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799.2-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DL∕T 799.2-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799.2-2019

中文名称: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6211KB

相关标签: 电力行业 劳动 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粉尘 监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799.2-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DL∕T799.2-201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99.2—2019
代替DL/T799.2—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monitoring for workingenvironment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Part2:Monitoringof industrialdust2019-11-04发布
国家能源局
rrKacerkca-
2020-05-01实施
DL/T799.2—2019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检测内容……
采样与检测仪器
6采样与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
8检测结果计算
9检测结果评判
: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附录A(规范性附录)
-rrKaeerKca-
DL/T799《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
第5部分:高温监测
第6部分:微波辐射监测;
第7部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本部分为DL/T799的第2部分。
DL/T799.2—2019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DL/T799.2一2010《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本部分与DL/T799.2—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了“GB/T15236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T19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和“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在“3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峰接触浓度”,删除了“粉尘分散度、个体采样、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短时间采样、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在“4检测内容”中,删除了“粉尘分散度”,修订了“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增加了“5采样与检测仪器”的要求;增加了“6采样与检测方法”,将原“6样品采集”“7样品称量”进行整合,增加了粉尘采样“气密性检查”“流量校准”“现场记录”的要求,修订了粉尘采样“滤膜的准备”“个体采样”“定点采样”“滤膜上的粉尘增量”的要求,增加了游离二氧化硅测定要求;增加了“7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删除了原“修造企业检测点设置”“电建施工企业检测点设置”以及“火电厂粉尘测点设置”中测点数量的要求;增加了“8检测结果计算”,包括“标准采样体积换算”“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计算”“峰接触浓度计算”“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计算”的要求:增加了“9检测结果评判”,修订了评判的有关要求;在“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删除“石棉粉尘和纤维”,增加“砂轮磨尘”和“岩棉粉尘”。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职业安全卫生分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科标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坤、张永、巩泉泉、江红、徐禄文、陈飞、李丽、陈涛、窦丹丹、尹建光、刘羽中、景雪晖、高艳玲。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L/T799.2—2002;
DL/T799.2—2010。
rKaeerKca-
DL/T799.2—2019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
ikaerkAca
1范围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
DL/T799.2—2019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监测的检测内容、采样与检测仪器、采样与检测方法、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检测结果计算、检测结果评判。本部分适用于火电厂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的监测与评判,其他电力企业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3术语和定义
GBZ2.1、GBZ1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dust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3.2
总粉尘totaldust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3.3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dust
