比特数(bit)
表10(续)
单位:级,取1级~20级,超过范围视为无效JT/T1276—2019
单位:百帕,取800hPa~1200hPa,基数为800hPa,按间隔为1hPa表11给出了气旋类型编码规则。表11
热带气旋等级
热带低压(TD)
热带风暴(TS)
强热带风暴(STS)
台凤(TY)
强台风(STY)
超强台风(SuperTY)
表12给出了大风预警编码规则。气旋类型编码规则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m/s)
10.8~17.1
17.2~24.4
24.5~32.6
32.7~41.4
41.5~50.9
表12大风预警编码规则
中心位置经度
中心位置纬度
最低风力
最高风力
总比特数
比特数(bit)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级)
12 ~13
16或以上
单位:分,适用范围:经度60°E~180°E,间隔为0.001°,基数为60°E单位:分,适用范围:纬度50°S~70°N,间隔为0.001°基数为50°S单位:海里,适用范围:1nmile~250nmile,250nmile以上无效单位:级,取1级~20级,超过范围视为无效单位:级,取1级~20级,超过范围视为无效取1~8,1:东风,2:东南风,3:南风,4:西南风,5:西风,6:西北风,7:北风,8东北风
补位28个0
表13给出了大浪预警编码规则。3大浪预警编码规则
中心位置经度
中心位置纬度
比特数(bit)
单位:分,适用范围:经度60°E~180°E,间隔为0.001°,基数为60°E单位:分,适用范围:纬度50°S~70°N,间隔为0.001\,基数为50°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