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567-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 GDW 567-2010
中文名称: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290815
相关标签:
配电
自动化
系统
验收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 GDW 567-2010.
1范围
Q/ GDW 567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的验收技术规范。
Q/ GDW 567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改造和运行的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 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工厂验收Factory Acceptance Test (FAT)
工厂验收是指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子站、配电通信设备或系统出厂前由验收方组织的验收检验,在.工厂模拟测试环境下测试是否满足项目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的具体要求。
3.2
现场验收Site Acceptance Test (SAT)
现场验收是指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并达到现场试运行条件后所进行的验收。
3.3
缺陷Defect
缺陷是指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或相关技术规范所列基本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差异。
3.4
偏差Deviation
偏差是指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相关技术规范所列的具体功能和性能指标,不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可通过简易修改补充得以纠正的差异。
3.5
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罗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讲
标准内容
ICS29.240
备案号:CEC510-201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567-2010
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2010-12-30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2010-12-30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验收总体要求·
5工厂验收
6现场验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验收测试大纲编制模板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编制说明
验收流程图bzxZ.net
验收测试记录格式…
偏差、缺陷索引表及偏差、缺陷记录报告.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验收测试方法Q/GDW567—2010
Q/GDW.567-2010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有效指导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将此作为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的编写依据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规划总体框架》和《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针对建设规模不一、功能不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验收技术标准。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范主要编写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加编写单位:浙江省电力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江河、刘海涛、刘军、刘日亮、葛荣刚、朱松林、苏毅方、李懿榮、彭晖、郑毅、赵庆杞。
1范围
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Q/GDW567-2010
本规范规定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的验收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改造和运行的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GDW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513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3术语和定义
工厂验收FactoryAcceptanceTest(FAT)工厂验收是指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子站、配电通信设备或系统出厂前由验收方组织的验收检验,在工厂模拟测试环境下测试是否满足项目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的具体要求。3.2
现场验收SiteAcceptanceTest (SAT)现场验收是指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并达到现场试运行条件后所进行的验收。3.3
缺陷Defect
