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1336-2014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DL/T 1336-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1336-2014

中文名称: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5764553

相关标签: 电力通信 光伏 电源 系统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1336-2014.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PV power supply for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station.
1范围
DL/T 1336规定了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光伏电源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调试等内容。
DL/T 1336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 3047.1高度进制为 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T 3859.2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1-2 部分:应用导则
GB 4943.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9535地面用 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 定和定型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光伏电源系统PV power system
由光伏方阵、系统控制器、蓄电池、配电设备及电路保护设备等部件通过电气连接组成的太阳能电源系统。
3.1.2光伏组件PV module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020
备案号:4481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336—2014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PV power supply for electric powercommunicationstation
2014-03-18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4-08-01实施
8E+EEEE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光代电源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技术要求
光伏电源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
8光伏电源系统的调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供电系统示意图
遮挡计算方法
DL/T1336—2014
DL/T1336
—2014
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意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国春、贾小铁、李晓、王伟、潘耀杰、陈向群、谭捷、孟令伟、刘晓健、赵蕾、赵龙依、杨晓宇、贾树清、毛法兵。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DL/T1336—2014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光伏电源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光伏电源系统的调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3047.1
GB/T3859.2
GB/T9535
GB/T13912
GB/T15142
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方形排气式镉镍单体蓄电池GB/T16935.1
GB/T19183.5
GB/T19638.2
GB/T20047.1
GB/T22473
GB/T25294
GB50009
GB50054
GB50057
GB50169
GB50171
GB50172
GB50217
DL/T548
DL/T5391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第3部分:机柜和箱体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储能铅酸蓄电池
电力综合控制机柜通用技术要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YD/T983
YD/T2344.1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DL/T1336—2014
光伏电源系统PVpowersystem
由光伏方阵、系统控制器、蓄电池、配电设备及电路保护设备等部件通过电气连接组成的太阳能电源系统。
光伏组件PVmodule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cellmodul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光伏组件串PV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3.1.4
光伏方阵PV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系统控制装置systemcontroller对光伏方阵的发电、蓄电池的充放电及负载的供电进行控制,同时又能控制其他供电系统的接入,并包含直流配电单元的装置。
汇流箱
combinerbox
用于多组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接,并具有防雷、接地保护功能的装置。3.1.7
真太阳时realsolartime
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真太阳日,1真太阳日又分为24真太阳时。这个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
3.2缩略语
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3.2.1PWM1
3.2.2LVDlowvoltagedisconnect欠压断开保护功能3.2.3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平均无故障时间3.2.4PLCpowerlinecarrier communication电力线载波通信photovoltaic光伏
4总则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应能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4.1
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供电质量应满足通信设备的要求。4.2
4.3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应具备远程及本地集中监视与控制功能,监视内容宜包括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串的工作状态。
