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224-20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材料储运设备>>起重设备>>53.020.20起重机
中标分类号:公路、水路运输>>港口装卸>>R46港口装卸机械及属具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7505
页数:7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6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10-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陆范宜、范翠玉、戚再强、莫晓明、宋延俊、何传忠
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广州港务局、宁波港务局
归口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交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桥式抓斗卸船机在设计、制造、安装试验、使用保养、检验与维修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港口煤炭、矿石、黄沙等大宗散货卸船作业用卸船机。电厂、钢厂原料码头用同类卸船机亦可参照使用。 GB 18224-2000 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规程 GB18224-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18224—2000
本标准参照BS7121:1989《起重机安全使用实用规范》与欧洲搬运工程协会标准FEMSect.1:1987《起重机械设计规范》等标推,规定了相关的技术内容与数据,有利于桥式抓斗卸船机在使用安全性方面与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推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广州港务局、宁波港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范宣、范翠玉、戚再强、莫晓明、宋延俊、何传忠。33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zxZ.net
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规程
Safety code for the bridge type grab ship unloaderGB 18224—2000
本标准规定了桥式抓斗卸船机(以下简称御船机)在设计、制造、安装试验、使用保养、检验与维修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煤炭、矿石、黄沙等大宗散货卸船作业用卸船机。电厂、钢厂原料码头用同类卸船机亦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
3气焊、手工电孤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985—1988
GB/T986—19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1228—199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neqISO7412:1984)GB/T 1229—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neqISO4775:1984)1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neqISO7416:1984)GB/T 1230—1991
GB/T 1231—199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3起重机设计规范(negISO4301:1980)GB/T 3811—1983
GB4053.14053.2—1993固定式钢直梯和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 3—1993
GB/T 5117—1995
GB/T 5118-1995
GB/T 5905---1986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碳钢焊条
低合金钢焊条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idtISO4310:1981)GB/T 5972--1986
GB/T 6067—1985
GB/T 8110—1995
GB/T 8918—199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eqvISO4309:198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钢丝绳(eqvISO2408:1985)
GB/T12469—1990
GB/T14957-—1994
GB/T 17495—1998
GB 50150—1991
GB 50254—1996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熔化焊用钢丝
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J147--1990
JT/T 295—1995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2001-07-01实施
GB 18224--2000
JT5022--1986港口起重机轨道安装技术条件JTJ244--1995港口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基本要求