缺陷是指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或相关技术规范所列基本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差异。3.4
偏差Deviation
偏差是指在验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不满足合同、联络会纪要等技术文件、相关技术规范所列的具体功能和性能指标,不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可通过简易修改补充得以纠正的差异。3.5
黑盒测试Black-boxTesting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Q/GDW567—2010
4验收总体要求
4.1验收原则
4.1.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应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参与验收测试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验收测试应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测试工具,并做好验收测试记录。4.1.2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厂验收、现场验收、实用化验收。验收工作应按阶段顺序进行,只有在前一阶段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验收工作。4.1.3新建配电自动化系统需在仿真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配电自动化高级功能的仿真验证,扩建与改造的配电子站和配电终端的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可单独进行。4.1.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应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配电通信、信息交互以及与之配套的配电网络系统和辅助设施等配电自动化各环节的整体验收。4.1.5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参考Q/GDW514的要求进行。4.1.6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验收应遵循通信专业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4.1.7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各阶段验收的内容及流程应严格按照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执行。4.2验收依据
4.2.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应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4.2.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验收应满足Q/GDW382、Q/GDW513、Q/GDW514的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4.2.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必须遵循《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和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条例和规定。5工厂验收
5.1工厂验收内容
主要包括系统硬件检查,基础平台,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测试等内容。5.2工厂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5.2.1被验收方已提交工厂验收申请报告。5.2.2被验收方已搭建了模拟测试环境,提供专业的测试设备和测试工具,并完成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5.2.3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子站、配电通信应通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测试,应提供检测报告。5.2.4新建配电自动化系统需在仿真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配电自动化功能的仿真验证。5.2.5被验收方已编写工厂验收大纲,并经工厂验收工作组审核确认后形成正式文本。验收大纲的编制参考附录A
5.3工厂验收流程
5.3.1工厂验收条件具备后,按验收大纲进行工厂验收,验收流程参考附录B。5.3.2严格按审核确认后的验收大纲所列测试内容进行逐项测试,逐项记录格式参考附录C。5.3.3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和偏差,允许被验收方进行修改完善,但修改后必须对所有相关项目重新测试:偏差、缺陷索引表及偏差、缺陷记录报告格式参考附录D。5.3.4若测试结果证明某一设备、软件功能或性能不合格,被验收方必须更换不合格的设备或修改不合格的软件,对于第三方提供的设备或软件同样适用。设备更换或软件修改完成后,与该设备及软件关联的功能及性能测试项目必须重新测试5.3.5测试完成后形成验收报告,工厂验收通过后方可出厂。5.3.6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工厂验收过程参考Q/GDW514进行。5.4工厂验收评价标准
5.4.1被验收方所提供的系统说明书及各功能使用手册等技术文档必须完整,并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2
要求。
Q/GDW567—2010
5.4.2所有软件、硬件设备型号、数量、配置均符合项目合同、设计联络会纪要、技术规范书要求。5.4.3配电终端的工厂验收为验收方以随机抽取方式对每一型号、批次设备进行验收测试(配电终端的制造厂商出厂测试对象为每台设备:并为每台设备提供合格证),配电子站的工厂验收为验收方以全检方式对被验收方进行验收。
