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FZ/T 81008-2011茄克衫
FZ/T 81008-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81008-2011

中文名称:茄克衫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Jacket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1-12-20

实施日期:2012-07-01

作废日期:2021-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服装工业>>61.020服装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服装、鞋、帽与其他缝制品>>Y76服装、服饰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FZ/T 81008-2004;被FZ/T 81008-2021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21.0

出版日期:2012-07-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徐京云、许鉴、杨志敏、孙敏、秦威、江辉、郭亚莉、腾万红、章国庆、施丽贞

起草单位: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立服饰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立(常熟)服饰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茄克衫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茄克衫。 本标准不适用于儿童服装及婴幼儿服装。
本标准代替FZ/T81008—2004《茄克衫》。
本标准与FZ/T81008—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补充了成品使用说明的规定;
———修改了对面料质量要求的规定;
———补充了钮扣、附件的质量要求;
———修改了外观疵点的考核指标;
———增加了外观疵点和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的立领图形;
———修改了领大的规格允许偏差;
———增加了里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的考核要求规定;
———增加了绣花线耐皂洗沾色色牢度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面料色牢度允许程度表的备注;
———修改了成品主要部位缝子纰裂程度指标;
———修改了成品甲醛含量、pH 值限量的规定;
———增加了成品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规定;
———取消了起球样照评级方式;
———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判定依据;
———修改了本标准的附录A 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立服饰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立(常熟)服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京云、许鉴、杨志敏、孙敏、秦威、江辉、郭亚莉、腾万红、章国庆、施丽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81008—1994、FZ/T81008—200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1 服装号型 男子
GB/T1335.2 服装号型 女子
GB/T2910(所有部分)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802.1—2008 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41.3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2/1、1/3、1/6、1/12、1/25
GB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571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洗色牢度
GB/T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 值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T13769 纺织品 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GB/T13771 纺织品 评定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
GB/T15557 服装术语
GB/T16988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
GB/T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8132 丝绸服装
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FZ/T0102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01048 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
FZ/T0105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标准图片预览

FZ/T 81008-2011茄克衫
FZ/T 81008-2011茄克衫
FZ/T 81008-2011茄克衫
FZ/T 81008-2011茄克衫
FZ/T 81008-2011茄克衫

