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QX/T 343-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343-2016

中文名称: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Meteorogical data archive format-Autmatic observatin of soil moistur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6-09-29

实施日期:2017-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出版日期:2017-03-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赵煜飞、王佳强、庄立伟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346)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346)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346)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观测土壤水分全月数据的归档格式。本标准适用于自动观测土壤水分数据各要素的归档管理。


标准图片预览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QX/T 343-2016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343—2016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士囊水分
Meteorogical data archive formatAutomatic observation of soil moisture2016-09-29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7-03-01实施
术语和定义
数据文件
文件名
文件结构
台站参数
观测数据
质量控制信息
附加信息
基本规定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台站参数内容及格式
SA文件结构式样
Qx/T343—2016
Qx/T343
—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煜飞、王佳强、庄立伟范围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观测土壤水分全月数据的归档格式,本标准适用于自动观测土壤水分数据各要素的归档管理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指示码
indicator
数据文件中标识气象要素名称或数据类别的字符。QX/T93-2008,定义2.1
质量控制码
quality control flag
标识观测资料质量状况的数字
[QX/T93-2008,定义2.2]
订正数据
corrected data
Qx/T343—2016
当原始观测数据疑误或缺测时,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或估算,可用以代替原疑误数据或缺测数据的数据,
[QX/T93-2008,定义2.3]
修改数据
revised data
当原始观测数据疑误或缺测时,经查询用以代替原疑误或缺测数据的数据[QX/T93-2008,定义2.4]
3数据文件
3.1文件名
“自动观测土壤水分全月数据归档文件\为文本文件(简称 SA文件)。文件名由18个字符组成,其结构为SAI ii-YYYYMM.TXT。文件名字符含义如下:一SA表示要素类别为自动观测土壤水分-Ⅱi表示区站号;
YYYY表示资料年份.MM表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3.2文件结构
SA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信息、附加信息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1
Qx/T343—2016
台站参数部分的结束符为\!!!!!!《CR>”:
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质量控制信息的结束符为“*****《CR)\;
一附加信息部分结束符\####(CR“。台站参数及附加信息内容及格式见附录A,文件结构式样参见附录B3.3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由9组数据构成,共包含2条记录。其中:第一条记录共7组数据,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海拨高度、观测年份、观测月份、地段类型
—第二条记录共2组数据,排列顺序为要素观测层数、质量控制指示码各组数据具体要求见表A.1。
3.4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由4个要素数据段组成。包括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要素数据段。每个要素数据段由若干单一数据段组成单一数据段由观测数据指示信息、该要素该层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组成。指示信息是每个要素的第1条记录,由1组数据组成,包括要素指示码和层深标识两部分,其作用是标识要素名称及该要素当前测量层深。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块相对湿度、土块重量含水率、土填有效水分存量要素指示码分别为:V、R、W、U。格式为“PX双X示例1:
Vo10《CR)表示观测数据为10厘米土壤体积含水量,该要素该层次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由若干条记录组成,一备计录结束须录入\示例2:
2015年1月10厘米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观测数据为单一数据段,数据段由32条记录组成·第一条记录由要素指示码和层深标识组成,其余31条记录由24组数据组成,每组数据依次为21时,22时,\”,20时共24小时定时观测值,3.5质量控制信息
3.5.1质量控制信息组成
质量控制信自位干观测数据之后.若SA文件台站参数部分质量控制指示码为“0”.则无质量控制信息部分.在观测数据部分结束符\??????《CR)\后直接录入质量控制信息部分结束符“****《CR)\。质量控制信息部分包括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若没有更正数据段,则质量控制码段后直接为\《CR\。
3.5.2质量控制码段
质量控制码段由各要素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码组成。观测数据部分的每个观测数据段都要有相应的质量控制码段各要素、各单一数据段、各记录、各数据组质量控制码的排列顺序同观测数据部分质量控制码段和观测数据部分各要素的观测数据指示信息类似,质量控制指示信息是每个要素质量控制部分的第1组数据,只是在观测数据指示信息前加\Q”,格式为-QPXXX(CR)”。示例1:QV010(CR》表示10厘米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质控指示码质量控制码用三位整数表示,百位表示台站级,十位表示省级,个位表示国家级。质量控制码含义为:
