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347-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6347-2008
中文名称:钻柱减震器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16
实施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932477
相关标签:
钻柱
减震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01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综合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E92石油钻采设备与仪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8-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石油工业井下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钻柱减震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产品的质量检验。 SY/T 6347-2008 钻柱减震器 SY/T6347-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75.180.10
备案号:24372—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347—2008
代替SY/T6347—1998
钻柱减震器
Shock absorber for drilling string2008-06-16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8一12一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与型号表示方法
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SY/T6347-2008
SY/T6347-2008
本标准代替SY/T6347—1998《钻柱减震器》。本标准与SY/T6347一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在型号表示方法中增加了工作温度代号和特征代号;修正了钻柱减震器的部分基本参数;增加了主要零件的化学成分中硫、磷含量的要求;删去了外螺纹根部应力释放结构的要求;增加了双向减震器抗压后的轴向复位误差及周向复位误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了双向减震器抗扭后的周向复位误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修正了弹性刚度的要求;
增加了有效工作周期的要求;
删除了液压减震器的油腔耐压能力的要求。本标准由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油工业井下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石油机械厂、贵州高峰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凯勋、张国田、蒋世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5214—1987;
SY/T63471998。
1范围
钻柱减震器
SY/T6347—2008
本标准规定了钻柱减震器的分类与型号表示方法、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钻柱减震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产品的质量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2
GB/T228
GB/T229
GB/T231
GB/T531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ISO6892:1998,MOD)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07,ISO148-1:2006,MOD)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GB/T531—1999,idtISO7619:1986)GB/T9253.1
石油钻杆接头螺纹
SY/T5290
石油钻杆接头
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第3部分:超声检测
有效工作周期
月effectiveworkperiod
产品未经过任何维修和维护,在井内连续或断续纯钻时间的总和,单位为小时(h)。3.2
行程stroke
钻柱减震器能够产生的轴向压缩量,单位为毫米(mm)。3.3
Jmaximumworkingpressure
最大工作压力
压缩钻柱减震器的全部行程所需的轴向压力载荷,单位为千牛(kN)。3.4
标距markeddistance
在钻柱减震器心轴接头上作一标记,该标记至筒体台阶面之间的最近距离,单位为毫米(mm)。3.5
初始标距initialmarkeddistance钻柱减震器在最大行程位置的标距,单位为毫米(mm)。1
SY/T6347—2008
axialreseterror
复位标距
钻柱减震器卸去压力载荷后,心轴自由向原始状态复位后的标距,单位为毫米(mm)。3.7
轴向复位误差
axialreseterror
钻柱减震器卸去压力载荷后,心轴自由向原始状态复位的轴向误差,以百分数表示。即轴向复位误差(初始标距-复位标距)最大行程。3.8
