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319-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1319-2014
中文名称: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909773
相关标签: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布置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1319-2014.Guide of measuring points arrangement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1范围
DL/T 1319规定了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及其辅机设备系统的测点布置及安装技术要求。
DL/T 1319适用于蒸发量为220t/h~ 1177/h (对应额定电功率为50MW~ 330MW)的循环流化床汽包锅炉测点的布置及安装,其他蒸发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参照执行。
DL/T 1319不适用于机组性能试验测点、阀门开度测点及辅助设备电参数测量的测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24(所有部分)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26242006,ISO5167: 2003 (所有部分),IDT]
GB/T 4989热电偶用补偿 导线(GB/T 4989- 1994, IEC 584-3: 1989, EQV)
GB/T7721连续 累计自动衡器(电子皮带秤) (GB/T 7721- 2007, OIML R50: 1997, MOD)
GB 50093自 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的锅炉,简称CFB锅炉.
3.2床压bed pressure
布风板上部压力,可近似作为表征料层厚度的物理量。
3.3分离器separator
将气固两相流中固体分离出来的设备。
3.4返料器loop seal
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固体物料直接送回炉膛或送至外置式换热器的设备。
标准内容
ICS27.100
备案号:44793-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319—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Guide of measuring points arrangement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2014-03-18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4-08-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5CFB锅炉测点布置及安装
5.1测点边界
炉膛系统·
循环灰系统
外置式换热器系统·
汽水系统·
风系统·
尾部烟气系统
点火系统
给煤系统·
底渣系统·
炉内脱硫系统
5.12壁温检测系统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套管材质选用与技术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高温、高浓度物料区域热电偶安装附录C(资料性附录)压力补偿式反吹取压装置附录D(资料性附录)
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开孔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
DL/T1319—2014
DL/T1319—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全国电力行业CFB机组技术交流服务协作网。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明、刘小奇、王琳、江宇锋、邱亚林、李建锋、严正波、刘志强、冀树春、曹培庆、刘瑞阳、陈艳军、安庆敏、郝继红、黄海涛、尧国富、黄振刚、郑海村。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DL/T1319-2014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及其辅机设备系统的测点布置及安装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蒸发量为220t/h~1177t/h(对应额定电功率为50MW~330MW)的循环流化床汽包锅炉测点的布置及安装,其他蒸发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机组性能试验测点、阀门开度测点及辅助设备电参数测量的测点。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24(所有部分)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2624—2006,ISO5167:2003(所有部分),IDT)GB/T4989热电偶用补偿导线(GB/T4989—1994,EC584-3:1989,EQV)GB/T7721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电子皮带秤)(GB/T7721—2007,OIMLR50:1997,MOD)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L/T589—2010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DL/T5182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HG/T20514化工自控设计规定(二)仪表供电设计规定JJG195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检定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fluidizedbedboiler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的锅炉,简称CFB锅炉。3.2
