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374-2010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 374-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374-2010

中文名称: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594929

相关标签: 电力系统 分布图 绘制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10-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国家能源局

标准简介

DL/T 374-2010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374-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240.01
备案号:2900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行业化标准
DL/T374—2010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rawing method of pollution distribution map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现场污移度等级的划分
污区分布图绘制
电子污区分布图的绘制.
修订和审批·
典型环境和合适的污移评估方法: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运行经验:
DL/T374—2010
不同型式绝缘子与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之间现场污移度修正系数KI、K2确定方法·
ESDD和NSDD的测量..
污区分布图绘制程序框图
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现场污移度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附录G(资料性附录))
用于绘制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等值盐密和灰密测量点的选择原则附录H(资料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现场污移度测量数据统计表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表
DL/T374-2010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I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光亚、潘劲东、刘亚新、林峰、应伟国、张锐。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
1范围
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374—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包括现场污移度等级的划分、污区分布图的绘制方法、修订及审批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1000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发电厂、变电站或换流站电力设备外绝缘设计或运行维护时用污区分布图的绘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900.5电工术语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GB/T2900.5—2002,IEC60050(212):1990,EQV]GB/T2900.8电工术语绝缘子(GB/T2900.82009,IEC60050-471:2007,IDT)GB/T4585一2004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移试验(IEC60507:1991,IDT)GB/T7253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盘形悬式绝缘子元件的特性(GB/T7253—2005,IEC60305:1995,MOD)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DL/T859高压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移试验IEC/TS60815-1:2008污秒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和GB/T2900.8确立的以及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
地区污移areapollution
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通常在2km以上),其污染程度基本相似,且是持续的,这种类型的污染状况称为地区污移。
地点污移localpollution
污染程度有别于周围广大地区,其影响范围通常在2km以内的污移。3.3
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referencecapandpininsulator-般指U120B或U160B盘形悬式绝缘子(按GB/T7253规定),通常用79个这样的绝缘子组成绝缘子串来测量现场污移度。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