周向复位误差
circularreseterror
双向钻柱减震器承受压力或扭转载荷后,心轴自由向原始状态复位的周向误差,单位为度()。弹性刚度
spring rigidity
使钻柱减震器产生单位压缩量所需的压力载荷,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mm)。4分类与型号表示方法
4.1分类
根据减震型式,可分为单向钻柱减震器和双向钻柱减震器;根据减震元件,可分为液压钻柱减震器、弹簧钻柱减震器和橡胶钻柱减震器;根据适用工作温度,小于或等于120℃为普通型,大于120℃~180℃为高温型。
4.2命名方法
命名方法如下:
产品特征代号,由生产厂家自行确定工作温度代号,G代表高温型,普通型省略外径代号,用mm数值表示
减震型式代号,S代表双向减震器,单向减震器省略钻柱减震器名称代号,JZ-Y代表液压钻柱减震器,JZ-H代表弹簧钻柱减震器,JZ-J代表橡胶钻柱减震器示例1:JZ-YS178表示外径为178mm的双向液压钻柱减震器,适用工作温度小于或等于120℃。示例2:JZ-H203G表示外径为203mm的单向弹簧钻柱减震器,适用工作温度大于120℃~180℃。5基本参数
钻柱减震器的基本参数见表1。
钻柱减震器的基本参数
外径,mm
上接头内螺纹
下接头外螺纹
水眼直径(±2),mm
最大工作压力,kN
≥250
159/165
≥300
≥450
≥540
≥600
≥600
最大工作扭矩,kN·m
最大工作拉力,kN
弹性刚度,kN/mm
≥1000
≥1500
注1:根据客户要求,允许增加外径系列。表1(续)
≥1500
注2:根据钻井工况允许对接头螺纹和水眼直径进行调整。6技术要求
6.1材料化学成分
≥2000
主要零件的金属材料化学成分中,硫、磷含量应不大于0.030%。6.2力学性能
主要零件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主要零件的力学性能
6.3橡胶密封件
抗拉强度R
≥965
≥930
届服强度R,0.2
≥758
伸长率A
SY/T6347—2008
≥2500
冲击功Ainv
橡胶密封件应具有耐油、耐弱酸、耐弱碱的性能,邵尔A硬度为75~90。6.4接头
上、下接头的设计与加工应符合GB/T9253.1和SY/T5290中的有关规定6.5无损探伤
≥3000
≥285
主要零件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缺陷等级应不大于JB/T4730.3中规定的单个缺陷IⅡ级、底波降低量I级及密集区缺陷I级。
6.6水眼密封性能
钻柱减震器水眼内各连接部位和密封部位在30MPa压力作用下,不应有渗漏现象。6.7抗压性能
6.7.1钻柱减震器的抗压能力应符合表1所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的要求。6.7.2单向钻柱减震器在承受最大工作压力后,轴向复位误差应不大于15%。6.7.3双向钻柱减震器在承受最大工作压力时,心轴与筒体之间的相互转动应不小于30°;卸载后的轴向复位误差应不大于15%,周向复位误差应不大于10°。6.7.4液压钻柱减震器在承受最大工作压力时,油腔各密封部位不应渗漏,油缸不应发生塑性变形。6.8抗扭性能
6.8.1钻柱减震器在承受表1中所规定的最大工作扭矩时,心轴应伸缩自如,无卡滞现象。6.8.2双向钻柱减震器在承受表1中所规定的最大工作扭矩后,其周向复位误差应不大于30°。6.8.3双向液压钻柱减震器在承受表1中所规定的最大工作扭矩时,油腔各密封部位不应渗漏,油缸不应发生塑性变形。
6.9抗拉性能
钻柱减震器的抗拉能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3
SY/T6347—2008
6.10弹性刚度
钻柱减震器在不同轴向压力作用下,其弹性刚度的平均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产品的实际弹性刚度与设计弹性刚度的误差应不超过土10%。6.11有效工作周期
钻柱减震器的有效工作周期应不低于500h。注:主要零件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工作载荷和油腔液体压力的合金钢零件。7试验方法
7.1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的试样应按GB/T222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7.2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的试样应从试样中心至样坏外表面25mm处,或样坏壁厚中心线处,选取两者至外表面的距离较小者,沿纵向截取,其试验方法分别按GB/T228和GB/T22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布氏硬度的试验方法按GB/T2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7.3邵尔A硬度
橡胶密封件的邵尔A硬度应按GB/T531中所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7.4上、下接头螺纹检验
上、下接头螺纹的检验应按照GB/T9253.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7.5无损探伤
产品主要零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时应执行JB/T4730.3中的有关规定7.6水眼密封性能
将钻柱减震器两端接上试压接头,在常温下用油或清水进行水眼密封试验,试验压力30MPa,稳压5min以上,压力降不大于0.5MPa视为无渗漏。7.7抗压性能
