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264-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5264-2006
中文名称: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7-10
实施日期:2007-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97676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75.200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储运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6油、气集输
出版信息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26页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7-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吴照云、李卫东、梁士军、徐秀芬、雷江西、孙德刚等
起草单位:中油集团公司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归口单位: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地面系统、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等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油田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地面系统、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等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 SY/T 5264-2006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SY/T5264-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75.020
备案号:18044—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2642006
代替SY/T5264—1996,SY/T5265-—1996,SY/T5266—1996,SY/T5793—1993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The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test and calculationfor oilfield production system2006—07—10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01-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测试仪器的要求
5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6原油集输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目
8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测试报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测试计算数据综合表和测试结果汇总表格式SY/T52642006
SY/T5264—2006
本标准代替SY/T5264—1996《原油集输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5265—1996《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5266-1996《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测试方法》SY/T5793—1993《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测试及计算方法》。本标准与SY/T5264—1996,SY/T5265—1996SY/T5266—1996和SY/T5793—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整体结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SY/T5266—1996和SY/T5793-1993的主要内容合为本标准的第5章“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与计算”,SY/T5264一1996的主要内容合为本标准的第6章“原油集输系统的测试与计算”,SY/T5265一1996的主要内容合为本标准的第7章“油田注水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并增加了本标准的第8章“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SY/T5264—1996、SY/T5265—1996、SY/T5266—1996和SY/T5793—1993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分别调整到本标准的3.2,3.3和3.1,并对术语的条目及相应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增补。
SY/T5264—1996SY/T5265—1996、SY/T5266—1996和SY/T5793—1993中的有关测试仪表的要求整合到了本标准的第4章“测试仪表的要求”。SY/T5264—1996、SY/T5265—1996、SY/T5266—1996和SY/T5793—1993中的有关测试报告的规定整合到了本标准的第9章“测试报告”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申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油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照云、李卫东、梁士军、徐秀芬、雷江西、孙德刚、王学文、靳辛、毛国成、郑刚锐、张茂华、余绩庆、王志国。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526491.SY526991,SY/T5264—1996;SY5265—91,SY/T5265—1996;
-SY5266—91,SY/T52661996:
-SY/T5793—1993。
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SY/T5264—2006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地面系统、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等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油田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水地面系统、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等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实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1884原油利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eq18Q3675:1998)
GB/T3216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GB/T3216—1989eqVISO2548:1973)5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GB/T4756
GB/T8929
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GB/T8929—1988eqVASTMD4006:1981)GB/T9109.5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GB/T10180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SY/T6381
SY/T6421
SY/T7517
术语和定义
加热炉热工测定
设备及管道散热损失的测定
原油比热容测定绝热量热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机械采油系统术语
