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16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1163-2017
中文名称:客车CAN总线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5231830
相关标签:
客车
总线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163-2017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AN of bus.
1范围
JT/T 1163规定了客车CAN总线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CAN总线网络架构、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故障诊断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
JT/T 1163适用于M2、M,类客车使用的CAN总线的开发、生产、检验、运输和储存,专用校车和其他类型客车使用的CAN总线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B/T 24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 平法和垂直法
CB 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4094. 2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7619机动车电子电气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65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 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9951道路车辆静电 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T 21437.2道路车辆由 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21437.3道路车辆由传导 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标准内容
ICS43.040.01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163—2017
客车CAN总线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CANof bus2017-09-29发布
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CAN总线网络架构
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
故障诊断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常用的PCN定义
常见的SPN定义
JT/T1163-2017
JT/T1163—2017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汉纳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欧科佳(上海)汽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雪利曼电子仪表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泰乐玛汽车制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平、李建红、黄海平、王添辉、肖良和、单林永、李剑峰、李伟、严则进、崔茂源、徐晖、王大钊、朱辉、童超、黄德富、张達、李飞。1范围
客车CAN总线技术规范
JT/T1163—2017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CAN总线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CAN总线网络架构、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故障诊断、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M,、M,类客车使用的CAN总线的开发、生产,检验、运输和储存,专用校车和其他类型客车使用的CAN总线可参照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B/T191
CB/T2408
CB4094
GB/T 4094.2
GB/T17619
GB/T18655
GB/T19951
CB/T21437.2
GB/T21437.3
GB/T28046.1
GB/T28046.2
GB/T28046.3
CB/T28046.4
QC/T238
QC/T727
ISO14229
IS015031.3
ISO15765.2
ISO15765.3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志机动车电子电气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强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电气负荷
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
汽车、摩托车用仪表
第3部分:机械负荷
第4部分:气候负荷
道路车辆联合诊断服务(UDS)一规范和要求(Roadvehicles一Unifieddiagnostieservices (UDS)-Specification and requirements)道路车辆车辆通讯和外部设备排放相关的诊断斤第3部分:诊断连接器和相关
的电路、规格和使用SAEJI962修订版2002.4(Roadvehicles—Communicationbe-tween vehicleand external test equipment for emissions-related diagnostics-Part3:Diagnostic connector and related electrical circuits,specification anduse SAEJI962RevisedAPR2002)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的诊断第2部分:网络层服务(RoadvehiclesDiagnostic on controllerareanetworks-Part2:Network layer service)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的诊断第3部分:统一断服务实施(UDSonCANRoadvehicles-Diagnosticoncontrollerareanetworks-Part3:lmplementa-1
JT/T1163—2017
ISO15765.4
SAEJ1939.11
SAEJ1939.13
SAEJ1939.15
SAEJ1939.21
