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166-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166-2007
中文名称:抽油机井测试仪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10-08
实施日期:2008-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60212
相关标签:
测试
仪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10勘探和钻采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E92石油钻采设备与仪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40页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2008-03-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于明、吕维民、贾秋阳、周昭智、王国晓
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分公司技术监督处、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石油仪器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石油仪器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抽油机井测试仪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抽油机井测试仪器的制造、检疫和质量评价。对功能单一或仅有部分功能的抽油机井测试仪器,可执行相应条款。 SY/T 5166-2007 抽油机井测试仪器技术条件 SY/T5166-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75.180.10
备案号:2201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166--2007
中文/English
代替SY/T51661995,SY/T5899—1993,SY/T6147--1995抽油机并测试仪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pumping well tester2007-10—08发布www.bzxz.net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一03一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要求
3.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3.2功图测试
3.3油并参数测试
3.4动液面测试
3.5外观
绝缘性能
存储容量
连续工作时间
远程传输
试验方法
试验设备
环境条件试验
功图试验
油井参数试验
动液面试验
外观检查
绝缘性能试验
存储容量试验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远程传输试验
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判定规则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仪器标志
包装箱随机文件
包装箱标志
6.5运输
6.6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载荷标定记录表格式
位移标定记录表格式
电流标定记录表格式
SY/T5166-2007
SY/T5166—200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电压标定记录表格式
套压标定记录表格式
油温标定记录表格式
油压标定记录表格式
SY/T5166—2007
本标准代替SY/T5166—1995《电子示功仪》、SY/T5899—1993《水力动力仪技术条件》、SYT6147--1995《回声测深仪》。
本标准与上述三项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测量抽油机电压的参数指标(本版的3.3.2);一增加了测量油套环形空间内的压缩气体压力的参数指标(本版的3.3.3):增加了测量原油温度的参数指标(本版的3.3.4);-增加了测量井口油压的参数指标(本版的3.3.5);增加了远程传输和控制的内容,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本版的3.9);提高了载荷、位移和电流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SY/T5166-1995的4.3和4.4;本版的3.2.1,3.2.2和3.3.1);
提高了连续工作时问、存贮容量的参数指标(SY/T5166一1995的4.5和4.6:本版的3.7和3.8);
扩大了仪器工作温度的适用范围(SY/T5166—1995的4.1本版的3.1.3)。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技术监督处、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明、吕维民、贾秋阳、周昭智、王国晓。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5166--1987,SY/T5166—1995;-SY/T5899—1993;
-SY/T 6147—1995。
本标准以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出版。当英文和中文两种版本有歧义时,以中文版本为准。I
1范围
抽油机并测试仪器技术条件
SY/T5166—2007
本标准规定了抽油机井测试仪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抽油机并测试仪器(以下简称仪器)的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对功能单一或仅有部分功能的抽油机井测试仪器,可执行相应条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不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Y/T5134-93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止弦)试验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SY/T522191
3要求
3.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3.1.1冲击
加速度100m/s2,半正弦脉冲持续时间:11ms±2ms,三轴向冲击各一次(非工作状态)。3.1.2振动
频率为5Hz~55Hz~5Hz,加速度为19.6m/s2,扫频速率不大于1oct/min,振动时间30min(非工作状态)。
3.1.3工作温度及湿度
工作温度:-30℃~+70℃;相对湿度:0%~90%。3.2功图测试
