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CJ/T 237-2006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
CJ/T 237-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237-2006

中文名称: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11-29

实施日期:2007-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47457

相关标签: 钢塑 复合 压力 管用 热熔 管件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物中的设施>>91.140.60供水系统

中标分类号:建材>>公用与市政建设器材设备>>Q81供水、排水器材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DIS 22391,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0, 字数:34千字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2007-03-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顺新、朱剑锋、郭兵、涂向群、汪应炎、董波波、彭少贤

起草单位: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以聚烯烃压力管材料为原料,经注塑成型的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承插连接型聚烯烃管件的定义、符号、缩略语、产品分类、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冷热水管道系统所用的双热熔管件,包括工业及民用冷热水、饮用水、热水采暖及中央空调等系统。本标准不适用于灭火系统。 CJ/T 237-2006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 CJ/T237-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91.140.60
标准分宣网
bzfzw.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237—2006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
Double fusion fitting for Plastic/Steel/Plastic composite pressure pipe2006-11-29发布
数码防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03-01实施
CJ/T237—2006
本标准的编写主要参考了GB/T18742.3一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CJ/T183--2003《钢塑复合压力管》等标准,同时参考了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CJ/T175—2002《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ISO/DIS22391&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等标准的部分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湖北工业大学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顺新、朱剑锋、郭兵、涂向群、汪应炎、董波波、彭少。1范围
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
CJ/T237--2006
本标准规定了以聚烯烃压力管材料为原料,经注塑成型的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承插连接型聚烯烃管件(以下简称双热熔管件)的定义、符号、缩略语、产品分类、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冷热水管道系统所用的双热熔管件,包括工业及民用冷热水、饮用水、热水采暖及中央空调等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灭火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1033
GB/T1040
塑料拉仲性能试验方法
GB/T1844.1
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GB/T2035
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2918
GB/T3682
GB/T4608
GB/T6111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熔点试验方法光学法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7306.1
GB/T7306.2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10798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391
聚乙烯管材与管件热稳定性试验方法GB/T18252
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GB/T18475热塑性塑料压力管材和管件用材料分级和命名总体使用(设计)系数GB/T18476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耐裂纹扩展的测定切口管材裂纹慢速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
GB/T18742.1一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742.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8742.3—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GB/T18991-2003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CJ/T175--2002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CJ/T183-·2003钢塑复合压力管1
CJ/T237—2006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钢塑复合压力管用双热熔管件一种用于钢塑复合压力管内外表面层热熔承插连接,且具有环形热熔承插口的聚烯烃管件(见图1)。热熔插口面
金属套
复合管
图1双热熔管件结构示意图
3.1.2几何术语和定义
3.1.2.1公称外径
规定的外径,单位为毫米。
3.1.2.2任一点外径
热熔承口面
在管件插口端任一点通过横截面外径的测量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数字进位。3.1.2.3平均外径
管件插口端任一横截面外圆周长的测量值除以元(~3.142)所得的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数字进位。
3.1.2.4最小平均外径
插口平均外径的最小值。
