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258-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258-2007
中文名称: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6-06
实施日期:2007-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67681
相关标签:
纤维
增强
共聚
聚丙烯
复合管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中的设施>>91.140.60供水系统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给水、排水工程>>P4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参照参照DIN 8077-1999 DIN 8078-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8, 字数:29千字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07-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登勇、李大治、冯金茂、高立新、魏若奇
起草单位:伟星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
归口单位: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的编写主要参考了GB/T18742.1—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742.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等标准,同时参考了GB/T18475—2001《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 总体使用(设计)系数》、DIN8077:1999《聚丙烯管(PP)PP-H100、PP-B80、PP-R80尺寸》、DIN8078:1996《聚丙烯管(PP)1、2和3型 一般质量要求 检验》等标准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的材料、使用条件级别、产品分类、管系列S值的选择、要求、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包括工业及民用冷热水、饮用水和采暖系统等。本标准不适用于灭火系统和非水介质的系统所用的管材。 CJ/T 258-2007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CJ/T258-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91. 140.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258—2007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composite pipe2007-06-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12-01实施
CJ/T 258—2007
本标准的编写主要参考了GB/T18712.1—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餐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13/T18742.2—2002《冷热水用案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等标准,同时参考了GB/T18175—2001总体使用(设计)系数》、DIN8077:1999《案内烯管《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一般质量要求
(PP)PP H100、PP B80、PP-R80 尺寸\、IN8078:1996&聚丙烯管(PP)1,2 和 3 型检验》等标准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伟星集团有限公可、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下登勇、李大治、冯金茂、高立新、魏若奇。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1范围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CJ/T 258-—2007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以下简称F-PPR管)的材料,使用条件级别、产品分类、管系列S值的选择.要求、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冷热水管道系统,包括工业及民用冷热水、饮用水和采暖系统等。本标谁不适用于灭火系统和非水介质的系统所用的管材。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本标准。GB/T1033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 1035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达
GB/T 1633
熬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塑料悬臂楽冲击试验方法
GB/T 1843
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918
GB/T 3682
GB/T 6111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GB/T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GB/T 8806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H/T 9341
GB/T 10798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GH/T 1415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8742.1冷热水用聚两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742.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8742.3玲热水用聚丙烯臂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GB/T18991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3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符号和缩略语。3. 1定文
