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0199.2-1988 传真机测试方法 文件传真机(数字)
GB/T 10199.2-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199.2-1988

中文名称:传真机测试方法 文件传真机(数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8-01-02

实施日期:1989-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458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3.040.70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9传真电报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12-2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有线电厂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适用于GB 10198.3《传真机技术要求 三类文件传真机》所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的规定。 GB/T 10199.2-1988 传真机测试方法 文件传真机(数字) GB/T10199.2-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199.2—1988
传真机测试方法
文件传真机(数字)
Test procedure for facsimile apparatusDocumentfacsimile(digital)
1988-12-22发布
1989-08-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W.bzsoso.cOI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传真机测试方法
文件传真机(数字)
Test procedure for facsimile apparatusDocument facsimile(digital)
GB/T10199.2—1988
1.1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适用于GB10198.3《传真机技术要求三类文件传真机》所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的测定。
1.2本标准所采用的技术试验用测试样张见附录A(补充件)。1.3本标准只表述了对文件传真机(数字)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的测试方法。至于各种型号的文件传真机(数字)应测试几项技术指标由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1.4本标准对所采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只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见附录B(补充件)】,而未指定型号,凡符合要求的仪器和设备均可使用。1.5测试用的仪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计量和修正,并符合GB776《电气测量指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1.6测试工作应按GB242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所规定的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2术语及定义
除按GB10199.1《传真机测试方法文件传真机(模拟)》第2章规定的内容外,补充下列各条款。2.1象素
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小点,每个小点相当于一个亮度单元2.2编码
指的是信源编码。即为了减小多余度,提高有效性,对信源按定规律进行数字变换的过程。2.3一维编码
见GB10198.3第4.1条。
2.4二维编码
见GB10198.3第4.2条。
2.5持续长度
系列连续的相同光度(黑或白)的象素的个数。2.6码字
由二进制数字组成的特定代码。2.7结尾码
在一维编码中,表示持续长度为0~63象素的相应码字。2.8组合基干码
在一维编码中,表示持续长度为64XN(N=1~40,整数)个象素的相应码字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12-22批准1989-08-01实施
W.bzsoso:com2.9线终码
GB/T10199.2—1988
在每一已编码的扫描线之后设置的特定码组。2.10填充码
当编码数据传输时间小于规定的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时,插入的一串“0”码字。2.11K值
行编码交替使用一维编码和二维编码时,在一个循环中这两种编码线数目的和即为K,每个循环的第一行为一维行,其余K-1行为二维行。2.12线同步信号
用来表示扫描线起始位置的特定脉冲信号。2.13译出的同步码脉冲
接收机要正确接收一条扫描线的数据,必须具有准确的时间标准,这就需要在发送机中发送一组特定码组作为同步码(可用线终码代替),接收机对同步码进行逻辑检出时所得的信号称为译出的同步码脉冲。
3测试项目和方法
3.1扫描轨迹
3.1.1设备
a.示波器(二台),
b.合格传真机;
c.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3.1.2扫描器测试程序
3.1.2.1将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1.2.2被测传真机工作状态为“复印”。3.1.2.3将被测传真机的图像信号输出端接至示波器“Y”输入端,再将线同步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外触发”输入端。
3.1.2.4测试样张传送至具有左右两半明显差异的图案区时,停止副扫描,恒定发送。3.1.2.5从示波器的荧光屏上观察图像信号,在X轴上应先出现表示测试样张左边图案的信号,后出现右边图案的信号。
3.1.2.6恢复进行副扫描,观察(7)区图像信号在荧光屏上出现的程序应与测试样张的图案传送顺序致。
3.1.3记录器测试程序
3.1.3.1按3.1.2.1进行。
3.1.3.2将被测传真机译码器输出信号端接示波器“Y”输入端,将译出的同步码脉冲信号输出端接“外触发”输入端。
3.1.3.3将合格传真机的图像信号输出端接另一示波器的“Y”输入端,将线同步信号输出端接“外触发”输入端。
3.1.3.4将合格传真机置发送状态,被测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并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1.3.5在样张传送过程中观察示波器,当荧光屏上出现左右两半明显差异的图案时,发送机改为恒定发送的状态。
3.1.3.6从荧光屏上观察接收机译码器的输出信号应与发送机图像信号所代表的数据相同。3.1.3.7恢复正常发送状态,即副扫描开始工作后,目测记录副本上图案出现的顺序应与测试样张的图案传送顺序一致。
3.1.3.8当接收机的译码器输出信号无法进行测试时,则目测记录副本图案应与测试样张图案排列顺序一致。
WW.bzsoso.cOm3.2扫描线全长
3.2.1设备
a.金属尺;
b.双踪示波器;
c.读数显微镜;
d.合格传真机;
GB/T10199.2—1988
e.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及专用样张。专用样张如图1所示。该样张在沿主扫描方向的两端离边缘1mm处,有两根线宽为0.5mm的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线条AA和BB',线间距离L下限(计入一条线宽)按公式(1)要求。L下限-L-AL.
