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17—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5117—2021

中文名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0213669

相关标签: 水下 分散 混凝土 试验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5117—2021.Test code on 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
1总则
1.0.1为规范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室内、现场试验检测。
1.0.3 除特别规定外,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士5 ℃、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
1.0.4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絮凝剂anti-washout admixture
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加混凝土拌和物黏聚性,减少水泥浆体和骨料分离的外加剂。
2.0.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
掺加絮凝剂后具有抗分散性的水下施工混凝土。
2.0.3抗分散性能anti-washout ability
水下施工混凝土抵抗浆体流失、抑制离析的能力。
2.0.4坍落度slump
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坍落时间达120 s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的高度。
2.0.5扩展度和1 h扩展度·fluidity flow and 1 h fluidity flow
坍落度试验时,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简中全部流出且扩散时间达到120 s时的直径;混凝土拌和物静置1h后的扩展度,为1 h扩展度。
2.0.6水中自由落差drop distance
水下施工混凝土时,从浇灌口排出的混凝土到达浇灌点所经历的水中下落距离。
2.0.7﹑水陆强度比water-to-ground intensity ratio
同一批次混凝土拌和物水下成型的混凝土与空气中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标准图片预览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标准内容

ICS27.140
CCS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17——2021
代替DL/T5117—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Test code on 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2021-04-2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1-10-2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Test code on anti-washout underwater concreteDL/T5117—2021
代替DL/T5117—2000
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1年10月26日
2021北京
国家能源局
2021年
第3号
DL/T5117—2021
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企业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等282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BuildingsDesignofWindPower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4月26日
附件1:
行业标准目录
标准编号
DL/T5117-
标准名称
水下不分
散混凝土
试验规程
代替标准
DL/T5117-
出版机构
中国电力
出版社
附件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略)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2021-04-26
2021-10-26
DL/T5117—2021
本规程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238号)要求,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17-2000进行修订。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水下不分散混凝十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删除了原规程第4章水下不分散混凝士原材料试验方法。删除了各章节试验报告的内容。删除了原规程中流动性试验的扩展度试验,将原规程中的扩度试验更改为扩展度试验。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成型的制作与试验方法。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水下成型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试验方法。
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士试件的成型与养护中,增加了当浇筑现场水下水温低于10℃时的养护规定。本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规程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9)归口。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杨富亮陈晨路郑郑纪国晋汪显军董芸潘荣伟林培娟
焦凯王亚萍徐乐毅叶澎晖
姜建波郭小安李灼然孔海峡
杜双全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孙来成
许松林
吴新琪
钱文勋
李志刚
吴高见
于永军
沈仲涛
吴秀荣
陆采荣
郭光文
张利荣
DL/T5117-2021
宗敦峰
梅锦煜
楚跃先
余英·朱明星
张建华
罗维成
王鹏禹
杨成文
肖恩尚
和孙文
李虎章
程志华孙明伦
李光伟
李克信
杨和明
何小雄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I
DL/T5117--2021
总则·
2术语
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抗分散性试验
落度试验
扩展度试验
表观密度试验
含气量试验
泌水性试验·
凝结时间试验
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试件成型与养护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黏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抗弯强度试验
抗渗性试验
干缩湿胀试验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General provisions
Contents
Anti-washoutunderwater.concrete mixture3.1
DL/T5117-2021
Mixing metho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samplingAnti-washouttest..
Slumptest
Fluidityflow test
Density test
Air content test ....
Bleeding test..
Setting time test...
4Anti-washoutunderwaterconcrete3