可进入人体肺泡区(无纤毛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的粉尘。3.4
粉尘浓度dust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根据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尘浓度可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rwA)和峰接触浓度两种浓度的检测。3.5
峰接触浓度
peak exposures;PE
在最短的可分析的时间段内(不超过15min)确定的特定物质的最大或峰值空气浓度。3.6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ontentoffreesilicaindust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13
rKacerkAca-
DL/T799.2—2019
4检测内容
4.1粉尘浓度
对GBZ2.1中仅规定有总尘PC-TWA的粉尘,应测定总尘CTWA:对同时规定有总尘PC-TWA和呼尘PC-TWA的粉尘,应优先选择测定呼尘CrWA。在进行CrWA检测的同时,测定总尘或呼尘的峰接触浓度。
4.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对于煤、灰、渣等的粉尘,应测定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采样与检测仪器
采样与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同GBZ/T192.1、GBZT192.2和GBZ/T192.4的规定。6采样与检测方法
6.1粉尘浓度的测定
6.1.1基本要求
采用滤膜质量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总尘浓度的测定应符合GBZ/T192.1的要求。呼尘浓度的测定应符合GBZ/T192.2的要求。6.1.2样品的采集
6.1.2.1滤膜的准备
空气中粉尘浓度不大于50mg/m时,用直径37mm或40mm的滤膜:空气中粉尘浓度大于50mg/m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采样前,应进行滤膜的干燥、称量、安装,具体操作为:a)干燥: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b)称量: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或将滤膜直接安装在采样夹(测总尘时)或预分离器(测呼尘时)上。c)安装: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滤膜放置应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皱。用直径75mm的滤膜时,做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夹。
6.1.2.2气密性检查
采样前,将滤膜、采样夹或预分离器和空气采样泵连接完毕,进行管路的气密性检查。封死采样夹或预分离器的进气口,用空气采样泵最大流量抽气时,空气采样泵流量显示应为0。6.1.2.3流量校准
采样前,将滤膜、采样夹或预分离器、空气采样泵和流量校准仪连接完毕,对拟使用的采样流量进行校准。流量校准仪示值与拟使用的采样流量的误差应不超过土5%。6.1.2.4个体采样
CrWA的测定采用个体采样,工作班内连续一次性采集。将装好滤膜的采样夹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前14
rrKaeerKca-
DL/T799.2—2019
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部位,以1L/min~5L/min的流量或以预分离器要求(测呼尘时)的流量采样。采样时间同工作班时间。6.1.2.5定点采样
峰接触浓度的测定采用定点采样,在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将装好滤膜的采样夹,在检测点呼吸带高度以15L/min~40L/min的流量或以预分离器要求的流量(测呼尘时)采样。采样时间应不超过15min。
6.1.2.6现场记录
采样过程中,记录检测对象、检测点、采样流量、采样时间和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大气压等)等。
6.1.3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采样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粉尘脱落和污染。
6.1.4样品的称量
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量,记录滤膜编号和粉尘的质量。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6.1.5滤膜上粉尘的增量(Am)要求滤膜上粉尘的增量Am应在表1要求的范围内。如Am不在表1要求的范围内,则样品无效,应调整采样流量、采样时间或更换适合的滤膜和采样夹,重新进行采样分析。表1滤膜上粉尘的增量要求
分析天平感量
6.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6.2.1基本要求
滤膜直径
增量(Am)要求
1≤Am≤5
1≤m≤10
Am≥1,最大增量不限
0.1≤Am≤5
0.1≤Am≤10
Am≥0.1,最大增量不限
按照GBZ/T192.4的规定,测定煤、灰、渣等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判断是否为矽尘(SiO2》10%),以用于粉尘浓度的评判。6.2.2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选择尘源或粉尘环境大的场所采样。针对煤、灰、渣等粉尘,可分别选择煤场、灰库、渣仓等作15
-KaeerKAca-
DL/T799.2—2019
为采样点;对于燃料掺烧的,可在混配后燃料输送环节增设采样点。采样方法同6.1.2的规定,样品量应满足测定方法的要求。如采用焦磷酸法,可用直径75mm滤膜大流量采集粉尘,也可取呼吸带高度的新鲜沉降尘,记录粉尘样品名称和来源。具体测定步骤同GBZT192.4的规定。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
7.1设定原则
检测对象应包括不同粉尘作业岗位、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检测点应包括不同粉尘工作场所、接触粉尘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地点。7.2检测对象及检测点
