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106-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1106-2009
中文名称: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191768
相关标签:
煤粉
燃烧
结渣
特性
燃尽
一维
火焰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1106-2009.Test methods for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slag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burnout rate on one-dimensional flame furnace.
↑范围
DL/T 1106规定了进行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的维火焰炉测试方法。
DL/T 1106适用于不同煤种的结渣特性和燃尽率的一-维 火焰炉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不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燃尽率B bwrnout rate
煤粉的燃尽B是指在试验条件F,抽取固体试样并分析其灰分含量,计算已燃尽的可燃质占初始可燃质的百分数
3.2结渣特性slagging characteristics
煤粉燃烧结渣特性是呆用硅碳棒作为结渣探针,反映不同区域煤粉燃烧过程中灰颗粒的形态和黏结强弱,从而更直观地反映煤的结渣趋势。
在结渣探针上附着的灰渣依照其黏结的紧密程度,由强到弱分为熔融、黏熔、强黏聚、黏聚、弱黏聚、微黏聚及附着灰七个渣型。
3.3熔融 molten ash deposits
碳化硅棒表面由全熔融致密凝固渣层所覆盖,并有渣泡形成。
3.4黏熔 partially fused ash deposits
沉积灰层由部分凝固渣层黏聚而成,已无法切刮。
标准内容
ICS27.100
备案号:26349-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106-2009
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
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slagging characteristicsand burnout rate on one-dimensional flame furnace2009-07-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2009-12-01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原理bZxz.net
试验装置
试验用仪表及元件,
试验工况条件
8试验方法及要求·
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
10评价指标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一维火焰试验炉试验数据记录附录B(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示例DL1T11062009
DL/T1106---2009
本标准足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1872号)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可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桂芳、始伟,相人光。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3。
1范围
DL/T1106—2009
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械尽幸的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子不同煤种的结渣诗性和燃尽率的一维火始炉测试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月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产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12煤的分析方法
的爱热量测定方法
GB/T213
GB474煤制备方法
DL/T567.5工发电厂燃料试验送
DLT567.60K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术语和定义
nmnautrate
燃尽率B
煤粉的燃尽是指在试验条件
甘然细除的测定
飞东和炉雅可燃物测定方法
抽取固体试样手
