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0464-200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医疗设备>>11.040.30外科器械和材料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医疗器械>>C45体外循环、人工脏器、假体装置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8637-1989 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15289
页数:13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4-04-22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单位: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运输、贮存。 YY 0464-2003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YY0464-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YY0464—2003
本标准生物学性能参考GB/T16886.1一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中的有关规定,化学性能参照GB8368-一199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有关规定,机械性能、渗漏性能试验方法参考了ISO8637:1989《血液透析器、血液滤过器和血液浓缩器》的有关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和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汉卿、陆茉珠、竺锡明、高增丽。1范围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YY 0464--2003
本标准规定了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运输、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活性炭多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的一性次使用血液灌流器(以下简称灌流器),本产品配合血液灌流装暨(或血液透析装置)供斑液灌流(或与血液透析联合使用),清除患者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余量药物、毒物及代谢产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读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的检查)GB/T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的检查)GB8368—1998
3次性使用输液器
GB/T13074-1991血液净化术语,加液透析和血液滤过GB/T14233、.1998医用输液、输Ⅲ、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1993医用输液、输珈、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检验方法GB/T16886.1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18278—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湿热灭菌GB18280一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射灭菌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hemoperfution
血液灌流
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依据吸附、亲和层析原理,清除液中外源性及内源性余量药物、毒物及代谢产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血液灌流器hemoperfutor
充填吸附剂,利用吸附、亲和层析原理,清除血液中外源性及内源性余量药物、毒物及代谢产物的种治疗装置。
血液流率blood flow rate
单位时间内流经灌流器的血液量,以mL/min表示。3.4
充填吸附剂量absorbentyolume
血液灌流器内吸附剂所占体积(或质量)以mL(或g)表示。YY0464-2003
吸附性能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物的质量以mg/g表示。3.6
微粒脱落 particle shedding amount固体微粒从吸附剂表面剥落的数目,以个表示。4分类与命名
4.1分类
灌流群可分为活性炭型与树脂型两类。4.2灌流器的基本参数
4.2.1灌流器的血室容积
灌流器的血室容积见表1规定。
表1班室容积
4.2.2灌流器的血液流率
灌流器的血液流率宜大于200mL/min。4.2.3灌流器血液进出端与管路的连接灌流器血液进出端与管路吻合宜牢固不脱落。4.2.4激流器血室的长径比
灌流器如室的长径比宜大于2.5:1。4.2.5灌流器充填吸附剂量
血室容积/mL
120-~300
灌流器充填吸附剂量不宜小于容积的三分之一,也不宜大于容积的二十分之十九。4.3型号命名
规格代号
系列代号
5要求
5.1外观
灌流器的外壳应透明(或半透明),内外壳表面光洁,液体通道内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杂质。5.2灌流器的血室容量
灌流器的血室容量应符合4.2.1的规定。5.3微粒脱落bzxZ.net
灌流器100mlL洗脱液中15um-~25um的微粒增量不得超过200个,大于25μm的微粒增量不得超过100个。
5.4灌流器的化学性能
5.4.1还原物质(易氟化物)
YY 0464---2003
检验液和空白液消耗高锰酸钾溶液Lc(KMnO)=0.002mol/LJ的体积之差应不超过2.0mL。5.4.2金属离子
