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7364.1-2019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1部分:导则
GB∕T 37364.1-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7364.1-2019

中文名称: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1部分: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124KB

相关标签: 陆生 野生动物 栖息地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7364.1-2019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1部分:导则 GB∕T37364.1-201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364.1—2019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导则
Code of practice for terrestrial wildlife and its habitat survey-Part1:Guidelines
2019-05-1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9-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调查内容
4.1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内容
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内容
5调查方法
抽样原则
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
调查记录
范围和载体
质量控制
技术队伍
调查方案
培训及试点
7.4检查与验收
8调查成果及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主要方法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表
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主要受威胁因素表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检查评价表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验收评价表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报告编写大纲示例GB/T37364.1—2019
GB/T37364《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预计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3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4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5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6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7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8部分: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第9部分: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本部分为GB/T37364的第1部分。调查区划;
兽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昆虫;
无脊椎动物(除昆虫外);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GB/T37364.1—2019
本部分由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9)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部二虎,王志臣、唐小平,高原、慈雪伦、董以,王明胜。Ⅲ
1范围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导则
GB/T37364.1—2019
GB/T37364的本部分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基本术语以及关于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记录、质量控制、调查成果及报告等一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其他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调查或监测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713.3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GB/T7714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24708湿地分类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野生动物保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陆生野生动物terrestrial wildlife在陆地上繁殖或主要在陆地上栖息的野生动物,也包括依靠水体进行繁殖,但其大部分时期仍然在陆地上栖息的野生动物。
野生种群wildlifepopulation
自然状态下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3.3
wildlifeproducts
野生动物制品
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包括产品。3.4
distribution range
分布区域
某种野生动物现阶段实际占有的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这种动物能够充分进行生长发育,并通过生殖繁衍出具有生命力的后代。3.5
栖息地habitat
由一定的地理空间、土壤、植物、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构成的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1
GB/T37364.1—2019
保护现状conservationstatus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到保护的方式和程度。3.7
人工繁育场所 captivebreeding area开展陆生野生动物饲养、繁殖、育种的场所。3.8
样线法line transect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调查线路,在调查线路上行进,观察并记录线路上及线路两侧的野生动物实体,声音或其活动痕迹以及距离线路中线垂直距离的调查方法。3.9
样点法point sampling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圆形样地,以圆心为中心,观察并记录周围野生动物及距离圆心距离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quadrat sampling method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长方形或正方形样地,观察并记录其中野生动物或其活动痕迹的调查方法3.11
自动记录法automaticrecordingmethod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可自动记录动物影像、音频、视频等的仪器,根据获取的影像、音频、视频等进行分析,获取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生态习性等信息的调查方法。3.12