3.1卸船机设计、制造必须符合GB/T3811、GB/T6067的要求。3.2卸船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施工。3.3卸船机的明显位置处应设置产品标牌(制造厂名、制造年份、额定起重量的标志)。3.4卸船机出厂后,用户应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包括:a)设备运用情况统计(作业时间、装卸量);b)设备维修情况统计(维修内容、时间和检验交接记录);c)设备故障、事故资料和处理记录;d)各零部件检查、技术改造及变更记录。4主要零部件
4.1钢丝绳
4.1.1卸船机用钢丝绳应符合设计要求与GB/T8918的规定,并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4.1.2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必须符合GB/T5972的相关规定。4.1.3起升、闭合、小车牵引、俯仰等机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俯仰机构应设有钢丝绳受力均衡装置。4.1.4
钢丝绳端部固定、连接应符合GB/T6067的相关规定。4.1.5
4.2卷简
卷简出现裂纹或卷简壁厚磨损达设计厚度的20%时,必须更换。4.2.1
4.2.2卷简上的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应留不少于3圈的钢丝绳安全圈数。
4.2.3卷简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起升、闭合、小车牵引、俯仰等机构应符合GB/T6067的相关规定。
4.2.4对绕入或绕出卷简易脱槽的钢丝绳应设有防止钢丝绳脱槽装置。4.3滑轮
4.3.1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4.3.2钢丝绳出入滑轮槽的偏角不得大于4°。4.3.3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起升、闭合、小车牵引、俯仰等机构应符合GB/T6067的相关规定。
金属制造的滑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4.3.43
a)裂纹;
b)轮槽不均匀磨损最大处达3mm;c)轮槽壁厚磨损达设计壁厚的20%;d)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4.4车轮
4.4.1车轮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GB/T3811的相关规定。4.4.2车轮的更换应符合JT/T295的相关规定。4.5传动齿轮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裂纹;
b)断齿。
4.6制动器及制动轮(盘)
GB 18224-2000
4.6.1各机构制动器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3811与GB/T6067的相关规定。4.6.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制动器的零件应报废:a)裂纹,
b)制动带或制动瓦摩擦片厚度磨损量达设计厚度的40%(铆接)或达设计厚度50%(铰接);c)销轴或轴孔的磨损达名义直径的1%或圆度达0.20mm;d)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e)制动轮缘厚度磨损大于设计厚度的30%时。4.6.3俯仰机构除在高速轴设置一套制动器外,在低速轴上必须设置安全制动器,防止前大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快速下落。
4.6.4制动器必须有补偿行程。
4.6.5制动器各铰点必须转动灵活。制动带(块)与制动轮(盘)接触面积应大于总接触面积的75%。4.7轨道
4.7.1小车轨道的压板与其螺栓出现裂纹时应报废。4.7.2小车轨道踏面和侧面磨损大于3mm时应报废。4.7.3大车运行轨道安装应符合JT5022的相关规定。4.8抓斗
4.8.1抓斗应选用GB/T8918规定的钢丝绳。4.8.2抓斗的主要承载构件应采用材质不低于Q235B或16Mn钢。4.8.3抓斗各部件的铰轴应采用材质不低于GB/T699中的45钢,并须进行调质处理。4.8.4空载抓斗呈闭合状态时颚板刃口的最大间隙在200mm内不大于2mm,颚板刃口错位不大于5mm。
4.8.5抓斗总装后各铰点、滑轮等部位应转动灵活,不得有卡阻和碰擦现象,启闭机构动作准确,启闭自如。
4.9减速器
4.9.1减速器各连接处与密封处无渗漏现象。4.9.2减速器过载能力、安全系数与热功率必须符合所选用相关减速器的规范要求。4.9.3采用盘式制动器时,减速器高速轴轴向窜动量应符合盘式制动器的要求。4.9.4减速器在正常润滑条件下,以额定转速无负荷正反运转2h后,轴承处温升不得超过45℃。4.10电梯
4.10.1电梯内应设控制开关及电梯紧停开关、电话、报警器和灭火器。4.10.2电梯应设有手摇驱动装置。4.10.3电梯顶部应设有紧急出口。4.10.4电梯应设置出入口平台走道5液压系统
5.1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冲击的安全装置,液流阀调整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并且必须具有防松和防止擅自调整措施。5.2软管、硬管和接头不得有渗漏现象。管路和接头更换后应在系统压力试验时无渗漏现象。5.3对系统的液压油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化验、更换。333
6润滑
GB 18224--2000
卸船机应有润滑图,润滑点应有标志。采用集中润滑与手动润滑相结合方式,并应按设计要求定期润滑。
7金属结构
7.1结构件的布置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7.2焊条、焊丝和焊剂应符合GB/T5117、GB/T5118、GB/T8110、GB/T14957的规定,并应与被焊接件的材料相适应。
7.3主要受力构件如主梁、门框、拉杆、台车架、漏斗支撑梁等,其焊缝型式必须符合GB/T985和GB/T986的规定,并按GB/T12469进行验收。所有焊缝均不允许有漏焊、烧穿、裂纹、未焊透等影响性能和外观质量的缺陷。
7.4高强度螺栓
7.4.1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必须符合GB/T1228~1231的规定。7.4.2高强度螺栓连接必须按设计技术要求处理并用专用工具紧。7.5司机室
