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223-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223-2013
中文名称: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Meteorological archives classifying and cod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3-12-22
实施日期:2014-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60.0
出版日期:2014-05-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臧海佳、刘莉、李星玉、李元华、张静、田国强、宋军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河北省气象档案馆、大连市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档案馆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的原则、方法并给出了代码表。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档案的分类标引、管理和检索。
标准内容
ICS07.060
备案号:45938—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223—2013
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
Meteorological archives classifying and coding2013-12-22发布
中国气象局
國发布電
2014-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
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
QX/T223—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印张:6字数:180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
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50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
定价:60.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原则
方法和代码结构
6分类与代码表
7扩充和复分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附录 C(规范性附录)bzxZ.net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气象档案分类与代码表
气象档案载体名称与代码表
气象资料观测时间和统计时段分类与代码表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名称与代码表部分地区名称与代码表
Qx/T223—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3—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Qx/T223—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河北省气象档案馆、大连市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档案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臧海佳、刘莉、李星玉、李元华、张静、田国强、宋军。m
Qx/T2232013
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是气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气象档案的组织管理、检索服务和资源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气象事业飞速发展,产生了诸多新的档案形式,为规范各级气象档案的分类与编码,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
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的原则、方法并给出了代码表。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档案的分类标引、管理和检索。规范性引用文件
Qx/T223—201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2000,eqvISO3166-1:1997)3术语和定义
GB/T10113一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0113—一2003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
气象档案meteorological archives气象行业在党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3.2
线分类法
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于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于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于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GB/T10113—2003,定义2.1.5]
层次码layercode
能反映编码对象为隶属关系的代码。[GB/T10113—2003,定义2.2.22]3.4
台站档案号station archives indexnumber按国家行政区划分方法,对气象台站进行的编号。用五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为台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后三位为台站的代码。[QX/T37—2005,定义2.1]
区站号station identity number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为各种气象观测站确定的编号。用五位数字或字母组成,其中前两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QX/T37—2005,定义2.2]
Qx/T223—2013
复分secondaryclassification
在基本分类基础上,对某些具有共性区分的类目进行再分类。3.7
档案全宗号 archival fonds number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4基本原则
4.1分类遵循科学、系统、可扩延、兼容和综合实用的原则。各个类目之间不应存在交叉和重复。4.2编码遵循唯一、合理、可扩充、简明、适用和规范的原则。4.3在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分类与编码应尽量与《中国档案分类法》保持一致,采用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体系。5方法和代码结构
5.1采用线分类法和层次码编码方法,将气象档案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使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5.2气象档案的代码结构见图1。X
6分类与代码表
小类顺序两
中类顺序码
大类代码
中类代码
图1气象档案的代码结构
小类代码
气象档案分成8个基本类目,包括党务、气象事业管理、气象观测记录、气象业务技术、气象科学研究、气象基本建设、气象仪器装备和气象标准计量,具体分类及代码表见附录A。7扩充和复分
7.1附录A规定的档案分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可在不破坏分类结构的前提下合理地扩充其分类及代码。
7.2根据实际需要,可按照表1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复分。复分的连接符号均为半角(占一个字符)。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式进行组合复分时,宜按档案代码、正副本代码、载体代码、形成年份和全宗代码(或台站档案号、区站号、地理位置代码)的顺序排列,参见示例1、示例2。示例1:
张北国家基准气候站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副本、纸质档案复分代码31013F-A01.2011(53399)2
示例2:
Qx/T223—2013
气象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国近代气象史资料》正本、纸质档案的复分代码20544Z-A01.1995(156表1气象档案复分表
按正、副本复分
按档案载体复分
按气象资料观测的时
间或统计时段复分
按档案形成年份复分
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的要素复分
按档案全宗复分
按台站档案号或台站
区站号复分
按地理位置复分
使用方法
正本代码“Z”或副本代码“F”直接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
使用符号“_”(下划线)将《气象档案载体名称与代码表》规定的气象档案载体代码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气象档案载体名称与代码表》见附录B。
使用符号”=(等号)将《气象资料观测时间和统计时段分类与代码表》规定的气象资料观测时间和统计时段代码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气象资料观测时间和统计时段分类与代码表》见附录 C。
使用符号\.”(英文句号)将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档案形成年份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使用符号“”(斜杠)将《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名称与代码表》规定的气象要素代码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名称与代码表》见附录D。
使用符号“”(方括号)将档案全宗号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
使用符号“)”(圆括号)将有关台站档案号或区站号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使用符号”《》”(尖括号)将GB/T2659规定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中的阿拉伯数字代码和本标准“部分地区名称与代码表”规定的代码连接在相关档案代码之后。部分地区名称与代码表见附录E。
《中国气象年鉴》档案的正本复分代码20541z
党组会议纸质档案的复分代码
11010-A01
高空风记录月报表档案的复分代码31501=107
2011年形成的党组织制度档案复分代码12010.2011
日记气压计自记纸档案的复分代码30503/P
中国气象局南区10号楼竣工档案的复分代码63007[62]
邢台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按台站档案号复分代码31511(10040)
张北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按区站号复分代码31013(53399)中国高空风资料整编出版物档案复分代码33002《15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