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09.152-200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3食品卫生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04-2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吴克勤、王均甫、董建芳、播希和
起草单位: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顶空气相色谱法(HP-GC)测定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残留丙烯腈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丙烯腈-苯乙烯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也适用于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本方法检出限:氮-磷检测器法(NPD)为0.5mg/kg,氢焰检测器法(FID)为2.0mg/kg。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GB/T5009.152-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152—2003
代替GB/T17338-1998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晴单体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acrylonitrile monomer instyrene-acrylonitrile copolymers and rubber-modified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s and theirproductsused forfood packaging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GB/T5009.152—2003
本标准代替GB/T173381998《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肺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腊-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腊单体的测定》。本标准按照GB/T20001.4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第一法负责起草单位: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本标准第二法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上海市卢湾区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第一法主要起草人:吴克勤、王均甫、董建芳、潘希和。本标准第二法主要起草人:朱颖民、沈文、叶碧沙、劳宝法。原标准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次修订。279
GB/T5009.152--2003
本标准分为第一法(NPD法)、第二法(FID法)。本标准参考了ASTM4322一83(199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和腊橡胶中的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标准试验法》及ISO4581:1994《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的塑料制品中丙烯单体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借鉴了其测定原理和主要技术内容方面。但对具体测定条件和过程作了调整和改变,以使本标准更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280
1范围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睛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单体的测定
GB/T5009.152—2003
本标准规定了顶空气相色谱法(HP-GC)测定丙烯睛-苯乙烯共聚物(AS)和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残留丙烯腈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丙烯腈-苯乙烯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测定,也适用于橡胶改性的丙烯腊-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丙烯睛单体的测定。本方法检出限:氮-磷检测器法(NPD)为0.5mg/kg,氢火焰检测器法(FID)为2.0mg/kg。第一法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NPD)2原理
将试样置于顶空瓶中,加人含有已知量内标物丙睛(PN)的溶剂,立即密封,待充分溶解后将顶空瓶加热使气液平衡后,定量吸取顶空气进行色谱(NPD)测定,根据内标物响应值定量。3试剂
3.1试剂纯度:用于本试验的应是分析纯试剂。若果用其他级别的试剂,则必须有足够高的纯度,不致降低测定的准确度。
3.2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的顶空气进行色谱测定时,在丙烯睛(AN)和丙腈(PN)的保留时间处不得出现干扰峰。3.3丙脂:色谱级。
3.4丙烯腈:色谱级。
4仪器
4.1气相色谱仪
应配有氮-磷检测器。
最好使用具有自动采集分析项空气的装置,如人工采集和分析顶空气,应附加下列设备:4.1.1恒温浴,能保持90℃士1℃。4.1.2采集和注射顶空气的气密性好的注射器。4.2顶空瓶瓶口密封器。
4.35.0mL顶空采样瓶。
4.4铝质密封瓶帽。
4.5内表层覆盖有聚四氟乙烯膜的气密性优良的丁基橡胶或硅橡胶。281
GB/T5009.152—2003
5分析步骤
5.1内标法校准
5.1.1准备一个含有已知量内标物(PN)聚合物济剂。5.1.2用100mL.容瓶,事先注人适量的济剂(3.2)。准确称人约10mg的PN,用落剂(3.2)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出此济液A中PN的浓度(mg/mL)。5.1.3准确移取15.0mL溶液A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溶剂(3.2)稀释到体积刻度,摇匀。此液每月配制一次。如下计算此溶液B中PN的浓度(见式1):C
式中:
GA×15
溶液B中PN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弦升(mg/mL):CA
Ca—一溶液A中PN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1)
5.1.4在事先置有适量溶剂(3.2)的50mL容量瓶中,准确称入约150mg丙烯睛(AN).用溶剂(3.2)稀释至体积刻度,摇匀,计算此溶液C中AN的浓度(mg/mL)。此溶液每月配制一次。5.1.5于三只顶空气瓶中各移入5.0ml.溶液B,用垫片和铝帽封口。5.1.6用一支经过校准的注射器,通过垫片向每个瓶中准确注入10L溶液C,摇匀。作为工作标准液。5.1.7计算工作标准液(5.1.6)中AN的含量(m)和PN的含量(m,),见式(2)和式(3)。mI = V.XCAN
式中:
工作标准液中AN的含量,单位为毫克(mg);m
V。溶液C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As—溶液C中AN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M,=VXCPN
式中:
m.工作标准液中PN的含量,单位为毫克(mg);Vs——溶液B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ps—溶液B中PN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2)
(3)
5.1.8按5.3中所推荐的操作条件和5.2、5.4中叙述的操作过程的同样条件,抽取2.0mL工作标准液(5.1.6)的项空气注人气相色谱仪。由AN的峰面积A:和PN的峰面积A,以及他们的已知量(5.1.7),按式(4)确定校正因子R:m.XA.