机械采油井的输人功率inputpowerofartificialliftedwell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3.1.2
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effectivepower of artificial liftedwell将并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3.1.3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polishedrodpowerofpumpingwell光杆提升液体并克服井下各种阻力所消耗的功率3.1.4
抽油机井的平衡度balancerate of pumpingwell抽油机井运行时下冲程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的最大电流之比,以百分数表示。SY/T5264—2006
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surfaceequipmentefficiency of pumpingwell光杆功率与电动机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1.6
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subsurfaceequipmentefficiencyof pumpingwell抽油机并的有效功率与光杆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1.7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lifted well system机械采油井的有效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1.8
机械采油井的平均系统效率averageefficiency ofartificial lifted well system各种机械采油井总有效功率与总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原油集输系统术语
原油集输系统crudeoil 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system在油田内,将油井采出液汇集、处理和输送的整个工艺处理系统3.2.2
接转站transfer station
在油田油气收集系统中,以液体增压为主的站。日常生产管理中也称转油站或接收站。3.2.3
集中处理站centraltreatingstation油田内部对原油、天然气,采出水进行集中处理的站。也称联合站。3.2.4
接转站能源效率energy-efriciency of transfer station介质进、出接转站具有的能量的差值与接转站供给介质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注:介质指原油集输系统生产处理的原油或含水油以及生产用的热水、掺液等流体。3.2.5
集中处理站能源效率energy-efficiency of central treating station介质进、出集中处理站具有的能量的差值与集中处理站供给介质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6
站的平均能源效率average energy-efficiency of stations原油集输系统各站进、出介质的能量的差值之和与各类站供给介质能量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接转站电能利用率pow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of transfer station介质进、出接转站具有的压力能的差值与接转站供给介质电能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8
集中处理站电能利用率powerutilization efficiencyof central treatingstation介质进、出集中处理站具有的压力能的差值与集中处理站供给介质电能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9
站的平均电能利用率averagepowerutilization efficiencyof stations原油集输系统各类场站进、出介质的压力能的差值之和与各类场站供给介质电能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接转站热能利用率therm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transferstationSY/T5264—2006
介质进、出接转站具有的热能的差值与接转站供给介质热能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11
集中处理站热能利用率thermalutilizationefficiencyof central treatingstation介质进、出集中处理站具有的热能的差值与集中处理站供给介质热能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2.12
站的平均热能利用率averagetherm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of stations原油集输系统各站进、出介质的热能的差值之和与各类站供给介质热能之和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单位原油集输量电(油/气/煤)耗electricity(oil/gas/coal)consumptionofunitcrudeoilgathering and tr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原油的耗电(油/气/煤)量。3.2.
单位原油集输量综合能耗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crudeoil gatheringand tfansferring
原油集输系统每集输1t原油的综合能耗量。3.3油围注水地面系统术语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以下简称注水系统)oilfieldwater-injection surfacesystem注水泵站、注水管网,配水间及注水井(不包括非下部分)等组成的系统3.3.2
注水系统有效功率effective power of oilfield water-injection surfacesystem单位时间内注水并井口阅输出的液体所获得的由注水系统中注水泵提供的能量。3.3.3
注水系统效率efficiencyofwater-injection system注水系统内有效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3.4
注水管网损失率energyloss rateofwater-injectionpipenetwork由注水系统的注水管线和阀组所造成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3.5
注水管线损失率energy loss rateof water-injection pipe由注水系统的注水管线所造成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3.6
注水阀组损失率energylossrateofwater-injectionvalves由注水系统的阀组所造成的功率损失与注水系统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3.7
注水泵机组效率efficiency of water-injectionpumpingset注水泵的有效功率与注水泵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3.8
注水站效率efficiencyof water-injection station注水站输出注水的有效功率与注水站注水泵电动机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
SY/T5264-—2006
单位注水量电耗electricityconsumptionofunitwater-injection注水系统每注人1m水的耗电量
3.4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术语
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以下简称注聚系统)oilfieldpolymer-injectionsurfacesystem聚合物配制站、注入站、配注管网及注入井(不包括井下部分)等组成的系统3.4.2
聚合物配制站polymer-preparingstation注聚系统中配置聚合物母液的站3.4.3
聚合物注入站polymer-injection station注聚系统中将聚合物溶液输往注人井的站3.4.4
聚合物配制站能源效率energy-efficiency of polymer-preparing station介质进、出聚合物配制站具有的能量的差值与配制站供给介质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4.5
