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441-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441-2018
中文名称: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urban waterlogging risk investigation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8-09-20
实施日期:2019-02-01
作废日期:2023-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城市
内涝
风险
普查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春梅、唐力生、高歌、刘蔚琴、史瑞琴、解以杨、郑璟
起草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天津气象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内涝风险普查的基本要求、数据内容、数据收集途径与数据核查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内涝风险普查工作。
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441—2018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urban waterlogging risk investigation2018-09-20发布
国气象局
2019-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数据内容
地理信息
城市基本情况
内涝隐患点及周边基本情况
历史灾情信息
气象、水文资料
5.6内涝防灾措施情况
6数据收集途径
数据核查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附录」(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数据内容收集城市社区(街道)基本情况表
城市土地利用调查表
城市水体基本情况调查表
城市道路基本情况调查表
城市雨污水管网基本情况调查表城市内涝隐患点及周边承灾体基本情况表城市历次内涝灾情损失调查表
城市气象(雨量)站调查表
城市内涝防灾措施调查汇总表
QX/T441—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QX/T441—2018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天津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梅、唐力生、高歌、刘蔚琴、史瑞琴、解以扬、郑璟。1范围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QX/T441—2018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内涝风险普查的基本要求、数据内容、数据收集途径与数据核查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内涝风险普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urbanwaterlog
城市内涝
因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消纳雨水和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3.2
Friskinvestigation
风险普查
对产生风险的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防灾抗灾能力等重要相关信息的收集、调查。
hiddendangerpointof waterlog内涝隐患点
易发生积水,可能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的地点。基本要求
4.1数据应细化到城市社区(街道)。4.2数据填报中涉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2260填报,4.3应记载数据具体来源及填报、收集时间,4.4娄
数据应定期更新,当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更新。4.5
应按附录A收集普查数据。
4.6应建立逐级审核制度,确保数据质量和填报规范。5数据内容
5.1地理信息
5.1.1应收集以下基础地理信息,包括:1
QX/T441—2018
城市1:250000以上行政区划图;城市1:10000~1:50000水系图;城市1:10000~1:50000地形图或数字地形图;城市1:10000~1:50000土地利用图;城市1:10000以上道路地理信息(含道路标高)图;内涝隐患点分布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5.1.2宜收集其他相关的地理信息,包括:城市社区(街道))地表覆盖类型、居民分布、建筑分布、基础设施:城市排水管网及排水设施分布资料;城市空间分辨率不低于4m的遥感影像资料。5.2城市基本情况
收集城市基本情况,包括:
城市社区基本概况(含人口分布、周边道路),见附录B;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见附录C;
城市水体基本情况,参见附录D
城市道路基本情况,参见附录E;城市雨污水管网基本情况,参见附录F;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道路规划、建筑群规划、给排水规划等5.3内涝隐患点及周边基本情况
收集内涝隐患点及周边承灾体信息,包括:内涝隐患点基本情况,见附录G中的表G.1;内涝隐患点涉及的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见附录G中的表G.2:内涝隐患点涉及主要承灾体的地理位置、数量、价值量等情况,见附录G中的表G.3。5.4历史灾情信息
收集城市内涝的历史灾情信息,包括:历次城市内涝过程发生时间、淹没情况、雨水情况及影响,见附录H中的表H.1;历次城市内涝过程各内涝点降雨量和淹没情况及损失,见附录H中的表H.2。5.5气象、水文资料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包括:
城市现有雨量站(包括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建设)基本信息,参见附录I;城市现有雨量站逐小时的雨量资料;城市河道及上下游水文站逐小时的水位、流量资料:城市现有积水观测及视频资料。5.6内涝防灾措施情况
收集以下信息:
排水运作规则及能力;
城市内涝防灾措施,参见附录J。2
数据收集途径
根据情况采用不同途径获取可靠的信息,主要包括:部门合作;
文献调研;
已有普查成果收集;
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
基于专题地图及遥感影像解译;基于基础地理信息分析加工制作提取数据核查要求
7.1收集数据应仔细核查,录人的数据应与原始资料进行核查对比。7.2检查数据的量级与单位、经纬度信息。7.3根据字段上下限值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对相关字段进行逻辑关系检查,QX/T441—2018
7.4根据排水能力改变、城市气象水文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隐患点增减等相关变化情况,应按年度采集最新资料或经实时实地调查进行信息不定期更新。如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应记载具体变化情况,便于检查。
QX/T441—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数据内容收集应按照表A.1进行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数据内容收集并在第三列中填写相应的资料来源表A.1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数据内容收集用途和说明一览表资料名称
行政区划图
水系图
地形图
土地利用图
城市道路信息图
城市内涝灾情
通感影像
城市规划图
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排水管网
城市给排水规划
排水运作规则
城市人口分布图
城市建筑群规划
填表人:
填写单位:
用于按区域查询或作为相关信息图层的底图用于水体统计、排水口位置、水位等计算用于了解城市地形,计算地表径流、排水管网水流向、地下水流向、显示相关地形状况及估算内涝隐患点
用于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区划、城市内涝模型地表概化计算等
城市内涝模型重要参数图层:用于计算地表径流、水流向等
用于获取城市内涝隐患点分布,计算城市内涝点致灾临界雨量和开展风险评估
用于了解城市地表覆盖
用于了解城市规划状况,必要时可作为模型排水能力计算参数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承灾体之
用于了解城市排水井位置、管线布置、排洪能力等用于计算和了解城市最大排水能力用于了解城市内涝防灾减灾措施状况及估算抗灾能力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承灾体之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承灾体之一
复核人:
县气象局
审查人:免费标准bzxz.net
资料来源
填表日期:20
必选。按照表B.1内容填报
必选。宜参照表D.1内容填报
必选。如无,应说明原因,并按照表C.1内容填报
必选。如无,应说明原因,并获取城市排水管网数据,参照表E.1
内容填报
必选。按照附录G和附录H填报
可选。如无,宜获取城市给排水规划图,并参照表F.1内容填报
可选。如无,应按照表H.1内容
可选。如无,应按照表H.1内容
联系电话: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城市社区(街道)基本情况表
城市社区(街道)基本概况收集数据字段见表B.1。表B.1
填表字段
社区(街道)名称
社区(街道)类型
社区(街道)代码
省代码
市(地区/州)名
市(地区/州)代码
区(县)名
区(县)代码
社区(街道)人口
社区(街道)经度
社区(街道)纬度
社区(街道)地形
社区(街道)平均标高
社区(街道)周边道路名称
社区(街道)周边道路长度
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
填表人:
填写单位:
社区1
社区2
复核人:
城市社区(街道)基本情况表
填表说明
QX/T441—2018
A、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B、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
C、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D、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按照GB/T2260填写
按照GB/T2260填写
按照GB/T2260填写
按照GB/T2260填写
0000'00\,以几何中心点为准
00°00'00\,以几何中心点为准简要描述街道地形描述(表述:A平地、B斜坡、C凹地、D凸地)
米(收集有地理信息图层,可选填,但需注明出处)填写社区(街道)周边各条道路名称(可选填)米。社区(街道)周边各条道路的长度(可选填)用文字简单描述街道沿途各社区(街道)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历史以及水文、气象、内涝点、隐患点、防灾救灾能力、主要交通设施等情况
审查人:
县气象局
填表日期:20
联系电话: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