式中:L——扫描线全长的标称值,mm,△L一一扫描线全长的容差,mm。主打描力向
剖扫描方间
3.2.2扫描器测试程序
3.2.2.1用辅助电路1【要求见附录C(补充件),原理框图可参见附录E(参考件)】处理被测传真机的图像信号,使其在黑信号时呈现一个正脉冲,白信号时无脉冲出现,记为U,。3.2.2.2将被测传真机扫描时钟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上踪)输入端,图像信号输出端接“Y2”(下踪)输入端,线同步信号输出端接“外触发”端,示波器的扫描时间置1ms/div(cm)档。3.2.2.3将专用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2.2.4被测传真机工作状态为“复印”。3.2.2.5在复印过程中,示波器的荧光屏下踪显示两个正脉冲P1、P2时,即停止副扫描,恒定发送。3.2.2.6将U,信号的P1、P2脉冲间隔调整至荧光屏的满刻度(以脉冲前沿为基准充满10大格)。3.2.2.7调整示波器量程及位移,读出P1写扫描时钟信号第一个脉冲在荧光屏上的间隔d1及P2与时钟信号结尾一个脉冲的间隔d2,如图2所示。计算其总间隔△d=d1十d2。
W.bzsoso,cOn同步
扫指时钟信号
GB/T10199.2—1988
满刻度
3.2.2.8用公式(2)和公式(3)判断实际扫描线全长是否符合技术要求。10.AD
式中:Ad-
一扫描线全长的实际值与标称值下限长度之差,以示波器的荧光屏标尺一大格(1cm)为单位的表示值,
△L一一扫描线全长的实际值与标称值下限长度之差,mm。Ad<0.2(格)
3.2.2.9当判断实际扫描线全长符合要求后,即可根据(4)式计算实际扫描线全长的数值。LL下用+AL
其中:AL=L下限/10·△d。
3.2.3记录器测试程序
3.2.3.1将附录A(补充件)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
(4)
3.2.3.2将合格传真机置发送状态,被测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并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2.3.3当传送至测试样张(2)区时,停止发送机副扫描,恒定发送。3.2.3.4用金属尺测量记录副本上黑色区域的横向宽度,即为记录器的扫描线全长L。注:对扫描线有局部消隐的传真机,应去除消隐后进行扫描线全长的测试。3.3一线扫描象素数
3.3.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电子计数式频率计:
c.读数显微镜
d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3.3.2扫描器测试程序(方法之一)3.3.2.1用辅助电路2【要求见附录C(补充件),原理框图可参见附录E(参考件)】将被测传真机的串行线同步信号处理成奇偶分开的两路信号,记为U。和U。。3.3.2.2信号U。送至频率计“外控”的“计”输入端,信号U。送至“停”输入端。3.3.2.3被测传真机的扫描时钟信号输出端接频率计的“计数”输入端。3.3.2.4
被测传真机在“复印”状态下工作。4
W.bzsoso.cOmGB/T10199.2—1988
3.3.2.5频率计工作在“计数”状态,读出其显示数,即为一线扫描象素数。注:复印不同幅面的样张或原稿时,按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测试。3.3.3扫描器测试程序(方法之二)3.3.3.1用辅助电路3【要求见附录C(补充件),原理框图可参见附录E(参考件)】将扫描时钟信号每隔512个周期译出一个脉冲,按最大幅面考虑,一条扫描线可译出T1、T2、T3、T4、T5五个脉冲,将T4、T串行输出得信号ST,并行输出分别得PT4和PT两路信号。3.3.3.2将ST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输入端(上踪),将扫描时钟信号输出端接“Y2”输入端(下踪)。