聚合物注入站能源效率energy-efficiencyofpolvmer-iniectionstation介质进、出聚合物注人站具有的能量的差值与注人站供给介质能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4.6
注聚系统效率efficiencyof polymer-injectionsystem注聚系统内有效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3.4.7
单位聚合物配制量电耗electricityconsumptionofunitpolymer-preparing注聚站每配制1m聚合物母液的耗电量。3.4.8
单位注聚量电耗electricityconsumptionof unitpolymer-injection注聚系统中注人井每注人1m聚合物溶液的耗电量4测试仪器的要求
4.1测试仪器的总体要求
4.1.1各种测试仪器应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检定的有效期内。4.1.2测试仪器的量程选取应在仪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4.2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的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a)介质温度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5级,读数分辨率为0.1℃。b)其他温度(包括烟气温度、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等)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读数分辨率为1℃。
4.3流量测试
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4.4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a)燃气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4级b)其他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4.5电参数测试
4.5.1电参数测试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如下:日)电流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b)电压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c)功率因数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d)功率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4..2对于抽油机并,应采用能计及负功的仪器。4.6其他测试
SY/T 5264—2006
4.6.1烟气测试时,测试O含量的仪器分辨率不应低于0.1%,测试CO含量的仪表分辨率不应低于1×10-6
4.6.2测试时间的秒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4.6.3抽油机并测试用的动力示功仪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回声仪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35级,产液量计量装置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5.0级。4.6.4
散热损生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SY/T6421的规定机械采油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测试准备
应选联正常生产的机械采油并为测试对象。5.1.14
收集选定机械采油井的基础资料,包括井号、机械设备型号、泵挂深度、筛管(采油管柱的吸入口)深度等,斜井(定向井、水平井、斜直井、各种侧钻井)需要有井身轨迹数据。5.1.3
测试负责人应由熟悉本章并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应根据本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测试方案,并在测试前将测试方案提交被测单位。
测试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测试任务和要求。
由测试项目。
c)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
d)人员组织与分工。
e)测试进度安排等。
5..5检查测试仅器,应满定第4章的要求。测试后应对测试仪器的状况进行复核。5.1.6按测试方案中测点布置的要求配置和安装测试仪器。5.1.7全面检查被测机械采油井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排除,5.1.8参加测试的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5.2测试要求
5.2.1检查测试仪器连接无误后,应按机械采油井的操作规定及程序进行启动,并待机械采油设各及并况正常后进行测试。
5.2.2应保证输人功率、产液量、动液面深度、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等主要参量同步测试。
5.2.3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min,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5.3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5.3.1机械采油井的测试项目如下:a)电参数: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b)并口参数:油管压力、套管压力、产液量及含水率。SY/T5264—2006
)并下参数:动液面深度。
d)光杆参数:光杆载荷和光杆位移。5.3.2测试方法。
5.3.2.1输人功率测试:应使用满足4.5要求的仪器测试机械采油并的输人功率,将测试仪器按其相序对应接人配电箱电源输人端(见图1)。三相有功电能表
三相无功电能表
电量测试
回声仪
井口油压表
井口套压表
产量计量装置
动力示功仪下
1-电动机输人功率测点:2一有效功率测点:3—光杆功率测点图1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测试布点位置和表连接示意图5.3.2.2油并产液量测试:使用满足4.6.3要求的产液量计量装置计量油并产液量。5.3.2.3油井含水率测试:并口取样应符合GB/T4756,含水率测定应符合GB/T260或GB/T 8929.
5.3.2.4油井井口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测试:在油井井口油管和套管上分别安装满足4.4要求的压力表测试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5.3.2.5油并动液面深度测试:在并口安装满足4.6.3要求的回声仪,测试油井环空的液面深度。5.3.2.6抽油机井光杆功率的测试:在抽油机悬绳器处安装满足4.6.3要求的动力示功仪,测试抽油机的示功图,其测点位置见图1。5.4计算
5.4.1符号和单位:表1中列出的符号和其单位适用于本标准。表1机械采油系统的有关符号和单位序号
示功图的面积
示功图力比
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
重力加速度,g=9.81m/s
有效扬程
轴井动液面深度(斜井应是垂直深度)单位
表1续)
油管吸人口深度(斜并应是垂直深度)电流互感器变比,常数
电压互感器变比,常数
被测机械采油井采油方式的总数被测区块某种机械采油井测试井总数输人功率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某种被测机械采油井总的输人功率有效动率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
有功电能表所转的国数
有功电能表耗电为1xh时所转的圈察光杆实测平均冲次
并口油管压力
井口套管压力
油并产液量
示功图减程比
电量测试累积时间
有功电能表转圈所用时间
累积有功电量
累积负的有功电量
禁机正的有功电量
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
被测区块某种机械采油井的平均效率抽泪机并的地面效率
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被测区块机械采油井的平均效率液体密度
原油密度
水的密度
机械采油并的输入功率:用电能表法测量时,用式(1)计算输人功率:3600msmK,Ks.
n s,pets,p
SY/T52642006
t (wgh)
++++.++++++..