标准内容

ICS6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81008—2011
代替FZ/T81008--2004
茄克衫
Jackets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07-01实施
本标准代替FZ/T81008—2004《茄克衫》。本标准与FZ/T81008一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补充了成品使用说明的规定;
修改了对面料质量要求的规定;补充了钮扣、附件的质量要求;修改了外观疵点的考核指标;
增加了外观疵点和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的立领图形;修改了领大的规格允许偏差;
增加了里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的考核要求规定;增加了绣花线耐皂洗沾色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修改了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修改了面料色牢度允许程度表的备注;修改了成品主要部位缝子纸裂程度指标;修改了成品甲醛含量、pH值限量的规定;增加了成品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规定;取消了起球样照评级方式;
充实和完善了成品质量缺陷判定依据;修改了本标准的附录A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FZ/T81008—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劲霸男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立服饰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立(常熟)服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京云、许鉴、杨志敏、孙敏、秦威、江辉、郭亚莉、腾万红、章国庆、施丽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81008--1994,FZ/T81008—2004。1范围
市克衫
FZ/T81008—2011
本标准规定了茄克衫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茄克衫。本标准不适用于儿童服装及婴幼儿服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
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2912.1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4802.1一2008·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41.3
GB/T5711
GB/T5713
GB/T7573
GB/T8170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纺织品
纺织品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427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8630
GB/T13769
GB/T13771
GB/T15557
GB/T16988
GB/T17592
GB/T18132
GB18401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纺织品
纺织品
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接缝外观平整度的试验方法服装术语
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丝绸服装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01026
FZ/T01048
FZ/T01053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81008—2011
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30003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显微投影法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FZ/T80004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FZ/T80007.1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力测试方法FZ/T80007.3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3要求
3.1使用说明
成品的使用说明按GB5296.4和GB18401的规定执行3.2号型规格
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规定选用。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的有关规定自行设计3.3原材料
3.3.1面料
按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3.3.2里料
采用与所用面料的性能、色泽相适宜的里料(特殊设计除外)3.3.3辅料
3.3.3.1衬布、垫肩
采用与所用面料的性能、色泽相适宜的衬布和垫肩,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规定。3.3.3.2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性能的缝线;绣花线的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应,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3.3.3.3钮扣、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拉链及金属附件,无残疵。钮扣表面光洁、无缺损,拉链啮合良好、光滑流畅,金属附件无锈蚀、无锐刺,不沾色。3.4经纬纱向
领面、后身、袖子允许的纬斜程度不大于3%,前身底边不倒翘。3.4.1
3.4.2色织格料纬斜不大于3%。
3.5对条对格
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1规定。部位名称
左右前身
袋与前身
领尖、驳头
对条、对格规定
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0.3。斜料贴袋左右对称,互差不大于0.5(阴阳条格例外)。条料对称,互差不大于0.2。
条料顺直,格料对横,以袖山为准,两袖对称,互差不大于0.8。
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格料对横,袖底10.0以下互差不大于0.4。注:特别设计不受此限。
FZ/T81008—2011
单位为厘米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衣长
二分之一上部为主。
遇格子大小不一时,以袋前
部为主。
遇有阴阳格,以明显条格
为主。
倒顺毛(绒)、阴阳格原料,全身顺向一致(长毛原料,全身上下,顺向一致,特殊设计除外)。3.5.3
特殊图案面料以主图为准,全身顺向一致。3.6拼接
挂面在驳头下、最下扣眼以上允许一拼,但应避开扣眼位。领里可对称一拼(立领不允许)。其他部位不允许拼接。装饰性拼接除外。3.7
领子、驳头、前披肩与前身的色差高于4级。里子的色差不低于3-4级。3.7.2
覆粘合衬所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其他表面部位的色差不低于4级。3.8外观疵点
成品各部位的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2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未列人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2相似疵点执行。表2
疵点名称免费标准bzxz.net
1号部位
粗于原纱一倍的纱
粗于原纱二倍的纱
粗经纱
经缩波纹
浅油纱
(油、锈、色斑)
长1.5以内
不允许
长1.5以内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注:浅色原料1号部位不准有浅油纱(距60cm目测)。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2号部位
长2.5以内
长1.5以内
长2.5以内
不宽于0.5
不大于0.2cm
