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CJ/T 272-2008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
CJ/T 272-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272-2008

中文名称: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1-07

实施日期:2008-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91249

相关标签: 给水 抗冲 聚氯乙烯 PVC 管材 管件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中的设施>>91.140.60供水系统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给水、排水工程>>P40给水、排水工程综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参照AS/NZS 4765-200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2008-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高长全、勾迈、王辉、赵彦池、张军、王文革、李艳英、王海燕、张迅、马彩芹、韩小强。

起草单位: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常州宝硕宏图塑胶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的材料、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改性经挤出成型的管材和注塑成型的管件。本标准规定的管材与管件适用于压力下输送生活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 CJ/T 272-2008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 CJ/T272-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91.1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272—2008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
Modified poly vinyl chloride (PVC-M) pipes and fittings for water supply2008-0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8-06-01实施
CJ/T272—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C-环韧度的测定
CJ/T272—2008
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国家标准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同时参考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家标准AS/NZS4765:2000《压力管道用改性聚氯乙烯(PVC-M)》,南非标准SANS966-2:2006《压力管道系统标准第2部分:改性聚氯乙烯(PVC-M)压力管道系统》,英国标准BSPAS27-1999《压力输水用硬聚氯乙烯合金(PVC-A)管材和弯头》。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常州宝硕宏图塑胶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长全、勾迈、王辉、赵彦池、张军、王文革、李艳英、王海燕、张迅、马彩芹、韩小强。
1范围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CJ/T272—2008
本标准规定了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及管件的材料、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改性经挤出成型的管材和注塑成型的管件。本标准规定的管材与管件适用于压力下输送生活饮用水和一般用途水,水温不超过4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eqvISO/DIS1183:1984)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589-1:1999IDT)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O291:1997)GB/T2918
GB/T4615
GB/T5761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悬浮法通用聚氯乙烯树脂
GB/T6111—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O1167:1996,IDT)GB/T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eqvISO2505:1994)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GB/T8801
GB/T8802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egvISO2507:1995)注射成型硬质聚氯乙烯(PVC-U)、氟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脂-丁二烯-苯乙烯三GB/T8803
元共聚物(ABS)和丙烯睛-苯乙烯-丙烯酸盐三元共聚物(ASA)管件热烘箱试验方法GB/T8805
GB/T8806
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eqvISO3126:1974)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ISO4422-3:1996,MOD)GB/T13526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neqISO7676:1990)GB/T1415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eqvISO3127:1994)GB/T17219
GB/T18252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耐裂纹扩展的测定切口管材裂纹慢速增长的试验方法GB/T18476
(切口试验)(eqvISO13479:1997)GB/T19278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GB/T19471.1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偏角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5:2000,IDT)GB/T19471.2塑料管道系统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接头负压密封试验方法(ISO13844:2000,IDT)
HG/T3091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idtISO4633:1996)QB/T2568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1
CJ/T272—2008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除采用GB/T1927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外,还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抗冲改性氯乙烯(PVC-M)管材和管件以硬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过物理改性,经挤出或注塑生产出的符合本标准要求的一种新型高韧性的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3.2韧性破坏模式
在破坏表面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应力发白的材料破坏模式。3.3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当输水温度不同时,应按表1给出的不同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f)修正工作压力。用折减系数乘以公称压力得到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公称压力(PN)为管材和管件输送20C水的最大工作压力。表1温度对压力的折减系数
温度/℃
0入25
4材料
折减系数(f)
4.1生产管材和管件的原料应是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的混合物,其中加人为生产达到本标准要求的管材和管件所必需的添加剂。所有添加剂应分散均匀。4.2PVC树脂应符合GB/T5761,树脂的K值应大于64,氯乙烯单体含量应小于5mg/kg。4.3任何添加剂的加入不应引起感官不良感觉、损害产品的加工和粘接性能及影响到本标准规定的其他性能。饮水用管材和管件不应使用铅盐稳定剂。4.4只允许使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本厂回用料,回用料的成分应是可知的。5产品分类