3.3.3.3被测传真机工作状态为“复印”。3.3.3.4复印幅面为A4、B4的测试样张或原稿时,将PT.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的“外触发”端,利用示波器“扩展×20”,读出与上踪第一个信号周期对应的下踪信号DT中所包含的时钟个数no(参见图3)。一线扫描象素数按公式(5)计算。N=3X512+no
(5)
3.3.3.5复印幅面为A3的测试样张或原稿时,将PT。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的“外触发”端,利用示波器“扩展×20”,读出下踪信号DTs所包含的时钟个数no(参见图4)。一线扫描象素数按公式(6)计算。
N=4X512+no
3.3.4记录器测试程序
3.3.4.1将被测传真机扫描时钟信号经“32”和“64”分频后获得f1和f2信号,用f1、f2信号分别代替图像信号,以交替发送方式将信号“黑一f1一黑一f2一黑”送至编码器。3.3.4.2按3.3.2.4进行。
3.3.4.3被测传真机工作于“复印”状态,并将记录浓度调至黑色象素易于辨认。3.3.4.4在记录副本上记下如图5所示图形。3.3.4.5用读数显微镜读出f1信号最后一个不完整周期中所含黑色的象素数n1或f2信号最后一个不完整周期中所含黑色的象素数n2。5
W.bzsoso.cOmJa
GB/T10199.2—1988
3.3.4.6目测f1信号周期数n或f2信号周期数n。3.3.4.7按公式(7)或公式(8)计算一线象素数。N-32n+n1
N-64n\十
3.3.5记录器的另一种测试方法
当记录副本上黑色记录点间隔不清,而记录器电极可直接辨认时,可直接采用点数记录电极个数的方法进行测试。
3.4扫描密度
3.4.1设备
a.金属尺;
b.电子计数式频率计
c.读数显微镜;
d。合格传真机;
e.双踪示波器,
f.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及专用样张一张,专用样张的要求是:在主扫描方向上须有两条相距为40mm的(计入一条线宽)平行线条,线条宽度为0.5mm,如图6所示。
主扫拉克间
扫方的
3.4.2扫描器的测试程序
3.4.2.1用辅助电路4【要求见附录℃(补充件),原理框图参见附录E(参考件)处理被测传真机6
bzsoso:comGB/T10199.2—1988
的图像信号,使其通过黑线时呈高电平,通过自色区域时为低电平,经此处理后得二个串行的高电平信号UH。
3.4.2.2将U信号处理成二路并行的信号,第一路仅含第一个高电平信号UA,第二路仅含第二个高电平信号UB。
3.4.2.3将信号U输出端接示波器的“Y”输入端,信号UA输出端接频率计“外控”的“计”输入端,信号U输出端接“停”输入端。3.4.2.4将被测传真机线同步信号输出端接频率计的“记数”输入端。3.4.2.5将专用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4.2.6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并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4.2.7当扫描线通过样张第一条黑线时,频率计开始计数。当扫描线通过样张的第二条黑线时,则停止计数,记下频率计的显示数P。3.4.2.8按公式(9)计算扫描密度。d=P/40.
