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7625.2-1999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 17625.2-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7625.2-1999

中文名称: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limits for voltage fluctuations and flicker in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systems for equipment with a rated current not exceeding 16A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9-09-01

实施日期:2000-06-01

作废日期:2008-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1099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00电磁兼容性(EMC)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 17625.2-2007替代

采标情况:ide IEC 61000-3-3:199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349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7, 字数:28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5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涉及的是对公用低压系统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进行限制。本标准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受试设备可能产生的电压变化限值,并给出了评定方法导则。 GB 17625.2-1999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17625.2-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 17625. 2- 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1000-3-3:1994《电磁兼容(EMC)第3部分:限值直第3分部分: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电子设备对低压电网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值以及试验方法。本标准是《电磁兼容限值》系列国家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以下标准:GB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电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本标准中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带月、赖静、李邦协、杨春荣、朱建平等。本标准委托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143
GB17625.2—1999
IEC前言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由所有参加国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在内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促进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有关标准化的全部问题的国际一致。为此,除开展其他活动之外,还出版国际标准,并委托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对制定项目感兴趣的任何IEC国家委员会均可参加。与IEC有联络的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也可参加这一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两组织间的协商确定的条件密切合作。2)由于各个技术委员会中都有来自对相关制定项目感兴趣的所有国家的代表,所以IEC对有关技术内容作出的正式决定或协议都尽可能地接近于国际意见的一致。3)所产生的文件可采用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以推荐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一致,IEC国家委员应尽可能在最大限度地把IEC国际标准转化为其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对相应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与IEC国际标准之间的任何分歧均应在标准中清楚地说明。bZxz.net
国际标准IEC61000-3-3是由以下委员会制定:IECTC77A(电磁兼容低频现象)分技术委员会。本国际标准文本基于下表中的文件。国际标准草案
77A(CO)38
表决报告
77A(CO)40