分折其灰分含量,让算己燃尽的可燃质点初始可燃质的百分数
siagging characteristies
结渣特性
煤粉燃烧结渣特生老来用硅碳棒作为结渣探针,反映不同区域煤粉然烧过程中灰颗粒的形态和黏结强弱,从而更直观地质快爆的结沧趋势。在结渣探针上附着的灰渣依照其黏结的紧密程度,由强到弱分为熔融黏熔、强黏聚,黏聚、弱黏累、微黏聚及附着灰七个渣型。3.3
熔融moltenashdeposits
碳化佳棒表而由全熔融致密凝固渣层所覆盖,并用渣泡形成3.4
黏熔partiallyfusedashdeposits沉积灰层由部分凝固澄层黏聚而成,已无法切刮。3.5
强黏聚highagglomeratedashdeposits灰层坚硬,切刮后碳化硅棒上仍会残留不规则的黏结硬渣3.6
黏聚agglomerated ashdeposits灰层黏聚成硬渣,切刮困难,但仍能从渣棒上切刮下来。DL/T1106-2009
弱黏聚low agglomerated ashdeposits灰有明显黏聚特征,切别较容易,切下潜块具有定的硬度。3.8
微黏聚slightlyagglomeratedashdeposits灰早路黏聚特征,切下渣块星硫松状。3.9
附着灰adhesive ash deposits
适样上的灰已无钻聚特征,灰粒呈松散堆积状,4试验原理
以一定量的空气流携带煤粉,垂直向下通过燃烧器进入圆筒形试验炉炉膛。炉膛初始段呈形,顶部直径与燃烧器出口直径相同。风粉混合物在进入炉腹后即呈柱塞状流动,无轴向回流,也极少可能有径向混合。射流在行进过程中接受炉壁放热而着火、燃烧,以致燃尽。由于燃烧着的煤粉气流基木上只沿轴向下行运动、故试验炉称为“一维火始炉”5试验装置
5.1一维火焰炉试验装置
一维火焰炉试验装置示意简图见图!5.1.1
1-炉体:2一准形炉项:3-燃烧器:4给粉机:5送风机:6-流量计:7—一次风锋:8次风管:9空气预热器:10一用部烟道:11一除尘器:12-烟气冷却器:13-引天机:14炉膜测试乳孔图1一维火焰炉试验装置
5.1.2试验设备。
维火焰试验炉炉体及外接系统参见图1。炉体为电加热积本式结构,垂直布置,共分为6段,最上面一段为形段(第1段),所有6段均为碳化硅烧制而成,并分别装设电热丝以控制各段壁温。炉膛内径为150mm~200mm,有效高度约为2m,沿炉障轴线从入厂端算起,每隔1/6h距离开有一个轻向观测我(共6个,入口端无),用于测量火焰温度,抽取飞灰样品及插入结渣探针。2
DL/T1106-2009
炉膜下部连接水平烟道,其后布置有除尘器及烟气冷却装置。试验炉配有送风机、号风机、给粉机和用于加热二次风的空气预热器。5.2试验描述
炉沿轴线开有数个观测孔,通过这此观测孔,可以分别插入热电偶以测量火焰沿程温度变化,插入结湾探针以检验沉积物形态及其沿程变化,插入取样管拍取飞灰样以化验具可燃物及其沿程变化:然后可据以较准确地评价采用不高煤种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的沾污结渣特性和燃尽特性。6试验用仪表及元件
6.1一,二次风量流量计:精确度等级为4%6.2一、二次风温度表:精确度等级为2.5%6.3各段炉壁温度表(其热电偶嵌入碳化硅炉壁内):精确度等级为0%。6.4各段烟温温度表(用走偶选定观测孔内测量):精确度等级为05%。6.5烟气分析仪:取样点尾部烟道上,抽取烟气,测量烟气中02、CO.含2m×8mm的知形,长为200mm的碳化硅模插入选定的观测孔内)。6.6结漳探针:截面
试验工况条件
7.1试验煤粉细
根居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按式=1)。煤游细度包
1)选取,即
Roo=05mPdar
式中:
Ron—试验爆粉细度,%:
煤粉性系数,取=1:
取定90μm帝上剩余量百分率RC取1)
Var煤的子无灰基挥发分,
将空气T燥后成样全部研磨至上盗细度(Rgo充许偏差随a升高而升高:Vd15%时,ARo-1%~2%:15%≤VaT,ARg-2%
0-3%-40
分两科工沉:
72试验给粉量,
第一工况按炉膛各美负荷为145kWm计,给煤量按式(2)计算,G-522WOnet,Vad
式中:
G第一工况的试验煤会粉量,kg/h一炉障有效容积,m
一试验煤空气干煤基低仪发热量,MJ/kg第量工况的给粉量为第:工况的2件,即炉障容积热负荷为290kW/m73试验参数控制。第一二工况试验参数控制分别如表1所示表1主要试验参数控制
一次风
过量空气系数
二次城
炉膜容积放热强度
DLIT1106-2009
74炉壁电加热控制温度。第—工况各段醛温控制范围见表2表2各段炉壁加热温度范围
第1段
900-930
800830
第2段
1100-1130
1000~1030
75炉膜出口烟气压力应维持在-50Pa~+50Pa8试验方法及要求
8.1燃尽率的试验方法
第3段
1200~1230
11001130
第4段
12001230
1100-1130
第5段
1100~1130
1100~1130
第6段
1100--1130
1000~1030
8.1.1按7.4试验工况的规定条件,将各段炉体顶热至给定温度:肩动引风机、送风机,按73调整次风量、二次风量和风温:启动给粉机,孩7.2的规定调整好给粉量,注意检查炉内气粉混合物者火燃烧状况和炉膛出口氧量表指示是否正常,将炉出口压力调整到-50P+S0Pa范围内。检查系统及各辅机部件运行是否正常。
8.1.2待炉壁温度及炉膛出口氧量稳定后,用抽气热电偶逐次插入炉膜各段下部共6个观测孔内测取火格治程温度。
