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781—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781—2021
中文名称: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827838
相关标签:
电力
高频
开关
整流
模块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781—2021.
1范围
DL/T 781规定了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的型号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DL/T 781适用于发电厂、变(配)电站和其他电力工程中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以下简称“模块”)的设计、制造、选择、订货和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900.1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 2900.32 电工术语电力半导体器件GB/T 2900.33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DLT 459 电力用直流电源设备
DL/T 856——2018电力用直流电源和一体化电源监控装置
DL/T 1648——2016发电厂及变电站辅机变频器高低电压穿越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GB/T 2900.32、GB/T 2900.33、DL/T 4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rectifier module
标准内容
ICS29.100
CCSK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81—2021
代替DL/T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High frequency switching rectifier module for power system2021-01-07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1-07-01实施
前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号和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随行文件
DL/T781—2021
DL/T781—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与DL/T781一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交流输入电压范围;
修改了噪声的要求;
修改了绝缘试验电压值:
增加了输出电压整定误差要求:一增加了输出电压温度系数要求:一增加了动态电压瞬变范围和瞬变响应恢复时间要求:一增加了开机过冲幅度要求:
-增加了防止输出端电流反灌性能要求;一增加了面板指示与操作功能要求;增加了散热风扇故障报警要求:增加了通信故障保护功能要求:增加了耐湿热性能要求;
一补充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电力行业高压开关设备及直流电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6)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维电源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试验中心有限公司、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市旅顺电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南京国臣信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青岛海汇德电气有限公司、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普及达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凤仁、赵梦欣、张振乾、罗治军、顾觉鸿、李秉宇、陈卓、孔祥军、田永立、杨忠亮、王洪、王文东、赵军、周广渊、范冬兴、苗树国、顾栋杰、吴志琪、彭云华、陈忠、隋喆、易永利、孔圣立、苗俊杰、敖非、曾飞、余伟成、冯亮、马丽、程宁宁、刘洋、梅中华、王英明、田金虎、王倩、许胜飞、刘忠祥、许守东、殷本川、赵文庆、周凡、肖波、栾永明、洪开慧、张晨光。
本文件实施后代替DL/T781—2001。本文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DL/T781—2001。
DL/T781—2021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建议或意见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DL/T781—2021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的型号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发电厂、变(配)电站和其他电力工程中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以下简称“模块”)的设计、制造、选择、订货和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1E
GB/T2900.32
GB/T2900.33
电工术语电力半导体器件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20820173
GB/T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
GB/T17626.2
GB/T17626.3
GB/T17626.4
GB/T17626.5
GB/T17626.6
GB/T17626.8
GB/T17626.10
GB/T17626.1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DL/T459电力用直流电源设备
DL/T856一2018电力用直流电源和一体化电源监控装置DL/T1648—2016发电厂及变电站辅机变频器高低电压穿越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GB/T2900.32、GB/T2900.33、DL/T4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highfrequencyswitchingrectifiermodule模块化结构的高频开关型整流器。注:它的输入与输出是电气隔离的,具有显示、通信、保护、报警和设定功能,既可独立运行也可按监控装置指令运行。
DL/T781—2021
Enominaloutput voltagewww.bzxz.net
标称输出电压
直流系统中受电设备的直流额定电压。3.3
Erated outputvoltage
额定输出电压
整流模块的输出额定直流电压。3.4
动态电压瞬变范围
transientvoltagevariation range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3.5
瞬变响应恢复时间
transient response recovery time从输出电压突变并超出稳压精度范围的时刻起,到恢复至稳压精度范围内并不再超出该范围的时刻止,所需的时间。
4型号和基本参数
4.1型号
模块的型号宜采用图1所示方式进行编制。M
C一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设计序号