从上表所列的表决报告中可以找到表决通过本标准的全部信息。IEC61000-3-3第-版取代IEC555-3:1982和修订件1(1990),并同时废止IEC555-3:1982及其修订件1(1990)。
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GB 17625.2—1999
1EC61000系列标准构成如下:
第部分:综述
综合考虑(概述、基本原理)
定义、术语
第二部分:环境
环境的描述
环境的分类
兼容性水平
第三部分:限值
发射限值
IEC引言
抗扰度限值(当不属于产品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时)第四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
试验技术
第五部分:安装和减缓导则
安装导则
减缓方法和装置
第九部分:其他
每一部分又可分为著干分部分,它们作为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出版。这些标准和报告将按时间顺序和相应编号出版。本标准为产品类标准。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磁兼容限值
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Limits-Limitation of voltage fluctuations and flickerin low-voltage supply systems for equipmentwith rated current ≤16 A
GB 17625.2—1999
idt IEC 61000-3-3:1994
本标准涉及的是对公用低压系统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进行限制。本标准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受试设备可能产生的电压变化限值,并给出了评定方法导则。本标准适用于每相输人电流不大于16A,并打算连接到相电压为220V~250V、频率为50Hz的公用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本标准试验为型式试验,具体的试验条件由附录A给出,试验电路见图1。注:本标准的限值主要根据因供电电压的波动使230V/60W螺旋式灯丝的灯产生闪烁的主观严酷度确定的。对于标称电压(相线-中线)低于220V和(或)频率为60Hz的供电系统,其限值和参考电路参数尚未考虑。非广泛使用且设计上不可能符合本标准要求(限值)的特殊设备,在接到配电系统前,应征得供电部门的同意。这类设备评定导则由技术报告IEC61000-3-5:1994《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给出。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推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idtIEC60050(161):1990)IEC60335-2-7:199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二部分:洗衣机的特殊要求IEC60335-2-11:1993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二部分:滚简式干衣机的特殊要求IEC60725:1981对用于确定家用及类似用途电气设备的骚扰特性参考阻抗的考虑IEC60868:1986及其修订件1(1990)闪烁计功能和设计规范IEC61000-3-5:1994电磁兼容第3部分:限值第5分部分: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3定义
本标推采用下列定义。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9-13批准146
2000-06-01实施
GB 17625.2—1999
3.1有效值电压波形U(t) R.M.S. voltage shave,U(t)以连续的基波电压的半周期分段评定有效值电压对时间的函数(见图2)。3.2 电压变化特性 AU(t) voltage change characteristic,U(t)在处于稳态至少1s的两个相邻电压之间,有效值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见4.2.3和图2)。3.3最大电压变化 △Umaxmaximum voltage change,△Umax电压变化特性的最大有效值与最小有效值之差(见图2)。3.4稳态电压变化AU。 steady-state voltage change,AU被至少一个电压变化特性隔开的两个相邻稳态电压之间的电压差(见图2)。注:定义3.2~3.4与相线-中线的电压绝对值有关。AU(t),AUmx及AU.和在图1参考网络中相线-中线标称电压值(U,)之比分别称为:
相对电压变化特性d(r)(见定义3.2);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x(见定义3.3);相对稳态电压变化d。(见定义3.4)。这些定义在图 3的例子里给予解释说明。3.5电压波动voltage fluctuation系列的电压变化或有效值电压的-一个连续变化。3.6闪烁flicker
亮度或频谱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光刺激所引起的不稳定的视觉效果。(GB/T4365--1995中的8.13)3.7短期闪烁指示值 Pst short-term flicker indicator,P.评定短时间(几分钟)内闪烁的严酷程度;Pst一1表示敏感性常规阐值。3.8长期闪烁指示值Pllong-term flicker indicator,Pit用连续的Ps值评定长时间(几个小时)内闪烁的严酷程度。3.9 闪烁计flickermeter
