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135-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J/T 135-2009
中文名称: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1-16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666156
相关标签:
透水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标准简介
CJJ/T 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35-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135-2009
备案号J96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2009-11-16发布
2010-07-01实施
阝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书号:15112-17764
价:10.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vious eement concrete pavenmentCJJ/T135-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广印刷
开本:850×1168毫米 1/32印张:1% 字数:50千字2010年1月第一版2010年1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00元
统—书号:15112:17764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cabp.com.cn网上书店:http://china-building.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4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IJ/T135-2009,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11月16日
前明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 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人调查研究国内外科研成果,认真总结施工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结构组合与构造:5.施工;6.验收,7.维护。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奇送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301号1幢:邮政编码:210036)。本规程主编单位: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南京标美彩石建材有限公司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东南大学
长安大学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
江苏省国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工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许 平王先华 胡伦坚张力王明远
王虎王懿纪广强
刘刚刘忠宁
吴纪东杜军
沙学政沙爱民
张林张青山
李敬范燕燕
季三荣金少军
陈迪安 陆建彬高建明 黄伟娟
谢晓鹏 裴建中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张沉 温学钧王今朝王武祥李东杨长辉
高秋利黄晓东
金孝权谈至明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51术语
2.2特号*·
3材料
31原材料
3.2透水水泥混凝土
3.3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4结构组合与构造
.结构组合设计.
4.2面层设计
4.3排水系统设计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2搅拌和运输
5.3透水水泥混凝土铺筑
5.4接缝施工
5.5养护
5.6季节性施工
6.1一般规定
6.2质量检验标准
7维护
附录A 透水系数的测试方法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 Terms
2.2Symbols .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3Material
3.1 Raw Materials ...
Contents
3.2 Pervious Cenent Concrete.B3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Mix Proportions4 Structural Combination and Tectonic4.1 Structural Combination Design4.2 Surface Design .....
4. 3 Drainage System Design -..5 Construction
5.1 General Requirement
5.2Mixing and Transport
5.3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Pawenent Paving5.4 Joint Construetion .
5.5Curing..
516 Seasonal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6.1 General Requirement ..
6.2.Quality Test Standards
7 Maintenance
Appendix A The Test Method of Pavement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Normative Standards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总则
1.0.1为加强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适用,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城镇轻荷载道路、园林中的轻型荷载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本规程不适用于严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的路面。
1.0.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形式,应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10.4本规程规定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程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透水水泥混凝土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h
2.2符号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厚度:M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Rw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Vp
混凝土,
2.1.2 连续孔隙率 continuous void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续孔隙的体积与透水水泥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2.1.3露骨透水水泥混凝土water-washing pervious cementconcrete
粗集料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在终凝前经水冲洗后,表层粗集料露出本色原型的透水水泥混凝士2.1.4 增强料 reinforcer
用于改善粗集料和胶结料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的添加剂。
2.1.5 透水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表示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性能的指标2.1.6轻型荷载道路lightload road仅允许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和停车场、小区等道路。
2.1.7全透水结构total pervious structure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向下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2.1.8 半透水结构 semi-pervious structure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不渗透至路基土中的道路结构体系。
水胶比:
设计孔隙率: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用水量:水泥密度:
粗集料紧密堆积密度:
粗集料紧密堆积孔隙率。
3材料
3.1原材料
3.1.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3.1.2、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3.1.3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增强料可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二类,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增强料的技术指标
聚合物乳液
活性SiO2
含固量(%)
延伸率(%)
极限拉伸强度(MPa)
S0含量应大于85%
3.1.4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的集料,必须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料,碎石的生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中的二级要求,并应符合表3.1.4规定。
表3.1.4集料的性能指标
压醇值
针片状颗控含量(按质量计)
计量单位
含滤量(按质量计)
表观密度
紧密堆积密度
堆积孔鼠率
续表3.1.4
计量单位
3.1.5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I63的规定。
3.1.6基层材料的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3.2透水水泥混凝土
3.2.1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表3.2.1规定。表3.2.1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
耐磨性(磨坑长度)
透水系数(15℃)
抗冻性
2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
连续孔隙率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28d)
离拉强度(28d)
计量单位
性能要求
注:耐磨性与抗冻性性能检验可视各地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进行C30
3.2.2透水水泥混凝土耐磨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GB/T12988的规定。3.2.3透水系数的测试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3.2.4抗冻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3.3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3.3.1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3.3.2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规程表3.2.1中的性能要求。
3.3.3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体积粗集料用量应按下式计算确定:Wa-a·Pe
(3.3.3-1)