SAEJ1939.31
SAE J1939.71
tion of unifieddiagnostieservices(UDS on CAN)]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CAN)的诊断第4部分:排放相关系统要求(Roadvehicles-Diagnostic o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s-Part 4:Requirements for emissions-relatedsystems)
物理层,屏蔽双绞线(250kbits/s)(PhysicalLayer250kbits/s,ShieldedTwistedPair)
物理层,非车载诊断连接器(Off-BoardDiagnostieConnector)物理层,非屏蔽双绞线(250kbits/s)[SAEJ1939—15ReducedPhysicalLayer,250kbits/s,Un-ShieldedTwistedPair(UTP)]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网络层(NetworkLayer)
应用层(VehicleApplicationLayer)3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CAN总线
CANbuS
通过CAN通信协议使得多个节点之间能够共享数据和信息交换,实现对整车电气进行综合控制及管理的系统。
节点node
CAN总线网络中具备数据通信能力的设备3.1.3
communicationprotocol
通信协议
CAN总线各节点之间有效地完成信息交换的一组约定和规则。3.1.4
gateway
对具有不同协议或消息集的两个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3.1.5
KL15电源线
KL15power line
连接到点火开关ON档的电源线。3.1.6
网络架构
gnetwork architecture
CAN总线节点之间的互联方式
客户端client
诊断仪内提供诊断操作服务的功能块。注:诊断仪一般还包括数据库管理、文档管理及用户界面管理等功能块。3.1.8
服务端
server
ECU内提供诊断服务的功能块。
会话session
诊断仪和ECU之间的通信。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ingSystem)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l)空调控制系统(AirConditioner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daptiveFront-lightingSystem)车身控制模块(BodyControlModule)电池管理系统(BatleryManagementSystem)数据块大小(BlockSize)
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AreaNetwork)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lectronicBrakingSystem)空气悬架电子控制系统(ElectronicallyControlledAirSuspension)发动机控制模块(EngineControlModule)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ManagementSystem)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eSpeedController)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前碰撞预警系统(FrontCollisionWarningSystem)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器(HyhridControlUnit)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DepartureWarningSystem)电机控制系统(MotorControlUnit)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DiagnostiesII)协议数据单元(ProtocalDataUnit)参数组(ParameterGroupNumber)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缓速器电子控制器(RetarderElectronicControlUnit)可疑参数编号(SuspectParameterNumber)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TransmissionControlUnit)胎压监测系统(TirePressureMonitoringSystem)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Unit)行驶记录仪(VehicleDataRecorder)车载诊断设备(VehicleDiagnosticeUnmit)JT/T1163—2017
JT/T1163—2017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基本规定
CAN总线技术要求的基本规定如下:采用屏蔽双绞线通信的系统,其物理层的要求应符合SAEJ1939.11的规定:采用非屏蔽双绞a
线通信的系统,其物理层的基本规定应符合SAEJ1939.15的规定;b)
采用屏蔽双绞线通信的系统,其位定时的相关规定应符合SAEJ1939.1I的规定:采用非屏蔽双绞线通信的系统,其位定时的相关规定应符合SAEJ1939.15的规定;关于非车载诊断连接器的基本规定应符合SAEJ1939.13的规定:数据链路层的基本规定应符合SAEJ1939.21的规定:网络层的基本规定应符合SAEJ1939.31的规定。工作电压
节点的标称电压分为:12V及24V,其工作电压范围见表1。表1节点工作电压范围
内燃机车及
混合动力客车
纯电动客车
内燃机车及混合
动力客车
纯电动客车
4.2外观
标称电压
CAN总线产品外观要求如下:
工作电压范围
最小值
最大值
适用范围
单位为伏
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应具有功能的产品16
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DC/DC(直流转直流电源)未运行期间具有功能的产品
在DC/DC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期问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DC/DC未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在DC/DC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CAN总线产品外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等缺陷:透明材料的透明度应良好;
表示车辆行驶工况的图形标志应符合CB4094和GB/T4094.2的规定4
4.3功能要求
4.3.1休眠
处于休眠模式下的节点不应干扰其他节点间的通信。4.3.2唤醒