3.1.1纤维增强无规共基聚丙烯复合管一种内层与外层为 PP-R材料,中间层为纤维增强 PP-R复合材料的三层共挤出结构的复合管材(见图1,图2)
CJ/T 258—2007
3.1.2几何定义
图1F-PPR管截面示意图
纤维增强 F-R 合材料
PP-R材料
图2F-PPR管三层结构示意图
3.1.2.1公称外径:规定的管材外径。3.1.2.2任点外径:在管材端任一点通过横截面外径的测量值。3.1.2.3平均外径:管材任一横截面外圆周长的测量值除以r(3.142)所得的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数字进位。
3.1.2.4最小平均外径:平均外径的最小值,它等丁公称外径。3.1.2.5最大平均外径:平均外径的最大值,3.1.2.6不圆度:管材同一横截面测量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值。公称壁厚:管材壁厚的规定值。3. 1.2.7
3. 1. 2. 8
任一点壁厚:管材任一点壁厚的测量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数字进位。中间层厚度:复合管材横截面测量到的中间层结构厚度的最小要求值。3. 1. 2. 9
3.1.2.10最小壁厚:管材圆周1:任一点壁厚的最小值。3.1.2.11最大壁厚:管材圆周上任一点壁厚的最大值。3.1.2.12管系列:根据GB/T10798,用以表示管材规格的无量纲数值系列。3.1.3与使用条件有关的定义
3.1.3.1设计压力:管道系统压力的最大设计值。3.1.3.2静液压应力:以水作为介质,管材受内静液压时的管壁内的环应力。3.1.3.3设计温度:系统设计的输送水的温度或温度组合,3.1.3.4最高设计温度:仅在短时间内出现的T,晨高值。2
3.1.3.5故障温度:系统超出控制极限时出现的最高温度。3.1. 4与材料性能有关的定义
CI/T 2582007
3.1.4.1预测的长期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个与应力有相同的量纲的量。它表示在温度T和时间1预测的静液压强度的97.5%置信下限。3、1.4.2设计应力;对于给定的使用条件所允许的应力。3. 1. 4. 3总使用系数:一个大于1 的系数,考虑了未在置信下限 LPL 体现出的管道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条件,
3.2符号
C:总使用系数;
d.:任一点外径;
dem:平均外径;
dea;批i:最小平均外径;
dem,rax:最大平均外径;
d.:公称外径:
e:任一点的壁厚;
tmax:任一点最大的壁厚;
tmin:任一点最小的壁厚;
e.:公称壁厚;
P:内部静液压压力;
Po:设计压力:
T:温度:
Tu:设计温度;
Tmul:故障温度:
T.x:最高设计温度;
t:时间;
α:静液压应力;
Cal:20℃时的设计应力;
叫:设计应力:
Fr.FI. :预测的长期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3.3缩略语
LPL:置信下限,
MIDP:最大设计应力;
MFR: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PP-R:无规共聚聚丙烯;
S:管系列。
4材料
4.1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树脂
其性能应符合GB/T18742.1对此类材料的要求:4.2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
由与内外层材料同牌号的PP-R树脂与硅酸盐类或二氧化硅类纤维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功能型复合材料,其性能应满足表1的要求。同时,使用的PP-R材料应符合GB/T18742.1对此类材料的要求。
CI/T 258-2007
表1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项
熔体质母流动速率,
MFR(230,2.16kg)
线膨胀系数
(0℃~110c)
旁曲强度
弯曲模量
维卡软化温度
(10 N,60t/h)
悬(Izod)缺口冲击(o)
4. 3度料及余料
g/10min
≤0.5×10-4
生产厂在生产F-PFR管过程中产生的管材废料及余料不充许回用。5使用条件级别
实验方法
GB/T 1033
GB/T3682
GB/T 1035
GB/T 9341
CB/T 9341
GB/T1633
GB/T 1843
F-PPR管道系统应符合GB/T18991的规定,按使用条件选用其中的四个级别,见表2。每个级别均对应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及50年的使用寿命。其体应用时,还应考虑0.4MPa、0.6MFa、0.8MPa、1.0MPa等不同的设计压力。
应用级剃
级别1
级别2
级别 4
级别5
在,下的时间
使用亲件级别
在 Trar下的时间
注:当To、T和T显超出本表所给出的值时不能用本表Ta
在 Iml下的时间
典型的应用范围
供应热水(60)
供店水(70)
地版采暖和
低溢散热器采暖
高温散热器采暖
表 2 中所列各使用条件级别的管道系统同时满足 20,1 MPa 条件下输送玲水 50 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6产品分类、管系列 S值的选择
6.1产品分类
6.1.1FPPR管材按尺寸分为S5、S4、S3.2.S2.5四个管系列。6.1.2F-PPR管材按公称外径尺寸(tmm)分类,其规格为d.20、d.25、d.32、d.40、d50、d63、d.75、d,90,d,110.d.125.d.140.d,160.4
6.2管系列s值的选择
管系列S值可按式(1)计算:
式中:
-公称外径,mm;
公称壁厚,扭m,
CJ/T 258—2007
..+...........(I )
管材按使用条件级别及设计压力选择对应的S值,见表3。其他情况,可按表4选择对应的S值。
表 3F-PPR 管管系列 S 值的选择 I设计压方
工作温度
7要求
7.1颜色
级别1
p=3. 3 MPa
级别2
管系列S
级别4
—2. 13 MPa
—3.30MP
表4F-PPR管管系列S值的选择Ⅱ(C=1.25)S5
充许工作压力/MPa
工作温度
级别5
dp=1.90 MPa
充许工作压力/MPa
内外层颜色宜为绿色或白色,中间层额色应与内外层有明显区别,其他颜色可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2外观
管材内外层择应一致,从端面上看,三层结构应明晰而均勾。5
CJ/T 258—2007
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乎整,无叫陷,气泡和其他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算材不应含有可见的杂质,管材的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7.3
不透光性
管材不应透光,
7. 4规格及尺寸
7.4.1管材规格用管系列S、公称外径d.×公称壁厚e。表示。例:管系列.s4、公称外径为20mm、公称壁厚2.3 mm。表示为S44.20×e.2.3mm。
管材的公称外径。、平均外径em以及管系列S对应的壁厚,和中间层最小壁厚eni,见表5。表5管材管系列和规格尺寸
平均外径
drm alr
公称壁厚
中间层
最小厚度
公称壁厚
管系列
中问层
最小厚度
管材同一截面公称壁厚偏差应符合表6规定。0. ?
