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666-200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0331-1999 IEC 60332-2000 IEC 60754-1997 IEC 61034-199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2488
页数:14页
标准价格:12.0 元
计划单号:20021291-T-604
出版日期:2005-03-24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5-02-06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扬州市曙光电缆厂、上海马桥电缆厂、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很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厂、江苏圣安电缆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包括有卤、无卤、低烟等特性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包括有卤、无卤、低烟的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 GB/T 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19666-200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Flame retardant and 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2005-02-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5-08-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号
5燃烧特性要求
6技术要求
7验收规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举例次
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和护套技术性能...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线电缆用耐火云母带技术性能GB/T196662005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包括有卤、无卤、低烟等产品,在国内已生产使用了十多年,对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没有国际标准、也无国家标准,因此在产品名称、型号、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比较混乱,有的还与国际要求不一致。为统一国内的生产和使用,并适应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的需要,制定本标准。考虑到阻燃和耐火等要求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电线电缆产品,而欲达此目的一般并不需要改变电线电缆的结构,而是改变所用的材料。因此,不采用逐个制定产品标准的方法而是制定本通则,把不同于现行普通产品标准的阻燃和耐火等燃烧特性要求作出了规定,推荐了可供采用的阻燃和耐火材料,并用相应标记加在普通产品型号的前面,以与普通产品相区别。
在本标准中,有关无卤、低烟、阻燃和耐火等特性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均采用下列最新国际标准:IEC60331:1999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IEC60332:2000
电缆或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IEC60754:1997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IEC61034:1997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本通则可以直接作为产品标准使用。如需编制单列产品标准,则相关内容必须符合本通则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的国家标准。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扬州市曙光电缆厂、上海马桥电缆厂、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厂、江苏圣安电缆有限公司、佛山市中宝电缆厂、上海电缆厂十分厂、淮安市八方电缆厂、无锡爱邦高聚物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徐应麟、戴殿峰、沈育祥、顾立云、周雁、唐崇健、王松明、刘根荣、汪传斌、孙平、罗品光、张志清、孙跃明、游泳。
1范围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196662005