应通过KL15电源线或其他方式结束节点的休眠。4.3.3静态电流
单个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电流不大于5mA。4.3.4电源输入耐压要求
JT/T1163—2017
对于12V系统,其电源输人应可承受18V过电压:对于24V系统,其电源输人应可承受36V过电压。
4.3.5节点输出短路保护时间
节点从输出短路到关闭的时间应不大于0.3s4.3.6信号采集
信号类型
节点应具备根据车辆设计要求采集相关信号的功能。可采集的信号类型如下:数字信号:包含开关信号(如雨刮开关、灯光开关、挡位开关等)数字传感器信号等;a)
模拟信号:包含电阻型和电压型等模拟信号(如油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b)
脉冲信号:包含接收车速信号和转速信号等4.3.6.2数字信号
4.3.6.2.1开关有效电平
开关有效电平见表2。
表2开关有效电平
ECU工作电压
4.3.6.2.2开关响应时间
开关响应时间应不大于0.1s。
4.3.6.3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输入特性见表3。
高电平有效范围
单位为伏
低电平有效范围
JT/T1163—2017
脉冲信号
模拟信号输入特性
测量范围
0Q-5000
500Q-2kn
OV-32V
脉冲输入/输出频率和电平范围应符合如下要求:a)
脉冲输入/输出频率范围:0kHz~20kHz;脉冲输入/输出电平范围见表4。表4脉冲输入/输出电平范围
输入输出电压
实时信息处理
高电平有效范围
16 ~24
节点应对获取的总线信息或采集的信号依据控制策略进行实时数据处理。4.3.8
整车控制
负载管理
节点的输出端应能够直接驱动阻性、容性和感性的负载。驱动负载
节点的输出端应能够以PWM输出的方式驱动负载4.3.8.3输出短路与保护
节点的输出端应具有负载短路及过载的保护4.3.8.4BCM节点的可互换性
BCM节点应具有可互换性。
信息显示及故障诊断报警
车辆行驶的状态信息应能显示,车辆故障应能报警4.4
性能要求
电气负荷
节点电气负荷的要求应符合CB/T28046.2的规定。4.4.2机械负荷
节点机械负荷的要求应符合GB/T28046.3的规定。6
分辨率
单位为伏
低电平有效范围
4.4.3气候负荷
节点气候负荷的要求应符合CB/T28046.4的规定。4.4.4外壳防火性能
节点塑料外壳的垂直燃烧性能应符合CB/T2408规定的V-0级要求。4.4.5电磁兼容
电磁辐射抗扰性
节点电磁辐射抗扰性应符合GB/T17619的规定。4.4.5.2电源线传导瞬态抗扰性
节点电源线传导瞬态抗扰性应符合GB/T21437.2的规定4.4.5.3信号线传导瞬态抗扰性
节点信号线传导瞬态抗扰性应符合GB/T21437.3的规定。4.4.5.4静电放电抗扰性
节点静电放电抗扰性应符合CB/T19951的规定。4.4.5.5电磁传导扰性
节点电磁传导骚扰性应符合GB/T18655的规定。4.4.5.6电磁辐射骚扰性
节点电磁辐射骚扰性应符合GB/T18655的规定。CAN总线通信可靠性
CAN总线通信可靠性应符合SAEJ1939.11的规定。CAN总线仪表耐久性
CAN总线仪表耐久性应符合QC/T727的规定。5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23℃±5℃:
相对湿度范围:60%±15%;
大气压:96kPa±10kPa;
供电电压:12V电系为14V+0.2V:24V电系为28V±0.2V;频率波动范围:±5%;
时间波动范围:±5%;
电阻波动范围:±1%
试验设备
试验电源
JT/T1163—2017
试验电源的电压调整范围应满足表1的要求,电源的功率应大于所有节点功率总和,电源应有过流7
JT/T1163—2017
及短路保护。
5.2.2试验台架
包括模拟开关,传感器输入、负载功率输出及CAN总线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等。5.3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时,应给予约300lx的均匀照度,日距500mm,用视觉检查法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4.2的要求。
5.4功能检查
5.4.1休眠
断开KL15电源线,节点应满足4.3.1的要求5.4.2唤醒
连接KL15电源线,节点应满足4.3.2的要求。5.4.3静态电流
节点处于休眠状态时,测量供电电源的电流,电流应符合4.3.3的要求5.4.4电源输入耐压
按照4.3.4的要求将电源输人端直接接人对应电压,持续1min,试验结果应达到CB/T28046.1的等级C的要求。
5.4.5节点输出短路保护时间
节点输出短路保护时间试验步骤如下:a)将节点的输出端和电源负极或电源正极接通;b)计取输出响应时间
试验结果应满足4.3.5的要求
5.4.6信号采集
数字信号
5.4.6.1.1开关有效电平
根据表2的要求,分别选择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的电压,将开关信号和其相连,观察输出电压。试验结果应符合4.3.6.2.1的要求5.4.6.1.2开关响应时间
在5.4.6.1.1的过程中,计取开关打开到负载正常工作的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4.3.6.2.2的要求。
5.4.6.2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输入试验步骤如下:
a)电阻型和电压型模拟信号在表3规定的下限值、中间值、上限值上进行:按先上升后下降的顺序改变电压、电阻值;b)
在被测值处保持不小于10s,读取指示值。8
试验结果应符合4.3.6.3的要求。5.4.6.3脉冲信号
5.4.6.3.1脉冲输入频率和电平
脉冲输入频率和电平试验步骤如下:试验在表4的限值上进行;
b)在该限值下分别改变输人电压,按先上升后下降的顺序改变电压值:c)在读取指示前,应在被测值处保持不小于10s试验结果应符合4.3.6.4的要求。5.4.6.3.2脉冲输出频率和电平
脉冲输出频率和电平试验步骤如下:a)试验在表4的限值上进行;
b)计取输出信号。
试验结果应符合4.3.6.4的要求。5.4.7
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信息处理试验步骤如下:
将被检测设备和计算机连接;
JT/T1163—2017
通过计算机上安装的模拟信息发送和接收的软件问被检测设备发送报文和接收被检测设备发出的报文,检测报文是否能进行发送和接收;c
重复b)步骤,检测报文的发送和接收的周期。试验结果应符合4.3.7的要求
整车控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负载管理
负载管理试验步骤如下:
将节点接人试验台架:
将阻性负载接入节点的输出端;b)
将万用表并行接人节点的输出端:e
打开试验台架电源,观察万用表电流档读数;d
将容性负载接入节点的输出端,重复步骤b)~d):e
将感性负载接入节点的输出端,重复步骤b)~d)。f)
试验结果应为读数大于0A。
5.4.8.2驱动负载
驱动负载试验步骤如下:
将节点接入试验台架;
b)将节点调整到占空比为50%的PWM输出模式:c)将测试灯泡接人节点的输出端:d)打开电源,观察测试灯泡
试验结果应为测试灯泡闪烁。
5.4.8.3输出短路与保护
输出短路与保护试验步骤如下:a)将节点接人试验台架;
b)将阻性负载接入节点的输出端;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