表 6 壁厚的偏差
公称壁厚
1. 0e.≤.2. 0
2. 03. ne,4. 0
4.0e,m5.0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
6. 0<.e, 57. 0
7. 0-e ≤8, U
8, 0,e, ,9, 0
9. 0-e.10. 0
10. 0e,≤11. 0
充许馏差
公称壁厚
公称壁厚
中问层
最小厚度
允许偏养
11.0e.*12. 0
12. 0,e.≤13. 0
13. 0-e, 14. 0
14.0e.≤15.0
15, 0e.16. 0
单位为毫米
公称壁厚
中间层
最小厚度
单位为垒米
公称壁厚
16, 0e.17, 0
17. 0-P,18. 0
18. 0-.e. $.19. 0
19,ue.s20.0
20.0e21.0
充许偏差
公称壁厚
21.0en22.0
22. 0-.e.23. (
允许偏差
公称壁厚
23. 0-e.524. 0
24. 0e. 25. 0
表6(续)
充许偏差
公称壁谭
25, 026, 0
26. 0e,≤27. 0
管材向一截面中间层壁厚偏差应符合表?规定。中间层壁厚的偏差
中间层最小厚理
C. 5e1. 0
1. em2. C
2, 03.0e52.4. 0
允许偏差
充许偏差
巾间层最小厚度
4, 0ei5. 0
5. 0enia6. D
6. 0emd 27. 0
7.0<.emd8. 0
CJ/T 258-2007
单位为毫米
公称壁厚
27. 0-5e- 28, 0
28, 0-22,≤29. 0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bzxZ.net
7.4.5管材的长度一般为4m.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不允许有负
偏差。
7.5FPPR管材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管材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能
试验参数
纵向回缩率
落锤冲击试验
轴向线膨胀系数
m/m·k
静液压试验
拭验温度
武验时间
e.8 mm : 1
8 mme. >16 mm : 4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230℃/2.16kg)//10nin静液压应力
分别从管材三
层选行取样,
每层3个
真实冲击率
0. 8X10 4
无破裂
光渗漏
变化率≤原料
的30%
CJ/T 258-—2007
静液压状态下
热稳定性试验
试验温度
表8(续)
试验参数
试验时间
注:静液压应力()用式(2)近似计算,单位为兆帕。5= P. Sde
管道所受的内静液压,MPE:
管材的平均外径,mm
管材的最小壁厚,m.
