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 980-2015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JT/T 980-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980-2015

中文名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421480

相关标签: 综合 客运 枢纽 智能化 系统 建设 总体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980-2015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for integrated passenger hub.
1范围
JT/T 980规定了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JT/T 980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工程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 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8898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T 15381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GB 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CB/T 20090.2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 部分:视频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6770停车诱导信息集
GB/T 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0147安防监控视频实时智能分析设备技术要求
GB/T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64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YD/T 117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 数与指标
YD/T 5032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5.240.6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 980---2015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
总体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for integrated passenger hub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111601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
2015-07-11发布
资源共享有求必应
2015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系统功能要求
系统性能要求
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JT/T 980—2015
JT/T 9B0—2015
本标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归T。本标推起草单位: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公联交通报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海涛、孙懿、张海林、杜勇、杨新征、张可、黄建玲、焦伟赞、刘杰、刘浩、陈智宏、李斌、王家川、张晓亮、杨雪、何恶莹、张建苍、肖再东、靳献、周昕、李静、王琪琳、孙字星、隋莉颖、1
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411604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资源共享有求必应综合客运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1范围
JT/T 980-2015
本标准规建综台客运纽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设施设备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工程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十本文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川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丁本文件。CR4943.1
GB8898
CB/T15381
GB17945
GB/T 20090.2
GB20815
CB/T 22239
GR/T 26770
GB/T 28181
GB/T:30147
GB/T 50314
GB50395
GB50464
YD/T 1171
YD/T 5032
3术语和定义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停车诱导信息集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安防监控视频实时智能分析设备技术要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舶参数与指标会议电视系统I程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综合客运枢纽integratedpassengerhuh位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特定节点,衔接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方式与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城市内客运交通方式,具有运输组织管理、换乘衔接服务、安全应急保障等功能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intelligent systems forintegrated passengerhub集成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控制和系统工程等技术,具有运行监测、安全应急与疏散、乘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联动支持、载运工具停泊管理和综合信息管理等功能,支持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高效组织运行、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系统。1
JT/T 980-2015