5.4.4工厂验收结果无缺陷项目,偏差项目数不得超过被验收项目总数的5%。5.4.5扩建与改造的配电终端/子站的工厂验收可单独进行。5.5工厂验收质量文件
5.5.1配电主站、配电终端/子站及通信系统的工厂验收质量文件分别编制,统一归档。5.5.2工厂验收结束后,由验收工作组和被验收方共同签署工厂验收报告被验收方和验收方汇编工厂验收质量文件。
5.5.3工厂验收质量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工厂验收申请文作
工厂验收测试大纳;
工厂预验收测代报告;
工厂验收申话报
工厂验收技术文件:
系统硬件清革
出厂合格证书:
设备型式试验报告;
主站系统的第丰方测试报告:
项目招标技术文件:
项目投标技述应答书:
合同技术协议书
技术联络会纪要及备忘录:
设计变更说明文件
工厂验收报告包热且不限于以下四项工厂验收测试记录
工厂验收偏差、缺陷汇总
工厂验收测试统计及分析;
d)工厂验收结论。
6现场验收
6.1现场验收内容
主要包括系统各部件的外观、安装工艺检查,基础平台、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测试,以及二次回路校验等内容。
6.2现场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6.2.1配电终端已完成现场安装、调试并已接入配电主站或配电子站。6.2.2配电子站已完成现场安装、调试并已接入配电主站。6.2.3主站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已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具备接入条件的配电子站、配电终端已接入系统,系统的各项功能正常。
6.2.4通信系统已完成现场安装、调试。6.2.5相关的辅助设备(电源、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等)已安装调试完毕。3
Q/GDW567--2010
6.2.6被验收方已提交上述环节与现场安装一致的图纸/资料和调试报告,并经验收方审核确认。6.2.7被验收方依照项目技术文件及本规范进行自查核实:并提交现场验收申请报告。6.2.8验收方和被验收方共同完成现场验收大纲编制。验收大纲的编制参考附录A。6.3现场验收流程
6.3.1现场验收条件具备后,验收方启动现场验收程序,验收流程参考附录B。6.3.2现场验收工作小组按现场验收大纲所列测试内容进行逐项测试,逐项记录格式参考附录C。6.3.3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偏差等问题,允许被验收方进行修改完善,但修改后必须对所有相关项目重新测试;偏差、缺陷索引表及偏差、缺陷记录报告格式参考附录D。6.3.4现场进行72h连续运行测试。验收测试结果证明某一设备、软件功能或性能不合格,被验收方必须更换不合格的设备或修改不合格的软件,对于第三方提供的设备或软件同样适用。设备更换或软件修改完成后,与该设备及软件关联的功能及性能测试项目必须重新测试,包括72h连续运行测试。6.3.5现场验收测试结束后,现场验收工作小组编制现场验收测试报告、偏差及缺陷报告、设备及文件资料核查报告,现场验收组织单位主持召开现场验收会,对测试结果和项目阶段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形成现场验收结论。
6.3.6对缺陷项目进行核查并限期整改,整改后需重新进行验收。6.3.7现场验收通过后,进入验收试运行考核期。6.4现场验收评价标准
6.4.1硬件设备型号、数量、配置、性能符合项目合同要求,各设备的出厂编号与工厂验收记录一致。6.4.2被验收方提交的技术手册、使用手册和维护手册为根据系统实际情况修编后的最新版本,且正确有效;项目建设文档及相关资料齐全。6.4.3系统在现场传动测试过程中状态和数据正确。6.4.4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测试运行正常:功能、性能测试及核对均应在人机界面上进行,不得使用命令行方式。
6.4.5现场验收测试结果满足技术合同、项目技术文件和本规范要求:无缺陷:偏差项汇总数不得超过测试项目总数的2%。
6.5现场验收质量文件
6.5.1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系统的现场验收质量文件分别编制,统一归档。6.5.2现场验收结束后,形成现场验收报告,汇编现场验收质量文件。6.5.3现场验收质量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6.5.3.1现场验收申请文件:
现场验收测试大纲:
现场安装调试报告;
现场验收申请报告。
现场验收技术文件:
工厂验收文件资料及现场核查报告(附工厂验收清单和文件资料清单);与现场安装一致的图纸/资料:
系统联调报告。
现场验收报告,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现场验收测试记录;
现场验收偏差、缺陷汇总;
现场验收测试统计及分析:
现场验收结论。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验收测试大纲编制模板
Q/GDW567—2010
配电自动化系统各阶段分别编制验收大纲。在各阶段验收测试前,应根据本规范和项目合同技术文件编制验收大纲,作为验收测试依据;各阶段验收大纲经相关单位审查修改后应形成正式文本,经验收工作组审批后实施。当正式文本的内容与本规范条文发生冲突时,以本规范条文为准。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大纲参考下列格式和内容编写:a)目录。
b)概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简要说明、验收目的、验收大纲编写依据等内容。c)测试环境和条件:
1)系统硬件构成环境,每一台设备的型号及配置、用途、出厂编号(序列号)和安装机柜及地点(工厂验收可不予说明)。2)系统软件构成环境,各服务器及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型号和版本号;系统支撑平台的各进程或程序名称、功能及版本号:应用软件构成的进程或程序名称、功能及版本号:各服务器及工作站上已安装运行支撑平台和应用软件的进程或程序名称、功能,以表格方式编制。
3)系统配置图。
4)终端接入数量、系统支持的远动通信协议和验收方实际使用的远动通信协议。数据库设计容量及实际使用容量(包括各类量测信息最大记录数和实际记录数,厂站、线5)