用来测量闪烁量值的仪器。(GB/T4365-1995中的8.14)注:\-般测鼠 P和 Pr。
3.10闪烁印象时间tflicker impression time,tt描述电压变化波形产生闪烁印象的时间值。4电压波动和闪烁的评定
4.1相对电压变化d的评定
闪烁评定是依据受试设备端电压变化的波形来确定的,即任意两个连续的相电压U(t,)和Ut?)的差:
AU = U(t)) - U(t)
电压有效值U(ti)、U(t2)可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出。当通过示波器波形推算出有效值时,应考可能存在的波形失真。电压变化AU是由于受试设备复数基波输入电流的变化△I”在复数参考阻抗Z”上产生的压降变化而引起的。△I,和AI。分别是电流变化△I中的有功和无功部分。A* Ap - j. u=(t) - I\(t2)
11。在电流滞后时为正;超前时为负。2如果电流I\(t))和I(t2)的谐波失真率小于10%,则总的有效值可用来替代基波电流的有效值。3对于单相和对称三相设备,电压变化可近似表达为:AU IAI,R+ AI-XI
式中AI,、A。--分别表示电流变化AI\中的有功和无功部分;R、X.-复数参考阻抗Z的组成部分(见图1)。.(2)
·(3)
相对电压变化由下式给出:
4.2短期闪烁值Ps的评定
GB 17625. 2-1999
短期闪炼值P详细说明见IEC868修订件1。AU
表1给出了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压波动来选择可相互替代的Ps评定方法:表1评定方法
电压波动类型
所有类型电压波动(在线评定)
定义为U(t)的所有电压波动
根据图5~图?发生率低于1次/s的电压变化波形等距矩形电压变化
4.2.1闪烁计
P.评定方法
直接测量法
模拟法
直接测量法
解析法
模拟法
直接测量法
使用图4的 Pr=1曲线法
所有类型的电压波动均可以使用闪烁计的直接测量法进行评定,闪烁计必须符合IEC868要求的规格,并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进行连接。该方法为限值使用的基准方法。4.2.2模拟法
在相对电压变化波形d(t)已知的条件下,P.可使用计算机模拟进行评定。4.2.3解析法
对于如图5~图7所示类型的电压变化波形,Ps值可通过式(5)~(6)的解析法进行评定。注
1用此方法求得的 P应在所使用的直接测量法(基准方法)测得值的士10%范围内。2如果在一个电压变化结束和下-个电压变化开始期间所持续时间小于1 s,不推荐使用该方法。4.2.3.1解析法的描述
每个相对电压变化波形应由闪烁印象时间 t(s)来表示。即tt =- 2.3(F . dmx)3.2
式中:dmx—以标称电压的百分比表示;F——与电压变化波形形状有关(见4.2.3.2)。(5)
在总时间间隔T,(s)内,所有各评定时段的闪烁印象时间总和Zt;是评定Pt的基础。如果总时间间隔T,是根据6.5来选择,那么它就是一个“观察时间”,并且:Ztt
4.2.3.2波形因子
波形因子F是将一个相对电压变化波形d(t)转换为一个产生等效闪烁的相对阶跃电压变化波形的系数(F·dunwx)。
GB 17625.2—1999
1对于阶嵌电压变化,波形因子F等于1.02相对电压变化波形可通过直接测量(见图1)或由受试设备的有效值电流计算得到(见式(1)~(4))。相对电压变化波形可由连续的时间间隔为10ms的直方图获得。波形因子可从图5~图7(假如相对电压变化波形与图中所示波形相符)推导得出。如果波形相符,则按下述步骤进行:
\找出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ax(根据图3);和一—-找出适合于图5~~图7所示的电压变化波形的时间T(ms),并使用该值求得波形因子F。注:超出图示范围的外推会导致不可接受的误差。4.2.4使用Ps=1曲线法
在由相等时段隔开的等幅d的矩形电压变化情况下,图4中的曲线可用来推导对于特定重复率下对应Pt一1的幅度,该幅度称为dim。对应于电压变化为d的Ps值由式Ps一d/din求得。4.3长期闪烁值Pi的评定
长期闪烁值Pi定义见IEC868中的附录A2,并且应使用N=12的值(见6.5)。对于一次正常运行时间大于30min的设备,一般需对Pi.进行评定。5限值
本标准限值适用于受试设备电源端的电压波动和闪烁,该限值是按第6章和附录A规定的试验条件,并根据第4章进行测量或计算得出。证明是否符合限值的试验认为是型式试验。本标准限值规定如下:
—Ps值不大于1.0;
P值不大于0.65,
一相对稳态电压变化d。不超过3%;—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x不超过4%;一在电压变化期间d(t)值超过3%的时间不大于200ms。如果电压变化是由手动开关造成或发生率低于每小时一次,则P.和P限值不适用。与电压变化有关的三项要求的限值分别是上述电压值的1.33倍。这些限值不适用于应急开关动作或紧急中断的情况。6试验条件
6.1一般导则
试验不应在不大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电压波动或闪烁的设备上进行。证实设备符合限值的试验应采用图1所示的试验电路。试验电路由下列组成:
一试验电源(见6.3);
-参考阻抗(见6.4);
—受试设备(见附录A);
闪烁计(如有必要)(见IEC868)。相对电压变化d(t)可直接测量或从4.1描述的有效值电流推导得出。为确定受试设备的Ps值,可使用4.2描述的任何一种方法。在有争议的情况下,Pst值应使用闪烁计的基准方法进行测量。注:如果被测的是平衡多相设备,那么仅测三个相线-中线电压中的一个即可。6.2测量准确度
电流的测量必须达到士1%或更高的准确度。如果是用相角而不是用有功和无功电流表示,其误差149
不应超过士2°。
GB17625.2—1999