直接计数法directcounting
将整个调查范围根据地形、地貌和野生动物分布划分为一个或多个观测分区,对各个观测分区的野生动物所有个体进行逐一计数和统计,从而获得调查范围内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3.13
标志重捕法captureand recapture在一个边界明确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后放回,经过一定时期后(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进行充分混合),再进行重捕,根据具有标记以及没有标记的动物数量,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估计的调查方法。
鸣声定位法soundpositioningmethod根据动物发出的声音确定动物种类、数量及地点的调查方法。3.15
诱集法baitmethod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取食、潜藏、求偶、交配、产卵等习性采集昆虫,以此估计所在区域昆虫种类及密度的调查方法。
夜晚光点计数法countingbased on eye reflection at nigh利用夜间野生动物眼睛对照射到的强光产生的反射光进行计数,从而估计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陷阱法pitfalltrappingmethod
利用陷阱捕获野生动物,进而估计所在区域野生动物种类、密度的调查方法。扫网法sweepnetmethod
GB/T37364.1—2019
利用昆虫常栖息、隐蔽于草丛、灌丛等植物群落的习性,借助扫网收集昆虫,进而估计所在区域昆虫种类、密度的方法。
卵袋(带、粒)法
卡eggsacscounting
对观察到的卵袋(带、粒)、卵团进行计数,以此估计相应种类种群数量、密度的调查方法。3.20
录音回放法play-backmethod
播放事先录制好的野生动物声音,统计响应个体的数量,进而估计野生动物数量、密度的方法。3.21
侠日法trap-daymethod
在选定的样地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布设一定数量的鼠侠,根据鼠侠数量,放置一叠夜所捕获鼠类(或其他小型动物)的种类、数量或者单位面积上所捕获鼠类(或其他小型动物)的种类、数量,估计所在区域鼠类(或其他小型动物)种类,密度的方法。3.22
洞穴计数法dencounting
根据样地上野生动物洞穴的种类、数量及利用情况,估计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及密度的调查方法。3.23
interview
访问调查法
调查人员按照预定方案,有计划地与被访问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问答交流,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
questionnaire
问卷调查法
让有关人员回答预先设计的标准化问卷,然后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的调查方法。
文献资料法literature
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有关文献和资料,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方法。4调查内容
4.1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内容
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的内容包括:野生动物分布区域;
b)!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
野生动物栖息地类型、面积;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因素;d)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e)
GB/T37364.1—2019
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内容
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工繁育场所及人工种群情况;a
狩猎场及狩猎情况;
制品加工利用情况;
d)国内贸易情况;
国际贸易情况。
5调查方法
5.1抽样原则
抽样方法、抽样强度应满足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栖息地类型相适应,并符合统计学要求。
5.2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5.2.1分布区域调查
宜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测动物实体、鸣声,活动痕迹或遗迹的方法确认调查对象的分布区域,也可采用访问调查法或文献资料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分布区域,近5年内有人在某区域见到某种动物或者存在某种动物出现的确切证据的,可认为该物种在该区域内有分布。5.2.2种群数量调查
5.2.2.1应根据调查对象的生态习性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
陆生野生动物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主要方法参见表A,1。5.2.2.3调查频次、调查时间应符合调查对象的生态习性5.2.2.4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可自动记录野生动物实体或影像信息的调查方法。5.2.3栖息地调查
5.2.3.1宜采用实地调查、遥感判读等技术方法,确定野生动物栖息地类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计算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及面积。5.2.3.2野外调查发现野生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时,应记录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栖息地类型。栖息地类型的记录方法如下:栖息地为天然植被或人工林的,记录其植被类型(参见表B.1):栖息地为无植被的水面的,依据GB/T24708记录湿地类型;栖息地为农田的,根据农田的性状,记录水田或旱地。5.2.4受威胁因素调查
5.2.4.1宜结合野生种群数量调查进行。进行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时,记录野生种群及栖息地的主要受威胁因素(参见表C.1)及受威胁程度5.2.4.2野生种群及栖息地受威胁程度宜分为:a)强
强。野生动物种群或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栖息地质量严重下降或功能基4
本丧失,即使威胁因素消除,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也难以恢复;GB/T37364.1—2019
b)中。野生动物种群或栖息地受到明显威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质量下降或部分功能丧失,但威胁因素消失后,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均可恢复;弱。野生动物种群或栖息地受到一定程度威胁,但种群基本稳定,栖息地基本保持原样;c
d)无。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未受到威胁,栖息地保持原样,野生动物栖息繁衍不受影响。5.2.5保护现状调查
宜采用访问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进行调查。5.3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
5.3.1人工繁育场所及人工种群调查宜采取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5.3.2狩猎场及狩猎调查