5.4.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作为仲裁方法,检验液中锁、铬、铜、铅、锡的总含量应不超过1 μg/mL,的含量应不超过0.1 ug/mL。5.4.2.2比色分析方法:试验液呈现的额色应不超过质量浓度0(Pb2+)=1ug/ml.标准对照液。5.4.3酸碱度
检验液与空白液pH值之差应不超过1.5。5.4.4蒸发残
蒸发残渣的总量应不超过2mg。
5.4.5紫外吸光度
检验液的吸光度应不大于0.1。
5.5灌流器的生物性能
5.5.1生物学评价
灌流器应按GB/T16886.1--2001的规定进行生物学评价。5.5.2无菌
灌流器应无菌。
5.5.3无致热原
灌流器应无致热原。
5.6灌流器的密封性能
灌流器血室应能承受正压为100kPa。5. 7 灌流器的吸附性能
5.7.1对戊巴比妥的吸附性能
吸附材料在规定条件下吸附2h,对戊巴比妥(代表小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不低于80%。5.7.2对肌酐的吸附性能
吸附材料在规定条件下吸附2h,对肌酐(代表体内代谢物质)的下降率不低于80%。5.7.3对Bt2的吸附性能
吸附材料在规定条件下吸附2h,对B12(代表中分子量物质)的下降率不低于60%。5.8 灌流器的耐温性能
灌流器在0℃50℃温度范围内不应有变形和破裂。6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测,应符合5.1的要求。
6.2血室容积检验
血室充填经过脱气而不留气泡的充填液,放置60min,采用加压空气(约50kPa)将血室的水排出测量,应符合5.2的要求。
6.3微粒
按附录A进行应符合5.3。
6.4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6.4.1试液制备
取一灭菌后的产品和玻璃烧瓶连成一循环系统,先用生理盐水由下向上灌洗漫泡灌流器,待气泡清3
YY 0464--2003
除后,并保持在37℃士1℃,通过端动泵作用于段尽可能短的医用硅橡胶管上,使水以1L/h的流量循环2h,取50mL循环液稀释至1000mL备用。6.4. 2还原物质(募氧化物)试验按GB/T14233.1一1998中5.2.2方法二规定进行,应符合5.4.1的要求。6.4.3金黑离子试验
6.4.3.1检验液的吸光度应不大于0.1,应符合5.4.2.1的要求。6.4.3.2比色:按GB/T14233.1-1998中5.5.1方法规定进行,应符合5.4.2.2的要求。6. 4. 4酸碱度
按GB/T14233.1一1998中5.4.1方法一规定进行,应符合5.4.3的要求。6.4.5蒸发残流
按(GB/T14233.1—1998中规定进行,应符合5.4。4的要求。6.4.6紫外吸光度
按GB/T14233.1-1998中规定在250nm~32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应符合5.4.5的要求。6.5生物性能试验方法
6.5.1生物学评价
企业产品注册时应按GB/T16886.1一2001的规定内容进行生物学性能评价。若需要进行试验应进行:
6.5.1.1绸胞毒性,按GB/T14233.2一1993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应≤1级。6.5.1.2皮内刺激,按GB/T14233.2一1993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应无刺激作用。6.5.1.3致试验,按GB/T14233.2一1993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应无致敏物。6.5,1.4急性毒性试验,按GB/T14233.2一1993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6.5.1.5血液相容性,溶血试验按GB/T14233.21993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溶血率≤5%。6.5.1.6血细胞减少动物实验,按附录B进行,血小板减少≤25%,白细胞减少≤15%,红细胞减少≤10%。
6.5.2无菌试验
灌流器按GB/T182782000或GB/T18280-2000确认过的灭菌过程使其无菌。其后须对每生产批的灭菌程序进行监控。
6.5.3无热原试验
应对销售前的灌流器进行无热原程序确认。其后生产广须定期进行热原试验,以保证馨件无热原。6.6密封性能试验
将流器端密封,另一端施加气压100kPa,正压10min记录压力,并用目力检查器件,压力下降超过1%时,结构材料示有泄露现象。6.7 吸谢性能试验
6.7.1对戊巴比妥的吸附性能试验配制250mg/mL浓度的戊巴比妥溶液,取25ml.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称取1.0多吸附剂投人瓶中,置于37℃土1℃以不小于10次/min的速率在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振荡吸附2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40nm处测量计算吸附前后的戊巴比妥溶液,按式(1)计算下降率:cr(%) = C8=ct × 100%
式中:
cr-戊巴比妥下降率,
co吸附前戊巴比妥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mL)c吸附2h后戊巴比妥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mL)。4
**( 1)
下降率应符合5.7.1的要求。
6. 7.2对肌研的吸附性能试验
YY 0464—2003
配制150mg/L浓度的肌酐溶液,取25mL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称取1.0g吸附剂投人瓶中,置于37℃土1℃以不小于10次/min的速率在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振荡吸附2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32 nm处测量并计算吸附前后的肌酐溶液,按式(2)计算肌酐下降率:cr(%) = = × 100%
式中:
肌酐下降率;
Co——吸附前肌酐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ct吸附2 h后肌酐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下降率应符合5.7.2的要求。
6.7.3对B12的吸附性能试验
(2)