式中 We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kg/m2):粗集料紧密堆积密度(kg/m):P
粗集料用量修正系数,取0.98
胶结料浆体体积应按下式计算确定:Vp=1-α-1-)-1.Rod
式中Ve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m/m):
粗集料紧密堆积孔隙率(%);
Rd设计孔隙率(%)。
3水胶比应经试验确定,水胶比选择范围控制在0.25~0.35,并应满足本规程表3.2.1中的技术要求4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应按下式确定:We=
(3.3.3-3)
Rwi+i·Pe
式中We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Vp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胶结料浆体体积(m/m*);
水胶比:
Pe-水泥密度(kg/m)。
5单位体积用水量应按下式确定:6
Ww=We·Rwe
(3.3.3-4)
武中Ww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用水量(kg/m):We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Rwe
水胶比。
6外加剂用量应按下式确定:
M-We·a
(3.3.3-5)
式中M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We
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a
外加剂的掺量(%)。
7当掺用增强剂时,掺量应按水泥用量的百分比计算,然后将其掺量换算成对应的体积。8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可采用每立方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表示。
3.3.4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并检验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相关性能。当出现浆体在振动作用下过多坠落或不能均匀包裹集料表面时,应调整透水水泥混凝土浆体用量或外加剂用量,达到要求后再提出供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2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应选择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水胶比分别增减0.05,用水量宜与基准配合比相同。制作试件时应自视确定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3根据试验得到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孔隙率与水胶比的关系,应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满足孔隙率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要求的水胶比,并应据此确定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最终确定正式配合比。
4结构组合与构造
4.1结构组合设计
4.1.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应与透水性能有效使用寿命一致。
4.1.2路基应稳定、均质,并应为路面结构提供均勾的支承。4.1.3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4.1.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横坡度宜为1%~2%,面层横坡度应与基层横坡度相同。
4.1.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类型应按表4.1.5选用。表4.1.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剧
全透水结构
半透水结构
适应范围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基层与垫层结构
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砂砾、级景现硬地、停车场、广场配碎石及级配石基层轻型荷载道路
水泥混凝土基层十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4.1.6全透水结构的人行道(图4.1.6-1)基层可采用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HHHHHHH
图4.1.6-1全透水结构的人行道
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基层:3-路基E
全透水结构的其他道路(图4.1.6-2)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上应增设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应小于200mm2)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不应小于150mm。
图4.1.6-2全透水结构的其他道路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多孔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级配砂、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基层;4一路基4.1.7半透水结构(图4.1.7)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50mm。
2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图4.1.7半透水结构形式
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混凝土基层:3-稳定土类基层:4-路基
4.2面层设计
4.2.1当人行道设计采用全透水结构形式时。其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h)不宜小于80mm,当其他路面采用全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形式时,其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厚度(h)不宜小于180mm,设针半透水结构·其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厚度(h)不宜小于180mm
4.2.2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设计,宜分为单色层或双色组合层设计,当采用双色组合层时,其表面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a
4.2.3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应按路面宽度在3.0m~4.5m范围内确定,横向接缝的间距宜为40m~6.0m,广场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当基层有结构缝时,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材料4.2.4当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应设置胀缝。在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与侧沟、建筑物、雨水口、铺面的砌块、沥青铺面等其他构造物连接处,应设置胀缝4.3排水系统设计
4.3.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设计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37的有关规定。4.3.2全透水结构设计时应考虑路面下排水,路面下的排水可设排水盲沟,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时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雨水口与基层、面层结合处应设置成透水形式,利于基层过量水分向雨水口汇集,雨水口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不透水土工布于路基表面(图4.3.2)
4.3.3设计排水系统时可利用市政排水沟或雨水口,透水水泥混凝土可直接铺设至市政排水沟或雨水口,面积较大的广场宜设10
置排水盲沟(图4.3.3)。
图4.3.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排水形式(横断面)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基层,3-路基,4-土工布5-立缘石:6-雨水口
1-1副面图
图4.3.3排水盲沟设置结构形式(纵断面)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混凝土基层,3稳定土类基层:4-路基5-不锈钢网:6-排水管:7-雨水口:8立缘石:9排水盲沟二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前应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5.1.2、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棚和仓库、消防等设施。施工现场应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挪。
5.1.3面层施工前应按规定对基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面层施工。5.1.4在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作清洁处理,处理后的基层表面应粗糙、清洁、无积水,并应保持一定湿润状态。
5.1.5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5.2搅拌和运输
5.2.1透水水泥混凝土宜采用强制性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新拌混凝土出机至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0min。5.2.2进入搅拌机的原材料必须计量准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袋装水泥应抽查袋重的准确性:2.每台班拌制前应精确测定集料的含水率,并应根据集料的含水率,调整透水水泥混凝土配比中的用水量,由施工现场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3透水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充许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水泥:土1%:
增强料:土1%:
集料:土2%:
水:±1%:
外加剂:±1%。
5.2.3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拌制宜先将集料和50%用水量加人搅拌机拌合30s,再加人水泥、增强料、外加剂拌合40s,最后加人剩余用水量拌合50s以上。
5.2.4当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双色组合层设计时,应采用不同搅拌机分别搅拌不同色彩的混凝土。5.2.5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应防止离析,并应注意保持拌合物的湿度,必要时应采取遮盖等措施。5.2.6透水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可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5.2.6的规定。表5.2.6透水水泥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牛的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T(O)
20≤32
允许最长时间(h)
5.3透水水泥混凝土铺筑
5.3.1普通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模板的制作与立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应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刚度大的材料,模板的高度应与混凝土路面厚度一致;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