相对电压变化d的测量准确度应优于最大值dnmax的土8%的系统准确度。电路总阻抗(不包括受试设备阻抗,但包括电源的内部阻抗)应等于参考阻抗。该总阻抗的稳定性和容差应足以确保在整个评定过程中达到士8%的系统准确度。注:在测量值接近限值的场合下,不推荐使用下面的方法。当电源阻抗难于确定时,例如在电源阻抗不可预测地变化的场合下,将具有与参考阻抗相等的电阻和电感的阻抗连接到电源和受试设备的端子之间。电压测量可在参考阻抗的电源端和设备端上进行。在此情况下,在电源端测量的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inux应小于在设备端测量的最大值dtmux的20%。6.3试验电源电压
试验电源电压(开路电压)应等于设备的额定电压。如果对设备规定了一个电压范围,那么试验电压应为单相230V或三相400V,并且试验电压应保持在标称值士2%的范围内,频率应为(50士0. 25) Hz。
电源电压总谐波失真率应小于3%。如果Ps.值小于0.4,则在试验期间可忽略试验电源电压的波动。在每次试验前后都应验证该条件。6.4参考阻抗
按IEC725的规定,受试设备的参考阻抗Ze应是一个用于计算和测量相对电压波动d和P及Pi值的常规阻抗。
各元件的阻抗值在图1中给出。
6.5观察时间
对于用闪烁测量、闪烁模拟、或解析法来评定闪烁值的情况,其观察时间T,规定如下:----对 Pst,T,=10 min;
..--对 Pl,T,2 h。
观察时间应包含设备在整个运行周期里所产生最不利电压变化结果的那部分时间。对P评定时,运行周期应连续地重复,除非附录A中另有规定。当受试设备运行周期小于观察时间且受试设备在运行周期结束时自动停止,则最小重新启动时间应计人观察时间里。对Pi评定时,当受试设备的运行周期小于2h并且设备通常不连续使用的情况下,运行周期不应重复,除非附录A中另有说明。
注:例如,假设设备运行周期为45min,那么在50min的总时间里应连续测量5个P值,但在2h的观察时间里剩余的7个P.值将被认为是0。
6.6般试验条件
测量电压波动和闪烁的试验条件如下所述,对附录A未提及的其他设备,应只使用制造者在说明书阐明的或其他可能用到的控制方式和程序,来选择产生最不利电压变化结果的控制方式和程序进行试验。对附录A中没有包括的设备,其特殊试验条件尚在考虑之中。设备应在制造商提供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前必须进行电机驱动的预运行以确保试验结果与正常使用时一-致。
对电机,可使用堵转的方法测量,以确定发生在电机启动时的最大有效值电压变化dmax。当设备具有儿个独立控制电路,下述条件适用:只要控制电路不是设计成同时切换并打算独立使用时,则每个控制电路都应作为设备的一个运行模式进行试验;
如果独立电路的控制设计成同时切换,这些电路可作为一个运行模式进行试验。对控制系统仅调节某个负载的部分时,应单独考虑该负载的每个可变部分产生的电压波动。某些设备的详细型式试验条件见附录A。150
EUT受试设备。
GB 17625. 21999
M测量设备。
S出电源电压发生器G和参考阻抗么构成的供电电源。参考阻抗乙值由下列各元件阻抗值确定在50Hz条件下:
RA-0.24Q,jXA=0.15n;
Ry- 0. 16 Q,jXn= 0. 10 Q;
这些电阻值包括了发生器的实际阻抗值。当电源阻抗值难以确定时,见6.2。EUT
(;符合6.3要求的电源电压发生器。注:在般情况下,如果三相负载平衡,则R和X可忽略不计,因为中线中没有电流。图1由三相四线制电源引出的供单相和三相电源使用的参考网络U(t)
图2U(t)直方图评定
GB 17625.2-1999
图3相对电压变化特性
三该区城限值见第5
每分钟电压变化数
注:当每分钟电压变化为1200次时,则闪频为10Hz。图4对等距矩形电压变化Ps=1的曲线1.0
图5双步阶跃和斜波电压特性的波形因子F152
GB17625.2—1999
T(ms)-
图6矩形和三角形电压特性的波形因子F10.20
注: T,=t3-12,T;=t2—h(见图 3)。波尾时间
波前时间
T,(ms)
图7具有各种波前时间的电机启动电压特性的波形因子F153
A1炊具的试验条件
GB 17625. 2 -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特定设备的限值应用及其型式试验条件家庭内使用的炊具Pi不作要求。除非另有规定,否则Pst应在温度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每个加热器应按下列要求单独进行试验。A1.1电炉
电炉试验应使用标准长柄且有盖子的深锅,其直径、高度和水量要求如下:表Al
电炉直径.mm
锅(埚)高,mm
约140
约140
约120
在试验期间必须补加因蒸发而可能减少的水量。在下面所有的试验中,电炉应符合第5章规定的限值。水叠·g
1000±50
1500±50
2000±50
a)沸腾温度范围:将控制设定在水刚好沸腾的位置。进行5次试验并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b)油煎温度范围:将上述表中水量1.5倍的硅酮油倒人锅中,不加盖子。用放置在油几何中心的热电偶测量温度,并将温度控制设定在180℃。c)总功率设定范围:应在10 min的观察期内连续地检查总的功率范围。如果控制开关有多档的,则所有档都应进行试验,并且试验最多不超过20档。如果控制开关不分档,则将整个控制范围等分成10档。测量应从最大功率档处开始。A1.2烘炉
烘炉试验应在关门空炉条件下进行。对常规炉,调节控制器使安装在箱内几何中心的热电偶所测量的平均温度控制为220℃;对热气炉,则为200℃。A1.3烤炉
如果制造商没有另外的规定,烤炉试验应在关门空炉条件下进行。如果烤炉有控制器,则应将其分别设定在低、中、高档位置进行试验并记录最差的结果。A1.4烘烤炉
烘烤炉试验应在关门空炉条件下进行。调节控制器使安装在箱内几何中心的热电偶所测量的平均温度为250℃,或最可能接近该值的温度。A1.5微波炉
微波炉或带微波功能的多用炉试验应分别在最低档、中档和可调功率小于等于最大功率的90%的第三档位置上进行。微波炉内放置一个盛有(1000土50)g水的玻璃碗。A2照明设备的试验条件
照明设备应用带有其额定功率的灯进行试验。如果照明设备不止一个灯,所有的灯都应用上。只对那些可能产生闪烁的照明设备进行Pst和Pi的评定,例如,迪士科照明设备。15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