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338—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338—2021
中文名称:加固井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作法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931996
相关标签:
加固
井壁
人工
工艺
作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5338—2021.
1范围
SY/T 5338规定了疏松砂岩油气藏加固井壁防砂工艺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的防砂施工前准备、防砂工艺作法、质量控制、井控要求及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SY/T 5338适用于油气水井加固井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设计及作业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108——2014 水力压裂和砾石充填作业用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SY/T 5183油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
SY/T 5185砾石充填防砂水基携砂液性能评价方法SY/T 5274—2016树脂涂敷砂技术要求
SY/T 5587.3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sY/T 5587.4——2019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窜漏、封窜堵漏sY/T 5587.5—2018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简准备sY/T 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277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SY/T 6572防砂用树脂性能评价方法
sY/T 6610硫化氢环境井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sY/T 6690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作信息服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加固井壁防砂sand control with strengthened borehole wall
向目的层挤入胶结剂及处理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近井地带疏松砂岩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井壁,达到控制地层出砂的目的。
3.2
人工井壁防砂sand control with artificial borehole wall
标准内容
ICS75.020
CCSE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382021
代替SY/T5338—2011
加固井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作法Process for s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trengthened and artificial borehole wall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1—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02—16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防砂施工前准备
4.1收集资料
编写工艺设计
并筒准备
4.4下入防砂施工管柱
设备准备
防砂用料准备
加固井壁防砂工艺作法
应用条件
预处理液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
胶结剂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
增孔液、顶替液用量设计
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工序
人工井壁防砂工扩作法
应用条件
可固结充填砂设计
施工液用量设计
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工序
质量控制
并控要求
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附录A(资料性)防砂工艺设计书格式目
SY/T5338202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5338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5338-2011《加固井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作法》,与SY/T5338-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文件英文名称(见封面,2011年版的封面);b)更改了范围内容(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c)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d)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4.3.5、6.2.2、6.2.3、7.4、第8章、9.9,2011年版的第2章、4.3.5、4.3.6、6.2.2、6.2.3、7.4第8章、9.7);e)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1、3.2,2011年版的3.1、3.2);f)更改“修井液准备”为“压井液准备”,更改了内容(见4.3.1,2011年版的4.3.1);g)更改“压井、起生产管柱”为“压井、起原井管柱”,更改了内容(见4.3.2,2011年版的4.3.3)