Z一自冷式;无字符一默认风冷式额定输出电流,单位为安(A)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标称输出电压,单位为伏(V)
厂家代码(如果有),2个~4个字母图1模块型号编制方法
4.2基本参数
4.2.1额定输入电压
单相额定输入电压:220V。
三相额定输入电压:380V。
额定输入频率
额定输入频率:50Hz
4.2.3标称输出电压
标称输出电压:48V、110V、220V。4.2.4额定输出电压
额定输出电压:50V、115V、230V。2
4.2.5额定输出电流
模块额定输出电流优选值:5A、10A、20A、30A、40A、50A、80A、100A。4.2.6负载等级
负载等级为一级(连续输出额定电流)。5技术要求
5.1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5.1.1海拔不超过2000m。
5.1.2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手-5℃。5.1.3日平均相对湿度不人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凝露。5.1.4振动水平加速度不超过/0.3g,垂直加速度不超过0.15g5.1.5使用地点无强电磁于优,外磁场感应强度不超过0.5mTDL/T781—2021
5.1.6使用地点无爆灯降介质、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允许有霉菌存在。注:特殊使用条件,出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5.2正常使用的电气条件
5.2.1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15%~+20%。2交流输入电源频率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土2%。5.2.2
5.2.3交流输入电三相不平衡度不超过5%。5.2.4交流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总谐波合量不超过注:特殊使用条件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5.3一般要求
5.3.1模块的结构应适应电力系统屏(柜)的安装要求,应能带电更换。5.3.2模块外壳平整光滑不变形,外壳的金属部分应具有防腐镀层或涂层。5.3.3模块正面应配有数示,运行状态指示灯和操作按键。5.3.4模块背面的连接插头应接触紧固、不易松动[不应采用印制电路板(PCB)金手指的连接方式」,连接插头的额定电压应分别满足模块最大输入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的要求,连接插头的额定电流应分别满足模块最大输入电流和最大输出电流的要求。5.3.5散热风扇应便于更换,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低于70000h。5.3.6模块外壳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5.4安全要求
5.4.1绝缘电阻
模块交流输入回路对地、直流输出回路对地、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出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均应大于10MQ,绝缘电阻测试仪的试验电压等级见表1。2工频(或直流)耐压
模块交流输入回路对地、直流输出回路对地、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出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土5Hz、3
DL/T781—2021
历时1min的工频(或直流)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试验后模块性能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工频(或直流)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等级见表1。表1绝缘试验的试验电压等级
额定绝缘电压U
U≤63
63U≤300
300U≤600
绝缘电阻测试仪的电压等级
注:括号内数据为直流耐压试验值。5.4.3冲击耐压
工频试验电压
0.5(0.7)
2.0(2.8)
冲击试验电压
模块外露的各电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交流输入与直流输出之间应能承受表1规定的标准雷电波(1.2/50μs)的冲击电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放电,试验后模块性能应符合本文件规定。5.5防护等级
模块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2017中IP20的规定。5.6电压和电流调节范围
输入电压在5.2.1规定的范围内,模块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稳流值调节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a)模块在稳压状态下,输出电流在额定值的0%~100%范围内,其输出电压值调节范围不应低于标称输出电压的90%~130%:
b)模块在稳流状态下,输出电压在5.6a)规定的范围内,其输出稳流值调节范围不应低于额定输出电流的20%~100%。
5.7稳流精度
输入电压在5.2.1规定的范围内、输出电压在5.6a)规定的范围内、输出电流在5.6b)规定的范围内,其稳流精度不应超过土1%。5.8稳压精度
输入电压在5.2.1规定的范围内、输出电流在额定值的2%~100%范围内,输出电压在5.6a)规定的范围内,其稳压精度不应超过土0.5%(标称电压48V的模块,输出电流在额定值的5%~100%范围内,稳压精度不应超过土0.6%)。5.9纹波系数
输入电压在5.2.1规定的范围内、输出电流在额定值的2%~100%范围内,输出电压在5.6a)规定范围内,其输出电压的纹波系数不应超过0.5%[标称电压48V的模块,输出电流在额定值的5%~100%范围内,其输出电压的纹波峰-峰值(峰-峰值杂音)不应超过200mV]。5.10噪声
在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为额定值的条件下,自冷式模块的噪声不应大于50dB(A声级),风冷式模块的噪声不应大于60dB(A声级)。4
5.11限压及限流特性
5.11.1限压特性
DL/T781—2021
模块以稳流方式运行,当输出电压达到限压整定值时,应能自动转换为稳压方式运行,以限制其输出电压的增加。限压整定值宜在标称输出电压的105%~130%范围内。5.11.2
2限流特性
模块以稳压方式运行,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整定值时,应能自动转换为稳流方式运行,以限制其输出电流的增加。限流整定值宜在额定输出电流的50%~105%范围内。5.12效率与功率因数
输出功率1.5kW以上的模块,效率不应低于90%:输出功率1.5kW及以下的模块,效率不应低于85%。
所有功率等级的模块,输入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5.13并机均流性能(均流不平衡度)在额定输入电压和稳压输出条件下,多模块(模块数量不少于3)并联运行时,各模块应能均分负载电流。输出电流在额定电流的50%100%范围内,均流不平衡度不应超过土5%。5.14温升
在额定输入电压、最高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条件下,模块各部件的极限温升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模块各部件极限温升
部件或器件名称
整流二极管外壳
功率晶体管外壳
高频变压器和高频电抗器
电阻发热元件(距外表30mm处)与发热元件的连接处
与发热元件连接的塑料绝缘线
印刷电路板铜箔
模块前面板
输出电压整定误差
金属材料
绝缘材料
模块输出电压整定值在5.6a)规定的范围内时,其整定误差不应超过土1.0%。5.16输出电压温度系数
