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798-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798-2011
中文名称: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090980
相关标签:
公路工程
胶粉
橡胶
沥青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798-2011 Asphalt rubber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1范围
JT/T 798规定了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储存等。
JT/T 798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结构层和路面功能层(包括防水黏结层、应力吸收层、黏层等)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城市道路和机场道面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JTG F40- -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52- -2000 公路 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T 797路用废胎硫化橡胶粉
3.术语和定义
JT/T 7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废胎胶粉R 胶沥青crumb rubber modifned asphalt( asphalt rubber)
路用废胎胶粉与沥青(有的掺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采用专用设备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产物,又称沥青橡胶,以下简称橡胶沥青。
3.2外掺剂additive agent
为改善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在橡胶沥青加工过程中掺加的-定 比例的软组分材料。
4技术要求
4.1原材料
4.1.1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可选用JTG F40规定的A级50号、70号、90号和110号道路石油沥青。
标准内容
ICS93.080.20;75.14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798—2011
公路工程
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Asphaltrubberforhighway engineering2011-06-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1-09-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运输与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橡胶沥青加工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180℃旋转黏度测定方法便携式黏度计黏度测定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TTKAONr KAca
JT/T798-2011
JT/T798—2011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对应于ASTMD6114—97《橡胶沥青的技术标准》,与ASTMD6114—97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上海威宇公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嘉格伟业筑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禾森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安徽省增达公路养护管理有限公司、河北黄骅港伦特公路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美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蓝派筑路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东、李美江、张散轩、熊才启、汪炜、王金凤、柳浩、路真义、陈际江、余强、王宏伟、管国全、李来宾、乔朝增、王普海、冯海平、单光炎、单岗、丁建。1范围
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公路工程
JT/T798-2011
本标准规定了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与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结构层和路面功能层(包括防水黏结层、应力吸收层、黏层等)路用废胎胶粉橡胶沥青。城市道路和机场道面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147
石油沥青取样法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T797
3术语和定义
路用废胎硫化橡胶粉
JT/T7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crumbrubbermodifiedasphalt(asphaltrubber)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路用废胎胶粉与沥青(有的掺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采用专用设备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产物,又称沥青橡胶,以下简称橡胶沥青。3.2
外掺剂additiveagent
为改善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在橡胶沥青加工过程中掺加的一定比例的软组分材料。4技术要求