7.2.1正常生产作业情况下,粉尘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参见表2。表2粉尘检测对象及检测点举例(一)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
灰尘、渣尘bzxZ.net
采用循环流化
床锅炉时,石灰
石粉尘
灰尘、渣尘
石灰石-石膏湿
法脱硫时,石灰
石粉尘
石膏粉尘
检测对象
机炉电集中监控运行(或单元制分别监控锅炉运行)人员,锅炉系统检修人员机炉电集中监控运行(或单元制分别监控锅炉运行)人员,锅炉系统检修人员,锅炉系统保洁人员
燃料系统运行人员,燃料管理员,燃料系统检修人员,保洁人员
翻车机操作员或码头卸煤机械操作员煤场堆取煤机(抓煤机)司机
煤化验员
卸料车司机,燃料管理员,燃料系统保洁人员
燃料系统运行人员,燃料管理员,燃料系统检修人员,燃料系统保洁人员除灰、除尘值班员、巡检操作员,除灰渣系统检修人员,保洁人员
运灰司机
运渣司机
检测点
给煤机平台、磨煤机房、给粉机、排粉机、分离器等处
锅炉零米(出渣口、输渣机等处)、露天锅炉运转层或封闭锅炉运转层及以上各层卸煤沟或卸煤码头、汽车装卸位、煤场、碎煤机室、输煤皮带、煤仓间、燃料运行控制室等
翻车机室或码头卸煤机械操作室煤场堆取煤机(抓煤机)操作室取样点、煤制样间
石灰石卸料点、石灰石贮存间
输煤皮带、石灰石贮存间、石灰石(粉)仓、煤仓间
除尘器零米灰斗处、灰库及其就地控制室、渣仓及其就地控制室、除渣皮带斜廊灰库
石灰石卸料间、石灰石粉制备间、石灰石脱硫值班员、巡检操作员,脱硫系统检修(粉)仓
石膏间、浆液循环泵房等
7.2.2如遇临时检修、事故抢修、小修、大修,表2中粉尘相应的检测对象为各系统检修人员,检测点为对应检修工位。存在电焊、气割、打磨、拆装保温等特殊作业时,粉尘检测对象及检测点的设置参见表3。
-rrKaeerKAca-
拆装保温
表3粉尘检测对象及检测点举例(二)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
电焊烟尘
金属粉尘
砂轮磨尘
岩棉粉尘
检测对象
电焊工
切割工
打磨工
保温工
DL/T799.2—2019
检测点
焊接工位
切割工位
打磨工位
对应作业工位
7.2.3检测对象的数量按照GBZ159的规定执行。检测点的数量参照GBZ/T192.1的附录确定。8检测结果计算
8.1标准采样体积换算
若采样时段平均温度低于12℃或高于27℃、大气压低于98.8kPa或高于103.4kPa时,应按公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V。×
式中:
V——标准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V
在温度为6、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单位为升(L);采样时段的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采样点的大气压,单位为千帕(kPa)。8.2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的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公式(2)计算。_m-m×1000
式中:
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m
个体采样前的滤膜质量,单位为毫克(mg):个体采样后的滤膜质量,单位为毫克(mg);个体采样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溶度规定的以8h计算,单位为分钟(min)。8.3峰接触浓度的计算
峰接触浓度Cpr按公式(3)计算。Cm-\azmal×1000
va·ta
式中:
定点采样前的滤膜质量,单位为毫克(mg);定点采样后的滤膜质量,单位为毫克(mg);定点采样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定点采样时间,单位为分钟(min)。rkaeerkAca-
(3)
DL/T799.2—2019
8.4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照GBZ/T192.4的规定计算。检测结果评判
按照GBZ2.1和附录A的规定,评判CrwA是否符合限值的要求。如存在每日接触时间超过8h的,按照GBZ2.1的规定,调整限值后评判。峰接触浓度超出PC-TWA值3倍的接触每次不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超过4次,相继间隔不短于1h,且任何情况下不超过PC-TWA值的5倍。CrwA和峰接触浓度均符合要求时,方可判定粉尘浓度为符合。18
nKaerkAc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粉尘容许浓度见表A.1。表A.1电力行业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粉尘容许浓度表序号
中文名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10%≤游离Si02含量≤50%
50%≤游离Si02含量≤80%
游离SiO2含量>80%
石灰石粉尘
石膏粉尘
电焊烟尘
砂轮磨尘
岩棉粉尘
其他粉尘
英文名
Coaldust(freeSiO,<10%)
Silica dust
10%≤freeSi0z≤50%
50%≤freeSi02≤80%
freeSi02>80%
Limestonee dust
Gypsumdust
Welding fume
Grinding wheel dust
Rock wool dust
Particlesnototherwise
regulated
PC-TWA
DL/T799.2—2019
GI(结晶型)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m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将潜在化学致癌性物质分类为:G1:注:
确认人类致癌物(carcinogenictohumans):G2A:可能人类致瘤物(probablycarcinogenictohumans);G2B:可疑人类致癌物(possiblycarcinogenictohumans);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notclassifiableastocarcinogenicitytohumans)和G4:未列为人类致瘤物(probablynotcarcinogenictohumans)。各注栏中引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致癌性分级标识G1、G2B,作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参考。对于标有致癌性标识的粉尘,应采取技术措施与个人防护,减少接触机会,尽可能保持最低接触水平。19
-KacerKAca-
-Kac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