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CJ/T 230-2006 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CJ/T 230-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230-2006

中文名称: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11-29

实施日期:2007-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22407

相关标签: 城市 客车 缓速器 制动 性能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道路车辆装置>>43.040.40制动系统

中标分类号:车辆>>汽车底盘与车身>>T24制动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17547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2, 字数:18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7-03-16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世豪、苏明月、张炳荣、高洁青、林会明、凌兆蔚等

起草单位: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福伊特(Voith)驱动技术系统(上海)公司等

归口单位: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提出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13号法规《关于M、N、O 类车辆制动的统一规定》。本标准为首次制定。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客车缓速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与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2、M3类的A 级、Ⅰ级、Ⅱ级城市客车。 CJ/T 230-2006 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CJ/T230-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230—2006
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brake performance for city bus retarder2006-11-29发布
数码碍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05-01实施
CJ/T230—20G6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13号法规《关于M、N、O类车辆制动的统一规定》。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福伊特(Voith)驱动技术系统(上海)公司、泰乐玛(Telma)有限公司、江苏淮安惠民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尔佳运输科技有限公司、采埃孚传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万安集团有限公司、瑞立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市洪泉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盛勤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郑州宁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杭州市公交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豪、苏明月、张炳荣、高洁青、林会明、凌兆蔚、胡文光、顾一帆、陶保健、阐一鹏、王金甫、王咏炜、文雄、曹建华、郑亮、王其云、李逊康、黄志耀。-TI KAoNI KAca-
1范围
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客车缓速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2、M3类的A级、T级、Ⅱ级城市客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
CJ/T230—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缓速器retarder
单独使用的车辆速度控制器或作为摩擦制动的补充,以提供车辆制动效能的能量转换装置。3.2
消耗能量dissipatedenergy
车辆进行制动期问通过制动所消耗的能量。它计入1%名的滚动阻力。3.3
当量能量equivalentenergy
车辆下坡时制动所消耗的能量。4要求
4.1缓速器制动性能的基本要求是当量能量原则,其基本表达公式为式(1)。Wuli--Wdiul-f(tana=6%或7%、z=6km.u=30k/h)式中:
Weaun当量能量;
Wai——在一定时间内缓速器所消耗的能量;...( 1)