4.4光伏方阵的安装应避免被遮挡,应考虑防盗要求。4.5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应具备与其他供电电源组合供电的能力。2
5光伏电源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要求5.1光伏组件
5.1.1型式及外观
5.1.1.1用于电力通信站的光伏组件宜采用平板型。5.1.1.2光伏组件的外观应符合GB/T9535的规定。5.1.2电气性能
5.1.2.1额定功率
光伏组件的额定输出功率负偏差不应超过3%5.1.2.2绝缘性能
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应符台GB/T9535的规定。5.1.2.3转换效率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不营小于14%。Q
5.1.3结构
光伏组件的结构
夺合GB/T20047.1的规定。
5.1.4工作温度
光伏组件的工
5.1.5环境试验要求bzxz.net
-40℃~+85℃
光伏组件运行环境应符合GB/T9535规定的相关试验要求。5.1.6组件支架
DL/T1336—2014
5.1.6.1型式及外
站的组件支架宜采用固定式。支架表面应平整,无毛刺;表面防护层均匀;螺栓孔处用于电力通信
无残渣。
5.1.6.2材质
支架材料宜采用普通碳钢,性能应符合GB/T700、GB/T1591的规定。5.1.6.3结构性能
支架的结构抗风载荷能力和抗雪载荷能力应满足GB50009的规定5.1.6.4表面防腐处理
户外使用的支架或其他金属结构件材料均应按GB/T13912的规定进行热浸镀锌处理;对沿海有盐雾的地区,应采用相应的防腐处理技术。支架寿命应满足25年使用年限。5.1.6.5螺栓、螺母的要求
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支架,可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螺栓和螺母:对于一般室外无防护环境的支架,螺栓、螺母可使用普通碳钢,但应进行防腐处理,其使用寿命应不低于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沿海盐雾腐蚀严重地区,支架应采用不锈材质螺栓、螺母和防电化学腐蚀的垫片。5.2蓄电池
5.2.1选型
蓄电池应根据供电方式、运行特点、负荷要求选取,宜采用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锂电池等。5.2.2外观
蓄电池外观应无漏液、裂纹、污迹及变形;标识应清晰。5.2.3结构
5.2.3.1蓄电池的正、负极端子应有明显标志,且便于连接。5.2.3.2铅酸蓄电池应符合GB/T19638.2的规定,镍镉蓄电池应符合GB/T15142的规定,磷酸铁锂电池应符合YD/T2344.1的规定。
DL/T1336—2014
5.2.4容量
5.2.4.1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应符合GB/T22473的规定。5.2.4.2其他类型蓄电池的容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5.2.5环境要求
5.2.5.1铅酸蓄电池的运行环境应符合GB/T22473的规定。5.2.5.2其他类型蓄电池的运行环境,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5.3系统控制器
5.3.1一般要求
5.3.1.1系统控制器的额定电压等级宜为直流-48V,正极接地。5.3.1.2根据控制方式,系统控制器可采用逐级投切式、脉宽调制式、变换稳压式等类型,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逐级投切式:控制器工作效率应大于98%。a)
b)脉宽调制式:控制器工作效率应大于98%。c)变换稳压式:控制器工作效率应大于92%。5.3.2环境条件
5.3.2.1环境温度:室外型系统控制器应在-30℃~+55℃温度下正常运行;室内型应在-10℃~+50℃温度下正常运行。环境温度为-10℃以下时,可不对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功能提出要求。5.3.2.2相对湿度:≤98%,无凝露。5.3.2.3海拔:≤1000m时,不降容;>1000m时,应按GB/T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5.3.3购存运输条件
5.3.3.1温度范围:-30℃~+70℃。5.3.3.2振动要求:应符合GB/T2423.10的规定。5.3.4机柜(箱)要求
系统控制器机柜(箱)宜采用墙挂式或落地式安装。机柜(箱)的机械结构应考虑到设备成套性的要求,设计尺寸应符合GB/T3047.1的规定。室内型机柜(箱)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室外型机柜(箱)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19183.5的规定。5.3.5系统控制器的功能要求
5.3.5.1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a)对输出电压的控制功能。
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功能
防止蓄电池通过光伏组件反向放电的保护功能。能够承受负载、光伏组件、蓄电池极性反接的电路保护功能。d)
负载端的过电流与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过电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或人工恢复正常工e)
作状态。
蓄电池组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功能。系统控制器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应可以根据要求设定。f)
系统的交流输入分路应具备断路器保护装置:系统直流输出分路应具备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装置。
h)远端监控功能。
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防雷保护。
过电流保护。
防反接保护。
防反向充电保护。
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状态显示功能:系统电压。
蓄电池电压/电流。
负载电流。
光伏方阵电流。
蓄电池工作状态/温度。
告警信息。
电池荷电状态。
系统控制器宜具备以下设置功能:系统浮充电压设置。
系统均充电压设置。
LVD激活和恢复电压设置。
蓄电池电压告警门限设置。
光伏方阵告警门限设置。
温度补偿系数设置。
系统中光伏方阵的数目设置
通信参数和站名设置。
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告警功能:蓄电池电压越限。
蓄电池温度越限。
环境温度越限。
蓄电池、负载熔丝熔断。
LVD激活。
系统控制器故障。
光伏方阵故障。
系统总告警。
DL/T1336—2014
系统控制器应能提供最近31天的日统计数据和最近12个月的月统计数据,其中至少应包括:太阳能发电量(单位:Wh)。
设备累计功耗(单位:Wh)。
电池累计充电量(单位:Ah)。电池累计放电量(单位:Ah)。系统最高电压(单位:V)。
系统最低电压(单位:V)。
蓄电池最高温度(单位:℃)。蓄电池最低温度(单位:℃)。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监控功能实时监视系统工作状态。
采集和存储系统运行参数。
按照监控中心的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遥测:蓄电池电压、蓄电池充放电电流、蓄电池温度、负载电流、光伏方阵输出电压/电流。遥信:蓄电池过、欠电压告警,直流输出过流告警,熔断器/断路器告警,光伏方阵工作状态。干接点输入监视、干接点输出告警。系统控制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少于10万h。S