7.5.1司机室与悬挂部分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司机室的噪声不得大于75dB(A)。7.5.2司机室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7.5.3司机室应设有门锁、灭火器或警报器等安全设施。7.5.4司机室应设置应急逃生装置,常规故障显示器及监视盘等。7.5.5司机室顶部应能承受2.5kN/m2的静载荷。7.5.6司机室的构造与布置应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维修。7.6卸船机走道、梯子,平台、扶手栏杆等必须符合GB/T6067及GB4053.1~4053.3的相关规定。7.7卸船机漏斗与漏斗支撑梁连接必安全可靠。8电气系统
8.1一般要求
8.1.1卸船机的电气设备必须保证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在紧急状态下能切断主电源安全停车。
8.1.2卸船机在安装、维修、调整使用中不得任意改变电路,以避免安全装置失效。8.1.3卸船机电气设备安装、施工、验收应按GB50150、GB50254、GBJ147的相关规定执行。8.1.4联动控制台上的操作手柄必须具有机械零位自锁。8.1.5接地线必须与零线分开。
8.2特殊要求
8.2.1主变压器应为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绝缘等级为F级,经耐压试验合格并设在有护围的隔离区内,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8.2.2卸船机上采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微形工业计算机(PC)所有部件应紧固、可靠,能适应御卸船机的高温、振动、潮湿的恶劣工作环境。8.2.3所有配电柜、控制柜均应采用整体防护型,防护等级不低于IP23,柜内应设有防冷凝加热器。8.3照明、信号
8.3.1卸船机工作范围内的照明应良好,平均照度不低于501x。8.3.2船机平台、走道和梯子照度不低于201x。8.3.3卸船机所有照明装置须三防(防霆、防水、防腐蚀),装置位置应便于维修。334
GB18224--2000
8.3.4门腿上应设有声光报警器,当大车行走时,声光报警器自动发出声光信号。8.3.5在前伸臂端部和梯形架顶部应设有红色航空障碍灯。8.4电线、电缆
8.4.1电线、电缆应采用铜芯多股线,其线芯最小截面应符合GB/T17495的相关规定。8.4.2不同机构、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穿管时应分开。照明线应单独敷设。8.4.3电缆卷简可根据布置需要装设有效、可靠的导缆器,并保证运行中不发生电缆被卡现象。8.4.4电缆在卷简上的连接必须牢固,并保证电气接点不被拉拽。8.5接地、防雷
8.5.1卸船机大车运行轨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Q,整机应不大于102。严禁用接地线作载流零线。8.5.2卸船机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管槽、电缆金属外皮等均应可靠接地。8.5.3前伸臂端部和梯形架顶部均应设有避雷针,针体要高出航空障碍灯300mm。9安全保护装置
9.1超载限制器
9.1.1超载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值的8%。9.1.2当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时,应能发出提示性报警信号。9.1.3当载荷达到额定起重量的110%时,应自动切断电源。9.2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跨度等于或大于40m时,应设偏斜显示装置并能自动纠偏。9.3防爬、锚定和防风拉索装置
9.3.1防爬、锚定和防风拉索装置应有效、可靠并严格按GB/T3811及本地阵风和台风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9.3.2锚定坑应与卸船机上锚定装置配套,使用时可靠。9.4缓冲器
卸船机大车、小车运行机构应设有缓冲器,并和轨道端部的止挡装置相匹配,保证卸船机或运行小车能平稳地停止,具有降低冲击的良好性能。9.5运行极限位置限位器
9.5.1大车、小车运行机构,起升机构,俯仰机构都必须设置运行极限位置限位器9.5.2限位器应保证各工作机构在其运动的极限位置时,能自地切断前进的动力源。9.6联锁保护装置
9.6.1前伸臂起落与安全钩、司机室、小车运行应互相联锁。9.6.2锚定,夹轨(夹轮、顶轨)器和电缆卷簡收、放缆终端及方向与大车行走机构之间应互相联锁。9.6.3抓斗在料斗上方开启与防尘雾化装置、料斗内物料量应互相联锁。9.6.4料斗内物料量与给料器之间应互相联锁。9.6.5给料器与皮带机应互相联锁。9.7故障监视诊断装置
应设置有效的故障监视诊断装置以便及时报警,确保安全作业,缩短排除故障时间。10安装与试验
10.1卸船机的安装应按相关文件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并符合JTJ244的相关规定。10.2卸船机安装后投入正式使用前应按GB/T5905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取得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使用与保养
GB18224—2000
11.7卸船机的使用及卸船机的操作司机应符合GB/T6067的相关规定。11.2卸船机保养时,应根据工作情况做好相应安全措施。12操纵系统
12.1操纵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应考虑人、机器和环境的综合因素,以保证卸船机能安全可靠地运行。12.2操作手柄手感好,档位清晰,零位推确明显,操作灵敏。13检验与维修
13.1检验
在使用中按设备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符合GB/T6067的相关规定。13.2维修
13.2.1结构件焊补时,所用的材料、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13.2.2卸船机的维修应符合JT/T295的有关规定。33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