式中:
R——校正因子;
m.—一工作标准液中AN的含量,单位为毫克(mg):A,—PN的峰面积
m.一一工作标准溶液中PN的含量,单位为衰克(mg);A—AN的峰面积。
举例:
丙烯腈(AN)
丙腈(PN)
5.2试样处理
质量(mg)
0.030X22282
0.030×21633
峰面积(积分计数)
GB/T5009.152—2003
取来的试样应全部保存在密封瓶中。制成的试样溶液应在24h内分析完毕,如超过24h应报告溶液的存放时间。
5.2.1充分混合被测试样,使所选的试样有足够的代表性,称取0.5g士0.005g试样于项空瓶中,记录试样质量。
5.2.2向顶空瓶中加5.0mL溶液B(5.1.3)。盖上垫片、铝帽密封后,充分振摇,使瓶中的聚合物完全溶解或充分分散。
5.3气相色谱条件
5.3.1色谱柱:3mm×4m不锈钢材质柱。填装涂有15%聚乙二醇-20M于上试101白色酸性担体(60目~80目)。5.3.2温度
柱温:130℃,
汽化温度:180℃;
检测器温度:200℃。
5.3.3气体速度
载气氮气(N)流速:25mL/min~3UmL/min。5.3.4其他条件
氮气99.95%或更高纯度。
氢气经干燥、纯化。
空气经干燥、纯化。
5.4测定
把顶空瓶置于90℃的浴档里热平衡50min。用一支加过热的气体注射器,从瓶中抽取2.0mL已达气液平衡的项空气,立刻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气相色谱仪操作条件按5.3所述内容设定,如使用自动顶空分析的商品仪器,按该仪器的说明书调节。5.5结果计算
试样中残留丙烯的含量(c+mg/kg)按式(5)计算:mxA\xRx1000
式中:
-试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一试样溶液中AN的峰面积或积分计数;A.
一试样溶液中PN的峰面积或积分计数;(5)
GB/T5009.152—2003
m,-试样溶液中PN量,单位为毫克(mg);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举例,
A-35416(积分计数)
A,-25112(积分计数)
0.030X35416X1.03×100087.2mg/kg25112X0.5000
5.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5%。第二法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法(FID)6原理
试样经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溶解于项空气测定瓶中,加热使待测成分达到气液平衡,然后定吸取项空气进行色谱(FID)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并与标准峰高比较定量。7试剂
7.1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在丙烯腈保留时间处应无干扰峰。7.2丙烯腈(AN):分析纯。
7.3GDX-102(60日~80日)。
7.4丙烯腈标准贮备液:称取丙烯精0.0500g,加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定容至50mL,此贮备液每毫升相当于丙烯1.0mg,贮于冰箱中。7.5丙烯睛标准使用液:吸取贮备液0.2,0.4,0,6,0.8,1.6mL。分别移人10mL容量瓶中,各加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每毫升分别相当于丙烯腈2040,60,80,160μg)。8仪器
8.1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检测器)。8.21mL中头式玻璃注射器。
8.312mL顶空气测定瓶;配有表层涂聚氟乙烯硅橡胶盖及铝片帽。8.4电热恒温水浴锅。
9分析步骤
取来的试样应全部保存在密封瓶中。制成的试样溶液应在24h内分析完毕,如超过24h应报告溶液的存放时间。
9.1试样处理
称取0.5g1g(精确至0.001g)均匀试样试样至顶空气测定瓶中,加入3mLN,N-二甲基甲酰胺,立即加盖密封,试样溶解后待测。9.2气相色谱条件
9.2.1色谱柱:Φ4mm×2m玻璃柱。填充GDX-102(60目~80目)。9.2.2温度
柱温:170℃:
汽化温度:180℃:
检测器温度:220℃。
9.2.3气体速度
载气氮气(N,)流速:40mL/min;氢气流速:44mL/min,
空气流速:500mL/min。
9.2.4其他条件
仪器灵敏度:10°,
衰减:1;
纸速:0.7cm/min。
9.3测定
CB/T5009.152—2003bZxz.net
9.3.1气相色谱调至最佳工作状态(参考9.2),将待测试样瓶放入90℃土1℃水浴中准确加热40min,取液上气1.0mL进色谱,必要时可调节顶空气的取用量,以适应不同含量试样的测定。9.3.2标准曲线制作:先将5只顶空气瓶分别加3.0mL,N,N-甲基甲酰胺,然后各取0.2mL标准使用液系列(7.5),分别加人测定瓶中。此时各测定瓶中的丙烯睛含量分别相当于4,8,12,16.32μg,立即将瓶盖密封,混匀,置于90℃水浴中,以下同试样测定,即分别取顶空气1.0mL。注人色谱仪,测量峰高。以丙烯脂含量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试样的峰高定量。9.4结果计算
见式(6)。
A×1000
mx1000
式中:
X一试样中丙烯腈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A—相当于标准的含量,单位为微克(ug);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9.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其算术平均值的15%。(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