本标准规定了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包括有卤、无卤、低烟等特性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包括有卤、无卤、低烟的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650.2-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dtIEC60754-2:1991)GB/T17651.2-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idtIEC61034-2:1997)
GB/T18380.1-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
GB/T18380.2-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2:1989)
GB/T18380.3-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3:1992)
GB/T19216.21-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一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缆(idtIEC60331-21:1999)GB/T19216.23-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试验第23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一数据电缆(idtIEC60331-23:1999)
IEC60332-3-25:2000电缆或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5部分:成束电线电缆或光缆的垂直燃烧试验一D类
3术语和定义
3.1阻燃flameretardance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火源后,火焰在试样上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并且自行熄灭的特性:即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发生或蔓延的能力。3.2耐火fireresistance
在规定的火源和时间下燃烧时能持续地在指定状态下运行的能力,即保持线路完整性的能力。3.3无卤halogenfree
不含卤素,燃烧产物的腐蚀性较低。3.4低烟lowsmoke
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即透光率(能见度)较高。4型号
4.1型号组成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的型号由产品燃烧特性代号和相关电线电缆型号两部分组成,见图1。相关电线电缆型号
产品燃烧特性代号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的型号组成图1
4.2燃烧特性代号和顺序排列
4.2.1燃烧特性代号见表1。
表1燃烧特性代号
aZ为单根阻燃,仅用于基材不含卤素的产品。基材含卤素的,Z省略。bZD为成束燃烧D类,适用于外径不大于12mm即较细的产品名称
阻燃A类
阻燃B类
阻燃C类
阻燃D类
耐火加冲击
耐火加喷水
4.2.2现行产品燃烧特性代号见表2。有多种燃烧特性要求时,其代号按无卤(有卤省略)、低烟、低毒、阻燃或耐火的顺序排列。
表2现行产品燃烧特性代号
系列名称
阻燃系列
耐火系列
注:其他代号在考虑中。
4.3电线电缆型号
无卤低烟
无卤低烟
阻燃A类
阻燃B类
阻燃C类
阻燃D类
无卤低烟阻燃
无卤低烟阻燃A类
无卤低烟阻燃B类
无卤低烟阻燃C类
无卤低烟阻燃D类
阻燃A类耐火
阻燃B类耐火
阻燃C类耐火
阻燃D类耐火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
无卤低烟阻燃A类耐火
无卤低烟阻燃B类耐火
无卤低烟阻燃C类耐火
无卤低烟阻燃D类耐火
电线电缆型号一般由系列代号、材料代号和使用特性、结构特征等组成。在本标准中直接采用相关电线电缆的型号。但下列代号意义扩展如下:Y一聚乙烯或聚烯烃绝缘或护套:YJ一交联聚乙烯或交联聚烯烃绝缘或护套:2
3-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
4一交联聚乙烯或弹性体外护套:6一非磁性金属带铠装:
7一非磁性金属丝铠装。
4.4产品的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本标准编号/相关产品标准编号”表示。相关产品标准参见附录A。示例1: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A类电力电缆为:ZA-VV规格(略)GB/T19666-2005/GB/T12706.1-2002示例2: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B类电力电缆为:ZB-YJV规格(略)GB/T19666-2005/GB/T12706.1-2002示例3: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C类耐火电力电缆为:ZCN-YJV规格(略)GB/T19666-2005/GB/T12706.1-2002示例4:交联聚乙烯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B类电力电缆为:WDZB-YJY规格(略)GB/T19666-2005/GB/T12706.1-2002示例5:聚氯乙烯绝缘阻燃D类固定布线用电线为:ZD-BV规格(略)GB/T19666-2005/GB5023.3-1997示例6:聚氯乙烯绝缘轻型聚氯乙烯护套阻燃C类电缆为:ZC-BVV规格(略)GB/T19666-2005/GB5023.4-1997示例7: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A类控制电缆为:ZA-KVV22规格(略)GB/T19666-2005/GB9330-1988GB/T196662005