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件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注1:水泥或其他非绝缘的胶合材料表面不能看作爬电距离部分。DL/T374—2010
注2:如果绝缘子绝缘件部分地覆盖有高电阻层,例如半导电釉,那么这样的部分应考虑作为有效的绝缘表面并且其中的距离应包括在爬电距离内。3.5
unified specificcreepagedistance(USCD)统一爬电比距
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该绝缘子上承载的最高运行电压的方均根值之比。注1:此定义与使用了设备的最高电压为线对线值的爬电比距定义不同(对于交流系统通常为U/V3)。对于线对地绝缘,此定义产生的值将是GB/T5582一1993定义的爬电比距给出的值的VS倍。注2:它一般以mm/kV表达并且通常表示为最小值。3.6
等值盐密equivalentsaltdepositdensity(ESDD)溶解在给定的去离子水中时,与从绝缘子一个给定表面清洗下的自然沉积物有相同体积电导率的氯化钠(NaCl)的量除以该表面的面积,一般用mg/cm2表示。3.7
不溶物密度(简称灰密)nonsolubledepositdensity(NSDD)从绝缘子一个给定表面上清洗下的不溶残留物的量除以该表面的面积,一般用mg/cm表示。3.8
现场等值盐度siteequivalentsalinity(SES)按GB/T4585盐雾试验的盐度,一般以kg/m表示。该盐度能够在相同电压下在相同绝缘子上产生与现场自然污移可比较的泄漏电流峰值。3.9
现场污移度sitepollutionseverity(SPS)在经过适当的积污时间后记录到的等值盐密/灰密或现场等值盐度的最大值。3.10
现场污移度等级sitepollutionseverityclass从很轻到很重现场的污移度的分级,是按现场污移度的大小划分的。3.11
带电积污系数energycoefficient(Ki)相同型式绝缘子带电与非带电所测等值盐密(及灰密)之比。3.12
形状积污系数profilecoefficient(K,)参照绝缘子所测等值盐密(灰密)与某种绝缘子所测等值盐密(灰密)的比值。3.1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述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3.14bZxz.net
电子地图electronicmap
作为GIS基础的电子版地理基础数据,包括省界、县(市)界、等高线、水系、航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信息。
现场污秽度等级的划分
4.1划分依据和污移等级
根据IEC/TS60815-1:2008,本标准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定义了下列5个污移等级来表征现场污移的严重程度:
a—非常轻;
b轻:
d重:
e-非常重。
注:该字母等级不直接与有关标准中的数字等级对应。DL/T374-2010
污移等级划分的具体方法按IEC/TS60815-1:2008的规定进行。在绘制污区图时不应出现污移等级跳变。
4.2污移等级划分三因素
污移等级应根据典型环境和合适的污移评估方法(见附录A)、运行经验(参见附录B)、现场污移度(SPS)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划分,当三者不一致时,按运行经验确定。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现场污移度(SPS)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参见附录F。4.3无输电线路、变电站和换流站区域的污区划分应比照污移情况、气象条件相类似的地点或地区的污区划分,并辅以如下措施:a)现场测量,如非带电绝缘子作为现场污移度测量值:b)参照相似条件根据已运行线路、变电站或换流站绝缘子现场污移度测量值来确定。4.4具体要求
进行现场污移度等级划分时应按照下列具体要求进行:收集地区的地貌特征、气象情况和污源状况等环境参数;a)
测量现场污移度(绝缘子ESDD/NSDD或SES值);b)
收集3年~5年的经验。
5污区分布图绘制
5.1基本要求
5.1.1般规定
污区分布图以各地(市)供电公司为基本绘制单位,根据现场污移度等级绘制本地区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简称省公司)的污区分布图应在各地(市)供电公司已绘制成的污区分布图的基础上综合绘制。各区域电网公司(简称网公司)的污区分布图应在各省公司已绘制的污区分布图的基础上综合绘制。5.1.2绘制要求
a)污区分布图应覆盖全部区域(包括无人区):b)绘制污区分布图的同时,还应分别给出污区分布图的编制说明和实施细则;c).一般每个污移测量点所代表的现场污移度等级可以覆盖半径2km的区域,若相邻区域的污染状况与其基本相似,则该范围可以适当扩大:无污移测量点地区的污区等级按本标准4.3确定:d)
e)污区分布图原则上应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地图为底图绘制。5.1.3其他
a)在各地(市)供电公司污区分布图绘制过程中,应考虑周边地区大型污染源对本地区的影响。
各地(市)供电公司、网省公司污区分布图绘制中,应注意保持毗邻地区污区等级的协调性,b)
交界区域不应出现污移等级跳变。5.2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气象、环境、现场污移度数据、运行经验等。3
DL/T374-2010