Methods for making and curing concrete specimens ..204.1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of concrete cubes...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Bo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4.4
4.5Flexural strengthtest.
4.6 Anti-seepage test
4.7Dry shrinkage (wetbulking)test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2
DL/T5117—2021
1.0.1为规范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室内、现场试验检测。
1.0.3除特别规定外,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土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
1.0.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L/T5117-—2021
2术 语 
2.0.1絮凝剂anti-washoutadmixture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加混凝士拌和物黏聚性,减少水泥浆体和骨料分离的外加剂。
2.0.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anti-washoutunderwaterconcrete掺加絮凝剂后具有抗分散性的水下施工混凝七2.0.3抗分散性能anti-washoutability水下施工混凝土抵抗浆体流失、抑制离析的能力。2.0.4落度slump
当混凝士拌和物自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落时间达120s时,混凝土拌和物落的高度。
2.0.5扩展度和1h扩展度·fluidityflowand1hfluidityflow落度试验时,当混凝十拌和物自落度简中全部流出月扩散时间达到120s时的直径:混凝士拌和物静置1h后的扩展度,为1h扩展度。
2.0.6水中自由落差dropdistance水下施工混凝土时,从浇灌口排出的混凝土到达浇灌点所经历的水中下落距离。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2.0.7水陆强度比water-to-groundintensityratio同一批次混凝土拌和物水下成型的混凝土与空气中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DL/T5117—2021
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3.1.1目的及适用范围:规定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为室内试验提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3.1.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搅拌机:
1)自落式,容量为50L~100L,转速18r/min~22r/min;2)强制式,容量为60L~100L,转速45r/min~48r/min。2手持振捣器:振动电动机为50型1.1kW的圆头或方头电动机,振动棒为Φ35×400mm(或35x600mm)。3钢板:平面尺寸不小于1500mm×2000mm,厚5mm左右。
磅秤:称量50kg~100kg,感量不大于50g。4
5台秤:称量10kg,感量不大于5g。6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5g。7其他:盛料容器和铁铲等。
3.1.3室内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土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应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
2材料用量以质量计,称量精度:水泥、水和外加剂不应大于土0.3%,粗、细骨料不应大于土0.5%。3水泥应密闭于防潮容器中,水泥如有结块而又必须使用3
DL/T5117-2021
时,过0.9mm方孔筛,拌匀备用:粗、细骨料用量均以饱和面干状态下的质量为准。
4机械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械拌和在搅拌机中进行,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内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和物或水灰比相同的砂浆,使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倒在钢板上,用混凝土拌和物或砂浆润湿钢板。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水泥、砂、石、絮凝剂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10s~15S,再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絮凝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絮凝剂及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
3)将拌和好的混凝士拌和物卸至钢板上,略微刮去黏结在搅拌机上的拌和物,人工翻拌2次~3次,使之均匀。
4)机械拌和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容量的20%,:且不宜大于搅拌机容量的80%:拌和物总量不应少于所需量的1.2倍。
5确需人工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工拌和在钢板上进行,拌和前应将钢板及铁铲清洗干净,并保持表面润湿,但无明水。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称好的水泥、絮凝剂、细骨料等倒在钢板上,用铁铲翻拌至颜色均,再放入称好的粗骨料与之拌和,至少翻拌3次,然后堆成锥形,将中间扒成凹坑,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用水,小心拌和,至少翻拌6次。再用手持振捣器插入拌和物中,使振捣器与拌和物充分接触,边振捣边翻拌,拌和从加水完毕算起,应在10min内完成。振4
DL/T5117—2021
捣结束后再翻拌2次~3次使之均匀。絮凝剂为液体时,将其与其他外加剂共同溶入拌和水中进行人工拌和。
3.1.4现场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组混凝土拌和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大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2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拌和均匀。
3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4现场试验时,应避免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受到风、雨、雪及阳光直射的影响。
3.2抗分散性试验
3.2.1目的及适用范围:用水泥流失量、悬浊物含量和pH值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3.2.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称重法测水泥流失量。
1)铁皮桶:高550mm,直径400mm,壁厚1mm~2mm。
2)天平:称量3000g,感量为0.01g3)容器:容积1500mL的广口容器。2悬浊物含量和pH值的测定。
酸度计;
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
恒温干燥鼓风电热箱;
干燥器:Φ200;
表面皿:Φ7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