示例8:聚烯烃绝缘填充式挡潮层聚烯烃护套单层纵包轧纹钢带铠装聚烯烃外护套无卤低烟阻燃B类市内通信电缆为:
WDZB-HYAT53规格(略)
5燃烧特性要求
5.1阻燃特性要求
GB/T19666-2005/GB/T13849.2-19935.1.1单根阻燃性能必须符合表3的规定。表3单根阻燃性能要求
试样外径'D/mm
D≤25
2550供火时间/s
合格指标
试样烧焦应不超过
距上夹具下缘
50mm~540mm的范围
对非圆形电缆或光缆如扁电缆,应测量其周长并换算成等效直径a
试验方法
GB/T18380.1
GB/T18380.2
直径0.4mm~0.8mm实心铜导体和截面0.1mm~0.5mm绞合铜导体电线电缆采用GB/T18380.2。h
成束阻燃性能必须符合表4的规定。5.1.2
表4成束阻燃性能要求
试样非金属材料体积/
供火时间/s
aZD适用于试样外径不大于12mm的电线电缆。5.2耐火特性要求
耐火特性必须符合表5的规定。
合格指标
1)试样上炭化的长度
不应超过距喷嘴底
边向上2.5m:
2)停止供火后试样上
的有焰燃烧时间不
应超过1h
试验方法
GB/T18380.3
IEC60332-3-25
GB/T196662005
适用范围
0.6/1kv及
以下电缆
数据电缆
注:供火温度为750*c。
5.3无卤特性要求
表5耐火性能要求
供火时间+冷却时间
无卤性能必须符合表6的规定。
试验电压/V
额定值
相对地:
110±10
表6无卤性能要求
5.4低烟特性要求
低烟性能必须符合表7的规定。
PH加权值
试样外径d/mm
201052≤d≤5
a计算值舍去小数取整数(根或束)。b每束试样由7根绞合构成。
5.5低毒特性要求(在考虑中)
6技术要求
无卤(低腐蚀性)
合格指标
1)2A熔断器不断;
2)指示灯不熄
1)2A熔断器不断;
2)指示灯不熄
电导率加权值/us/mm
低烟性能要求
试样数
1(根)
2(根)
3(根)
45/d(根)
45/3d(根)
6.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6.2产品的型号及表示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6.3阻燃电线电缆或光缆系列
6.3.1(有卤)阻燃电线电缆
最小透光率/%
试验方法
GB/T19216.21
GB/T19216.23
试验方法
GB/T17650.2
试验方法
GB/T17651.2
本产品采用含卤素材料,燃烧产物的腐蚀性较高,产生烟雾也较大。按阻燃特性分为ZA、ZB、ZC、ZD四个级别,其成束阻燃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5.1.2条的规定。本产品的护套和/或绝可选用含卤阻燃材料,如阻燃聚氯乙烯、阻燃氯丁橡胶或添加含卤阻燃剂的阻燃聚烯烃等,其性能应符合相关产品中护套和/或绝缘的要求;并可选用合适的辅助材料作填充、包带或阻燃增强层,使产品达到相应的阻燃级别。
6.3.2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
本产品所用材料均不含卤,燃烧产物的腐蚀性和产生的烟雾很低。按阻燃特性分为五个级别单根阻燃Z,其阻燃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5.1.1条的规定。成束阻燃ZA、ZB、ZC、ZD,其成束阻燃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5.1.2条的规定。本产品的护套和/或绝缘可选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如附录B中的无卤低烟阻燃聚乙烯或聚烯烃WJ1、WJ2、WH1WH2,并可选用合适的辅助材料作填充、包带或阻燃增强层,使产品达到相应的阻燃级别。在一般情况下,护套可采用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护套WH2。在要求耐油的场合,可采用热固性无卤低烟阻燃护套料WH2。4
GB/T196662005
本产品使用的材料均应无卤,即测得pH加权值和电导率加权值应符合本标准第5.3条的规定,且用成品测得的烟密度(最小透光率)应符合本标准第5.4条的规定,6.4耐火电线电缆系列
本产品的电线电缆必须采用铜导体,额定电压在0.6/1kV及以下(更高电压等级在考虑中),其绝缘应具有耐火特性,否则在导体和/或电缆缆芯上应设置耐火层。常用耐火层用耐火云母带绕包而成,其厚度、层数及绕包送盖率由制造厂设计确定。耐火云母带的性能可参照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如该耐火层在导体和绝缘之间,则允许绝缘层厚度可以减薄,但减薄后的厚度不应小于原标准厚度的80%。允许在耐火层上设置增强层。制成品的耐火性能即线路完整性应符合本标准第5.2条的规定。本系列产品的阻燃性能必须符合本标准第5.1条的规定。无卤低烟产品还应符合本标准第5.3条和第5.4条的规定。
注:设置耐火层往往导致电线电缆尺寸的增大,需方不能以此作为拒收的理由。7验收规则
7.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其他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7.2本标准规定之燃烧特性要求,包括阻燃特性(第5.1条)、耐火特性(第5.2条)、无卤低烟特性(第5.3条和第5.4条)均为型式试验项目。注:鉴于此类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和电线材料常有变化的实际情况,作为制造厂的中间质量控制手段,有关燃烧特性试验至少每半年或一年应进行一次。