5.2.1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a)本地区近3年5年每年降雾(雾淞)、雪(黏雪)、融冰雪、雨日数及每月的分布规律图:b)本地区近3年~5年每年污闪季节(--般为本年第四季度和来年第一季度)内月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
c)本地区近3年~5年每年污闪季节(一般为本年第四季度和来年第一季度)的连续无降水日,连续雾日,逆温层和湿沉降发生的时间段和影南范围d)本地区污闪季节的主导风向(也称风向玫瑰图),湿度、日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5.2.2环境污移资料
环境污移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a)大气中的月平均降尘量、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SO2浓度、NO,浓度等;b)主要污染源。
5.2.3现场污移度测量数据
现场污移度测量数据包括如下内容:a)3年~5年现场污移度测量数据统计表(参见附录H);b)各地根据实测统计值确定Ki。推荐K,一般取1.1~1.5。K,测量方法按附录C确定。ESDD和NSDD的测量方法见附录D,ESDD和NSDD测量点的选择原则参见附录G。5.2.4运行经验
参见附录B。
5.3绘制程序
5.3.1底图
绘制底图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底图上应绘制电网地理接线图,标明输电线路、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符号及名称;b)各地(市)供电公司绘制110(66)kV及以上线路(小范围内线路数特别多时可用一条代替)的电网地理接线图:
c)各网省公司绘制22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5.3.2污源分布图
调查本地区的主要污源分布状况,并在底图上标明各种典型的污染源。5.3.3现场污移度分布图
根据绝缘子现场污移度测量数据绘制现场污移度图,标绘现场污移度测量点和现场污移度等级,并提供测量值。
3年~5年的污闪故障点位置、次数也应标绘在现场污移度图内,并附相关资料。5.3.4污区分布图绘制
在污源分布图、现场污移度分布图的基础上,气象资料、结合运行经验正确划分污移等级,绘制污区分布图。污区分布图绘制程序框图见附录E。5.4图面
5.4.1图纸规格
纸质污区图一般应采用0号图纸,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大小来绘制。5.4.2图面和颜色
图面(0号图纸)四周边框预留尺寸如下:上方6cm用于写标题:下方及左右分别为2cm,边框线外空白,图名统一为“×××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位于全图正上方,比例尺寸及图例等位于图的右下方。并根据划定的范围分别予以着色,所用颜色应鲜艳透明,各污级采用下列对应颜色:a非常轻,素色地形底图原色;
b—轻,浅蓝(R=178、G=254、B=252)C——中,柠檬黄(R=255、G=255、B=163)d—重,浅绿(R=153、G=255、B=153)非常重,玫瑰红(R=248、G=158、B=248)5.4.3版本
DL/T374—2010
污区分布图应附加版本信息。版本信息统一为“××-200×”。前二位符号为地区名称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后四位阿拉伯数字为该图的年份。示例:北京市2007年污区分布图版本信息:BJ-2007。5.5图例
5.5.1架空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a)污区分布图中线路及走向和发电厂、变电站或换流站可用下列图形标出。1)1000kV线路:宽度2B(蓝色)(R=0、G=0、B=255)750kV线路:宽度2B(绿色)(R=0、G=128、B=0)2)
500(330)kV线路:宽度B(褐色)(R=153、G=51、B=0)220kV线路:宽度(2/3)B(紫色)(R=128、G=0、B=128)110(66)kV线路:宽度(1/3)B(深绿)(R=0、G=51、B=0)土800kV线路:宽度2B(橙色)(R=255、G=100、B=0)±500kV线路:宽度B(深黄)(R=128、G=128、B=0)1000(750)kV变电站:
2B、1.5B、1B:
土800(500)kV换流站:
500(330)kV变电站:
为B、(2/3)B、(1/3)B:
220kV变电站:
110kV变电站:
火电厂:
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10mm、6mm、3mm,图线宽度分别为内有二极管的正方形,边长为8mm,图线宽度为2B(1B):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8mm、5mm、2mm,图线宽度分别两个圆的直径分别为5mm、2mm,图线宽度分别为(2/3)B、(1/3)B)圆的直径为5mm,图线宽度为(1/3)B:圆的直径为8mm,图线宽度为B;水电厂(核电厂):矩形为10mm×5mm,图线宽度为B。图线B的宽度与设计部门的规定相同,一般为1.2mm;如图线宽度和图形大小不能按上述规定b)
划出时可适当缩小,但需区别不同电压等级。5.5.2ESDD/NSDD测量点的表示方法在ESDD/NSDD测量图和各供电公司的污区分布图上,用直径为6mm、图线宽度为1.2mm的圆圈表示,圆圈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顺序,并另附资料说明该点情况,见图1。图1ESDDINSDD测量点表示方法示例5.5.3SES测量点的表示方法
在SES测量图和各供电公司的污区分布图上,用边长为6mm、图线宽度为1.2mm的正方形表示,正方形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顺序,并另附资料说明该点情况,见图2。回
图2SES测量点表示方法示例
DL/T374—2010
5.5.4污闪故障点的表示方法