载运工具停泊理parking management of yehicles为进出综合客运枢纽的火车、长途客运车辆、船舶、飞机、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出租汽车以及其他运输工具停泊提供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4系统功能要求
4.1总体要求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应实现运行监测,安全疏散与应急,综合信息服务,协同联动支持、载运工具停泊管理和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4.2运行监测
4.2.1主要功能
运行监测功能主要包括:图像监测与分析、客流监测与分析、载运工具监测与分析、设施设备运行监測与分析.
4.2.2图像监测与分析
4.2.2.1应实现综合客枢纽内公共区域和重点作业区域的图像监控,应覆盖以下区域:安检区、售票区、候车区、换乘区、行包托运区重要设备区,主要通道、楼梯口、停车、枢纽山入口相连的道路、人行天桥及桥梁。
4.2.2.2应实时监控综合客运枢纽内客流秩序和安全。4.2.2.3成实时监控进出综合客运枢红的火车、长途客运车辆、船舶、飞机、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出租汽车以及其他运输工具的秋序和安全。4.2.2.4应实现对综介客运枢纽内及可能影响综合客运枢组止常运行的周边区域的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检测和预警
4.2.2.5成对综合客运枢纽内说频图像进行统--管理和存储,存储文件格式应符合CB/T20090.2的相关规定。
4.2.3客流监测与分析
4.2.3.1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主要这域和周边重要区域的客流监测,成无缝覆盖以下区域:出人口、上/下客通道,换乘区,售票区、安检区。4.2.3.2应实现客流数量和客流方向的采集。4.2.3.3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客流拥挤及异常事件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功能,如突发聚集、逆行等。4.2.3.4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重点区域、重点断面的客流统计、分析和查询,能生成相应的客流分析图表。
4.2.3.5宜实现对客流数据按时间、空间位置、交通方式的预测功能。4.2.4载运工具监测与分析
4.2.4,1应实现对进出综合客运枢纽载运工具的实时监测,包括载运工具标识和数量,4.2.4.2应实现对进出综合客运枢纽的各类载运T.具整体运转状况及导常事件的监测与报警功能,如长时间滞留、逆行等:
4.2.4.3应实现对进出综合客运枢纽的各类载运工具整体运转倍息汇总,统计和查询,并能够输出2
4.2.5设施设备运行监测与分析
JT/T 980--2015
应实现与枢纽建筑门禁、楼宇白控及消防报警等基础弱电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对基础弱电设施设:备以及可能影响枢纽正常运行的其他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4.2.6环境与能耗运行监测与分析4.2.6.1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及周边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与分析,主要包括温室气体、三害气体、噪声、可吸人颗物
4.2.6.2对逊出综合客运枢纽运营载运工具的燃油能耗进行检测和分析,主要包括载运上具滞留耗油量、载运工具进出站耗油量、载运工具加减速耗油量。4.2.6.3对综合客运枢纽内电能能耗避行检测和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照明能耗、空调使用能耗,通风设备能耗、电梯耗能。
4.3安全疏散与应急
4.3.1主要功能
安全疏散与应急应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快速报送及响应、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处置决策支持和安全疏散集中控制。
4.3.2突发事件信息快速抵送及响应4.3.2.1应实现对报送例安仑疏散与应急系统的各种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定位和响应,应实现对突发事件信息的自动记录和存储。4.3.2.2应实现对各类突发件的文字、视频图像、语音等信息的快速报送。4.3.2.3宜实现综合客运枢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突发事件信息自动报送,土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4.3.3应急资源管理
4.3.3.1可按照分类、所属区域等条件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类应急救援物资、设施设备、应急人员及应急预案进行录人和查询。
4.3.3.2宜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综合客运枢纽内城急资源的快速测览和查询定位功能。4.3.4应急处置决策支持
4.3.4.1应实现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统管理,统计分析。4.3.4.2应快速提取并显示综合客运枢纽成急预案,4.3.4.3应支持综合客运枢纽应急预案的演练,并能够生成演练报告。4.3.5安全疏散集中控制
4.3.5.1集中控制主机应能够强制切断综合客运板纽内的各种信息发布终端的日常信息发布,直接向各种信息服务终端推送突发事件信息和安全蔬散指令。4.3.5.2宜能通过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可变安全疏散标志的集中控制和统操作。4.4综合信息服务
4.4.1宜通过静态标志、动态信息显示屏、站内!播、触摸屏、有线电视、手机短信、网站、于机应用软3
JT/T 9802015
件等于段,向综合客运枢纽内、外乘客提供齐类综合信息。4.4.2综合客运枢纽动态信息发布手段应与静态标识进行统筹协调。4.4.3动态信息显示屏宜设置在换乘区、售繁区、安检区、等候区、待发区、行包托运区、停车场、值机大厅、边检口岸等公共服务区,目不能影响乘客在该区域的通行效率。4.4.4综合信息服务应至少实现两种以上(含两种)语言支持。4.4.5宜利用室内定位与导航技术为结构复杂的综舍客运枢纽提供位置信息服务。4.4.6发生突发事件时,应通过紧急广播和各种显示设备在规定的区城优先播出安全疏散诱导信息。4.5信息交换共享与联动支持
4.5.1应统一设置涵盖枢纽内所有运输方式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厅联上通。4.5.2应实现对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客运片式的信息接入,存储、查询和分析。4.5.3宜实现综合客运枢纽与公安交通、海关、旅游、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实时接人、汇总、存储、查询和分析。
4.5.4应自动牛成应对突发事件类型的协同联动支持方案,并具备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公安应急接警中心110、城市消防中心119、城市救护中心120、城市交通信息中心、路网管理中心、公交调度中心,以及海事、海关等相关部门并进行联动响应的功能。4.6裁运工真停泊管理