床压bedpressure
布风板上部压力,可近似作为表征料层厚度的物理量。3.3
分离器
fseparator
将气固两相流中固体分离出来的设备。3.4
返料器loopseal
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固体物料直接送回炉膛或送至外置式换热器的设备。3.5
密相区dense-phasebed
CFB锅炉燃烧室下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体颗粒浓度高的区段。密相区内沿高度方向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变化不明显。CFB锅炉中,一般定义密相区为布风板以上低于二次风喷口高度的区域。1
DL/T1319—2014
稀相区dilute-phasebed
在流化床燃烧室的上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体颗粒浓度低的区段。稀相区内颗粒浓度比较均匀沿炉膛高度颗粒浓度变化比较缓慢。CFB锅炉中,一般定义锅炉中部直段500mm以上为稀相区。3.7
床温bedtemperature
CFB锅炉密相区床料的平均温度。3.8
external heatexchanger
外置式换热器
布置在CFB锅炉炉膛外部灰循环回路上的一种流化床式热交换器。4一般规定
4.1温度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烟、风介质管道测温元件应从管道内壁算起,保护套管插入介质的有效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31/2
b)高温、高浓度区域物料温度测温元件保护套管材质应使用耐温耐磨材料,参见附录A。c)测量高温、高浓度区域物料温度的测点,宜在安装套管上布置检修球阀及压缩空气吹扫和密封接口,参见附录B。
d)测量非满管物料温度的测点,测量端应布置在管道下部或倾斜面底部。4.2压力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汽水压力测点取样管材质等级应不低于所在工艺管道材质。b)取压管和取样一次门、二次门及排污门应与工艺管道同时进行严密性试验。正压区域风、烟取压管应采用防堵或反吹措施,不得直接进行取压。c
d)正压高浓度物料设备上的压力测点应设置自动吹扫防堵装置。防堵装置技术要求参见附录C。压力测点应考虑管道或设备的膨胀影响,采取膨胀补偿措施。e)
4.3流量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流量测量装置布置应符合GB/T2624、DL/T5182的有关规定。b)涡轮流量计宜采用法兰连接、螺纹连接及夹装式。c)电磁流量计不应安装在负压管道上。安装时应确保满管或应在管道上布置虹吸管。管道内被测介质应与大地短路,具有零电位。d)涡街流量计应安装在远离振动源和电磁干扰较强的地方,可采用减振装置。e)靶式流量计壳体应可靠接地,安装在具有旁路的管道上,流量计安装后应在管道内无介质流动时置零,高温型和低温型流量计应使管道内温度达到工作温度后置零。4.4宜在温度、压力、流量易发生突变位置的设备设置相应的测点。4.5测点的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应按HG/T20514的规定执行。4.6取源部件材质、焊接材料材质应与母材的焊接性能一致。4.7测点安装后应对测点进行调试验收,并设置标识牌。4.8特殊场所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易爆场所应选用防爆型仪表。
b)湿热带地区应选用热带型仪表。测量腐蚀性介质或黏性介质时,应选用有防腐性能的仪表。2
4.9测点安装质量验收依照GB50093执行。5CFB锅炉测点布置及安装
测点边界
CFB锅炉测点边界布置示意见图1。5.2炉膛系统
5.2.1布置与安装要求
5.2.1.1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采用固定法兰或螺纹安装:
b)套管及外套管应能长期经受1000℃高温不弯曲、不变形:c)测点宜水平或向下倾斜45°,应采用固定法兰安装:耐火浇注料浇筑时应同时安装外套管,外套管应与测点匹配:d)
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测量端与浇筑料内壁面距离应不小于200mm;e)
炉膛出口温度测点测量端与浇筑料内壁面距离应为100mm~200mm:f)
DL/T1319—2014
密相区床层温度各层测点测量端应在同一水平面,同层高度偏差不得大于15mm;g)
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开孔设计参见附录D。h)
5.2.1.2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正压运行区域一套防堵装置应用于一个压力测点:a)
耐火浇注料浇筑时应同时安装好外套管:b)
浇注料施工中不应有测点标高和角度的偏差;取压管应采用斜插取样,端口斜面应与炉膛内墙壁齐平:同层测点取压管中心线高度偏差不得大于20mm:不同墙面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开孔设计参见附录E。输煤皮带石灰石皮带或罐装车
称重给煤机
刮板给煤机
输渣机冷渣器
高压液化风机
5.2.2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
返料器
外置式
换热器
点火燃烧器
尾部烟道
主蒸汽再热蒸汽主给水
次风机
暖风器
暖风器
空气预热器
除尘器
图1CFB锅炉测点边界示意图
5.2.2.1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要求见表1。M
二次风机
DL/T1319—2014
容量等级
布置层数
每层最少测点数量