8.1.3在完成8.1.2温度测定后,换用飞灰取样装置从前述观测孔内抽取固体试样,并测定其可燃物含量
8.1.4在完成8.13取样工作后、调整各段炉壁温度、一次风量、二次风量、风温及给粉量至士况二规定量值,再重复进行8.1.2和8.1.3要求的工件。8.2结渣特性的试验方法
8.2.1在试验前,先将风、煤参数调整到试验工况条件规定的第二工况条件,而壁温则调整到第一工况温度,待燃烧稳定后,完成8.12要求的工作。8.2.2播入结湾探针
8.2.3维持稳定运行工况,等待结渣操针上沉积足够量的灰垢洽层:其持续结渣时间根据煤的众分合含量而定,一般为20min~30min。
8.2.4试验结束后,小心抽出结渣探针,保持其原有状态,冷却后将其剖析,观察并记录其结渣特性,并参照附录A记录试验数据
9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
9.1燃尽率
9.1.1按式(3)计算燃尽率,即B-[-(40/4)×100/(1-4100)
式中:
燃尽率,%:
原煤粉干燥基灰分,%:
周固体试样东分,%。
9.1.2在两种工况下沿火始行程者观测孔抽取置体试样,测定灰分含量,并按式(3)计算其燃尽率,91.3取第一工况及第二工况炉膛出口观测孔(即第6级最下一个观测孔)的煤粉燃尽率,按式(4)求得该煤种的煤粉燃尽牵指标B,即B,=(B)+B:)/2
式中:
B煤粉燃尽率平均值,%:
一第一工况及第二工况炉膜出口观测孔的煤粉燃尽教,%。BaB
DL/T1106-2009
9.2结渣指数
9.2.1按8.23试验取得的沉积有灰渣层的6只结渣探针,依次将其东渣层的特征状态与其黏结的紧密程度按3.3--3.9所述来确定其各自的渣型9.2.2根据经验给于这7种活型以赋值,使其便于参与结渣特性数宇化对比,将弱黏聚以上等级的渣型赋值如表3所示,
表3弱黏聚以上等级的渣型赋值
弱黏聚
强黏聚
赋值N
9.2.3确定出结渣最严重的渣棒,其渣型赋值为Nmx,该潜棒观测孔的相应火焰温度为Tmx9.2.4确定与该渣型相对应的表征温度e,采取以下规定9.2.4.1如上下两相邻观测孔有一观测孔的渣型低一个等级,则0取为该观测孔火焰温度与Tmx的平均值:如上下两相邻观测孔的渣型都只低一个等级,则取该两观测孔中的偏高湿度参与平均。9.2.4.2如相邻观测孔的型仅有一个低两个等级,则取6-(7max-△刀/4(式中△为T元与该低渣型观测孔温度的差值):如上下两观测孔的渣型都低两个等级,则取该两观测孔中的偏高温度参与公了计算9.2.5按式(5)计實结渣特性指数,即S-100N(6-1000)
式中:
煤粉燃烧的结活特性指数:
结渣最严更的渣型对应的赋值
渣型相对应的表征温度值,C
10评价指标
10.1煤粉燃烧的燃尽特性评价指标10.1.1煤粉您烧的燃尽率B,值用来对比不同煤种的燃尽特性,表征煤粉燃尽的难易程度。B,值越大表示煤粉越易燃尽。
10.1.2煤粉燃烧的燃尽率B。值的评价指标见表4。表4一维火焰炉判定煤粉燃烧的燃尽特性分级B
燃尽特性等级
B,≤89
89-B,93
9396-B,98
10.1.3给出两工况诺观测孔的火焰温度T及T)和燃尽率(B,及B-)随火焰行程的变化曲线。基煤种的实测结果及曲线图零见附录B,DL/T1106—2009
10.2煤粉燃烧的结渣特性评价指标10.2.1煤粉燃烧的结渣特性指数S.值用来判断煤的结滤严重程度。S。值越大,表示煤的结渣程度越产重
10.2.2煤粉燃烧的结渣特性指数S值的评价指标见表5。表5一维火焰炉判定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分级S
结清特性等级
0.450.25试验数据记录参见表A1.
电厂(或委托单位):
日期:
试验摸种:
工况一《给煤量:
主况三(给煤量:
第1级
第1级
结渣工况(给煤量:
试验人
第1级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一维火焰试验炉试验数据记录
表A1试验数据记录
煤粉细度R
给粉刻度:
第2级
给粉刻度:
第2级
Qnat Pad=
时间:
第3级
第3级
给粉刻度:
第2级
第3级
记录人:
第4级
时间:
第4级
时间:
第4级
第5级
第5级
第5级
DL/T11062009
第6级
第6级
第6级
校对人:
DL7T1106—200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试验报告示例
维火焰试验炉试验报告单参见表B.1一维火焰试验炉试验报告单
报告编号
试祥名称
试验项目
完成日期
样:实验室
一维火烙炉燃炒
距嘴百
设计煤
模燃意,约洗特性的
心理工业性试验
验结果
的百分数
烟温工
燃尽率B
灰可燃物含量Ce
粉停留时间!
级然尽速度入B/
国温工
工况二
燃尽:难
飞灰可端物含量
焊粉停留的间
各级平均燃尽速度AB/A
共6幅,见图B.1图B.6
武验人
委把单位
试存来源
试验标准
委托日期
试验结果
阳着灰
附着东
结潜:中
革核人
强黏聚
漳泽电力娘子美项目部
委托单位提供
DLT1106-2009
批准人
弱黏聚
附着炭
:1250
无赖口占全火始长的百分数,%
图B.1沿程火焰温度分布
距喷口占全火始长的百分数,%
沿程燃尽率分布
距喷口占全火始长的百分数,%
图B.3沿程飞灰可燃物含量分布
DL/T1106—200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