4.1原材料
4.1.1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可选用JTGF40规定的A级50号、70号,90号和110号道路石油沥青。4.1.2废胎胶粉及掺量
4.1.2.1废胎胶粉应符合JT/T797的要求4.1.2.2橡胶沥青中废胎胶粉的掺量一般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7.6%~30%(外掺)。外掺比例按式(1)计算:
A=ml×100%
TTKANrKACa
JT/T798-—2011
式中:m—废胎胶粉质量,单位为克(g):m——基质沥青质量,单位为克(g);A——外掺比例。
4.1.3外掺剂掺加
外掺剂一般可与路用废胎胶粉一起掺加到沥青中拌和、加工。4.2橡胶沥青加工
橡胶沥青宜现场加工,橡胶沥青的加工方法见附录A。4.3技术指标
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测试应在使用前进行。表1
橡胶沥青技术指标
气候分区
基质沥青
180℃旋转黏度(Pa·s)
25℃针人度,(0.1mm,100g,5s)软化点,(℃)
弹性恢复(25℃)(%)
延度(5℃,1cm/min)(cm)
注:气候分区见JTGF40—2004的附录A。5试验方法
5.1抽样
5.1.1抽样按GB/T11147进行。
5.2黏度
5.2.1试验要求
110号90号、70号
60-100
90号、70号
5.2.1.1黏度检测分为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和混合料生产检测两个部分。5.2.1.2当橡胶沥青的生产和混合料生产同步进行时,可只进行橡胶沥青的生产检测。5.2.1.3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应采用旋转黏度计进行。热区
70号50号
5.2.1.4现场黏度检测宜采用便携式黏度计进行,在室内采用旋转黏度计对便携式黏度计校正,校正温度应控制在180℃±1℃,从取样到试验结束应在20min内,应记录试验的时间。5.2.2180℃旋转黏度测定方法
180℃旋转黏度测定方法见附录B。5.2.3便携式黏度计黏度测定方法便携式黏度计黏度测定方法见附录C。2
5.3针入度试验方法
按JTJ052—2000的T0604—2000方法进行。5.4软化点试验方法
按JTJ052-—2000的T0606—2000方法进行。5.5弹性恢复试验方法
按JTJ052-2000的T0662-2000方法进行5.6延度试验方法
按JTJ052-2000的T0605—1993方法进行。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JT/T798-2011
如采用连续式生产,每隔1h从成品罐中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如采用间歌式生产,每罐抽检一次。每次检测平行试验应不少于三个样本。6.2型式检验
6.2.1对于混合料生产检测,应在生产混合料前和生产过程中从储油罐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每隔4h抽取一个样本。
6.2.2应按第4章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7运输与储存
7.1橡胶沥青应采用具有搅拌装置和保温装置的沥青罐进行运输和储存。沥青罐上应明确标明生产时间、出厂黏度等关键参数。
7.2橡胶沥青原则上应在一天内使用完毕。当由于不可抗力,如需临时储存时,宜将橡胶沥青的温度降到145℃155℃,并缓慢搅拌,并应在三天内使用完毕,只允许有一次升温过程;使用前应检测橡胶沥青的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应重新加工或掺加一定剂量(掺量一般小于10%)的废胎胶粉重新预混、反应,直至满足技术要求。HTTKANMIKACa
JT/T798-2011
A.1橡胶沥青的加工流程及设备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橡胶沥青加工方法
橡胶沥青加工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见图A.1):A.1.1
基质沥青、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添加;b)
基质沥青、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预混;橡胶沥青的反应过程;
d)橡胶沥青质量监控。
基质沥青
废胎胶粉
混合罐
反应罐
扩展油
图A.1橡胶沥青的加工流程图
橡胶沥青加工的基本设备主要有:a)
基质沥青存储罐:
废胎胶粉的添加设备:
其他添加剂的添加设备;
聚合物
基质沥青与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预混罐(有时可以省略),应具有快速升温功能;e
橡胶沥青的反应罐(应具备搅拌功能);橡胶沥青加工设备的加温和控温系统;橡胶沥青质量的监控设备。
A.2橡胶沥青加工前的准备
橡胶沥青生产前,应进行橡胶沥青的配方设计,以确定橡胶沥青生产的基质沥青品种、胶粉品种A.2.1bzxz.net
及掺量、外掺剂等。
A.2.2加工橡胶沥青前,橡胶沥青加工设备中的计量装置应进行专门标定,并贴有计量标签。对于固定式的加工设备,按计量有效期年限的频率进行标定:对于移动式设备,每个工程开工前均需要标定。计4
量标定的主要仪器或传感器有:所有的称重设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搅拌器。A.2.3在正式生产前,橡胶沥青设备应进行试生产,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A.3橡胶沥青的加工
A.3.1橡胶沥青生产分为连续式和间歌式,宜采用间歇式生产橡胶沥青。JT/T798-2011
A.3.2橡胶沥青的加工温度宜控制在180℃~190℃,当废胎胶粉掺量较大时,加工温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应高于210℃。加工设备应有自动温控系统,控温精度为±3℃。A.3.3橡胶沥青加工反应的时间一般为不小于45min。A.3.4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每批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HrKANrKAca
JT/T798-2011
B.1试验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180℃旋转黏度测定方法