3.4.3记录器的测试程序
3.4.3.1将附录A(补充件)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9)
3.4.3.2使用测试样张(10)区具有黑白三角形横向交替排列的图案,底边为2mm,高度为38.5mm,尺寸精度为1%,如图7所示。
3.4.3.3合格传真机置发送状态,被测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并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4.3.4使用标准扫描密度时,记录图案如图8所示。当图案所构成的斜面等级数为四级时,如图8a所示,五级时,如图8b所示。
3.4.3.5利用该图案构成的斜线阶梯数及首末二段阶梯的长度,按公式(10)和公式(11)进行计算。图8a中,由于12=13,故
图8b中,由于12=ls14,故
3.4.3.6在使用其它扫描密度时,扫描密度按公式(12)进行计算。(10)
W.bzsoso.cOI式中:n——斜线阶梯数;
——第一段阶梯长度;
12—第二段阶梯长度;
一第末段阶梯长度。
GB/T10199.2—1988
d-(n—2)
3.4.3.7d值为重复试验多次或在一次试验中对多个图形进行测试后的平均值。注:装纸时必须尽量减少装纸误差,并且在纸张装入原稿台时,必须尽量平行于原稿档板。3.5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
3.5.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3.5.2测试程序
3.5.2.1将被测传真机线同步信号STP输出端接示波器“Y.”输入端(上踪)及“外触发”输入端。将编码器输出信号DAT输出端接“Y”输入端(下踪)。3.5.2.2将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5.2.3使用(3)、(4)、(5)区排列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黑白等间隔条纹图案。黑白线条宽度分别为(3):0.25mm,(4):0.167mm,(5):0.125mm3.5.2.4按产品技术要求
一设定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后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5.2.5从示波器的荧光屏上观察线同步信号(STPi或STP2)与编码器输出信号DAT之间的时间关系,如图9所示。
当荧光屏上的波形符合图9中STP1与DAT一A的时间关系时,则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为5mss
当符合STPi或STP2与DAT一B的时间关系时,则为10mS当符合STPi或STP,与DAT一C的时间关系时,则为20ms当符合STPi或STP2与DAT一D的时间关系时,则为40ms;8免费标准bzxz.net
W.GB/T10199.2—1988
3.5.2.6当被测传真机图像信号处理采取整页存储,对一页信号连续编码时不占用传输时间,可把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看作0ms。注:对于不能人工设定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的机器,采用GI传真机测试仪或其它专用仪器进行测试。3.6全编码扫描线最大传输时间
3.6.1设备
a。存储示波器;
b.合格传真机;
c.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3.6.2测试程序
3.6.2.1将被测传真机的译出的同步码脉冲送至存储示波器输入端。3.6.2.2存储示波器X轴工作方式置“触发”档。扫描时间置“1s/div”档。3.6.2.3将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6.2.4合格传真机置发送状态,被测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后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6.2.5在样张传送过程中,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即显示出一串译出的同步码脉冲。3.6.2.6当示波器扫描光点再次出现在荧光屏左端时,人为造成发送机的线终码减少或丢失。此后,示波器扫描光点仅在X轴上移动,Y方向无信号。3.6.2.7当传真机断开线路时,即按下示波器“锁存”3.6.2.8示波屏上最后个译出的同步码脉冲至扫描光点之间所占有的时间t即为全编码扫描线最大传输时间,如图10所示。
译出的同步的脉冲
州摘光点
3.6.3另一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程序3.6.3.1按3.6.2.1及3.6.2.2进行。3.6.3.2在样张传送过程中,将送入调制解调器的编码数据信号线断开,与此同时启动秒表,当传真机断开线路时,立即停止秒表。3.6.3.3读出秒表计数时间,即为全编码扫描线最大传输时间。3.7结尾码字
3.7.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合格传真机;
c.EPROM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
在该EPR0M存储器中,按下列要求每2kbit变换一次写入数据:0101….,00110011..…000111000111,0000111100001111·直至63个“0”63个“1”循环。在EPR0M写入数据中,符号“0”代表白,符号“1”代表黑。3.7.2测试程序
