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 1516-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SY 1516-2012

中文名称: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42KB

相关标签: 设施 完整性 管理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1516-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integrity management2012—07—03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2一09一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管理要求
5.1基本要求
5.2设备设施使用
5.3设备设施检维修
5.4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
5.5设备监测(或检测)
设备可靠性分析
更新、改造和报废管理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6.2偏离
6.3培训和沟通
参考文献
Q/SY1516—2012
Q/SY1516—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宁夏石化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戎、裴玉起、杜民、谢国忠、刘东、张敏、谭其恒、包小平、陈秋菊、吴承泽。
1范围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1516—2012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包括设备)的完整性要求以及相关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的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关键设备使用和维护、维修规程、维修培训、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测试与检查、维修、设备可靠性分析、更新与改造、报废管理等环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SY12342009HSE培训管理规范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Q/SY1239—2009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范Q/SY1245一2009启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关键设备keyequipment
因失效可能导致或促使工艺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影响的部件、设备或系统。
设施完整性mechanicalintegrity(MI)机械设备、配套设施及相关技术资料齐全完整,设备始终处于满足安全生产平稳要求的状态。3.3
关键任务keytask
在关键设备上进行的检修工作中,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严重伤害、环境破坏等事故发生的检修任务。
设备可靠性equipmentreliability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运行要求的能力。4职责
4.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标准。4.2专业分公司组织推行、实施本标准。1
Q/SY1516—2012
4.3企业根据本标准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的执行。
4.4企业HSE部门对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4.5企业基层单位按要求执行本单位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4.6员工接受设施完整性管理培训,参与设施完整性管理活动,执行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5管理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企业宜建立协调相关部门对设施完整性管理进行协调的组织,如设备管理委员会(即MIQA委员会),实施设施完整性的全过程管理。委员会由生产单位主管领导、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基层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等组成。委员会的职责包括:a)健全、维护、推动企业内部设施完整性管理及质量保证的程序。b)
协调和审议设施完整性管理和质量保证相关事宜,并将相关要求传递至相关部门和生产现场。
提供设施完整性和质量保证的培训。d)确认和提供设施完整性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所需的资源(人、机、料、法、环)。e)组织开展完整性和质量保证的专项审核。f)其他。
5.1.2设备设施从设计、制造、监造、人场检验、验收和储存、安装调试等环节应符合工艺安全管理的要求。
5.1.3设备启用前安全检查,应根据最终工艺危害分析报告(PHA报告)等相关资料,编制投产方案和检查表,参照Q/SY1245一2009执行启动前安全检查。5.1.4设施投运3~6个月进行基准工艺危害分析(PHA),3年~5年进行周期工艺危害分析(PHA),报废前进行工艺危害分析(PHA)。5.1.5企业应建立关键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关键设备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关键设备台账应结合关键设备投用以来的工艺设备变更、操作使用、故障事故、检维修等记录,补充完善和及时更新。工艺设备变更相关的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应符合Q/SY1237一2009的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应包括各类图纸、设备使用和保养手册、设备维修手册、合格证、设备零部件和易损件清单及图册等内容。
5.1.6设备设施的相关工艺安全信息应齐全、准确、规范,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在设备调拨时设备工艺安全信息应进行移交和更新,确保工艺安全信息完整性。5.1.7企业应依据相关标准编制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和关键设备的维修规程,并对维修关键任务制定更加详细的维修规程。
5.1.8企业应通过培训,使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正确使用、维护好相关设备、设施、附件和工具。5.1.9企业应实施监测(或检测)与检查,对发现的关键设备缺陷必须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关键设备安全运行。
5.1.10企业应通过收集设备故障和性能数据,对关键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保证生产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5.2设备设施使用
5.2.1企业应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设备的使用、保养的管理制度,现场应实施目视化管理。2
Q/SY1516—2012