h)更改了“探砂面冲砂、通井刮削、油管套管验漏”作业步骤顺序(见4.3.3、4.3.4、4.3.5,2011年版的4.3.4、4.3.5、4.3.6)i)更改了“油管、套管验漏”的内容(见4.3.5,2011年版的4.3.4))更改了“核实砂面”的内容(见4.3.6,2011年版的4.3.7);k)更改了全并防砂及防砂管柱的要求(见4.4.1,2011年版的4.4.1);
1)更改了分段防砂及防砂管柱的要求(见4.4.2,2011年版的4.4.2);m)更改“井口装套压表”为“井口安装套压监测装置”见4.4.3,2011年版的4.4.3);n)调整了“设备备”顺序,更改“配液容器”为“施工液容器”(见4.5,2011年版的4.3.2);o)增加了“防砂用科准备”(见4.6):P)更改了“应用条件(免5.12011年版的5.1),g)更改了“前置液、清洗剂及防剂”名称,删除了“防膨液易溶于水”技术要求(见5.2、表1,2011年版的5.2、表1),
1)更改了“胶结剂用量设计”内容,改为“胶结剂用量计算推荐公式”(见5.3.3,2011年版5.3.3),
s)删除了“质量要求”,更改“顶替液用量计算方法为此面管汇容积与井筒理论顶替量之和”(见表3,2011年版的表3);t)更改了“参考排量”范围,更改了“泵压”的限定要求(见表42011年版的表4);u)更改了“布置施工现场并连接施工管汇”的内容(见5.6.1,2011年版的5.6.1)v)更改了“设备试运转及管线试压”的要求(见5.6.2,2011年版的5.6.2),W)将2011年版的5.6.3与5.6.4合并为一条,并更改了内容(见5.6.3,2011年版的5.6.3、5.6.4);x)更改了“应用条件”(见6.1,见2011年版的6.1);y)更改了“人工岩心技术指标”测试方法(见6.2.3,2011年版的6.2.3),z)增加了携砂液性能评价方法(见6.3.1);aa)更改了携砂液用量计算推荐公式(见6.3.3,2011年版的6.3.2);SY/T5338--2021
bb)更改了顶替液用量的要求(见6.3.4,2011年版的6.3.3);cc)更改了排量技术的要求(见表6,2011年版的表6);dd)更改了“正替前置液”的内容(见6.5.3,2011年版的6.5.3);ee)更改了“充填施工”的内容,将留塞井施工技术要求调整至6.5.5(见6.5.5,2011年版的6.5.5、6.5.6),
f)更改了“顶替”的内容(见6.5.6,2011年版的6.5.6),gg)更改了“反洗”的内容(见6.5.7,2011年版的6.5.7);hh)更改了“候凝”的内容(见6.5.8,2011年版的6.5.8))更改了“质量控制”不适当的内容(见7.2,2011年版的7.2):ji)增加了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见9.5、9.6、9.10);kk)册删除了附录A中具体内容要求(见2011年版的附录A):11)增加了风险提示格式(A.4.4):mm)删除了“人工岩心制作方法及指标测试方法”(见2011年版的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涛、李怀文、王超、董长银、赵益忠、梁伟、王艳山、朱英斌、左凯、魏爱、李宁。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5338—1988、SY/T5338-
8—2011
-2000SY/T5338
-SY/T5339—1988、SY/T53392000。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加固并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作法SY/T53382021
本文件规定了蔬松砂岩油气藏加固井壁防砂工艺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的防砂施工前准备、防砂工艺作法、质量控制、并控要求及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气水井加固井壁和人工井壁防砂工艺设计及作业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08—2014水力压裂和砾石充填作业用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SY/T5183油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SY/T5185砾石充填防砂水基携砂液性能评价方法SY/T5274—2016树脂涂敷砂技术要求SY/T5587.3常规修并作业规程
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SY/T5587.4—2019常规修并作业规程SY/T5587.5—2018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窜漏、封窜堵漏
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7
SY/T6572wwW.bzxz.Net
SY/T6610
SY/T6690
3术语和定义
硫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防砂用树脂性能评价方法
硫化氢环境车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准信息服务平
并下作业并控技术规程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加固井壁防砂sand control with strengthened borehole wall向目的层挤入胶结剂及处理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近并地带疏松砂岩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并壁,达到控制地层出砂的目的。3.2
人工井壁防砂
sand control with artificial borehole wall将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能的可固结充填砂,由携砂液携带至目的层,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并壁,达到控制地层出砂的目的。1
SY/T5338—2021
4防砂施工前准备
4.1收集资料
根据防砂工艺需要收集防砂施工井的完井数据、油层数据、射孔数据、防前生产情况、出砂及修并作业等相关资料。
4.2编写工艺设计
根据收集的资料编写防砂工艺设计(防砂工艺设计书格式参见附录A)。4.3井筒准备
4.3.1压井液准备
压并液性能、密度及液量准备按SY/T5587.3的规定执行。4.3.2压井、起原井管柱
压井按SY/T5587.3的规定执行。起原井管柱按SY/T5587.5—2018中5.1的规定执行。4.3.3探砂面、冲砂