表1密相区床层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220t/h级
440t/h级
670t/h级
1025t/h级
注:以布风板上表面为基准,布置一层测点时测量端高度为500mm~600mm;布置两层测点时,下、上层测量端高度分别为400mm~500mm、800mm~900mm;布置三层测点时,下、中、上层测量端高度分别为400mm~500mm800mm~900mm、1000mm~1200mm
5.2.2.2炉膛出口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个分离器入口应布置两个测点。b)测点应布置在炉膛出口至分离器入口通道侧墙水平中心线上。5.2.3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
5.2.3.1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要求见表2。表2密相区床层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要求容量等级
单层测点数
220t/h级
440t/h级
670t/h级
1025t/h级
注:测点应布置两层,以布风板上表面为基准,下层压力取压孔高度为200mm~260mm;上层压力取压孔高度为1600mm~2000mm。
稀相区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测点应布置两层,同层测点在炉膛左、右两侧对称各布置一个。下层测点应布置在距布风板上表面7000mm处。上层测点应布置在炉膛耐火浇注料上沿至炉膛出口中心线的中点处。同侧测点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炉膛出口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2.3.3
分离器在左、右墙时,测点宜布置在前、后墙:其他方式测点宜布置在左、右墙。a)
各测点应单独开孔,不应合并使用。测点布置标高在炉膛出口烟窗中心线位置。同侧测点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0mm。炉膛出口压力测量应设置三个测点,采用差压变送器,不应布置在同一侧。炉膛压力保护应设置十二个测点,采用压力开关,其中炉膛压力高ⅡI值、低IⅡI值、高ⅢI值、低IⅢI值各三个:同一定值的三个压力开关不应布置在同一侧。差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分别布置燃烧室差压、炉膛差压、床层差压、炉膛上部差压测点。燃烧室差压应分别取一次风风室压力和炉膛稀相区下层压力,炉膛左、右侧各布置一个测点。b)
炉膛差压应分别取炉膛密相区下层压力和炉膛出口压力,炉膛左、右侧各布置一个测点。c
d)床层差压应分别取炉膛密相区下层压力和上层压力,炉膛左、右侧各布置一个测点。e)炉膛上部差压应分别取炉膛稀相区上层压力和炉膛出口压力,炉膛左、右侧各布置一个测点。5.3循环灰系统
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3.1
DL/T1319—2014
a)应符合5.2.1.1a)~5.2.1.1d)的规定,测量端与浇筑料内壁面距离应为100mm~200mm。b)每台分离器出口应布置两个测点,热电偶中轴线之间宜成90°夹角。c)每台返料器应在返料器侧面的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测点,宜采用水平安装。5.3.2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符合5.2.1.2a)~5.2.1.2e)的规定。b)每台分离器应在炉膛至分离器的烟道上布置不少于一个测点。c)每台分离器应在分离器出口烟道上布置两个测点。d)每台返料器每个风室应布置一个测点,返料器下降段布置1个测点,上升段一个出口布置1个测点。
5.4外置式换热器系统
5.4.1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一个空室应布置一个测点,宜布置在空室的几何中心处。b)受热面每室应布置两个测点,宜布置在受热面中间位置,沿竖直高度均匀分布。c)下部测点距布风板距离应大于外置式换热器高度的1/5,测量端与浇筑料内壁面距离应为120mm~200mm。
d)返料温度测点应布置在外置式换热器至炉膛通道上,靠近通道底部。5.4.2压力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个室布置两个测点。
b)下部压力应布置在流化风室风箱内。c)上部压力应布置在距外置式换热器内顶部300mm处。5.5汽水系统
5.5.1布置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基座及外套管应在水压试验前安装,应采用焊接连接,不应在母管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b)压力取样孔与测量仪表不在同一高度应做压力补偿或迁移水平管路坡度应不小于1:100。
d)取样一、二次门应选用高温、高压焊接阀门。就地压力表应采用耐用金属,有防振玻璃盖,表壳牢固,指针应有微调装置。e)
5.5.2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减温器后测点距减温器出口应不小于5倍管道当量直径。a)
主给水阀后应布置一个测点。
省煤器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c)
过热器各级受热面左、右侧进、出口应各布置两个测点,末级过热器出口应布置三个测点。d)
再热器各级受热面左、右侧进、出口应各布置两个测点,末级再热器出口应布置三个测点。e)
减温水母管应布置一个测点。
每个汽冷分离器应在蒸汽进、出口各布置两个测点。g)
5.5.3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汽包应布置四个压力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a)
汽包取样孔应单独取源,不应布置在同一侧,同一侧取样孔间距应在400mm以上。b)
汽包压力一次门或冷凝器前取样管的标称内径应不小于20mm,一次门或冷凝器后取样管的标c)
称内径应不小于10mm