宜采取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5.3.3制品加工利用调查
宜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5.3.4国内贸易调查
宜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5.3.5国际贸易调查
宜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6调查记录
范围和载体
调查记录包括实际调查时产生的调查记录表,照片、视频、音频,图件等。调查记录表可以是纸质的人工记录,也可以是记录设备产生的内容全面的电子记录。照片、视频、音频等应为数字载体的记录6.2记录
6.2.1调查记录应为现场调查时进行的记录,不应伪造、涂擦。6.2.2人工记录宜使用HB,2B铅笔或其他字迹不易被水模糊的工具进行记录,应字迹清楚工整。以“共×页,第页”的形式标注页码,以文字、数字等表示观测数据,以横杠表示漏记,以终结线表示其后无记录。主要调查人员应签名。6.2.3照片、视频、音频等的自动记录宜同时记录经纬度、记录时间等信息,并具有备份6.3校正
人工记录出现错误时应在原记录中间划一横线,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的记录;照片、视频、音频等不应进行修改或修饰
GB/T37364.1—2019
6.4保存
原始记录应存档并长期保存。
7质量控制
7.1技术队伍
7.1.1技术队伍应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一般由项目负责人,主要调查人员及调查辅助人员组成。
7.1.2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野生动物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且从事野生动物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应的业绩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7.1.3主要调查人员应具有野生动物(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野生动物保护员”技师资格,能够准确识别和记录调查对象及栖息地类型。7.2
调查方案
调查前应编制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论证。7.3培训及试点
7.3.1调查前应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调查人员熟悉并掌握调查技术方案。主要调查人员应能准确识别调查对象,熟练掌握调查技术方法。7.3.2正式调查前宜进行试点调查,对技术方案进行实地检验。7.4检查与验收
7.4.1调查中期应对调查进行全面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参见表D.1)。抽样调查的,复核样地数宜占调查样地数的3%10%,且不少于3块(个)样地。7.4.2调查结束后应组织专家对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对各项成果内容进行评价(参见表E.1),出具验收意见。
8调查成果及报告
8.1调查成果包括有关表格材料、图面材料、文字材料和影像(音频)材料。8.2野生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报告包括调查实施情况、调查区域(物种)概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果分析与评价等内容(参见附录F),在调查结果中应对各物种的分布现状、发现地点、种群数量(密度)、栖息地状况、受威胁因素、保护现状等进行详细描述8.3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报告包括调查实施情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结果分析等内容,在调查结果中应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野生动物利用单位(场所)、贸易单位(场所)情况以及野生动物人工种群数量、利用数量、贸易数量等进行详细描述。8.4调查报告应符合GB/T7713.3的规定。8.5调查报告应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见GB/T7714。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主要方法
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主要方法见表A.1。表A.1
劳亚食虫目
翼手目
灵长目
鳞甲目
食肉目
长鼻目
奇蹄目
偶蹄目
啮齿目
兔形目
鸡形目
雁形目
鹅鹏目
红鹳目
鸽形目
沙鸡目
夜鹰目
鹃形目
鸦形目
鹤形目
藜形目
潜鸟目
野生种群数量调查主要方法
主要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直接计数法
自动记录法
自动记录法
直接计数法
自动记录法
自动记录法
标志重捕法
自动记录法
样线法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样线法
自动记录法
样线法
样线法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样线法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样方法
样方法
鸣声定位法
样线法
样线法
(冬天存雪地区)
样线法
样线法
(冬天存雪地区)
样线法
(冬天存雪地区)
样方法
样线法
(冬天存雪地区)
自动记录法
样线法
录音回放法
录音回放法
样线法(繁殖期)
样线法(繁殖期)
GB/T37364.1—2019
自动记录法
洞穴计数法
自动记录法
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
(集群动物)
侠日法
鸣声定位法
录音回放法
GB/T37364.1—2019
鹳形目
鹅形目
鹰形目
鹏形目
爬行类
两栖类
无脊椎动
物(除昆
虫外)
咬鹃目
犀鸟目
佛法僧目
啄木鸟目
隼形目
鹦鹉目
雀形目
鳄形目
龟鹭目
有鳞目(蜥蜴亚目)
有鳞目(蛇亚目)
蚓螈目
有尾目
无尾目
前A.1(续)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直接计数法(集群时期)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样线法
夜晚光点计数法
样线法
样方法
样线法
样线法
标志重捕法
样线法(溪流型)
样线法
样线法
主要调查方法
录音回放法
样点法
标志重捕法
样线法
样方法
样方法
卵袋(带、粒)法
样方法(静水型)
样方法
样方法
鸣声定位法
录音回放法
陷阱法
样线法
卵袋(带、粒)法
扫网法
扫网法
样方法
诱集法
诱集法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见表B.1。
针叶林
阔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wwW.bzxz.Net
温性针叶林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
暖性针叶林
热性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表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表
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温性常绿针叶林
温性针阔叶混交林
暖性落叶针叶林
暖性常绿针叶林
热性常绿针叶林
典型落叶阔叶林
山地杨桦林
河岸落叶阔叶林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落叶松林
云杉、冷杉林
塞温性松林
圆柏林
温性松林
侧柏林
柳杉林
GB/T37364.1—2019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铁杉针阔叶混交林
暖性松林
油杉林
银杉林
杉术林
柏木林
热性松林
落叶阔叶杂木林
野苹果林
荒漠河岸林
温性河岸落叶阔叶林
胡颓子林
青冈、落叶阔叶混交林
木荷落叶阔叶混交林
水青冈、常绿阔叶混交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