探砂面、冲砂按SY/T5587.5—2018中5.2和5.3的规定执行。4.3.4通井、刮削
通井、刮削按SY/T5587.5—2018中5.5的规定执行4.3.5油管、套管验漏
4.3.5.1油管查漏:打压15MPa,10min内压力下降不超过0.5MPa为合格。4.3.5.2套管验漏:按y/l5587.4—2019中5.3.1.1和5.3.1.2的规定执行。4.3.6核实砂面
核实砂面位置,若不符合设计要式,仍手冲/填砂至符合设计要求。4.4下入防砂施工管柱
笼统防砂:按设计要求下入防砂施工管柱,并复探面。合格后,上提管柱至设计深度。一般4.4.1
情况下,对于加固井壁防砂工艺,油管鞋下至油层顶界以上5h0m,对于人工井壁防砂工艺,油管尾部下至油层顶界以上30m~50m。4.4.2分层(段)防砂:按设计要求下入分层(段)防砂施工管柱。4.4.3下人防砂施工管柱后,井口安装套压监测装置,观察施工压力。4.5设备准备
施工液容器:根据施工用液的性能及用量准备容器。容器应清洁,无渗漏,阀门开启灵活。4.5.2方
施工车组:根据施工设计准备施工车组。2
4.6防砂用料准备
防砂施工前用料准备,按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用量准备用料。5加固井壁防砂工艺作法
应用条件
SY/T53382021
适用于地层温度范围为20℃~90℃,每米油层累计出砂量小于0.3m的油气水井。5.2预处理液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预处理液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参见表1。表1预处理液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名称
清洗液
防膨液
胶结剂技术要求及用量设计
人工岩心技术指标
技术要求
乳化稳定,放置24h不分层
油层温度下洗油率≥90%
渗透率损害率10%
防膨率≥80%
渗透率损害率≤15%
胶结剂胶结后的人工岩心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抗压强度
人工岩心技术指标
液相渗透率保留率
5.3.2人工岩心抗压强度及液相渗透率保留率测定方法用量设计
每米油层加人量1.5m~2.0m
每米油层加人量3.0m2~5.0m
人工岩心制作、抗压强度及液相渗透率保留率测定方法按5Y/T6.7的规定执行(建议选用粒平台
径0.1mm~0.25mm的地层砂,制作人工岩心)。5.3.3胶结剂用量设计
胶结剂用量宜按照公式(1)计算:Vrrho
式中:
一胶结剂用量,单位为立方米(m);(1)
SY/T5338—-2021
油层处理半径,单位为米(m):h一油层射孔厚度,单位为米(m),中——油层孔隙度,用百分数表示。5.4增孔液、顶替液用量设计
增孔液、顶替液用量设计参见表3。表3增孔液、顶替液用量设计
增孔液
胶结剂设计用量的46倍
顶替液
5.5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参数设计参见表4。
施工液名称
参考排量
5.6施工工序
地面管汇容积与井筒理论顶替量之和表4施工参数设计
前置液
5.6.1布置施工现场并连接施工管汇10
胶结剂
顶替液及增孔液
小于(地层破裂压力一液柱压力+管柱摩阻)连接施工管汇和反洗管线。
按施工设计要求准备施工用料,摆好施工设备、车辆,5.6.2设备试运转及管线试压
地面设备试运转正常,管线畅通,限据设计要求试压。5.6.3挤施工液
5.6.3.1对于采用光油管管柱进行防砂的施工,开套管阅向油管内注入前置液,待套管出口返出液体并且循环的前置液量达到1.2~1.5倍油管容积后,关套管限式挤,试挤正常开始施工。5.6.3.2对于采用封隔器管柱进行防砂的施工,试挤正常开始施工。5.6.3.3用分层(段)防砂管柱分层防砂施工时,先从底部完成第一层防施工,然后向上逐层施工。5.6.3.4若在正常施工泵压下排量小于0.1m/min时,应进行冲砂或洗井等疏通措施重新试挤正常后再开始施工
5.6.3.5根据工艺要求依次向井内泵人前置液、胶结剂、增孔液、顶替液等施工用液。施工应连续进行,排量应保持在设计参数范围内。5.6.4候凝
关井,候凝48h~72h。
5.6.5钻塞
SY/T53382021
探砂面,如有留塞则下钻具钻塞至设计位置,并冲洗至出口无固体颗粒返出为止。5.6.6投产
按要求下生产管柱,投产。
6人工井壁防砂工艺作法
6.1应用条件
适用于直井、定向井、侧钻井、筛管完井水平并及轻微套变井,以及其他需要人工井壁防砂施工的油气水井。
6.2可固结充填砂设计
6.2.1可固结充填砂粒度设计
6.2.1.1地层砂粒度分析
收集防砂层位地层砂进行粒度分析,如无法取到地层砂,则采用冲出砂,但需考虑冲出砂粒径相对实际地层砂粒径偏差。
可固结充填砂粒度设计
可固结充填砂粒度中值宜按照公式(2)计算:Dso=ndso
式中:
Dso可固结充持砂度中值,单位为毫米(mn):dso地层砂粒度中值,单位为毫米(mm)n
一系数,数值为56。
6.2.2可固结充填砂圆度、球度要求检独方法按SY/T5108—2014中7.4的规定执行。可固结充填砂圆度和球度要求不低于0.6,6.2.3可固结充填砂人工岩心技术指标(2)
人工岩心技术指标(人工岩心制作方法及指标测试方法按5Y/T574—2016中5.7、5.8的规定执行)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人工岩心技术指标
抗压强度
液相渗透率
技术指标
SY/T5338—2021
6.2.4可固结充填砂用量设计
可固结充填砂用量宜按照公式(3)计算:Vs=V+Va+V
式中:
设计用充填砂量,单位为立方米(m),Vs
地层亏空砂量,单位为立方米(m);Va
堆积于井筒中的砂量,单位为立方米(m)设计附加量,一般为地层累计出砂量的20%,单位为立方米(m)。施工液用量设计
携砂液性能评价方法按SY/T5185的规定执行。前置液用量一般为携砂液用量的四分之一。携砂液用量宜按照公式(4)计算x100
式中:
携砂液用量,单位为立方米(m):V一一设计用充填砂量,单位为立方米(m):R一设计平均砂比(体积分数),用百分数表示6.3.4顶替液用量按设计要求执行。6.4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参数设计参见表6。
表6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工序
根据升及地厚吸液能力确定
施工参数
设计体积分数为(%~5°%,—般为15%~30%信息服务平台
1.0m/min~2.0mg/mm(据防孕层亏空程度及厚度,排量可相应增加)布置施工现场及连接管汇
布置施工现场及连接管汇按5.6.1的要求。6.5.2设备试运转及管线试压
设备试运转及管线试压按5.6.2的要求。6.5.3正替前置液
开套管阀门,向油管内注入前置液,待套管出口返出液体后,关套管阀门。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