主给水阀后应布置两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d)
省煤器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e)
过热器末级出口应各布置三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f)
DL/T1319—2014
g)再热器进口及末级出口应各布置三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h)减温水母管应布置一个测点。5.5.4流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蒸汽流量应用汽轮机调节级压力计算。b)给水流量测点应布置在主给水阀后直管段上,宜采用流量孔板或喷嘴,应布置三个差压测点,减温水流量测点应布置在调节阀后直管段上,宜采用流量孔板。c
5.5.5汽包水位测点应按DL/T589—2010中4.2.4的规定进行布置与安装。5.6风系统
5.6.1布置与安装要求
温度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插入深度大于1m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测点宜采用倾斜安装,倾斜45°最佳,应与介质流动方向相逆,可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安装。空气预热器前测点宜采用内螺纹安装,空气预热器后测点宜采用法兰安装。压力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风压的取压孔径应与取压装置外径相符,宜采用带直立沉淀器的风压取压装置。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与风管内壁平齐,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的管道上应顺流束成锐角安装。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取压孔应开在工艺管道的上半部。流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点应选在长直管道上,直管道长度应按DL/T5182的规定选取,应满足流量装置布置和准确测量的要求。
宜选用文丘里型、均速管、机翼等测量装置。流化风流量可采用孔板流量测量装置。一次风系统
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3。
表3一次风系统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测点名称
风机出门
暖风器出口
空气预热器出口
风道燃烧器出口
推荐位置
风机出口挡板后,风道侧部或顶项部中心线上空气预热器进口处
空气预热器出口3m处,管道顶部中心线上风道燃烧器出口3m处
风室侧面中心线上
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4。
表4一次风系统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测点名称
风机出口
空气预热器出口
风道燃烧器出口
推荐位置
风机出口挡板后
空气预热器出口2m~3m处
在风道燃烧器出口2m3m处
宜布置在风室侧面中心线上
每台设备数量要求
每台设备数量要求
5.6.2.3流量测点。
DL/T1319—2014
一次风母管、一次分级风管道、松动风管道、密封风管道、播煤风管道上应布置测点。5.6.3二次风系统
5.6.3.1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5。表5二次风系统温度测点位置和数量测点名称
风机入口
风机出口
暖风器出口
空气预热器出口
推荐位置
风机入口
风机出口挡板后,风道侧部或项部中心线处空气预热器进口处
空气预热器出口3m、管道顶部中心线处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见表6。
表6二次风系统压力测点位置和数量测点名称
风机出口
暖风器出口
空气预热器出口
内二次风
外二次风
推荐位置
风机出口挡板后
空气预热器进口
在空气预热器出口调节门后
内二次风母管直管段上
外二次风母管直管段上
流量测点应布置在空预器出口内、外二次风母管上。5.6.3.3
高压流化风系统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6.4
每台设备数量要求
每台设备数量要求
各风机出口应布置一个温度测点,宜布置在流化风机出口挡板前,宜采用螺纹安装。a)
各风机出口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母管上应布置测点。b)
外置式换热器各室、返料器各室、流化床式冷渣器各室及风道燃烧器的母管等流化风风管上应c
安装流量测点。
5.7尾部烟气系统
温度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级受热面进、出口应各两个测点,中心对称布置。a)
测点应避开吹灰区域及人孔门,宜布置在两个受热面之间区域。c)
测点宜采用固定法兰安装。
每台空气预热器应在出口同一截面上均匀布置两个测点,锅炉采用单台空气预热器时,应布置d)
四个测点。
每台引风机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e
5.7.2压力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各级受热面进、出口应各两个测点,中心对称布置。a)
每台引风机进、出口应各布置一个测点。b)
5.7.3氧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省煤器出口烟道两侧应各布置两个测点。a)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同一截面上应均匀布置四个测点。b)
DL/T1319—2014
c)宜选用氧化锆测氧装置。
d)检测器宜倾斜向上30°安装,检测器端头距离烟道内壁不得低于200mm。e)烟道法兰和探头法兰之间应采取密封措施。5.8点火系统
5.8.1温度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风道燃烧器壁温测点应采用耐高温热电偶,测量端应与耐火浇筑料平齐,应布置在距燃烧器下a)