3.7.2.1将EPROM的读出信号送入被测传真机,代替图像信号提供编码。3.7.2.2用辅助电路5【要求见附录C(补充件),原理框图参见附录E(参考件)】获取EPROM存储器的分段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3.7.2.3编码器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1”输入端(上踪),编码时钟信号输出端接“Y2”输入端(下踪)。
W.bzsoso.cOmGB/T10199.2—1988
3.7.2.4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后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7.2.5观察示波器的荧光屏,读出与黑白持续长度相对应的编码码字。3.7.2.6依次记下与黑白持续长度为0~63相对应的编码码字(结尾码字),检查被测传真机的结尾码字是否符合GB10198.3的规定。3.7.3其它测试方法
使用G亚传真机测试仪进行测试[GI传真机测试仪的功能参见附录D(参考件)】。3.8组合基干码码字
3.8.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合格传真机;
c.EPROM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
在该EPROM存储器中,每2kbit变换一次写入按组合基干码持续长度64~2560bit变化的“0”“1”数据。在EPROM写入数据中符号“0\代表白,符号“1”代表黑。3.8.2测试程序
3.8.2.1将EPROM读出信号送入被测传真机,代替图像信号提供编码。3.8.2.2用辅助电路5【要求见附录C(补充件),原理框图参见附录E(参考件)],获取与垂直扫描方向线段变化分段点相对应的线同步信号作为示波器外同步信号。3.8.2.3编码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1”输入端(上踪),编码时钟信号输出端接“Y,”输入端(下踪)。
3.8.2.4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后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8.2.5观察示波器的荧光屏,读出与黑白持续长度相对应的编码码字。3.8.2.6依次记下与黑白持续长度为64XN(N=1~40,整数)相对应的编码码字(组合基干码字)。检查被测传真机的组合基干码字是否符合GB10198.3的规定,3.8.3其它测试方法
使用GI传真机测试仪进行测试【G传真机测试仪的功能参见附录D(参考件)】。3.9线终码EOL
3.9.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合格传真机,
c.测试样张:附录A(补充件)。3.9.2测试程序
3.9.2.1用辅助电路6【原理框图参见附录E(参考件)],译出编码信号中的EOL信号。3.9.2.2将被测传真机的编码时钟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输入端(上踪)。3.9.2.3将EOL译出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输入端(下踪)及“外触发”端。3.9.2.4将测试样张装入扫描器。3.9.2.5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后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9.2.6观察波形,要求在一线扫描时钟信号之前对应于每个编码时钟周期均有一个EOL译出信号,如图11所示。
紫码三
EOL辞由
W3.9.3其它测试方法
GB/T10199.2—1988
使用GI传真机测试仪进行测试[GI传真机测试仪的功能参见附录D(参考件)]。3.10填充码
3.10.1设备
a.双踪示波器;
b.合格传真机,
c.测试样张:全黑专用样张。
3.10.2测试程序(方法之一)
3.10.2.1将编码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Y1”输入端(上踪),编码时钟信号输出端接“Y”输入端(下踪),线同步信号输出端接“外触发”端。3.10.2.2将全黑专用样张放入被测传真机扫描器。3.10.2.3被测传真机置发送状态,合格传真机与发送机直接接通并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接收。3.10.2.4在样张传送过程中观察荧光屏,要求间隔数个编码时钟周期,紧接信息期后面出现一串时钟信号,称为填充码时钟信号。与此对应的编码信号即为填充码,如图12所示。优码信号
死府时创信号
3.10.3测试程序(方法之二)
3.10.3.1将被测传真机送入调制解调器的编码数据信号,通过辅助电路6【原理框图可参见附录E(参考件)],译出000.·0(12个以上连“0\)信号,记为PB。3.10.3.2信号Ps输出端接示波器“Y,”输入线(下踪),被测传真机的扫描时钟信号输出端接“Y”输入端(上踪)。
3.10.3.3按3.10.2.2、3.10.2.3进行。3.10.3.4在样张传送过程中,观察示波器荧光屏上的波形,要求间隔数个扫描周期后,在消隐期出现一个或一串数个译出脉冲,如图13所示。扫描时评信牙
Pe信号
3.10.4其它测试方法
使用GI传真机测试仪进行测试[G传真机测试仪的功能参见附录D(参考件)]。3.11值测定
W.bzsoso:co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