3.2.1载荷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仪器载荷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见表1。表1载荷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载荷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满量程)分级
3.2.2位移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仪器位移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见表2。±0.5%
SY/T5166—2007
位移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满量程)分级
3.3油井参数测试
3.3.1电流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表2位移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仪器电流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见表3。±0.5%
表3电流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电流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满量程)分级
电压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仪器电压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见表4。0~200
表4电压测量范围及误差分级
电压测量范围
允许误差(满量程)分级
套压测量范围
OMPa~10MPa,允许误差(满量程):±1%。3.3.4油温测量范围
20℃~100℃,允许误差:±1℃。3.3.5油压测量范围
0MPa~4MPa,允许误差(满量程):±1%。3.4动液面测试
3.4.1可测液面深度
仪器可测液面深度及允许误差见表5。表5可测液面深度及允许误差
套管压力
3.4.2走纸速度误差
仪器的走纸迷度误差为:±1%。3.4.3走纸速度稳定性
仪器的走纸速度稳定性为:±0.2%。2
可测液面深度
允许误差
3.4.4高、低频记录笔的起点
仪器高、低频记录笔的起点应在同一基准线上。3.4.5仪器声响发生器密封性
仪器的声响发生器在规定的10MPa气压下,各部位无渗漏、变形和损坏现象。3.4.6仪器声响发生器安全性
仪器的声响发生器在30MPa液压并稳定3min情况下,各部位无破损现象。3.4.7仪器的声响发生器一次击发成功率仪器的声响发生器一次击发成功率应大于95%。3.5外观
SY/T5166—2007
仪器面板字迹清晰,外表面无机械损伤,零部件清洁、无油污、无锈蚀,连接导线焊接良好,各连接部件无松动,阀门转动灵活,通道畅通。3.6绝缘性能
仪器外壳与电源之问的绝缘电阻(冷态)应大于20MQ。3.7存储容量
仪器存储容量应不少于100并次的测试数据,并自动循环存储。3.8连续工作时间
仪器在电池充分充电的情况下,其连续测试工作时间不少于8h。3.9远程传输
仪器在抽油机井测试现场与远程控制中心能进行双向数据通信,传输距离大于15km。抽油机井测试现场与远程控制中心接受的测试数据或指令应齐全、准确。计算机通信接口宜采用USB口和并口。4试验方法
4.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
高低温箱:-40℃~+85℃;
示功仪标定仪;
压力表:0MPa~60MPa,0.25级;标准水银温度计:-30℃~0℃,0℃~50℃,50℃~100℃,±0.1℃;0A300A电流标定仪,±0.25%;
信号发生器:频率不稳定度0.2%,输出幅度20mV±0.5mV;数字电压表:500V,5%位;
钢板尺:0m~1m,±0.5mm;
0.05级活塞式压力计:0.1MPa~4MPa;1MPa~60MPa;一冲击试验台;
振动试验台;
兆欧表:0MQ~500MQ,500V。
4.2环境条件试验
4.2.1冲击试验
按SY/T5221·91中第5章、第6章方法及3.1.1要求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后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4.2.2振动试验
按SY/T5134一93中第4章~第6章方法及3.1.2要求进行振动试验,试验后仪器应能正常工3
SY/T5166—2007
4.2.3温度试验
4.2.3.1低温试验
将仪器各部分用电缆连接,置于高低温箱中,降温至30℃,恒温2h后,接通仪器电源,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4.2.3.2高温试验
将仪器各部分用电缆连接,置于高低温箱中,升温至70℃,恒温2h后,接通仪器电源,仪器应能正常工作。
4.3功图试验
4.3.1载荷测试试验
将载荷传感器置于示功仪标定仪的校验台上,启动示功仪标定仪,打开仪器电源,进人标定模式。将传感器加载至测量上限值,稳定1min,减载至零。以30kN为一个试验点,从零点开始,平稳地逐点加载至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载荷试验点逐点减载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A)。按式(1)计算载荷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2.1的要求。p =(F-Fa2m × 100%
式中:
载荷误差;
F一第i试验点上行或下行载荷的平均值,kN;Fa.—第i试验点的标准载荷值,kV;Frs—满量程载荷值,kN。
4.3.2位移测试试验
将位移传感器置于示功仪标定仪的校验台上,启动示功仪标定仪,打开仪器电源,进人标定模式。将位移传感器牵引线起点对准校验台零点,仪器清零,以1m为一个试验点拉伸牵引线,直至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试验点逐点收缩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B)。按式(2)计算位移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2.2的要求。αt =(L=Lo2m×100%
式中:
o—位移误差;
L第i试验点上行或下行位移的均值,m;Lu第i试验点的标准位移值:m;
一满量程载荷位移值,m。
4.4油井参数试验
4.4.1电流测试试验
将电流传感器卡在电流标定仪的输出电流线上,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标定模式。电流标定仪调零,以20A为-一个试验点,从零点开始,逐点加大电流至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试验点逐点减小电流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C)。按式(3)计算电流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3.1的要求。
式中:
ar—电流误差;
=(m×100%
I—第讠试验点上行或下行电流的平均值,A;4
I——第i试验点的标准电流值,A;Irs满量程电流值,A。
SY/T5166—2007
4.4.2电压测试试验
将数字电压表与仪器用电缆连接,打开仪器电源,进人标定模式。数字电压表调零,以50V为一个试验点,从零点开始,逐点加大电压至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试验点逐点减小电压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D)。按式(4)计算电压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3.2的要求。