GB/T19666200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举例GB/T12706-2002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 9330-1988
GB5023-1997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T13849-1993
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通信电缆基材
1老化前的物理性能
1.1抗张强度,最小,MPa
1.2断裂伸长率,最小,%
2空气箱热老化后物理性能
老化温度,℃
老化持续时间,h
2.1抗张强度
a)最小,MPa
b)变化率,最大%
2.2断裂伸长率,最大,%
a)最小,%
b)变化率,最大%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3热延伸试验
试验温度,℃
载荷时间,min
机械应力,N/cm
3.1载荷下的最大伸长率,%
3.2冷却后的最大伸长率,%
4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温度,℃
载荷下持续时间,min
—电缆外径≤12.5mm,h
-电缆外径>12.5mm,h
4.1允许最大变形,%
5抗开裂
试验温度,℃
持续时间,h
7热收缩
试验温度,℃
持续时间,h
7.1最大收缩率,%
8浸油后的物理机械性能
试验温度,℃
持续时间,h
8.1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
8.2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9低温试验
9.1低温弯曲(直径小于12.5mm)试验温度,℃
9.2低温拉伸试验
(哑铃试验片)
试验温度,℃
9.3低温冲击
试验温度,℃
10腐蚀性(无卤)
10.1PH值,最小
GB/T19666200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卤低烟阻燃绝缘和护套技术性能绝缘
热塑性
100±2
130±3
100±2
-15±2
-15±2
聚乙烯或聚烯烃
热固性
135±2
200±3
130±3
-15±2
-15±2
热塑性
100±2
130±3
100±2
-15±2
热固性
120±2
200±3
100±2
-15±2
试验方法
GB/T2951.1
GB/T2951.2
GB/T2951.5
GB/T2951.6
GB/T2951.6
GB/T2951.3
GB/T2951.5
GB/T2951.4
GB/T17650.2
10.2电导率,最大,uS/mm
注1:绝缘使用条件:额定电压不超过0.6/1kV,热塑性用于导体最高工作温度70℃,热固性为90℃:护套使用条件:额定电压不限,导体最高工作温度90℃。
注2:阻燃材料的基材如非聚乙烯或聚烯烃,而采用乙丙橡胶、硅橡胶等时,其绝缘和护套的性能参见相关产品标准中绝缘和护套的要求。
注3:GB/295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7
GB/T196662005
1代号
单面补强
双面补强
2组成
玻璃布定量,g/m
薄膜厚度,mm
云母含量,%
胶粘剂含量,%
挥发物含量,%
3外观
4厚度
标称值,mm
中间偏差,mm
个别值偏差,mm
5宽度
优先宽度,mm
允许偏差,mm
6拉伸强度,N/10mm
7工频介电强度,Mv/m
8体积电阻率,2.m
9高温下电性能
耐电压,1kV,1min
绝缘电阻,M2
10盘卷
管芯直径,mm
管壁厚度,mm
卷盘直径,mm
接头数
11贮存期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电线电缆用耐火云母带技术性能白云母
GM,FM
GMG,FMG
金云母
GP,FP
GPG,FPG
20土2(单面)
0.023±0.003(单面)
单面补强≥60;双面补强≥55
合成云母
GS,FS
GSG,FSG
材质间粘合均匀,无气泡、针孔、皱折、分层、云母纸断裂等缺陷,成盘开卷无粘连、抽丝、断裂或松散等现象。0.08,
±0.02,
±0.03,
±0.02,
±0.03,
±0.02,
±0.03,
±0.02,
±0.03,
6,8,10,12,15,20,25,30,40,50±1.0
GM,GP,GS,FMG,FPG,FSG:≥60
FM,FP,FS:≥20
GMG,GPG,GSG:≥100
≥10(常温)
≥1.0×10(常温)
800℃×90min
不击穿
50±2或76±2
200±5,250±5,300±5
每卷接头不多于2个
1000℃×90min
不击穿
自出厂之日起常温下贮存期为6个月试验方法
GB/T5019第3章
GB/T5019第1章
用0.5mm精度直尺测
量至少3点求平均值
GB/T5019第5章
GB/T5019第61章
GB/T5019第18章
用0.5mm精度直尺测
1)代号意义:M(Muskovit)一白云母:P)Phlogopit)一金云母:S(Syntheticmica)一合成云母(如氟金云母):G(Glasscloth)一玻璃布:F(Film)一薄膜(如聚酯薄膜)。2)允许用其他定量的玻璃布或其他厚度的薄膜作为补强层。3)GB/T5019-1985电气绝缘云母制品试验方法(negIEC60317-2:1973)。4)高温下电性能按如下试验方法进行:在直径Φ1.6mm的铜线上,用0.11mm厚10mm宽(或供试厚度、宽度)耐火云母带以50%重选绕包两层,然后把2根以不大于100mm的节距扭绞在一起为试样,插入长度不小于300mm的管形电炉中,并悬空不与管壁相接触。管形电炉中部的温度应为规定温度土10℃,至90min时,在该温度下用(500~1000)V兆欧表测量两线芯间的绝缘电阻,然后施加工频电压1kV,Imin。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