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06-2018

中文名称: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of technical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8-09-20

实施日期:2019-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546128

相关标签: 雷电 防护装置 设计 技术 评价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QX/T 106-200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陈昌、陈绍东、曾阳斌、张丽婉、顾世洋、刘利民、李阳斌、傅春华、武宁、江韬、郭青、曹雪芬、颜旭

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局、韶关市气象局、清远市气象局、东莞市气象局、阳江市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梅州市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基本要求、一般场所评价要求、重点场所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设计的技术评价。


标准图片预览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18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06—2018
代替QX/T106—2009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echnical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2018-09-20发布
国气象局
2019-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一般场所评价要求
6重点场所评价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Www.bzxZ.net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加油加气站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天然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储备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烟花爆竹项目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QX/T106—2018
矿区、旅游景点及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QX/T106—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QX/T106一2009《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与QX/T106一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题中文、英文名称(见封面,2009年版的封面);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第2章);一删除了防雷装置、接地线、自然接地装置、人工接地装置、独立接地装置等77个术语(见2009年版的3.1、3.5至3.18、3.21至3.72、3.74至3.83);修订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工频接地电阻、电涌保护器术语(见3.1、3.2、3.3、3.4、3.5和3.7,2009版的3.2、3.3、3.4、3.19、3.20和3.73);增加了防雷等电位连接、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内部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加油加气站、石油库、石油储备库、石油化工装置、厂房房屋、户外装置区、烟花爆竹项目工程、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术语(见3.6、3.8、3.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和3.21);一删除了雷电流参数、防雷区、建筑物防雷类别、电子系统防护等级、接地装置、引下线、均压环、接闪器、玻璃幕墙、等电位连接、电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路灯、汽车加油(气)站(库)、移动基站、桥梁、轨道交通、变电站等章节(见2009版的第4至22章);增加了基本要求、一般场所评价要求、重点场所评价要求(见第4至6章):删除了“冲击接地电阻(Ri)与工频接地电阻(R-)换算系数(A)的查算表”“土壤电阻率(o)与接地极有效长度(L)对照表”“钢筋表面积总和(S)与钢筋长度(L)换算表”“建筑物磁场强度的计算”“格栅型磁场屏蔽体内部磁场强度”“建筑物内环路中的感应电压及电流的计算”“网格材料、宽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见2009版附录A至附录H);增加了“加油加气站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天然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右油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储备库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烟花爆竹项目工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矿区、旅游景点及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见附录A至附录H)。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局、韶关市气象局、清远市气象局、东莞市气象局、阳江市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公共服务中心、梅州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昌、陈绍东、曾阳斌、张丽婉、顾世洋、刘利民、李阳斌、傅春华、武宁、江韬、郭青、曹雪芬、颜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X/T106—2009。
1范围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QX/T106—2018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的基本要求、一般场所评价要求、重点场所评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设计的技术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GB/T18802.1—2011
求和试验方法(IEC61643-1:2005,MOD)GB/T21714.3—2015
GB50054
性能要
雷电防护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62305-3:20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GB50074—2014
GB50161—2009
GB50650—2011
GB50737-
GB5101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石油库设计规范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
古建筑物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QX/T264
SH/T3164
3术语和定义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石油化工仪表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T18802.1—2011、GB/T21714.1—2015、GB50057—2010、GB50074—2014、GB50156-2012、GB50650—2011、GB50737一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8802.1—2011、GB/T21714.1—2015、GB50057—2010、GB50074—2014、GB50156—2012、GB50650—2011、GB50737—2011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
air-terminationsystem
接闪器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GB50057—2010,定义2.0.8]
down-conductorsystem
引下线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GB50057—2010,定义2.0.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