不明显
单位为厘米
3号部位
长3.5以内
长2.5以内
长3.5以内
不宽于1.0
不大于0.3cm2
不明显
FZ/T81008—2011
3.9缝制
3.9.1针距密度按表3规定(特殊设计除外)项
明暗线
包缝线
手工针
三角针
针距密度
3cm不少于12针
3cm不少于9针
3cm不少于7针
3cm不少于5针
1cm不少于12针
1cm不少于9针
每眼不少于8根线
每眼不少于6根线
特殊需要除外
肩缝、袖蜜、领子不少于9针
以单面计算
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应
FZ/T81008—2011
3.9.2各部位缝制平服,线路顺直、整齐、牢固,针迹均匀,上下线松紧适宜,起止针处及袋口应回针缉牢。
领子平服,不反翘,领子部位明线不允许有接线。3.9.4绡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袋与袋盖方正、圆顺。3.9.5各部位缝份不小于0.8cm(特殊工艺要求除外)。3.9.6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眼位不偏斜,锁眼针迹美观、整齐、平服。钉扣牢固,扣脚高低适宜,线结不外露。钉扣不得钉在单层布上(装饰扣除外),绕脚高度与扣眼3.9.7
厚度相适宜,缠绕三次以上(装饰扣不缠绕),收线打结应结实完整。3.9.8四合扣上、下扣松紧适宜,牢固,不脱落;扣与扣眼及四合扣上下要对位。3.9.9编拉链缉线顺直,拉链带平服,左右高低一致。对称部位基本一致。
领子部位不充许跳针,其余部位30cm内不得有两处及以上单跳针或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
商标、号型标志、成分含量标志、洗涤标志准确清晰,位置端正。规格允许偏差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4规定。表4
部位名称
总肩宽
长袖长
长袖袖长
3.11整烫
短袖袖长
连肩袖
各部位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及亮光。覆粘合衬部位不充许有脱胶、渗胶及起皱。理化性能
耐洗涤性能
规格允许偏差
单位为厘米
耐洗涤性能包括成品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干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洗后的透胶及起泡要求。3.12.1.1成品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按表5规定。5
FZ/T81008—2011
优等品
一等品
≥-2,5
注:成品水洗后尺寸变化率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水洗的产品。成品干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按表6规定。3.12.1.2
干洗后尺寸变化率
≥—2.0
注:成品干洗后的尺寸变化率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干洗的产品。3.12.1.3
合格品
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及洗涤后粘合衬质量要求按表7规定。表7
优等品
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特殊设计除外)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质量(特殊设计除外)洗涤后粘合衬质量
注: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水洗的产品。3.12.2
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
不允许透胶及起泡
质量要求
一等品、合格品
不考核
单位为级
不允许明显透胶、不允许明显起泡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不小于6N/2.5cm×10cm(复合、喷涂面料除外),无纺粘合衬如在试验中无法剥离则不考核此项指标。
3.12.3色牢度
面料的色牢度允许程度按表8规定。耐干洗
耐皂洗
耐干摩擦
耐湿摩擦
耐汗溃
优等品
≥4-5
≥4-5
≥3-4
色牢度允许程度
一等品
≥3-4
≥3-4
≥3-4
FZ/T81008—2011
单位为级
合格品
≥3-4
≥3-4
注1:耐干洗色牢度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干洗的产品,耐皂洗色牢度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水洗的产品。注2:蚕丝及以蚕丝为主的混纺织物的色牢度允许程度按GB/T18132的规定执行。注3:起绒、磨毛、植绒类面料、深色面料的湿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指标允许比本标准降半级。注4:按GB/T4841.3标准规定,颜色大于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为深色,颜色小于等于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为浅色。
3.12.3.2里料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不低于3-4级,耐皂洗色牢度沾色不低于3级,耐水色牢度不低于3级,耐汗渍色牢度不低于3级,绣花线耐皂洗色牢度不低于4级。3.12.4
起毛起球
成品面料起毛起球允许程度按表9规定。表9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3.12.5纰裂及缝纫性能
起毛起球允许程度
≥3-4
单位为级
成品主要部位的缝子纰裂程度不大于0.6cm。纸裂试验结果出现织物断裂、织物撕破现象判定为7
FZ/T81008—2011
合格,出现滑脱现象判定为不合格,出现缝线断裂现象,判定为缝纫性能不合格。3.12.6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成品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18401执行。3.12.7原料的成分和含量
成品原料的成分和含量应符合FZ/T01053的规定。4检测方法
检验工具
钢卷尺、分度尺,分度值为1mm。4.1.1
4.1.2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样照、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质量样照。4.1.3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51)。4.1.4
4.1.5男女单、棉服装外观疵点样照。4.1.6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GB/T4841.3)。4.2
成品规格测定
成品的主要部位规格测量方法按表10规定,测量部位见图2。表10
部位名称
总肩宽
测量方法
由前身肩缝最高点垂直量至底边,或由领窝正中垂直量至底边。扣好钮扣或拉上拉链,前后身摊平,沿袖隆底缝横量(周围计算)。领子摊平横量,立领量上口,其他领子量下口(特殊领口除外)。绡袖由袖子最高点量至袖口边中间。连肩袖由后领中过肩点量至袖口边中间。由肩袖缝的交叉点摊平横量(连肩袖不量)。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4规定。4.3外观检验
4.3.1成品的经纬纱向按3.4规定。4.3.2成品的对条对格按3.5规定。4.3.3成品的拼接按3.6规定。
4.3.4评定成品色差程度时,被评部位应纱向一致。入射光与织物表面约成45°角,观察方向应垂直于织物表面,距离60cm目测,与GB/T250样卡对比。4.3.5成品的外观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3.8规定。8
FZ/T81008—2011
成品的缝制质量按3.9规定。针距密度按表3规定,在成品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4.3.6
4.3.7纬斜以纬斜率(%)表示,按式(1)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纬斜率=纬纱(条格)倾斜与水平最大距离×100%表片宽
4.3.8成品的整烫质量按3.11规定。4.4理化性能测定
(1)
4.4.1成品水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按GB/T8630规定,采用5A(面料含毛或蚕丝≥50%的成品采用7A)洗涤方法,干燥方式采用悬挂晾干,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结果取三件的平均值。
成品干洗后的尺寸变化率测试方法按FZ/T80007.3规定,采用常规干洗法,并在批量中随机4.4.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