5.1管材
5.1.1产品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弹性密封圈式和溶剂粘接式。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见表2。5.1.2
表2公称压力等级和规格尺寸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公称外径
公称壁厚ea
单位为毫米
公称外径
表2(续)
管材S系列SDR系列和公称压力
公称壁厚e
CJ/T272-—2008
单位为旁米
注:公称壁厚(e,)根据最小要求强度(MRS)24.5MPa、设计应力(as)16MPa确定,管材最小壁厚为2.0mm。2管件
产品按连接方式分为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管件、溶剂粘接式承口管件、螺纹接头管件和法兰连接管件。
6要求
6.1管材
6.1.1外观
管材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口、凹陷、分解变色线和其他影响管材性能的表面缺陷。管材中不应含有可见杂质,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6.1.2颜色
管材颜色一般为灰色,并在管材表面加有蓝色标志线,其他颜色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色泽应均匀一致。
6.1.3不透光性
管材不应透光。
CJ/T272—2008
6.1.4管材尺寸
6.1.4.1长度
管材的长度一般为4m、6m,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长度不允许负偏差。6.1.4.2弯曲度
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3规定。
公称外径d./mm
弯曲度/%
不规定
6.1.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管材弯曲度
40~200
≥225
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PN1.0MPa及以下的管材不要求不圆度。不圆度的测量应在出厂前进行。
表4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
平均外径
公称外径d.
允许偏差
不圆度
平均外径
公称外径d。
充许偏差
单位为落米
不圆度
6.1.4.4壁厚
6.1.4.4.1管材任意点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和表5的规定表5壁厚及允许偏差
壁厚,
8.010.010.611.312.012.6e13.3
13.3壁厚e,
14.0e14.6
14.615.316.016.017.3<18.0
18.0e18.6
18.619.320.021.322.0<≤22.6
22.623.324.024.625.3壁厚e,
26.0e26.6
26.627.328.028.629.3<30.0
30.030.631.3e32.0
32.032.633.334.034.6<≤35.3
36.0<36.6
37.3CJ/T272—2008
单位为毫米
壁厚e
38.038.639.3e40.0
40.040.641.342.0e42.6
42.643.344.044.645.346.0e≤46.6
46.647.3CJ/T272-2008
6.1.4.4.2
管材平均壁厚及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平均壁厚及充许偏差
平均壁厚em
4.05.07.08.09.010.011.012.013.0e14.0
14.015.016.017.0e18.0
18.020.021.022.023.024.0允许偏差
平均璧厚e
25.0e26.0
26.027.0e28.0
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
40.042.0<≤43.0
43.044.045.046.047.0单位为毫米
充许偏差
6.1.4.5承口
a)弹性密封圈式承口最小深度应符合表7规定,示意图见图1。弹性密封圈式承口的密封环槽处的壁原不应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8借。e15
图1弹性密封圈式承插口
b)溶剂粘接式承口的最小深度、承口中部内径应符合表7规定,示意图见图2。溶剂粘接式承口壁厚不应小于相连管材公称壁厚的0.75倍。em/2
图2溶剂粘接式承插口
表7承口尺寸
公称外径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配合深度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CJ/T272—2008
单位为旁米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m
dam,mx
CI/T272—2008
公称外径
弹性密封圈承口
最小配合深度
表7(续)
溶剂粘接承口
最小深度
单位为毫米
溶剂粘接承口中部平均内径d
damnmn
注1)承口中部的平均内径是指在承口深度二分之一处所测定的互相垂直的两直径的算术平均值。承口的最大锥度(a)不超过0°30。
2)当管材长度大于12m时,密封圈式承口深度m需另行设计。6.1.4.6插口
与弹性密封圈式管材承口相连的插口应按图1加工倒角。与剂粘接式管材承口相连的插口应适当加工倒角。6.1.5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规定。
表8管材物理性能
密度/(kg/m2)
维卡软化温度/℃
纵向回缩率/%
二氯甲烷浸溃试验(15℃士1℃,30min,)6.1.6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落锤冲击试验(o℃)
高速冲击试验(22℃)(d.≥110mm)液压试验
切口管材液压试验
C-环韧度试验
长期静液压试验/MPa
6.2管件
6.2.1外观
技术指标
1350~1460
表面无变化
9管材力学性能
技术指标
TIR≤5%
不发生脆性破坏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韧性破坏
OFL≥24.5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见7.1.10
见7.1.11
见7.1.12
见7.1.13
见7.1.14
管件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脱层、明显气泡、痕纹、冷斑以及色泽不均等缺陷。6.2.2管件尺寸
管件承插部位以外的主体壁厚应大于同等规格同压力等级的PVC-M管材的壁厚,其他尺寸符合GB/T10002.2—2003中5.2的规定。8
6.2.3物理力学性能
管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
维卡软化温度/C
烘箱试验
墅落试验
公称外径d./mm
6.3系统适用性试验
试验温度/℃
管件物理力学性能
技术指标
符合GB/T8803
无破裂
试验压力/MPa
试验时间/h
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连接后应按表11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表11系统适用性试验
连接密封试验www.bzxz.net
偏角试验
负压试验
a仅适用于弹性密封圈连接方式,要求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无破裂、无渗漏
连接用胶粘剂应符合QB/T2568,弹性密封圈应符合HG/T3091。6.4卫生性能
6.4.1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和管件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试验要求
无破裂
无渗漏
CJ/T272—2008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6.4.2输送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和管件的氯乙烯单体含量不应大于1.0mg/kg。7试验方法
7.1与管材有关的试验方法
7.1.1状态调节
除特殊规定外,按GB/T2918,在23℃士2℃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4h,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7.1.2颜色和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7.1.3不透光性
取400mm的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材料封严,在管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有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材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不见手遮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7.1.4尺寸测量
7.1.4.1管材长度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测量。
7.1.4.2弯曲度
按GB/T8805测量。
7.1.4.3平均外径及偏差和不圆度7.1.4.3.1按GB/T8806测量平均外径和偏差。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