7. 6系统适用性
静液压应力
无破裂
无诱漾
.....( 2
F-PPR管材与符合GB/T18742.3规定的管件连接后应通过内用和热循环二项组合试验。7. 6. 1内压试验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9
内压试验
管系列
试验温度
热循环试验应符合表10的规定。最高试验褐度
最低试验温度
试验医力
试验时问
表10热循环试验
试验压力
循环饮数
试样数垒
试样数量
注:一个循环的时间为3o+,min.包括15+min最高试验温度和15min最低试验温度。8卫生要求
用十输送饮用水的F-PPR管道系统应符合GB/T17219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9试验方法
9.1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指
无破裂
无渗漏
无破裂
无渗漏
应在F-PFR管材下线48h后取样。按GB/T2918规定,在温度为23℃士2℃,湿度为50%±10%的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21 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9.2外观及颜色
用肉眼观察,
9. 3不透光性
CJ/T 258—2007
取400mm长管段,将一端用不透光材料严封,在管子侧面有自然光的条件下,用手握住有光源方向的管壁,从管了开口端用肉眼观察试样的内表面,看不见手避挡光源的影子为合格。9.4尺寸测量
9.4.1长度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对所捆的试样逐根进行测量。9.4.2平均外径
按GB/T8806规定对所抽的试样测量距管材端100mm-150mm处的平均外径。9.4.3壁厚
按GB/T8806规定对所抽的试样沿圆周测量壁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精确到0.【m1t;小数点后第二非零数进位。
9.4.4中间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如下:a)随机抽取管样并截取管环试样,应保证管环的端面垂直于管材轴向,并保持管环试样的不圆度小于0.1d
b)利用带刻度尺的放大镜或显微镜(精度0.05mm),量取管环端面上环状中间层六等分点的厚度,取其中最小值。
9. 5 纵向回缩率
按GB/T6671—2001中方法B测试。9.6落锤冲击试验
9.6.1试验条件
将管材试样完全没没于℃=1℃的冰水浴中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间为至少1h,试样在进行状态调节后,从冰水浴中取出到试验完毕不应超过15s;若超过15s,则应重新调节至少5min9.6.2试验设备
落锤冲击试验机应符合GB/T14152的要求。部分试验参数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落锤冲击试验蚕数
管材公称外径/mm
40~-75
90~160
9.6.3试验方法
落锤形状/冲头直径/nm
落睡A/10
落锤B/30
落锤睡B/a0
按GB/T14152规定进行测试。
9.7轴向线膨胀系数
睡头重量/kg
按附录A进行测试试验。试验介质:管内管外均为水。9.8静液压试验
落睡高度/m
9.8.1试验条件中的温度、时间及静液压应刀按本标准表8的规定,试验用介质为水。9.8.2试验方法按GB/T6111的规定(a型封头)。9.9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从管材上切取2mrl~5mm2大小的颗粒作为试样,按本标准表8和GB/T3682的规定进行试验。
熔体流动速率仪应用标样进行校正。试验时.先用氮气吹扫料筒5~10s(氮气压力为9
CJ/T 258—2007
0. 05 MPa),然后在 10 s内迅速将试样加人料简进行试验。9.10静液压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试验9.10.1试验设备
循环控温烘箱。
9.10.2 试验条件
按表8的规定,循环控温烘箱温度允许偏差为110=1℃。试验介质:内部为水,外部为空气,9.10.3试验方法
试样经状态调节后,安装在循环控温烘箱内,按CB/T6111的规定进行试验(a型封头),9. 11 卫生性能
卫生性能的测定根据GB/T17219及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9.12系统适用性试验
9.12.1内压试验
内压试验试样由管材和管件组合而成,其中至少应包括两种以上管件,试验方法按GB/T6111的规定(a型封头)),试验介质:管内外均为水。9.12.2热循环试验
按GB/T18742.2—2002附录A进行试验。试验介质:管内为水,管外为空气。10检验规则
10.1产品应经过生产厂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10.2组批
用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管材作为批,每批数量不超过50t。若生产7a仍不足501,则以7a产量为一批。一次交付可由一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应注明批号,同-交付批号产品为一个交付检验批。
10.3定型检验
10,3,1分组
按表12规定对管材进行尺寸分组。表12管材的尺寸组及公称外径范围尺寸组
10. 3. 2定型检验
公称外径范围/mm
75d160
定型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第7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同一设备制造厂的同类型设备首次投产或原材料发生变动时,按本标准表12规定选取每一尺寸组任一规格的管材进行定型检验10.4出厂检验
10.4.1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尺寸、本标准7.5中的纵向回缩率、落锤冲击试验及静液压试验中20°℃/1 h和 95℃/22 h(或 95℃/165 h)试验,10.4.2外观、尺寸按GB/T2828.1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查水平I,合格质量水平为本标准 6, 5,抽样方案见表 13。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