在SPS测量图上注明故障点,并在箭头下方用阿拉伯数字注明顺序(从左到右):另附该点的污闪情况资料,见图3。
图3污闪故障点表示方法示例
5.5.5污源分布点的表示方法
在污源图分布图上,用边长为6mm、图线宽度为1.2mm的正方形表示,正方形内填充横虚线。正方形中用5号阿拉伯数字标注各类污染源代码(参见附录1),并另附资料说明该点情况,见图4。图4污源分布点表示方法示例
5.5.6其他图例
应和测绘部门规定的图例统一。5.6辅助资料要求
5.6.1编制说明
在绘制污区分布图时都应附有相应的编制说明,其内容要求如下:a)概述所绘制的污区分布图的依据和原则:b)简要分析本地区环境及大气污染状况、地貌特征、污源特征等;结合气象部门的资料,分析本地区近3年~5年的气象特点及对线路污闪故障的影响:c)
概述ESDD/NSDD或SES测量情况;已投产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经验,着重分析绝缘水平、污闪跳闸情况和防污闪措施的执行情况等:f)
污区划分概况及说明。
实施细则
在出版污区分布图时同时编制污区分布图施细则,其内容要求如下:明确污区分布图的适用范围;
明确各级污区分布图的作用及阐述具体使用中的可操作性;明确输变电设备在不同污移等级对应的外绝缘水平:d)
设备外绝缘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或未及时调整的,应有明确的防污闪措施及方法:e)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荐给出相应不同污秽等级的防污措施供设计、运行参考。6电子污区分布图的绘制
6.1一般要求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地图为底图绘制时,宜采用国家54坐标系或国家80坐标系。各级电子地图比例尺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地(市)供电公司:150000:b)省公司:1:100000;
c)网公司:1:250000。
6.2数据交换
6.2.1交换方式
各级公司间污区图的交换采用电子文件格式。6
6.2.2交换内容
DL/T374-2010
电子文件包含底图图层、污源分布图层、ESDD/NSDD测量点图层、污闪故障点图层、污区分布图层。6.2.3交换格式
电子文件交换按照GB/T17798规定执行。6.3图层拼接
上级公司需对下级公司提交的底图图层、污源分布图层、ESDD/NSDD测量点图层、污闪故障点图层、污区分布图层进行拼接,包括坐标转换、不同比例尺数据的融合、边界处理三方面。6.3.1坐标转换
各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54坐标系和国家80坐标系之间进行坐标转换。6.3.2不同比例尺污区图的融合
不同比例尺污区分布图的融合遵循GB/T17798规定执行,融合时应保证污区分布图的边界重叠。6.3.3边界处理
边界处理分以下三种情况:
污等级相同。如果拼接处污移等级相同,去掉拼接处的边界线,使相同污秒等级的区域合并a)
为一个区域。
污等级相邻。如果拼接处污移等级相邻,可以不进行边界处理。b)
污等级跳变。如果拼接处出现污移等级跳变,由毗邻地区协调处理。7修订和审批
7.1修订
污区分布图一般每年局部修订一次。当局部污移环境发生快速变化时,各级污区分布图均应作相应调整。每3年~5年全面修订一次。7.2审批
7.2.1地(市)供电公司每年将局部修订的污区分布图报网、省公司备案核准后生效。7.2.2每3年~5年全面修订的污区分布图分别由上一级公司组织审查批准。7
DL/T374—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典型环境和合适的污移评估方法典型环境和合适的污移评估方法示例见表A.1。表A.1典型环境和合适的污移评估方法示例示例
典型环境的描述
离海、荒漠或开阔干燥的陆地>50km;离人为污染源>10km;
距大中城市及工业区>30km,植被覆盖好,人口密度很低(每平方公里小于500人的地区):
距上述污染源距离近一些,但:·主导风不直接来自这些污漏
·并且/或者每月定期有雨冲洗
离海、荒漠或开阔干燥陆地(10~50)km;离入为污染源(5~10)km;
距大中城市及工业区(15~30)km,或乡镇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小于1000万m2/km2的区域或人口密度(500~1000)人km2的乡镇区域。距上述污染源距离近一些,但:·主导风不直接来自这些污移源·并且/或者每月定期有雨冲洗
离海、荒漠或开阔干燥陆地(3~10)km;离人为污染源(1~5)km;
集中工业区内工业废气排放强度(1000~3000)万m/km2的区域或人口密度(1000~10000)人/km2的乡镇区域。距上述污移源距离近一些,但:·主导风不直接来自这些污染源·并且/或者每月定期有雨冲洗
距E3中提到的污染源距离更远,但:·在较长(几周或几个月)干燥污移集积季节后经常出现浓雾(或毛毛雨)·并且/或有高电导率的大雨
·并且/或者有高的NSDD水平,其为ESDD的5倍~10倍离海、荒漠或开阔干燥陆地3km以内“;离人为污染源1km以内;
距大中城市及工业区积污期主导风下风方向(5~10)km,或距独立化工或燃煤工业源1km,或乡镇工业密集区及重要交通干线0.2km,或人口密度大于10000人/km2的居民区或交通枢纽离E5中提到的污染源距离更远,但:·在较长(几周或几个月)干燥污移集积季节后经常出现浓雾(或毛毛雨).并且/或者有高的NSDD水平,其为ESDD的5倍10倍离污染源的距离与重污移区(E5)相同,且·直接遣受到海水喷凝或浓盐雾·或直接遭受高电导率的污移物(化工、燃煤等)或高浓度的水泥型灰尘,并且频紫受到雾或毛毛雨湿润
·沙和盐能快速沉积并且经常有冷凝的荒漠地区或含盐量大于1.0%的干燥盐碱地区
在风暴期间,在这样的离海距离,其ESDD水平可以达到一个高得多的水平。b
相比于规定的离海、荒漠和干燥陆地距离,大城市影响的距离可能更远,取决于海岸区域地形以及风的强度。c
SPS级
非常轻
非常重
污移类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