3.1.2.5最大平均外径
插口平均外径的最大值。
3.1.2.6任一点内径
在管件承口端任一点通过横截面内径的测量值,精确到0.1mm,小数点后第二位非零数字进位3.1.2.7平均内径
承口端互相垂直的两个内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3.1.2.8最小平均内径
承口平均内径的最小值。
3.1.2.9最大平均内径
承口平均内径的最大值。
3.1.2,10不圆度
管件插口(承口)端同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内)径与最小外(内)径测量值的差值,单位为毫米。3.1.2.11公称壁厚
管件整厚的规定值,单位为毫米。3.1.2.12管系列
根据GB/T10798用以表示管件规格的无量纲数值系列,可按式(1)计算:2
式中:
公称外径,单位为毫米:
公称壁厚,单位为毫米。
3.1.3使用条件术语和定义
3.1.3.1设计压力
管道系统压力的最大设计值,单位为MPa。3.1.3.2静液压应力
以水为介质,管材受内压时管壁内的环应力,单位为MPa。3.1.3.3最大工作压力
管道系统中允许连续使用的流体最大有效压力,单位为MPa。3.1.4材料性能术语和定义
3.1.4.1预测的长期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CJ/T237—2006
一个与应力有相向量纲的量,单位为MPa,它表示在温度T和时间预测的静液压强度的97.5%置信下限。
3.1.4.2设计应力
对于给定的使用条件所允许的应力,单位为MPa。3.1.4.3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个大于1的系数,考虑了未在置信下限LPL体现出的管道系统性能和使用条件。3.2符号
d.:公称外径
d。:任--点外径
dem:平均外径
dem.min:最小平均外径
denmax:最大平均外径
d..任点内径
dsm:平均内径
dommain:最小平均内径
dsmmax:最大平均内径
en:公称壁厚
Pp:设计压力
a:静液压应力
MOP:最大工作压力
T。:长期工作温度
OLPL:预测的长期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ou:设计应力
C:总体使用(设计)系数
3.3缩略语
LPL:置信下限:
PP-R:无规共聚聚丙烯;
PE:聚乙烯:
PE-RT:耐热聚乙烯;
CJ/T237-2006
S:管系列:
A..接收数;
R..拒收数。
4产品分类
4.1双热熔管件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PE、PP-R、PE-RT管件三类。4.2双热熔管件按管系列S分类分为S2.5、S2两大类。双热熔管件按输送流体分类,其品种见表1。4.3
表1双热熔管件品种分类
流体类别
5.1塑料
用途代号
长期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MOP/MPa
5.1.1生产给水用双热熔管件的聚乙烯(PE)原材料性能应符合GB/T13663-·2000对材料的要求;生产燃气用双热熔管件的聚乙烯(PE)原材料性能应符合GB15558.1一2003对材料的要求;生产冷热水用双热熔管件无规共案象丙烯(PP-R)原材料性能应符合GB/T18742.1—2002对材料的要求;生产冷热水用双热熔管件的耐热聚乙烯(PE-RT)原材料应含有必需的抗氧化剂,所有添加剂应均匀分散。将耐热聚乙烯材料制成管材,按GB/T6111试验方法和GB/T18252的要求在至少四个不同温度下作长期静液压试验。试验数据按GB/T18252的方法得到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1.pi.值,并做出该材料蠕变破坏曲线。将材料的端变破坏曲线,与本标准的附录C中给出的PE-RT预测静液压强度参照曲线相比较,试验结果的ot值在全部时间及温度范围内,均不应低于附录C中参照曲线上的对应值。
原材料供应商应提供经国际合法的检测机构检测证明该原料长期静液压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5.1.2双热熔管件用原材料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还应符合表2要求。表2双热熔管件用塑料的基本性能要求序号
密度/(g/em*)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g/10min)
190℃,2.16kg
230℃.2.16kg
测试方法
GB/T1033
中B法
GB/T3682
PE、PE-RT
PE、PE-RT
拉伸屈服强度/MPa
长期静液压强度/MPa
表2(续)
20℃,50年,
预测概率97.5%
耐慢速裂纹增长(165h)
不破坏
测试方法
GB/T1040
GB/T18252
GB/T18476
CI/T237—2006
PE、PE-RT
PE、PE-RT、PP-R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2双热熔管件金属部分的材料,在管道使用过程中,对塑料管道材料不应造成降解或老化。5.3回用料
双热熔管件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回用料。6要求
6.1颜色
双热熔管件一般内管及外覆层均为白色,其它颜色可根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应满足相关规定6.2外观
双热熔管件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裂纹、气泡、脱皮和明显的杂质、严重的缩形以及色泽不均、分解变色等缺陷。
6.3规格及尺寸
6.3.1带金属螺纹接头的双热熔管件其螺纹部分应符合GB/T7306的规定。6.3.2双热熔管件的承插口应符合图2、表3的规定。图2双热熔管件承插口
表3双热熔管件承插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公称外径
最小承
口深度
最小插
口深度
插口的平均外径
承口的平均内径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CJ/T237-—2006
公称外径
最小承
口深度
最小插
口深度
表3(续)
插门的平均外径
承口的平均内径
6.3.3双热熔管件最小承压壁厚与相应外径的比值关系应符合相同管系列的要求。6.4双热熔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
双热熔管件的短期静液压强度
双热熔管件的短期静液压强度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4双热熔管件的短期静液压强度及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试验要求试验参数
静液压试验
熔体质量
流动速率
温度/℃
时间/h
PE,MFR(190C/5kg)g/10min
PP-R.MFR(230C/2.16kg)g/10min试验压力/MP
PE-RT.MFR(190C/2.16kg)g/10minS2
单位为毫米
不圆度
无破裂
无渗漏
变化率
原料的25%
变化率会
原料的30%
注:如果PE双热熔管件进行80℃165h静液压强度试验时出现脆性破坏,视为不合格;当出现韧性破坏时,再实验的步骤见6.4.2。
6.4.2在80℃下试验失效时的再试验在165h内发生脆性破坏应视为未通过测试。如果在要求的时间内(165h)内发生韧性破坏,则按表5选择任一较低的环应力和相应的最小破坏时间重新试验。6
6.5卫生性能
表580℃静液压强度(165h)再试验时的试验参数试验压力/MPa
最小破坏时间/h
饮水用双热熔管件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6.6系统适用性
试样数量
CJ/T237—2006
无破裂
无渗漏