当采用电量积累法测试变动负载的电动机输人功率时,用式(2)计算输人功率:3600W
式中:
..........
SY/T5264-2006
W,=W,.+-W.
5.4.3机械采油并的有效功率用式(3)计算:Q.HPsg
5.4.4有效扬程用式(4)计算:H,=Hsad+(Psust)×1000(H-He.a)(ps-p3m)eg
当机械采油井的有效扬程小于零时,5.4的计算方法不适用。p
油井液体密度:当油并液体密度未能实际测得时,可采用式(5)计算:5.4.5
P,= (1-fs.w) +ps.a+fswp
抽油机井的光杆功率用式(6)计算:5.4.6
AsSsdfsd+nsn
机械采油并的系统效率用式(7)计算:5.4.7
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用式(8)计算:5.4.8
5.4.9抽油机并的井下效率用式(9)计算:Ns.a
机械采油并系统平均效率计算(区块)。5.4.10
5.4.10.1区块某种机械采油并平均系统效率用式(10)计算:ZN.ns
5.4.10.2某种机械采油井总的输入功率用式(11)计算Nsit
5.4.10.3机械采油井平均效率用式(12)计算:5
6原油集输系统的测试与计算
6.1测试准备
6.1.1确定测试对象,划定被测试系统的范围6.1.2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被测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运行参数、额定生产能力、当前生产能力、主要设备的设备档案等与测试有关的资料。6.1.3测试负责人应由熟悉本章并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6.1.4应根据本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测试方案,并在测试前将测试方案提交被测单位。8
测试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a)测试任务和要求。
b)测试项目。
)测点布置与所需仪器。
d)人员组织与分工。
e)测试进度安排等。
SY/T5264—2006
6.1.5检查测试仪器,测试仪器应满足第4章的要求。测试后应对测试仪器的状况进行复核。61.6应按测试方案中测点布置的要求配置和安装测试仪器。61.7全面检查被测系统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排除,参加测试的人员应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61.8
宜进行预备性测试,检查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熟悉测试操作程序,确定和提高测试人员的相互配合程度。
6.2测试要求
6.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后开始进行。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试期问平均值的±10%以内
6.2.测试的时间选择和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平均值的代表性。除需化验分析的项目以外,对个测试单元的各个参数的测试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测取数据的时间间隔为5min~15nin,测试过程时间一般不少于1h。
6.3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6.3.1测试项目。
6.3.1.1各种测试对象测试项目的确定:原油集输系统能耗测试的测试项目,因被测对象的工艺流程不同、消耗能源不同、供热方式的不同以及测试任务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应在测试方案内明确。6.3.1.2原油集输系统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项目如下:a)输油泵,输水泵的测试项目应按GB/T3216的规定确定。0)加热炉的测试项目应按SY/T6381的规定确定。)锅炉的测试项目应按GB/T10180的规定确定。d)电动机的测试项目应按GB12497的规定确定6.3.1.3原油集输系统各站的测试项目如下:a)燃料油(气/煤)消耗量、燃料油(气/煤)发热值。b)电能消耗量。
c)进站的水量、温度、压力。
d)进站的液(油)量、温度、压力、含水率。e)出站的水量、温度、压力。
f)出站的液(油)量、温度、压力、含水率。g)原油密度。
h)当地大气压力。
i)环境温度。
6.3.1.4油井井口测试项目:并口电加热装置的电能消耗量6.3.2测试方法。
6.3.2.1流量:应使用满足4.3要求的仪器测试各种流体的流量。原油计量的测试方法应符合GB/T9109.5的规定,燃料(油)气计量的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0180的规定。6.3.2.2温度:应使用满足4.2要求的仪器测试各点温度。若使用玻璃棒温度计测试温度,则温度计在测温孔内停留时间不应少于5min。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