0:数据正确;
—-1:数据可疑:
2:数据错误;
3:数据为订正值;
-4:数据为修改值;
--—8:数据缺测:
一9:数据未作质量控制
示例2:质量控制码为“111”.表示该数据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质量控制都认为据可显Qx/T343—2016
与观测数据部分规定一致,每个要素一个月的质量控制数据由一个或几个数据段组成:每个数据段由若于条记录组成,一个记录结束须录人“(CR>”:每条记录由若干组数据组成,每条记录的1~24组数据为24小时定时观测值的质量控制码。每组数据之间用1位空格分隔3.5.3更正数据段
更正数据段是订正和修改数据的更正情况记录,更正数据段记录不限个数,每个订正或修改数据为一条记录,数据段最后一个记录的结束符使用数据段结束符。更正数据段的记录按数据更正的时间顺序排列。若没有更正数据段,则质量控制码段后直接为”=《CR)\。订正数据和修改数据均替代“观测数据“部分的原始数据,同时按规定格式在更正数据段记录其修改状况。表1规定了更正数据格式。表1
数据类型
更正数据标识
指示码
数据组序号
更正级别
原始数据
更正数据
3.6附加信息
附加信息组成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长度
更正数据格式
订正数据为3,修改数据为4
要素指示码和层深标识
位数不足高位补\0\
该日期的第几组数据,位数不足,高位补0表示哪一级进行的更正,台站为1、省级为2、国家级为3用”【1\括起原始数据
用”【1\括起更正数据
附加信息部分由土填信息、仅器信息和土填水文参数三个数据段组成。如果没有附加信息部分,在质量控制信息部分结束符\X**《CR》\后面直接录入附加信息部分结束符“拼###《CR)”。数据段无数据,则该数据段指示码结束符使用数据段结束符“一《CR。3.6.2土壤信息
如果某
土壤信息数据段由2条记录构成。第一条记录为土壤信息指示码(TR《CR)),第二条记录由2组数据构成。2组数据排列顺序为传感器最大深度、土壤类型。各组数据具体要求见表A.2。3
Qx/T343—2016
3.6.3仪器信息
仪器信息数据段由2条记录构成.第一条记录为仪器信息指示码(YQ《CR),第二条记录由4组数据构成。4组数据排列顺序为仪器型号、安装日期、运行起始日期、标定时间。各组数据具体要求见表A.2.
3.6.4土壤水文参数
土壤水文参数数据段由多条记录构成。第1条记录为土壤水文参数指示码(CS《CR)),从第2条记录开始为每层土壤水文参数,由层深标识、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测量日期、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测量日期、凋萎湿度、凋萎湿度测量日期共7组数据组成。其中层深标识由三位数字组成。示例:“010\表示该条记录为10厘米的土填水文参数3.7基本规定
SA文件格式应遵循以下规定:
a)十壤体积含水量十壤相对湿度、十壤重量含水率单位为0.1%,十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单位为毫米;土壤容重单位为0.01克每立方厘米,田间持水量单位为0.1%,凋菱湿度单位为0.1%。b)
若观测数据组缺测,用\////\表示,不观测(冬季时仪器处于校验状态)用\///,\表示。c)
文件名的时间(YYYYMM)及文件中的数据时间均采用北京时。数据组之间均用1位空格分隔;记录结束符为\观测数据中各要素的观测值为4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土壤水文参数中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观测值为6位数,位数不足,高位补\0\;土壤容重测量日期、田间持水量测量日期、凋菱湿度测量日期(YYYYMMDD)为8位数,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位数不足,高位补\O\。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台站参数内容及格式
Qx/T343—2016
表A.1规定了SA文件台站参数内容和格式,表A.2规定了附加信息的内容和格式,表A.3规定了作物名称编码,表A.4规定了土壤类型编码。表A.1
数据组名称及代码
区站号(IIii)
纬度(QQQQQQQ)
经度(LLILLILL)
海拨高度(HHHHH)
观测年份(YYYY)
观测月份(MM
地段类型(DDDD)
要素观测层数
(L1 L L2 L2 L3 L3 L4 L4)
质量控制指示码(C)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台站参数内容及格式
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由6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最后1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由7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各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最后1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由5位数字组成.单位为0.1米,位数不足,高位补空格,若测站位于海平面以下,则用负值表示观测资料年,位置不足,高位补“0\观测资料月,位暂不足.高位补“{\0000\为固定地段。作物地段以作物表(表A.3)编码,森林采用“2000\表示
逐一列出各要素对应的观测层数(全月缺测则不计入),每个要素的层数用2位数字表示。如i08080808\表示4个要素每个要素非全月缺测数据层数为8层
C=0表示文件无质量控制信息部分;C=]表示文件有质量控制信息部分
Qx/T343—2016
数据组名称及代码
传感器最大深度(LmLmLm)
土壤类型(KKKK)
仪器型号(ZZZ)
安装日期(Y1Y,Y1Y,M,M,D,D1)运行起始日期
(Y2Y2Y2Y2M2M2D2D2)
标定时间(Y3Y3Y3Y3M3M3D3D3)
杂交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冬小麦
春玉米
普通棉
荠菜型
新植蔗
【宿根】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冬小麦
半冬性
春玉米
普通棉
白菜型
宿根蔗
禾本科
(种子)
字符型
附加信息内容及格式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双季早稻
冬小麦
春玉米
普通棉
甘蓝型
莎草科
以实际安装最大深度表示
按照表A.4,编码
位数不足,低位补相应位数的\/Y1Y1YY,为年,M,M1为月,DD,为日,位数不足,高位补零
Y2Y2Y2Y2为年,M2M2为月,D2D2为日,位数不足,高位补零
Y3Y3Y3Y3为年,M3M3为月,D3D3为日,位数不足,高位补零
作物编码表
春小麦
夏玉米
长绒棉
蔓生型
杂类草
夏玉米
长绒棉
直立型
夏玉米
长绒棉
半直立型
马铃募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套玉米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套玉米bzxz.net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双季晚稻
套玉米
向日葵
土壤类别
粗砂土
粉砂土
砂黏土
土壤类型编码
细砂土
粉黏土
面砂土
粉壤土
壤黏土
Qx/T343
3—2016
黏壤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