本试验方法参考JTJ052—2000中T06252000,采用旋转黏度计,配备不同型号的转子,测定不同转速下橡胶沥青的黏度,并回归橡胶沥青的黏度和黏度计扭矩之间的关系曲线,取50%扭矩的黏度作为橡胶沥青的黏度代表值。
B.2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a)黏度计:采用旋转黏度计,测量精度为测量范围的±1.0%:b)加热器:温度范围,15℃~300℃;控温精度,±0.1℃;c)数据采集软件;
d)烘箱。
B.3试样制备
将橡胶沥青加热到180℃左右,使橡胶沥青处于能倒出状态,根据选用的转子,向旋转黏度计试模内注入规定体积的橡胶沥青。如果试模的侧壁上粘有太多沥青,应重新灌模。将加热器调到需要保温的温度(一般为180℃,也可根据试验需要确定),盖上保温盖,启动保温装置,将灌好模的橡胶沥青放入加热器中保温30min。并在测试前15min将转子放入沥青中保温。注1:由于橡胶沥青的黏度受加工温度和存储时间的影响,黏度计灌模时一定要尽量缩短重新加热和存储的时间,最好是加工完立即检测,使用前随时检测。注2:为了保证转子浸人沥青中的深度,灌入的沥青体积可略多于规定值要求,但不可少于规定值。注3:为了保证灌人试模内的橡胶沥青的体积,尽量避免沥青粘在试模的侧壁上。B.4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打开黏度计转轴端部的保护盖,观看仪器上部和下部的水准仪,确保黏度计处于水平状态;打开a
黏度计的电源开关对仪器归零:取出选定的转子,并将其连接到延长杆上,轻托黏度计转轴的端部,逆时针拧上转子,并在操作b)
面板上确定所用的转子;
在橡胶沥青保温10min以后,打开保温盖,将转子对准盛样器:旋转高度调节螺栓,将转子浸人c
沥青试样中,使校直支架的端部落在盛样器的挡板上,确保转子在盛样器的中央位置(在没有校直支架时一定要求保证转子纺锤部没入沥青中),保温15min以上;操作控制面板,选择连接计算机的模式,启动数据采集软件,设定所需要采集的数据值和数据采d
集方式,可手工采集,也可编制数据采集程序:e)
在保温达到30min以后,估计橡胶沥青的黏度,选用较小的转速,启动仪器,并开始采集数据;随着转子的转动,沥青的黏度减小,在扭矩为70%以下时,改选用较大转速,直到橡胶沥青的黏度相对稳定,一般需要10min左右;f)在橡胶沥青的黏度稳定后,改变转子的转速,测定扭矩在10%~100%范围内的四个以上转速的黏6
JT/T798-—2011
度;由于总转数对黏度有一定的影响,在选用转速时,先测试较大的转速然后慢慢减小转子的转速;取采集的最后六个点(间隔15s或10s)的平均值(最后1min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黏度值;利用旋转黏度测定不同温度下的表观黏度,通常测定135℃160℃180℃下,按以上方法测定h)
橡胶沥青的表观黏度,绘制黏温曲线。B.5结果处理
B.5.1试验后,应将橡胶沥青黏度试验数据记人表B.1,计算每个转速下最后采集的六个点的紊度平均值和扭矩平均值。
表B.1橡胶沥青黏度试验记录
试验日期:
沥青品种:
橡胶沥青加工方法及备注:
剪切力
试验者:
剪变率
转子型号
试验温度
读数时间
B.5.2分别求取每个转速下黏度的对数和扭矩的对数,绘制对数黏度和对数扭矩的关系曲线,对黏度的对数和扭矩的对数进行直线回归,相关系数在0.96以上。用插值法求50%扭矩的橡胶沥青黏度。为了和规范中20r/min的表观黏度比较,也可利用转速一黏度关系,算取20/min转速的黏度,作为表观黏度代表值(计算方法同50%扭矩的黏度),计算结果填入表B.2。扭矩对数一黏度对数回归关系曲线见图B.1。
注:由于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不同,在对普通沥青进行黏度测量时,转速对黏度的影响非常小,对数扭矩和对数黏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黏度计稳定以后,求取最后3min的平均值即可。表B.2黏度试验计算表
反算结果
(%)
(mPa·s)
求取黏度
扭矩对数
黏度对数
反算50%扭矩的黏度对数
TTKANrKACa
关系曲线
沥青品种
JT/T798--2011
扭矩对数
图B.1扭矩对数一黏度对数回归关系曲线5.00
C.1试验原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便携式黏度计黏度测定方法
JT/T798—2011
本方法采用便携式黏度计对现场的黏度进行测定。将恒速旋转的转子插人到被测量液体中,测定由黏度产生的转子运动的阻力,直接在显示屏上读取黏度。C.2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a)便携式黏度计,测量精度在指示值的±10%之内,并配备三种型号的转子:1)1号测量转子:15dPas~150dPa·s(与300mL烧杯一起使用);2)2号测量转子:100dPa·s~4000dPas(与300mL烧杯一起使用);3)3号测量转子:0.3dPa·s~13dPa·s(与3号测量杯一起使用);b)保温装置:保温精度1℃;
c三角支架;
d)温度计。
C.3试样制备
C.3.1便携式黏度计的校正
室内对同一份橡胶沥青,按照要求取样后,测试同一温度下,旋转黏度计和便携式黏度计的黏度,应有五个以上的样本点,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便携式黏度计的校正公式。在橡胶粉的掺量、基质沥青和橡胶粉的品种发生改变后,需要重新进行校正。C.3.2现场试样的准备
对现场的沥青取样,如果采用相对于转子无限大的容器装置,用温度计测定样品的温度,精确到1℃。这种情况下测得的黏度,应根据仪器的精度要求,按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修正。如果现场采用黏度测定规定的烧杯,由于容器较小,在室温下降温较快,应配置相应的保温装置,保温精度为1℃。并在保温30min,温度稳定以后开始测量。C.4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下:
a)握住黏度计或把黏度计安装到给定的支架上,用黏度计主机上的水准仪验证黏度计是否处在水平位置;
b)把测量转子放在测量杯的中央,直至沥青浸到测量转子上液体标记中央附近:c)按照箭头反方向移动黏度计主机上的仪表计量指示针夹;把电源开关拨到接通位置:
当测量转子开始旋转时,仪表计量指示针显示的黏度偏大,随着测量时间的延长,黏度值相对稳e
定,从所用测量转子规定的标尺读出黏度值:当测量完成时,把电源开关拨到断开位置,在仪表指示针已返回到原来位置后,按照箭头方向移f
动黏度计主机上的仪表计量指示针夹把仪表计量指示值紧固好。9
HYTKAON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