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 294-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294-2015

中文名称: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solar radio fiux observ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5-12-11

实施日期:2016-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太阳 流量 观测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出版日期:2016-04-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敦金平、闫小娟、赵海娟、陈安芹、赵兴友

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 3)

提出单位: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 3)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 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环境、站址、观测业务要求以及巡查维护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台站对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 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敦金平、闫小娟、赵海娟、陈安芹、赵兴友。

标准图片预览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 294-2015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olar radio flux observation2015-12-11 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6-04-01实施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观测设备、工作环境和站址要求观测业务要求
日常巡查和维护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表
Qx/T294—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Qx/T294—2015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敦金平、闫小娟、赵海娟、陈安芹、赵兴友。m
Qx/T2942015
太阳射电流量是表征太阳活动水平的重要参数’是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太阳射电观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太阳射电流量观测是通过接收来自固定波段的太阳电磁辐射信号’得到相应波段太阳射电流量。为对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环境、站址、观测业务要求以及巡查维护等加以规范特制定本标准。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规范
Qx/T294—2015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环境、站址、观测业务要求以及巡查维护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台站对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
太阳射电流量
solar radio flux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接收的某一波段的太阳无线电波能量。2.2
太阳射电望远镜
solar radio telescope
接收和测量太阳射电流量的观测设备。0
观测设备、
工作环境和站址要求
观测设备指标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宜采用满足表1指标要求的太阳射电望远镜。表1太阳射电望远镜的指标
性能名称
观测波长
时间分辨率
动态范围
灵敏度
最大增益起伏
跟踪精度
跟踪方式
跟踪速度
抗风能力
防护性
可靠性
可维修性
10.7cm、6.6cm和3.3cm等固定波长10MHz
≥30dB
≤1sfu(太阳流量单位)
≤1%(8h内)
1/10~1/15波束宽度
程控/手动
地球自转速度/快动(≥30。/min)风速≤20m/s正常工作'风速≤32m/s天线不产生永久变形具有防潮、防霉、防盐雾、防沙尘、防雷击能力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平均修复时间MTTR≤0.5hbzxZ.net
Qx/T294—2015
工作环境要求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的工作环境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太阳射电流量观测的工作环境要求类别
供电电源
不间断电源
室外单元工作温度
室外单元待机温度
室内单元工作温度
室外单元工作相对湿度
室内单元工作相对湿度
通信方式
通信速率
通信误码率
3·3站址要求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的站址应满足:要求
AC220V(+10%'—15%)'50Hz±3Hz在线式1KVA/h的UPS电源
—30℃~+60℃
40℃~+80℃
0℃~30℃
≤100%RH
≤70%RH
有线/无线
≥1200bps
≤1×10-6
在观测站日出、日落方向上’障碍物遮挡仰角≤3。在观测站南向’障碍物遮挡仰角≤5。。a)
在10.7cm、6.6cm和3.3cm等波段带内不应有强的电磁干扰。在观测站东、西、北向’与高速公路直线距离大于500m’在观测站南向’与高速公路距离大于1Km。
观测场地(室外单元)面积大于5m×5m观测机房大于20m2。3·4观测站的标识和坐标
太阳射电望远镜观测站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确定区站号,用于国内探测数据传输和归档。接收天线基座坐标为观测站的经度、纬度’数值精确到1I'接收天线基座海拔高度为观测站的海拔高度精确到0.1m。4观测业务要求
4.1仪器定标
由国家级空间关气业务部门定期组织仪器标定:具体定标方法和内容按仪器操作手册进行4·2观测时段和模式
4.2.1时制、日界和时界
太阳射电流量观测采用北京时工作,每日从日出观测到日落,日界为北京时24时。连续记录的每小时分钟数据从上一时次后的00分开始'至本时次59分结束。2
4·2.2观测模式
Qx/T294—2015
根据观测频次的需求'分为普通模式和加密模式两类'普通模式为每秒钟积分记录一次太阳射电流量'加密模式为每0.1S积分记录一次太阳射电流量。日常业务观测选择普通模式'加密模式需由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管理部门下达加密观测指令。4·3操作规程
需根据太阳射电望远镜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规程’由国家级业务管理部门批准实施。规程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a)
仪器配置文件设置:太阳射电望远镜通过修改操作软件中相关配置支件?确定仪器工作信息包括站点信息、观测频率、观测内容、观测模式等;开机工作:开启机器电源仪器进行观测前自检程序'如无故障报警将自动进入观测状态;6)
获取和传输观测数据:仪器正常工作状态下自动获取并存储观测数据并按预定要求自动传输c)
有关数据;非正常工作状态下'需人工干预。运行监控:仪器自动运行过程中仪器管理人员应注意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射电流量图质量以d)
及数据传输情况。
4·4数据传送与管理
数据传送与管理应满足如下要求:a)数据应向国家级业务机构上传;在原始观测数据生成后10min内必须完成上传;b)
观测站如需向国内外其他单位传送数据应报上级主管职能部门批准。c)
4·5资料存储和整编
资料是指射电望远镜积分记录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的观测环境数据'资料存储和整编应满足如下要求:
资料以文件形式存档’每年需进行整编;a)
文件整编以时间序列为线索统计起止时间、种类及个数等;c)
整编后的资料按规定归档到国家级气象档案部门观测站应备份d)
由国家级业务部门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等典型个例资料进行整编。4·6资料质量控制
资料质量控制应满足如下要求:整编后的资料必须经过人工检查。a)
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部门应定期对观测站传送的文件内容进行抽查。b)
5日常巡查和维护
日常巡查和维护应满足如下要求:a)
应对设备及工作环境进行日巡查和设备的月、年维护;b)
日巡查应检查仪器电源空调运行状况。检查天线外观是否正常:网络通信\观测仪器流量图质量'检查前一日观测数据完整性;c)月维护检查仪器采集和通信计算机性能、存储空间'检查防雷设施;3
Qx/T294—2015
年维护重点按厂家要求检查设备各项工作参数'检测防雷设施和系统的接地电阻并向国家级业务管理部门提交观测站年度维护工作报告年检由国家级业务部门组织观测站进行设备软硬件全面检查'进行设备定标和观测环境检查;所有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情况均应记入值班日记和设备维护记录表中'格式见附录AO立良
A·1值班日记表(表A·1)
工作时段
太阳射电望远镜
工作模式
太阳射电望远镜
配置文件修改记录
观测开始时间
观测结束时间
缺失数据时间
缺失数据原因
总观测文件数
成功上传文件数
未上传文件数
未上传原因
其他工作记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表
表A·1值班日记表
接班时间
值班员
太阳射电望远镜
工作模式调整记录
Qx/T294—201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