式中:
电压误差:
v×100%
V第i试验点上行或下行电压的平均值,V;Ve—第i试验点的标准电压值,V;VFs——满量程电压值,V。
4.4.3套压测试试验
将套压传感器安装在活塞式压力计上并与仪器用电缆连接,打开仪器电源,进人标定模式。采集压力零点后以2MPa为一个试验点,从零点开始,平稳地逐点加压至压力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试验点逐点降压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E)。按式(5)计算套压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3.3的要求。,=(om×100%
式中:
—套压误差;
p——第i试验点上行或下行套压的平均值,MPa;po——第i试验点的标准压力值,MPa;prs—满量程套压值,MPa。
4.4.4油温测试试验
将油温传感器和标准水银温度计安装在恒温空气浴中,油温传感器与仪器用电缆连接,打开仪器电源,启动空气浴,以20℃为一个试验点,从室温开始,平稳地逐点加温至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温度试验点逐点降至室温,每个温度试验点恒温时间不少于15min,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F)。按式(6)和式(7)计算温度误差,其结果应符合3.3.4的要求。AT = T,- Toi
8r=Armax
式中:
Ar,——第i试验点的最大温度误差,℃;T,第i试验点的温度显示值,℃;To第i试验点的标准温度值,℃;温度误差,℃;
DTruax
仪器各试验点中的最大温度误差,℃。(6)
4.4.5油压测试试验
将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活塞式压力计上并与仪器用电缆连接,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标定模式。以0.5MPa为一个试验点,从零点开始,平稳地逐点加压至压力测量上限值,然后按原试验点逐点降压至零点,重复3次。将每个试验点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参见附录G)。按式(8)计算油压误差,其5
SY/T5166—2007
结果应符合3.3.5的要求。
式中:
om—油压误差:
n=(=p)m×100%
p'第i试验点上行或下行油压的平均值,MPa;po—第i试验点的标准压力值,MPa;p'Fs-满量程油压值,MPa。
4.5动液面试验
4.5.1可测液面深度试验
按表5要求选取测试井,打开仪器电源,重复测试两次。所测接箍道曲线连续可数的接箍波波峰数应不少于15个,液面通道的液面波波幅不小于5mm,波形应清晰、完整。可测液面深度应符合3.4.1要求。
4.5.2走纸速度误差试验
将信号发牛器与仪器连接起来。打开电源,向仪器输人10Hz的信号,在记录纸上记录长度200个周期以上的波形曲线,并在曲线上分别量取三段50个周期的走纸长度,并计算各自的平均值。按式(9)计算走纸速度误差。重复测量计算两次,结果应符合3.4.2要求。L-500×100%
式中:
走纸速度误差;
500—50个周期的理论走纸长度,mm;L,—50个周期实际走纸长度的最大平均值,mm。4.5.3走纸速度稳定性试验
:(9)
在记录曲线上从前20个周期后的任一波形开始,测量25个周期的走纸长度,隔20个周期后再测量25个周期的走纸长度。
按式(10)计算走纸速度稳定性。重复测量计算两次,结果应符合3.4.3要求。L,-Lh
8i=(L+Lh)/2
式中:
8——走纸速度稳定性;
L.前25个周期的走纸长度,mm;L—后25个周期的走纸长度,mm。4.5.4记录笔起点检查
将仪器置“自校”位置,检查记录笔,高频和低频通道两笔的起点应符合3.4.4的要求。4.5.5声响发生器密封性试验
把声响发生器装在高压管线接头上,将接头和高压气源连接起来放人水槽中,并装上控制阀门和压力表,缓慢加压至10MPa,稳定5min后卸压。密封性能应符合3.4.5的要求,4.5.6声响发生器安全性试验
把声响发生器装在高压管线接头上,将接头和液体高压源连接起来,并装上控制阀门和压力表,缓慢加压至30MPa,稳定3min后,卸压,安全性能应符合3.4.6的要求。4.5.7声响发生器击发试验
将声响发生器装上无弹头子弹进行击发试验,连续击发40次,其击发成功率应符合3.4.7的要求。
4.6外观检查
月测检查仪器的外观,应符合3.5要求。绝缘性能试验
SY/T5166—2007
用兆欧表测试仪器电源点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冷态),应符合3.6的要求。4.8存储容量试验
打开仪器电源,将模拟数据组信号连续发往仪器采集器,仪器所采集的数据应符合3.7要求。4.9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将仪器电池充足电,连接各部分电缆。打开电源:记录开机时间,让仪器一直处于测试状态,每小时按4.3进行一次试验,仪器工作正常,直至蜂鸣器报警时,关闭电源,记录关机时间。从开机到关机的时间应符合3.8要求。
4.10远程传输试验
在距离仪器大于15km的地点发射测试数据,仪器能接受数据,试验结果应符合3.9要求。5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凡生产的每套仪器都应通过出厂检验,出检验项目及要求见表6:表6
检验项目
冲市试验
振动试验
温度试验
载荷测试试验
位移测试试验
电流测试试验
电压测试试验
套压测试试验
油温测试试验
油压测试试验
可测液面深度试验
走纸速度试验
走纸速度稳定性试验
记录笔起点检查
声响发生器密封性试验
声响发生器安全性试验
声响发生器击发试验
外观检查
绝缘性能试验
存储容量试验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表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检验类别
型式检验
SY/T5166-2007
检验项目
连续工作时间试验
远程传输试验
”“○”表示可以不检项目。
。“”表示必检项目。
5.2型式检验
5.2.1型式检验的选择
技术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表6(续)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连续或累积生产150套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用户或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5.2.2型式检验项目及要求
型式检验项目及要求见表6。
5.2.3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案见表7。
表7型式检验抽样方案
批量大小,套
97~200
200以上
5.3判定规则
5.3.1出厂检验
最佳样品数,套
检验类别
型式检验
最大样品数,套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不合格项目允许返修,并按本标准进行复检,复检合格,方可允许出厂。
5.3.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中任一项不合格时,应查明原因,在不涉及产品设计方案、产品原材料和重要工艺问题时,允许修复后重新检验,复检合格,通过型式检验。仍有不合格项目,则判定该批仪器型式检验不合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