5.2.2企业应制定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对相关操作人员按照Q/SY1234一2009的规定组织培训。按照Q/SY1239一2009的规定对已经制定的操作规程和员工实际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偏差、缺陷和潜在的风险,要分析原因,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修订操作规程和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5.2.3关键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设备操作人员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2.4设备操作人员要执行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做好设备的例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填写和留存设备运转或运行记录。
5.2.5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对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故障、异常、事故),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5.2.6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备用、停用、闲置和封存设备的管理。对备用、封存设备应定期组织维护和进行试运转。对停用恢复使用前、闲置重新使用前、维修后重新使用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试验、验收和确认。
5.3设备设施检维修
5.3.1检维修规程
5.3.1.1企业应对关键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关键任务编制维修规程,确保维修人员易获取和正确掌握维修规程。
5.3.1.2企业应成立维修规程编写小组,成员由了解相关维修工作的工程师和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组成。对于某些特殊工艺设备的维修规程,小组还应有工艺工程师和操作员等人员参加编写。5.3.1.3企业应收集内部现有的维修规程及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修规程或维修手册,建立维修规程清单,并评价清单中维修规程的适用性。依据评价结果,结合现场安全信息、维修记录等,完善现有维修规程或重新编制。
5.3.1.4企业应对新编或修订的维修规程实施文件控制管理。确保任何新的或修订的维修规程的编制、审批、编号、发放、变更、作废、销毁和归档均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备维修人员使用有效的书面或电子版的维修规程。
5.3.2检维修培训
5.3.2.1企业应制定和落实设备检维修人员针对性培训矩阵,制定和实施维修培训计划,并将维修培训计划纳人本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中。5.3.2.2为确保安全正确地完成维修关键任务,对维修人员培训可分为基本技能培训、现场维修培训、专项技能培训三种。企业应制定针对三种技能培养的培训计划并按培训管理要求组织实施,符合Q/SY1234—2009的规定。
5.3.2.3基本技能培训应包括使用工具的能力、测量技能等以及作为维修人员应掌握的其他技能和安全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5.3.2.4现场维修培训应使维修人员了解现场工艺概述、主要风险及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a)工艺流程简图,标识出需要维修的关键设备。b)关键检修点相关危险描述。
现场应急方案。
各种报警应对措施(如火灾警报、疏散警报等)。e)
作业区域巡视或设备巡视。
质量要求。
HKAONYKAca
Q/SY1516—2012
g)环保要求。
h)其他。
5.3.2.5专项技能培训包括完成关键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与基本技能相比,要求更高程度的维修技能的培训:
5.3.2.6所有参与维修的人员(借调人员、承包商等)在执行维修任务之前,必须接受培训。5.3.3检维修作业
5.3.3.1设备检维修单位在维修工作中应执行HSE相关管理要求,如动火、吊装等高危作业应实施许可管理、上锁挂签管理等。5.3.3.2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安排人员对检维修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检维修按计划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跟踪信息如维修措施、进度、质量、现场管理等应及时传递给设备管理、生产运行等部门,以便协调维修、安排生产等。
5.3.4质量验收
检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对检维修质量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投用。验收宜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设备使用单位、维修单位共同参与验收。5.3.5检维修资料
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应保存修理记录、跟踪记录、变更记录等资料,确保将来在设备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决策以及修理规程的修订具有完整准确的信息依据。5.4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
5.4.1需求计划
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依据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年度设备维修计划和备品配件消耗情况,制订材料与备件的需求计划。
5.4.2采购计划和实施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4.2.1企业物资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复的材料与备件需求计划和现有的库存储备情况,确定材料与备件的采购计划。
5.4.2.2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采购市场供应商准入制度。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查,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5.4.2.3企业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相关的供应商,并严格按照采购计划组织采购。5.4.2.4企业要严格采购合同管理,技术合同或协议应有质量和验收要求及HSE相关要求,明确双方的责任。
5.4.3验收
企业应制定材料与备件验收程序,并根据程序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应明确验收质量标准、验收人员,规范合格品标记、不合格品处理、信息反馈程序等。5.4.4储存
5.4.4.1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仓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物资的质量控制办法、出人库交接手续及管理控制监督等具体规定。4
Q/SY1516—2012
5.4.4.2企业应根据供应商、生产商提供的信息以及相关经验,制定标准和措施,保证材料与备件安全可靠储存,主要包括储存期限、保护措施、检查等。5.4.4.3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明确库存物资日常保养规范及周期,严格库房月未库存盘点制度,及时掌握物资报损报废及库存物资某滞情况。5.4.5使用前确认