配制100mg/L浓度的B12溶液,取25mL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称取1.0g吸附剂投人瓶中,置于37℃士1℃以不小于10次/min的速率在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振荡吸附2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361nm处测量,计算吸附前后的B12溶液,按式(3)计算Bi2下降率:cr(%) = co= × 100%
式中:
-B2下降率;
吸附前B12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吸附2h后Bi2溶液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下降率应符合5.7.3的要求。
6.8灌流器耐温检验
(3)
将灌流器放人冰箱0℃冷藏室中30min,然后放人50℃恒温箱中3h,取出后恢复至室温进行观察。并做压力试验,应符合5.8条要求。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出厂检验为逐批检验。
7.1.2逐批检验以每一生产批量为一检查批。7.1.3逐批检验应符合GB/T2828有关规定。检查采用一次性抽样方案,其检查分类、检查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和检查水平按表27. 1. 4
规定。
表2逐批检查抽样方案
检查分类
检查项目
检查水平
7.2周期检验
全部合格
在下列情况下之一时,应进行周期检验:a)产品注册时;
YY 0464—2003
在工艺,配方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正常生产时每年不少于一次;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周期检查按GB/T2829的规定。
周期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其检查分类,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和判别水平按表3规定。表 3周期检验抽样方案表
检查分类
分类组别
检查项目
判别水平
检查周期
30(A=0 R 1)
每年一次
40(A.-0 R。=1)
每半年一次
60(A.=1 R。=2)
每半年次
7.2.4周期检查应在逐批检查合格后进行,周期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按GB/T2829进行。7.2.5按GB/T16886.1—2001中3.7的要求进行生物学性能再评价。8标志
8.1每只灌流器在外壳明显位置应有下列标志:a)
制造厂名称、地址和商标;
产品名称和型号;
生产批号和日期;
灭菌方法和有效期;
规格和吸附剂容量;
最高使用压力;
次性使用;
h)产品注册号。
8.2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检验员代号;
d)检验日期;
8.3外包装上应有下列标志:
制造厂名称、地址;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数量;
毛重;
体积(长×宽×高);
生产批号和灭菌日期;
产品合格证和有效期;
产品注册号
产品标准编号,
次性使用字样,
k)“小心轻放”“切勿重压”“怕湿”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包装、运输、贮存
9.1包装
9.1.1满流器单包装
YY 0464--2003
每只灌流器应用复合薄膜袋封装,密封后再装人包装盒,盒内应有使用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各一份。
2激流器外包装
外包装采用瓦楞包装箱。
运输方式按订货合同规定,运输中应防止重压并避免碰撞和雨雪淋装。贮存
包装好的灌流器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的环境内。灌流馨在符合贮存规定的条件下,灭菌有效期为2年。YY 0464--2003
A.1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血液灌流器微粒含量测定方法
这一方法是通过冲洗内腔液体通道表面,收集通道表面洗脱液中的粒子,并对其计数来评价污染。A.2试验仪器
仪器与装置如图A.1所示
空气过滤器;
一进气针;
3一氯化钠注射液;
过滤装置;
“三通开关,
聚氯乙烯软管;
7被测灌流器;
微粒计数器;
取样杯。
微粒含量测定装置
YY 0464-—2003
A.2.1电阻式粒子计数器;有搅拌系统,-次取样量为100mL可同时对15um~25μm和大于25μm的微粒计数。
A.2.2过滤装置:内装直径50mm,孔径0.45um的微孔滤膜。A.2.3冲洗液:氯化钠注射液。
A.2.4聚氯乙烯软管,软管长1m,外径3.5mm~4mm。A.2.5三通转换开关。
A.3步骤
过滤装置通过瓶塞穿刺器与装有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瓶子连接,过滤装置下端接三通转换开关,下接软管至微粒计数器取样杯。A.3.2用100mL冲洗液冲洗过滤器、三通转换开关和软管。注:初次试验冲洗液应不少于2L。A.3.3在约1m静压头下,使冲洗液通过软管200mL,流出液流人计数器的取样杯中即得本底液,测定100 mL本底液中微粒数。
注,试验应注意环境污染。
A.3.4重复A.3.3的步骤,以两次计数的平均值为100mL本底液中微粒含量。A.3.5用无菌操作制备试液,先用500mL生理盐水由下向上灌洗浸泡。A.3.6在1m静压头下,再用2500mL生理盐水以200mL/min的流量从上向下灌洗灌流器12min,收集最后100mL洗脱液,测定100mL洗脱液中的微粒数。A.4结果表示
洗脱液与本底液微粒读数之差为洗脱液中的微粒含量。9
YY 0464--200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血细胞减少动物实验
选健康杂种犬(体重大于15kg)进行实验,按常规方法,用血液灌流器进行灌流2h,取灌流前后动物血液进行化验,测定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按式(B.1)计算血细胞减少率:N— Nt
+×100%
Nr(%) =
式中:
N。—灌流前血液中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N.—灌流后血液中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10
..........( B. 1 )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