7.7.1将单向钻柱减震器置于拉压测试装置中,测量初始标距;然后缓慢压缩全部行程,并记录压力载荷和行程值,保持2min后卸载;等候5min,让心轴自由伸出,测量复位标距,计算轴向复位误差。如此反复进行三次,其最大轴向复位误差应符合6.7.2的要求。7.7.2将双向钻柱减震器置于拉压测试装置中,在其一端垫上推力轴承;测量初始标距,并在心轴和筒体上标记出一条母线;然后缓慢压缩全部行程,并记录压力载荷和行程,保持2min后卸载;等候5min,让心轴自由伸出;测量(或计算)心轴标记母线与筒体标记母线之间的相对转角和复位标距,计算周向复位误差和轴向复位误差。如此反复进行三次,其最大轴向复位误差和周向复位误差应符合6.7.3的要求。
7.7.3根据记录的压缩全部行程时的压力载荷,确定实际最大工作压力,应符合6.7.1的要求,7.7.4液压钻柱减震器在承受最大工作压力后,检查油缸和油腔各密封部位,应符合6.7.4的要求,7.8抗扭性能
7.8.1装夹方式
将钻柱减震器置于扭矩测试装置上,一端夹住心轴接头,一端夹住筒体。7.8.2钻柱减震器
7.8.2.1缓慢施加右旋扭矩,直至达到表1中的最大工作扭矩,在保持扭矩的同时压缩心轴至施加最大工作压力的30%50%,无卡滞现象,卸去压力载荷后心轴应能够自由伸出。7.8.2.2如果不具备7.8.2.1中规定的试验条件,可去掉钻柱减震器内的减震元件,然后缓慢施加右旋扭矩,直至达到表1中的最大工作扭矩,在保持扭矩的同时压缩和拉出心轴,应符合6.8.1的要求。
7.8.3双向钻柱减震器
SY/T6347-2008
在心轴和筒体上标记出一条母线,然后缓慢施加右旋扭矩,直至达到表1中所规定的最大工作扭矩值,保持10min,其扭矩降应不超过5%;卸去载荷,等候5min,让心轴自由向初始位置恢复,测量或计算心轴和筒体的标记母线之间的相对转角。如此反复进行三次,其最大周向复位误差应符合6.8.2的要求。
7.8.4双向液压钻柱减震器
按照7.8.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检查油缸和油腔各密封部位,应符合6.8.3的要求7.9抗拉性能
7.9.1将钻柱减震器置于拉压测试装置上,缓慢增加拉力载荷,直至达到表1中所规定的最大工作拉力的1.2倍,保持2min后卸载,不应产生塑性变形、7.9.2压缩钻柱减震器至最大工作压力的50%,不应有卡滞现象,卸载后按6.7.2或6.7.3的要求检查复位误差。
7.10弹性刚度
7.10.1将钻柱减震器置于拉压测试装置上(双向减震器在一端垫推力轴承),缓慢压缩减震器。从50kN开始分级加载,记录轴向压力载荷和压缩量,直至达到最大工作压力的80%。7.10.2根据弹性刚度=轴向压力/压缩量,计算在不同轴向压力时的弹性刚度,其平均值应符合6.10的要求。bzxZ.net
7.11有效工作周期
钻柱减震器的有效工作周期可在施工作业中进行验证,应符合6.11的要求。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
8.1.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
a)上、下接头螺纹;
b)水眼密封性能;
c)抗压性能;
d)弹性刚度。
8.1.2产品出厂前,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应按照8.1.1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逐件检验,全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8.2型式检验
8.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样机试制;
一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一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8.2.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
a)上、下接头螺纹;
b)水眼密封性能;
c)抗压性能;
d)抗扭性能;
e)抗拉性能;
f)弹性刚度。
8.2.3产品进行型式检验时,应随机抽取一件样品,按8.2.2所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件样品为不合格品;加倍抽检,如仍有不合格品,则判型式检验不通过。5
SY/T6347—2008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1.1在产品的标志槽内,应打印以下标志:-制造厂名或厂标;
型号:
接头螺纹代号;
出厂编号。
包装外表面应有如下标志: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
发货单位名称;
产品名称、型号:
毛重、净重、包装箱尺寸(长×宽×高);装箱日期。
9.2包装
产品外表面(除接头螺纹表面、接头密封表面、心轴配合表面外)应涂防锈漆。9.2.1
9.2.2接头螺纹及其密封表面均应涂防锈油,并戴上护丝;暴露的心轴配合表面应涂防锈油,并进行有效防护。
9.2.3钻柱减震器的配件、备件应分类封装,然后装入包装箱内,并固定好。包装箱应牢固,并符合铁路、公路、海上运输的有关规定。9.2.4产品出厂应随带下列文件:产品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装箱清单。
以上文件用塑料袋封装后装在包装箱内。9.3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摔碰,不应产生弯曲变形。9.4储存
产品应水平存放在干燥、清洁、通风的库房里。0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钻柱减震器
SY/T6347—2008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剧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19千字印1—10002008年9月北京第1版
2008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6250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