极限温升
以环境温度20℃时模块的输出电压作为基准电压,在5.1.2规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模块输出电5
DL/T781—2021
压的温度系数不应超过土0.02%/℃。5.17谐波电流
模块在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出电流和110%标称输出电压的条件下,其交流输入的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不应超过30%。
5.18动态电压瞬变范围和瞬变响应恢复时间由于负载突变引起的模块输出电压变化,其动态电压瞬变范围不应超过额定输出电压的土5%,瞬变响应恢复时间不应超过200μs。5.19软启动特性
模块应具有软启动特性,软启动时间一般设定为3s~8s。5.20开机过冲幅度
由于开机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过冲幅度不应超过额定输出电压的土5%5.21防止输出端电流反灌性能
模块的直流输出端应设有防逆流二极管(标称电压48V的模块除外),模块输出端反灌电流不应超过5mA。防逆流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不应小于模块最高输出电压的2倍。5.22面板指示与操作功能
5.22.1模块面板应能显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并配有运行状态指示灯。5.22.2通过面板上按键应能设置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稳流值等5.22.3通过面板上按键可控制模块的开机和关机。5.23通信功能
5.23.1模块与监控装置的通信接口宜采用CAN接口,也可采用RS-485接口。通信协议宜采用Modbus:寄存器分配表宜符合DL/T856—2018附录A的要求。5.23.2模块与监控装置的通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接收监控装置下达的设定值:稳流值、均充电压值、浮充电压值;b)执行监控装置的控制命令:开机/关机、均充/浮充;c)上传模块输出电压值、输出电流值:d)上传模块运行状态:开机/关机、均充/浮充、运行/故障。5.24保护及报警功能
5.24.1交流输入过电压、欠电压和缺相当交流输入电压异常时,模块应具有以下保护功能并发出报警信号,交流输入恢复正常后,应能自动恢复原工作状态并解除报警信号:a)当交流输入过电压时,模块应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输入过电压保护值不应低于5.2.1规定的交流输入电压上限值的105%;
b)当交流输入欠电压(含三相不平衡)时,模块应具有延时保护功能,输入欠电压保护值不应高于5.2.1规定的交流输入电压下限值的95%;6
c)当交流输入缺相时,模块应具有延时保护功能。当执行上述任一保护功能时,模块可选择关机保护,也可选择以下功能:DL/T781—2021
模块具有高电压穿越能力:在DL/T1648一2016图2规定的瞬时高电压穿越区,模块能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模块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在DL/T1648—2016图1规定的瞬时低电压穿越区和短时低电压穿越区,模块能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交流输入缺相时,模块降额输出。5.24.2直流输出过电压、欠电压当模块直流输出电压超过出厂设定的过电压保护值时,模块应自动关机并发出报警信号,过电压关机后需手动恢复开机(模块断电后重启)。模块直流输出欠电压时需要保护,但应发出报警信号,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解除报警信号。5.24.3过载和短路保护
当模块输出过载成短路时,应自动进入输出限流保护状态,古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原工作EM
状态。
5.24.4过温保护
当模块内部温度达到设定的保护值时,应能自动保护并发出报警信号,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原工作状态并解除报警信号。5.24.5散热风扇故障
当风冷式模块的急热风扇故障时,应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解除报警。5.24.6
通信故障
当模块与监控装置通信中断的时间超过模块出厂设定值时,复正常后,应能按监控装置的指令运行5.25耐湿热性能
模块应自动转为浮充电状态。通信恢模块应能承受GB/T24234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的温度为40℃土2℃,循环次数为2次,在试验结束前2h进行绝缘电阻和工频(或直流)耐压试验,其中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2,工频(或直流)耐压按表1规定值的75%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结束后,恢复至正常环境条件,模块性能应正常。5.26电磁兼容性
5.26.1抗扰度要求
5.26.1.1静电放电抗扰度
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2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5.26.1.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4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DL/T781—2021
5.26.1.3浪涌(冲击)抗扰度
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5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5.26.1.4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18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5.26.1.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3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5.26.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6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扰抗扰度试验。5.26.1.7工频磁场抗扰度
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8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5.26.1.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10中规定的试验严酷等级为4级的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5.26.2电磁发射限值要求
传导发射限值
模块的传导发射限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传导发射限值
频率范围
0.15~0.5(不含0.5)
2辐射发射限值
准峰值发射限值
dB(μV)
模块的辐射发射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辐射发射限值
频率范围
30~230
230~1000(不含230)
注:表中所列辐射发射限值适用于10m测量距离。6试验方法
6.1一般检查
检验模块的外观、结构、元器件等,应符合5.3的规定。8
平均值发射限值
dB(μV)
峰值发射限值
dB(μV/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