路、间隔、设备等配电网模型的最大记录数和当前记录数)。6)测试工具(仪器及设备)。
测试内容(见表A.1)。对于每一项缺陷和偏差需分别填写缺陷记录索引表、缺陷记录报告和偏d)
差记录索引表、偏差记录报告,见附录D。表A.1测试内容
1.系统指标
安全性
允余性
可用性
计算机资源
负载率
系统节点分布
III区数据
评价项目及要求
安全分区,纵向认证措施及操作与控制是否符合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热备切换时间≤20s:冷备切换时间≤5min主站系统设备年可用率≥99.9%
1)CPU平均负载率(任意5min内)≤40%2)备用空间(根区)≥20%(10G)可接入工作站数≥40,可接入分布式数据采集的片区数≥6
信息跨越正向物理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3S:信息跨越反向物理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20s测试实际状态
(值)
查证方法
现场测试
现场测试
查文件资料
现场测试
查文件资料
现场测试
Q/GDW567-2010
2.功能指标
表A.1(续)
评价项目及要求
1)可接入实时数据容量≥2000002)可接入终端数≥2000
3)可接入子站数≥50
4)可接入控制量≥6000
5)实时数据变化更新时延≤1s
基本功能指标
扩展功能指标
6)主站遥控输出时延≤2s
7)SOE等终端事项信息时标精度≤10ms8)历史数据保存周期≥3年
9)85%面面调用响应时间≤3s
10)事故推画面响应时间≤10s
11)单次网络拓扑着色时延≤2s1)馈线故障处理:系统并发处理馈线故障个数≥10个;单个馈线故障处理耗时(不含系统通信时间)≤5s2)状态估计:单次状态估计计算时间≤15s3)潮流计算:单次潮流计算时间≤10s4)负荷转供:单次转供策略分析耗时≤5s5)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周期≤15min:单次负荷预测耗时≤15min
6)网络重构:单次网络重构耗时≤5s7)系统互联:信息交互接口信息吞吐效率≥20kB/s:信息交互接口并发连接数≥5个
3.平台服务系统
支撑软件
数据库管理
系统建模
多态多应用
多态模型管理
权限管理
1)关系数据库软件
2)动态信息数据库软件
3)中间件
1)数据库维护工具
2)数据库同步
3)多数据集
4)离线文件保存
5)带时标的实时数据处理
6)数据库恢复
1)图模一体化网络建模工具
2)外部系统信息导入建模工具
1)具备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等应用场景2)各态下可灵活配置相关应用
3)多态之间可相互切换
1)多态模型的切换
2)各态模型之间的转换、比较及同步和维护3)多态模型的分区维护统一管理4)设备异动管理
1)层次权限管理
2)权限绑定
3)权限配置
测试实际状态
(值)
查证方法
查资料、记录,现
场测试
查资料、记录,现
场测试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告警服务
报表管理
人机界面
系统运行
状态管理
Web发布
1)语音动作
2)告警分流
3)告警定义
4)画面调用
表A.1(续)
评价项目及要求
5)告警信息存储、打印
1)支持实时监测数据及其他应用数据2)报表设置、生成、修改、浏览、打印3)按班、日、月、季、年生成各种类型报表4)定时统计生成报表
1)界面操作
2)图形显示
3)交立操作面面
4)数据设置、过滤、闭锁
5)彩屏品示、图形多窗口、无级缩放、漫游、拖拽、分层分级显示
6)设备快速查询和定位
国家标准一、二级字库汉字及矢量汉字节点状态监视
软硬件功能管理
状态异常报警
、离线诊断工具
管理、应用管理、
网络管理
含图形的网上发布
2)报装网览
3)裁限限制
4.配电SCADA功能
1)满足配电网实卖时监控需要
2)各类数握的采集和交换
3)广域分布式数据采集
4)大数据量采集
5)支持多种通信规约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
6)支持多种通信方式
7)错误检测功能
8)通信通道运行工况监视、统计、报警和管理9)符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1)模拟量处理
2)状态量处理
3)非实测数据处理
4)多数据源处理
5)数据质量码
6)统计计算
1)事件顺序记录(SOE)
2)周期采样
3)变化存储
测试实际状态
(值)
Q/GDW567--2010
查证方法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用2台工作站的IE
进行测试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Q/GDW567.2010
1)人工置数
2)标识牌操作
操作与控制
网络拓扑著色
全息历史/事
故反演
信息分流
及分区
系统时钟
和对时
系统开放性
表A.1(续)
评价项目及要求
3)闭锁和解锁操作
4)远方控制与调节
5)防误闭锁
1)电网运行状态着色
2)供电范围及供电路径者色
3)动态电源着色
4)负荷转供著色
5)故障指示着色
1)事故反演的启动和处理
2)事故反演
3)全息历史反演
1)责任区设置和管理
2)信息分流
1)北斗或GPS时钟对时
2)对时安全
3)终端对时
各种信息打印功能
系统可扩展
5.配电网高级应用功能
1)故障定位、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恢复2)故障处理安全约束
馈线故障处理
网络拓扑分析
状态估计
潮流计算
3)故障处理控制方式
4)主站集中式与就地分布式故障处理的配合5)故障处理信息查询
1)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2)电气岛分析
3)支持人工设置的运行状态
4)支持设备挂牌、投退役、临时跳接等操作对网络拓扑的影响
5)支持实时态、研究态、未来态网络模型的拓扑分析6)计算网络模型的生成
1)计算各类量测的估计值
2)配电网不良量测数据的辨识
3)人工调整量测的权重系数
4)多种启动方式
5)状态估计分析结果快速获取
1)实时态、研究态和未来态电网模型潮流计算2)多种负荷计算模型的潮流计算3)精确潮流计算和潮流估算
4)计算结果提示告警
5)计算结果比对
测试实际状态
(值)
查证方法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并
进行现场抽测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查资料,在主站界
面上操作和分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