游1500mm~2000mm处,每台风道燃烧器测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雾化蒸汽温度测点宜选用铠装热电阻,应采用垂直安装。b)
进油母管和回油母管上应各布置两个测点,其中安装就地表计的测点一个。c)
5.8.2压力测点bzxz.net
燃油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燃油压力母管及各调节阀后应分别布置--个测点。a)
调节阀后应安装就地仪表,表盘上应标明正常运行时的最低和最高压力。b)
进油母管及回油母管应布置滤网差压测点,测点应布置在每个滤网的进出口。c
炉前燃油系统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压力表、保护逻辑开关应选用防爆型。d)
5.8.2.2主管道上的压缩空气压力测点宜采用取样管引出,取样管宜安装在管道截面的水平面上,且引出管垂直向上,管段应不小于100mm;各分支管道上的压力可直接将压力变送器焊接在管道上。5.8.2.3雾化蒸汽母管上应布置测点。5.8.2.4火焰检测器冷却风母管.上应布置测点。5.8.3流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燃油流量测点应在供油母管及回油母管各自滤网后分别布置,宜采用质量流量表计。a)
质量流量计应安装于被被测介质完全充满的管道上。b)
质量流量计宜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流体宜自下而上流动,且出口留有适当的直管长度。
质量流量计宜加前、后切断阀和旁路阀。供油和回油的燃油流量计应选用同一型号产品。e)
5.8.4火焰检测器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火焰检测器探头的数量应与油枪的数量相同,一个火焰检测器探头对应一支油枪,不得合并使用。
b)火焰检测器探头与火焰之间应无阻隔物。c)同一风道中有多支油枪时,应安装在火焰检测器互不干扰的位置。d)火焰检测器应配冷却装置。
5.9给煤系统
5.9.1料位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各煤仓应配置一个测点。
b)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安装位置应远离进、出料口处。c)圆柱形煤仓应安装在圆柱半径的1/2处。d)宜采用法兰安装或插入式带螺纹安装。5.9.2称重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称重测点应定期校验,应符合JJG195的规定:a)
b)电子皮带秤测点布置应符合GB/T7721的规定。5.9.3断煤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台给煤机应布置一个测点。8
DL/T1319-2014
b)测点应安装在给煤机皮带中心线正上方,挡板应灵活自如,在端头应有-一定的折向,并朝向胶带运动方向。
断煤测点的旋转点应高于最大给煤量下煤层高度40mm,挡板宽度不得低于40mm。c
d)无煤时挡板末端离胶带距离不得小于20mm,末端抬起垂直高度为10mm后断煤信号应消失。5.9.4跑偏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点立辊与输送带正常位置的间距宜为50mm~100mm。b)测点数量应根据输送机长度、类型及布置情况进行确定,给煤机输送带始端和末端应分别布置一个测点,输送带长度小于(单程)4m时,中间位置可不布置测点。当给煤机长度超过8m时应在中间位置布置一个测点,长度每增加4m,相应增加一个测点。c
d)测点应通过安装支架与输送机中间架连接,测点支架应在给煤机安装完成后与给煤机机架焊接,测点及支架应用螺栓固定。测点应在输送带两侧成对安装,立辑应与输送带边平面垂直,并使输送带两边位于立辊高度e)
1/3处。
f)跑偏开关的安装支架应制作成可沿皮带侧向调节跑偏开关位置的结构。5.9.5断链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台埋刮板给煤机应布置一个断链报警测点。b)测点应安装在埋刮板给煤机从动轴。c)测点启停应与埋刮板给煤机启停相关联。5.9.6堵煤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台给煤机应布置:一个测点:测点应安装在给煤机出口处:
宜选用外螺纹或固定法兰连接:c
挡板式堵煤测点应安装在来煤侧,清扫刮板链下方,挡板长度为120mm~160mm,平衡块应能d)
使挡板偏离垂直线15°~25°,测点上方应布置屏蔽板。炉膛入煤口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5.9.7
每台给煤机应布置·-个测点,宜采用PT100热电阻。a)
b)测点应安装在末级给煤机落煤口下方200mm处,深入管内80mm100mm宜选用外螺纹或固定法兰连接,应用垫片密封,垫片耐温应不低于400℃。c
测点采用耐磨材料或安装可与测温器件一同拆卸的防磨损保护罩。d)
5.9.8至每台给煤机密封风母管应布置一个流量测点,两个压力测点,其中安装就地压力计的测点一个。5.10底渣系统
5.10.1冷却水进口母管宜布置一个温度测点,每台冷渣器出口应布置个温度测点。5.10.2每台冷渣器出口管道上应布置一个流量测点,宜采用孔板流量计。5.10.3总冷却水出水母管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每台冷渣器出水母管应布置就地压力表一个。5.10.4每个排渣管应布置--个温度测点,宜选用耐磨K型铠装热电偶。5.10.5流化床式冷渣器测点应按5.4.1a)~5.4.1c)的规定进行设计布置。5.11炉内脱硫系统
5.11.1胶带或刮板型输送系统测点应符合5.9的规定。5.11.2气力型输送系统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各粉仓应布置一一个料位测点,宜选用重锤式、超声波式及核辐射式料位计。a)
各仓泵应布置一个料位测点,宜选用超声波式及核辐射式料位计。b)
压缩空气各供气母管上应布置一个压力测点,母管上有储气罐时,应安装在储气罐出口管道上。c)
5.11.3称重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