4.6.1应实现对进出综合客运枢纽的各种运输方式载运工具实时检测,采集进山枢纽载运工具数量、类型以及空余泊位数据并报送,实现载运工具进出枢纽站算理、停泊区域管理、行驶路线管理和排班调度管理。
4.6.2应实现对进出综合客运枢纽非营运载运工具的管理,宜实时采集并发布空余泊位数量信息、停泊位位置信息、载运工具诱导信息。4.6.3综合客运枢纽内停车场区域引导及车位信息显示系统应符合GB/T50314的规定,停车诱导信息发布应符合GB/T26770的规定。4.7综合运行信息管理
4.7.1数据资源整合
4.7.1.1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业务系统间运行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整介,提供统一-数据资源目录。
4.7.1.2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多种运输方式智能化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4.7.2资源目录管理
应制定统一数据资源目录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各种数据元的数据定义,访问途径、访间方法。4.7.3数据分析和处理
应实现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数据存储和备份、统计利汇总,导入和导出、图表报送与打印。5系统性能要求
5.1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性,可操作性、扩展性和适当先进性,并保证7×24h连续运转。
JT/T 980—2015
5.2阁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天,涉及重人事件的录像应永久保存;相关业务数据存储吋间应不少于5年警情信息存储时问应不少于1年,录音文件的存储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5.3系统发布紧急事件信息的刷新周期成不超过30s:无线对讲系统接讲即通:动态信息更新周期不宜超过608。
6设施设备技术要求
6.1总体要求
6.1.1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应整体规划、统筹设计,避免系统间冲突。6.1.2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所需设施设备应集中建设、集中管理,统筹使用。6.1.3综合客运枢纽内不同客运方式运营主体网络间应设置隔离网闸或防火墙等安全屏障,确保系统内信惠要全。
6.1.4综合客运枢红内备系统设备设置应与设定的系统动能相适应,且具备扩展和升级能力,以满足现有业务运营要求及术来系统的扩展需求。6.1.5综合客运板纽内关键设备应采用允余设计,以保障设施设备、系统能持续稳定运行。6.1.6综合客运极纽智能化系统所集成设施设备应采取必要的容错技术和可靠性措施,并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6.1.7综合客运纽内所有区域宜实现无线通信网络(Wi-Fi)全覆盖,重点保摩换乘区、售票区、等待区、发车区、餐饮区网露通官万肖友祥:1411604666.2前端采集设备要求
图徽读备准定期更新!资源共亨有求必应6.2.1
应具有设备自检和设备故障白动上报功能。6.2.1.2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兼容不同厂家的监控设备,便于系统的增容扩充。设备安全应符舍CB4943.1和GB8898的机关规定。6.2.1.3
6.2.1.4视频录像设备应符合GB20815的相关规定6.2.1.5设备信息传输、交换和控制应符合GB/T28181和GB50395的相关规定。6.2.2客流检测设备
6.2.2.1客流检测设备数据输出的剃新周期成不超过30s。6.2.2.2客流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15min累计客流检测精度应不低于90%15min累计客流检测精度计算公式为:
Cats = (1- I n\-nll)
式中:Cal5客流检测设备15min累计客流检测精度;nl5——用客流检测设备测量出15min内通过检测区域的乘客人数,单位为个;nl—-15min内通过客流检测设备检测区域的真实乘客人数,单位为个。6.3动态信息发布终端要求
6.3.1应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可支持增减功能块。6.3.2应支持远程控制、集中维护和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功能,6.3.3宜支持文字,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发布。JT/T 980-2015
6.4安全疏散与应急系统设备要求6.4.1应采用究余设计,并能够支持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6.4.2应符合GB17945的相关规定。6.5监控中心设备
6.5.1 显示大屏
6.5.1.1应对输人信号源图像进行大小位置的拖动,可实现图像整屏、单屏、置前、组合、叠加以及漫游显示等功能。
6.5.1.2应实现输人设备的信号源定义、开度和管理,并能任意定义、编辑和调用信号源窗几模式组合。
6.5.1.3系统设计和项目施工应符合GB50464的规定、6.5.2视频会设系统设备
应符合GB/T15381和YD/T5032中视频会议系统的规定,监控视频应符合GB/T30147中视频智能分析的规定。
6.5.3会商控制系统设备
应支持音视频、计算机、大屏,扩声系统等会议设备的集中控制。6.5.4系统设备
安全应符合GB4943.1的相关规楚。6.6配套设施要求
6.6.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宜独文设置,并满足日常监控、视频会议、会商讨论、应急值守、协同联动的功能6.6.1.1
要求。
监挖中心应根据各种客运片式的调度要求预留网络通信、工位等环境。6.6.2网络和通信
6.6.2.1应配置满足设备运行的通信网络环境,主婴包括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广域网接口(WAN)、电话和无线集群。6.6.2.2网络信息安全应符合CB/T22239的相关规定。6.6.2.3网络性能应符合YD/T1171的相关规定。6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JT/T 980—2015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100011北京市朔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3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Www.bzxZ.net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B0×1230
2015年10序第1版
字数;12千
2015年10月第1次印
统书号:15114·2230
版权专有
定价:15.00元
慢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85285150
-086 1r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