f(tana=6%或7%、l=6km、u=30km/h)—一以坡度、道路长度、车辆速度为因素的函数。4.2M2、M3类的A级、I级城市客车制动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4.2.1带有缓速器的客车在满载状态下,应符合GB12676-1999中5.2.4规定的Ⅱ型试验的制动性能所吸收能量的要求。即满载车辆在6%的下坡道时,以30km/h的平均速度(偏差为+5km/h),使用合适挡位,使发动机转速不超过制造商要求的最大值,下坡行驶6km所具有的能量。4.2.2对于能量单独出发动机制动吸收的车辆,应在客车满载状态下,采用变速器挡位控制,使车辆在6%的下坡道时,车速稳定在接近30km/h(偏差为士5km/h),行驶距离为6km,其制动效能由测量减速度决定,所测得的平均减速度不低于0.5m/s。4.2.3按4.2.1进行Ⅱ型试验后,60s内应进行行车制动器热制动性能测定,其试验条件按照GB12676--1999中5.2.1.1发动机断开的O型试验的相同条件(温度条件可不同),测量行车制动系CJ/T230-—2006
统的热效能,操纵力不大于700N,其制动距离值不大于0.150+(1.33)/130m,其平均减速度不小于3.75m/s.
4.3M2、M3类的I级城市客车制动性能应达到如下要求:4.3.1带有缓速器的客车在满载状态下,应符合GB12676一1999中5.2.5规定的ⅡA型试验的制动性能所吸收能量的要求。即满载车辆在7%的下坡道时,以30km/h的平均速度(偏差为土5km/h),使用合适挡位,使发动机转速不超过制造商要求的最大值,下坡行驶6km所具有的能量。在试验期间不应使用行车制动器、驻车制动器和应急制动器。当车辆装有整体式缓速器时,若缓速器能以适当的相位作用而使行车制动器不起作用,则允许使用整体式缓速器。4.3.2对于能量单独由发动机制动吸收的车辆,应在客车满载状态下,采用变速器挡位控制,使车辆在7%的下坡道时,车速稳定在接近30km/h(偏差为士5km/h),行驶距离为6km,其制动效能由测量减速度决定,所测得的平均减速度不低于0.6m/s。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风速
应小于5m/s。
5.1.2试验道路
道路平整,结实,附着系数大于0.6。5.1.3测试仪器
测量仪器须经计量标定,在有效期内使用,测试仪器精度要求如下:测力精度不低于2%;
测速精度不低于1%;
减速度精度不低于5%;
制动距离测定精度不低于1%;
e)时间测定精度不低于1s;
f)温度传感精度不低于5%。
5.2车辆道路试验方法
5.2.1试验道路
Ⅱ型试验下坡道路的平均坡度应为6%,ⅡA型试验下坡道路的平均坡度应为7%,允许偏差为tanα的士50%。下坡道路最多有5个弯曲道路或临时障碍物,以便短暂的减速,但车速不小于10km/h,长度误差为1%。
5.2.2试验参数
5.2.2.1试验参数见表1。
表1试验参数表
平均速度/
车辆满载质量,单位为k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
坡度/
滚动阻力系数/
KAoNiKAca-
所需的消耗能量(Wrequdiss)/
6000(0.06-0.01)mgb
6000(0.07-0.01)mg
5.2.2.2试验总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2min。5.2.3试验步骤
5.2.3.1在试验前,按附录A的表A.1记录试验车辆和缓速器的技术资料。CJ/T2302006
5.2.3.2满载车辆以30km/h平均车速(偏差为士5km/h)在6%或7%的坡道上行驶6km,变速器齿轮的啮合应使发动机转速不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值。5.2.4试验结果的评价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行驶距离,最低,最高行驶速度及试验时间,试验总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2min,符合当量能量原则,试验合格。试验结果应按附录A的表A,2填写试验报告。5.3车辆拖拉试验(坡度模拟试验)方法5.3.1总则
车辆拖拉试验是在水平道路上模拟下坡制动的一种方法,在此道路上由一牵引车辆产生相应坡度的模拟力。拖拉试验的基本要求是其消耗能量等于当量能量。5.3.2试验参数
5.3.2.1试验参数见表1。
5.3.2.2试验总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2min5.3.3试验步骤
5.3.3.1在试验前,按附录A的表A.1记录试验车辆和缓速器的技术资料5.3.3.2用牵引车通过牵引拉力计牵引被试验车辆,被试验车辆发动后,使用合适挡位,发动机转速不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值,以30km/h平均车速(偏差为土5km/h)行驶6km,只使用缓速器制动。对Ⅱ型试验平均牵引力应等于试验车总质量的6%,瞬时牵引力不得小于试验车总质量的4%。对ⅡA型试验平均牵引力应等于试验车总质量的7%,瞬时牵引力不得小于试验车总质量的5%,牵引力在试验期间可变化。
5.3.3.3在试验过程中,记录作为时间函数的牵引力和车速,并记录行驶距离和试验时间,试验总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2min。
5.3.4参数计算
5.3.4.1车辆平均速度计算按下列公式:V
式中:
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距离,单位为米(m);
T试验总时间,单位为秒(s):
V.--某i时的车辆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1
N一记录i时各参数(如车辆速度,牵引力、输入扭矩)的总次数;u(t)-时问为变数的速度函数,单位为米每秒(n/s)。5.3.4.2牵引力
平均牵引力计算按下列公式:
(2)
(4))
CJ/T230-2006
式中:
F平均牵引力,单位为牛N):
F某i时的牵引力,单位为牛(V);或F:
F(t)dt
F(t)时间为变数的牵引力函数,单位为牛(N)。5.3.4.3滚动阻力bzxZ.net
克服试验车辆的滚动阻力应为牵引车辆质量的1%。5.3.4.4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计算按下列公式:
或Wains
式中:
消耗能量,单位为焦(J):
ZF,×V, ×At-(F×V×T)
F(t)Xu(t)dt-(FXVXT)
-间隔时间,单位为秒(s);
F.滚动阻力,单位为牛(N)。
5.3.4.5缓速器平均功率
缓速器平均功率按下式计算:
Pret -Wass/T
式中:
平均功率,单位为瓦(W)。
5.3.4.6试验结果的评价
...e..
......( 7)
......(8)
....(9)
以消耗能量和所需消耗能量的比较来评价。若按5.3.3.4的消耗能量大于或等于表1所需消耗能量,则表明符合当量能量原则,试验合格。试验结果应按附录A的表A.3填写试验报告。5.4室内试验台的车辆试验(坡度模拟试验)5.4.1总则
用试验台的动力驱动电机模拟下坡制动情况,则在滚动道路测力计(功率计)上可进行室内试验。测力计试验用匀速方式就是室内模拟的拖拉试验。此试验的要求是消耗能量应等于当量能量。5.4.2试验台
5.4.2.1测力计试验台见图1。
图1试验车辆测力计试验台
5.4.2.2试验车辆所在位置应保证其驱动轴与试验台的动力驱动鼓有滚动接触。4
IKAONiKAca-
5.4.2.3驱动鼓的直径应至少是轮胎直径的两倍。5.4.2.4试验台应能测量输人扭矩与速度,以计算缓速器作用时所需的驱动鼓功率。5.4.2.5试验台应采取可靠的冷却措施,5.4.3试验参数
5.4.3.1试验参数见表1。
5.4.3.2试验总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2min。5.4.4试验步骤
5.4.4.1在试验前按附录A的表A.1记录试验车辆和缓速器的技术资料。5.4.4.2由表1的试验参数决定驱动鼓的初速及对车轮测力计输人的固定扭矩。CJ/T230—2006
5.4.4.3在试验台上的试验车辆驱动轴载荷的确定,应使连续制动力能传送至试验台的驱动鼓表面而没有过度的车轮打滑。
5.4.4.4起动试验车辆的发动机,啮合变速器齿轮,使发动机转速不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值。记录作为时间函数的驱动电机输人力矩和驱动鼓的转数,记录行驶距离和试验时闻。5.4.4.5应使试验车辆的速度接近30km/h。缓速器处在最大输出位置,并且记录测力计的扭矩。5.4.4.6试验进行到相当于使试验车辆行驶速度30km/h,在规定的6%或7%的坡度道路上行驶6km所需吸收的全部能量。若全部能量在小于或等于12min内吸收,则试验合格。5.4.5参数计算
5.4.5.1车辆速度按5.3.4.1的要求。输人扭矩
式中:
M-—输人扭矩,单位为牛米(N·m)C(M:+M.D/N
(M.+M..)dt
M某i时的左扭矩,单位为牛米(N·m);M..某i时的右扭矩,单位为牛米(N·m)。5.4.5.3滚动阻力功率
试验车辆的滚动阻力功率由试验决定,按下式计算:P
式中:
P滚动阻力功率,单位为瓦(W)。5.4.5.4消耗能量
消耗能量计算按下列公式:
2F.xV.xAt
(M, X V./r) X At - N,X AtX P.或Wais=
式中:
M(t)Xu(t)/rdt-TXP.
M—某i时的车辆输入扭矩,单位为牛米(N·m);(10)
(11)
(13)
(14)
CJ/T230—2006
r—轮胎半径,单位为米(m);
M(t)时间为变数的扭矩函数,单位为牛米(N·m)。5.4.5.5试验结果的评价
若按5.4.5.4的消耗能量大于或等于表1所需消耗能量,当量能量实施,则试验合格。试验结果应按附录A的表A.4填写试验报告。6
iiKAoNiKAca
车辆类型
发动机型号
变速器型号
主速比
试验时车辆质量
缓速器型号
车辆速度/(km/h)
试验地点
道路表面情况
发动机转速/
(r/min)
变速器挡位
测量平均车速/
(km/h)
第1轴/kg
第3轴/kg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报告表格
表A.1车辆数据表
车辆型号
功率/kw
驱动桥轮胎型号
第2轴/kg
第4轴/kg
控制器型号
牵引力/N
使用的速比
温度/℃
车辆标记或商标
最高车速/(km/h))
CJ/T230—2006
换措情况的速比
轮胎尺寸/mm
车辆总质量/kg
测量装置
行驶距离/km
试验人员
表A.2车辆道路试验报告
环境温度/℃
坡度/%
试验记录
冷却系温度/
所需的平均车速/
(km/h)
结论:是否满足Wa≥Wu是口否口日期
缓速器挡位
行驶距离/
试验人员
风速/(m/s)
长度/km
车辆速度/
(km/h)
试验时间/
CJ/T230-2006
试验地点
道路表面情况
发动机转速!
(r/min)
变速器挡位
试验总时间/
所需的消耗能量
(Wregudis)计算/
消耗能量计算
(由牵引力和车速计算),
表A.3车辆拖拉试验报告
环境温度/℃
试验记录
冷却系温度/
行驶距离/
缓速器挡位
=6000×(0.06--0.01)mg
IA型Wulm=6000×(0.07-0.01)mg=Wa
≥F×VXAI-(F.XVXT)-
W=JTF()X(t)dt-(F.XVXT)
试验结果
是否满足Wa≥Wres
是口否口
试验人员
TrKAONIKAca
风速/(m/s)
车辆速度/
(km/h)
滚动阻力/
试验地点
驱动鼓直径!
变速器挡位
发动机转速/
(r/nin)
输人扭矩/
所需的消耗能量
(Wrequta)计算
消耗能基计算
是否满足WaW
表A.4室内试验台的车辆试验报告试验单位
冷却系情况
试验记录
冷却系温度/
风速/
试验台型号
CJ/T230--2006
试验室面积
缓速器挡位
试验时间/
行获距离/
滚动阻力的功率,
M-(M+M.)d
I型:Wm=6000X(0.06-0.01)mg
IIA型Wtudis=6000×(0.070.01)mgW
(MXV)XA-NXXP.-
Wa=-Mo)xuo)/rdTxP.=
试验结果
是 否口
武验人员
车辆平均速度/
CJ/T 23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
行业标准
城市客车缓速器制动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CJ/T230—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1/16印张1
字数18千字
2007年4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17547
定价16.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HiKAoNi 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