维修材料与备件应经检维修人员进行最终检验,确认准确无误后,才能安装使用,任何不相符的情况要及时书面报告。
5.5设备监测(或检测)
5.5.1企业应对关键设备实施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监测(或检测),条件具备时可进行以风险为基础的监测(或检测):
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监蓝测(或检测),是指根据设备使用时间或设备状况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监测(或检测)计划。以风险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是指根据设备故障概率、导致的后果,制定监测(或检测)b)
计划。
5.5.2企业应确定监测(或检测)机构和人员,应依据以下信息制定监测(或检测)计划。a)设计基础。
b)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预期的故障或老化模式。
维修规程与经验。
设备状况(性能、使用、腐蚀或磨损数据、维修、更换和检查结果)。e)
测试与检查历史记录(方法、操作规程、结果和验收标准)。法规、规范和标准。
5.5.3监测(或检测)应包含以下内容:a)
原因或目的。
b)范围(设备名称、具体位置)。c)
方法、频率。
程序。
e)人员资质。
验收标准。
g)安全事项。
h)其他。
5.5.4监测(或检测)人员必须依据计划执行,记录监测(或检测)数据并保存。在监测(或检测)记录中应明显标记不合格数据,判断存在异常的位置、范围和严重性,并提供简图或图片。5.5.5根据标准对比监测(或检测)数据,对不合格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不合格的设备应提出维修建议。维修建议应提供给相关业务和生产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跟踪。5.6设备可靠性分析
5.6.1:收集性能数据和失效数据5.6.1.1企业应准确、完整地收集关键设备可靠性信息,可采用数据采集系统或书面收集系统。5.6.1.2在可靠性分析计划中应包含所有的关键设备。为保证正常运行时间、质量、控制成本和安HHKAONiKAca
Q/SY1516—2012
全,也可以包含非关键性设备。5.6.1.3数据采集系统或书面收集系统应收集以下信息:a)性能数据摘要。
b)制造商预期运行时间和预期出现的故障,c
运行记录。
测试与检查记录(腐蚀数据、防御性维修或无损检测数据)。在线数据采集(如DCS记录的工艺数据)。e)
基准比较(如泵在特别应用中故障的平均时间间隔)。f)
机械故障和从工艺事故中分析出的设备方面的问题。g)
维修记录。
i)事故报告。
j)其他。
5.6.1.4应建立数据输人规则,确保输人的数据便于检索和分析。可用代码和关键字描述各种状况,如正常、超差、替换、整改等。5.6.1.5应经专业人员审阅收集的数据,确定其描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后,输入数据。数据输入人员一般是:
a)执行维修工作的机械师、技术员、作业者和承包商。b)生产单位或工作组记录员、计划人或日程安排员。c)作业、维修协调人。
5.6.2数据分析
针对从数据采集系统导出的某类或某台设备的数据,采用适当的故障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故障树等)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应进行实物故障分析),找出故障或失效的根本原因。依据分析结果,再对设备进行测试与检查,确定设备可靠性问题5.6.3设计优化
5.6.3.1应依据分析出的可靠性问题提出改善可靠性提案。5.6.3.2应参照最佳作法,优化设计,提出变更提案。变更前应评估将对装置可靠性和所有关键设备产生的影响。变更提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问题性质。
b)不采取措施或延迟采取措施的潜在后果。c)问题根源。
d)所需的修正措施。
e)修正所需的成本、人力、时间和停工时间。5.6.3.3所有增强可靠性的措施都应按照Q/SY1237一2009的要求实施。5.6.4设备可靠性分析审查
企业应确定适当的可靠性分析频率。对失效后果严重的、产生失效可能性最天的、实际失效率最高的设备进行更高频率的审查。应确保及时执行依据可靠性分析频率制定的设备可靠性分析计划。对可靠性分析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保持其不断更新。5.6.5持续改进可靠性分析
5.6.5.1应不断提升可靠性改进计划,可以采用对设备可靠性系统执行情况的审核和故障根本原因6
Q/SY1516—2012
分析等方式。审核可发现系统弱点,敌障根本原因分析可找出人员问题趋势,人员问题可能导致将来出现重大问题。
5.6.5.2应及时更新关键设备台账,确保关键设备台账准确完整。如果发现新的故障模式,应及时将该设备纳人关键设备。如果该项目用途已不符合关键设备定义,应将其从关键设备台账中去除。5.6.5.3应记录发现结果,作为历史依据,共享发现结果,并通报给相关人员。5.7更新、改造和报废管理
5.7.1企业应本着提高设备技术水平、生产上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安全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根据生产实际,编制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和经济技术论证方案。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验收。5.7.2企业应制定设备报废管理制度,按照设备报废条件办理相关手续,并保留相关资料。对报废的受压容器及国家规定淘汰设备,不得转售其他单位。对报废的安全装置或附件应按有关要求及时进行销毁。对报废设备的处理,不得造成风险转嫁,不得再流入使用环节。6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6.1审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企业都应把设施完整性管理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必要时可针对设施完整性管理组织专项审核。6.2偏离
企业依据本标准制定本单位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时发生的偏离,应报专业分公司批准;企业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执行时发生的偏离,应报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偏离应书面记录,其内容应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1年。6.3培训和沟通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组织培训,企业相关管理、技术、维修、操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本标准应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沟通。TIKAONIKAca-
Q/SY1516—2012
参考文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8
中油工程字[2005]]408号
Q/SY15162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1516—2012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内部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1印张23千字印1一25002012年8月北京第1版
2012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7321
定价:12.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HI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