双热熔管件与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管材连接后应通过系统静液压试验、冷热循环试验及循环压力冲击试验三项系统适应性试验。6.6.1
系统静液压试验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管系列
试验温度/℃
冷热循环试验应符合表7的规定。系统静液压试验
试验压力/MPa
表7冷热循环试验
最高试验温度/℃
最低试验温度/℃
试验压力/MPa
试验时间/h
循环次数/次
试样数量
试样数量/件
无破裂
无渗漏
无破裂
无渗漏
注:个循坏的时间为30min士2min,包括15min土1min最高试验温度及15min土1min最低试验温度。6.6.3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循环压力冲击试验按表8规定的条件进行循环压力冲击试验,试验中管材、管件及连接处应无破裂、无渗漏。
表8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最高武验压力/
1.5±0.05
最低试验压力/
0.1±0.05
试验温度/
循环次数
试样数量/
循环频率/
(次/rnin)
CJ/T237—2006
7试验方法
7.1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应在产品下线48h后取样。按GB/T2918规定,在温度为23℃±2℃,湿度为50%二10%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2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7.2外观及颜色
用肉眼观察。
7.3尺寸测量
双热熔管件的承插口深度用精度为0.02tmm的游标卡尺对所抽试样逐件测量用精度为0.001mm的内(外)径量表对所抽试样逐件测量图2规定部位承插口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内(外)径,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内(外)径。用精度为0.001mm的内(外)径量表对所抽试样逐件测量同一断面的最大内(外)径和最小内(外)径,最大内(外)径减去最小内外)径为不圆度。7.4双热熔管件静液压强度试验
7.4.1短期静液压强度试验
试样为单个管件或由管件与管材组合而成。管件与管材相连作为试样时,如试验中管材破裂则试验应重做。所取管材的长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所取管材的长度
管材公称外径d
管材长度L
试样的组装采用双热熔承插连接的方式,在管件的非进水口用管帽或机械方式封堵试验方法按GB/T6111规定的方法测试(b型封头)。7.4.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单位为童米
从双热熔管件上切取足够的2m~5mm大小颗粒作为试样,按表4和GB/T3682的规定进行试验。
熔体流动速率仪应用标样进行校正。试验时,先用氮气吹扫料筒5s~10s(氮气压力为0.05MPa),然后在20s内迅速将试样加人料筒进行试验。7.5卫生性能试验
双热熔管件的卫生性能按GB/T17219的规定执行。7.6系统适用性试验
7.6.1系统静液压试验
系统静液压试验用试样由管材和管件组合而成,其中应包括至少两种以上管件,试验方法按GB/T6111的规定(b型封头)。试验介质:管内外均为水。试验条件中的温度、时间及静液压试验压力按表5的规定。
7.6.2冷热水循环试验
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介质:管内为水,管外为空气。7.6.3循环压力冲击试验
按本标准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8检验规则
8.1产品须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合格标志方可出厂。8
8.2组批
CJ/T237-—2006
用同一原料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管件作为批。d。≤32mm规格的管件每批不超过10000件,d,>32mm规格的管件每批不超过5000件。如果生产7天仍不足.上述数量,则以7天为批。一次交付可由一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应注明批号,同一交付批号产品为个交付检验批。8.3定型检验
8.3.1分组
按表10规定对双热熔管件进行尺寸分组。表10管件的尺寸组及公称外径范围尺寸组
公称外径范围
63人d160
单位为毫米
8.3.2定型检验的项目为第6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同-设备制造厂的同类型设备首次投产或原材料发生变动时,选取任,规格的管件进行定型检验。8.4出厂检验
8.4.1出厂检验的项目如下;
a)外观;
b)尺寸:
静液压强度试验中的20℃、1h(PP-R、PE-RT)或80℃、165h(PE)试验外观、尺寸按GB/T2828.1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取一般检验水平T,接收质量限8.4.2
(AQL)6.5.抽样方案见表11。
表11抽样方案
批量范围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样本大小
接收质量限AQL6.5
接收数 A。
8.4.3在外观尺寸抽样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的样品,进行静液压强度试验。8.5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双热熔管件的型式检验项目检验项目
短期静液压强度试验
系统静液压试验
卫生性能试验
本部分章、条
技术要求
注:“”表示该用途双热熔管件应该做的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拒收数R.
CJ/T237—2006
一般情况下,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8.5.2
正式生产后,若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a)
b)产品因任何原因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d)
判定规则
外观、尺寸按表11进行判定。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时应为判不合格批。其他指标有一项达不到规定时,则随机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复验,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批。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
9.1.1产品应有下列永久性标记:a)产品名称:应注明原料名称,例:PE-RT;b)产品规格:应注明公称外径、管系列S;示例:等径管件标记为PE-RTd.25S2;异径管件标记为PE-RTd.50X25
带螺纹管件的标记为PE-RTd.25×3/4\S2。c
商标。
2产品包装至少应有下列标记:
生产厂名、厂址、商标;
产品名称、规格;
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
本标准号。
2包装
一般情况下,每个包装箱内应装相同品种和规格的管件,包装箱内应有内衬袋,每个包装箱重量不超过25kg。
9.3运输
管件在装卸及运输时不得曝晒、污染、重压、抛摔和损伤。9.4贮存
管件应贮存在室内库房,远离热源,合理放置。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