DL/T1336—2014
5.3.5.9系统控制器应具备以下接口:至少2路光伏方阵输入接口。
至少1路直流-48V备用电源输入接口。b)
至少2组蓄电池接口。
至少1路通信接口,接口形式应采用RS-232、RS-485或以太网通信接口,通信规约应采用d)
MODBUS通信规约或其他相关电力规约。5.3.5.10系统控制器的直流输出分路,应从直流母排引出:数量应与负载路数相匹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备用输出分路。
5.3.5.11系统输入端应具备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us、20kA线)的冲击;对于多雷及强雷区,应能承受电流脉冲(8/20us、40kA线)的冲击。5.3.5.12可听噪声应不大于55dB。5.3.5.13当市电电压为额定值,输出电压为稳压工作上限值,输出电流为额定值时,铜母线本体(远离连接处)温升应不高于35℃,铜母线螺钉固定连接处(镀锡)温升应不高于55℃。5.3.5.14系统控制器的空载损耗(静态耗电)应不超过其额定充电电流的1%5.3.5.15采用投切式和PWM控制方式的系统控制器充放电回路全程压降应不超过系统额定电压的5%5.3.6系统控制器的安全要求
5.3.6.1绝缘电阻
当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90%,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对地、交流部分对直流部分的绝缘电阻均应不低于2M2。5.3.6.2抗电强度
抗电强度应符合GB/T16935.1的规定:输入对地,交流有效值1500V;输出对地,交流有效值1000V。5.3.7系统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系统控制器机柜(箱)静电保护能力、传导骚扰限值、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的要求5.4汇流箱
5.4.1防雷接地
汇流箱输出端应配置防雷器,正极、负极都应具备防雷功能,规格应满足如下要求:a)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U>1.3Uc(STC)。最大放电电流(Imax):Imax(8/20)≥40kA。标称放电电流In:I(8/20)≥20kA。b)
电压保护水平(U.):U,是在标称放电电流I下测试所得,具体应用要求见表1。c)
防雷器应具有脱离器和故障指示功能。d
表1电压保护水平
汇流箱额定直流电压U
60250U.≤400
5.4.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压保护水平Up
5.4.2.1当额定直流电压小于等于250V时,汇流箱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6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10mm。
5.4.2.2当额定直流电压小于等于690V且大于250V时,汇流箱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8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16mm。
5.4.3监测功能
对于无人值守站,宜对每个光伏组件串的电流、电压分别进行监测。5.4.4通信功能
DL/T1336—2014
当需要监测每个光伏组件串的工作状态时,汇流箱内应配备通信接口。通信方式宜采用RS-485、RS-232、PLC等。
5.4.5机壳要求
汇流箱机壳应符合GB/T19183.5的规定5.4.6警告标示
汇流箱应标有箱内金属部件带电的警告标示5.5直流、交流配电柜(户内、户外)巨(箱内安全要求)
5.5.1直流、交流配电柜
5.5.1.1各类电气元件、仪开关和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5.5.1.2落地安装的箱C柜底面应高出地面50mm~100mm,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应为1200mm~1500mm。
5.5.2箱体保护接地要求
配电柜(箱)的有金属构件,凡因漏电可能呈现对地电压处,应有可靠的接地故障保护,接地故障保护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确定,且应符合以人下要求:
应保持导电的车续性,不应有任何脱节现象。电气设备电
的接地或接零支线应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接地或接零支线之间不应串联。保护接地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松脱措施、足够的导电能力和热稳定性
保护接地的接地体,其允许的最大接地电阻值应符合GB4943.1的规定。5.5.3电气元件及线路安全要求
电气元件及线路应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5.5.4柜(箱)内插座安装要求
单相两孔插压
面对插座右极应接相线,左极应接中性线。5.5.4.2
单相两孔插座工下安装时,中性线应在下方,相线应在上方。单相三孔插座,
百寸插座上孔应接保护接地线,右极应接相线,主极应接工作零线。
四孔插座应用于380电源,上孔应接保护接地线,交流、直流或不同电源的插座在同一场所5.5.4.4
时,应有明显区别或标志。
5.5.5保护装置与负载匹配要求
5.5.5.1一般熔断元件的短路保护额定电流应不大于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如按负荷计算,熔断元件短路保护额定电流可以为1.5倍~2.5倍负荷额定工作电流。5.5.5.2对于自动开关,单相短路电流应不小于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5倍。5.5.5.3
柜(箱)以外不应有裸带电体外露。5.5.5.4装设在箱、柜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应有可靠的屏护。5.5.6编号、识别标记要求
5.5.6.1柜(箱)都应有设施本身的编号,可根据有利于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编号形式和内容,编号、标识要醒目、齐全。
5.5.6.2柜(箱)上每一处开关、每一组熔断器,都应有表明控制对象的名称、标记及对应图示,并与实际情况相符。
5.6高频开关电源
5.6.1高频开关电源一般应有两路交流输入,并能实现手动、自动切换。5.6.2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的数量应为N+1(N<10时)。7
DL/T1336—2014
5.6.3高频开关电源的其他要求应符合DL/T5391的规定。5.7电缆
5.7.1材质
宜采用铜导体,其电气性能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5.7.2电缆技术要求
5.7.2.1光伏组件间的串联线缆、光伏组件串与汇流箱间的连接线缆均应采用光伏专用电缆。5.7.2.2连接汇流箱与系统控制器的电缆宜采用铠装电缆,铠装层应可靠接地。当采用普通电缆时,应埋设金属管加以保护,金属管应可靠接地,并能完全保护电缆的室外部分。5.7.2.3其他户内设备间连接电缆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5.7.3电缆的固定
户外电缆应采用带有保护材料的夹子或有一定强度的细软线将电缆固定在支架或光伏方阵的结构件上,不应因摇摆、振动等造成磨损甚至断裂。6光伏电源系统的技术要求
6.1光伏电源系统容量计算
6.1.1最佳倾角的确定原则
最佳倾角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确定:以一年中平均日辐射量最差的月份为依据,计算不同倾角下的光伏方阵发电量,当发电量达到最大值时,将该数值所对应的倾角确定为该站的最佳倾角。即:支架的最佳倾角,应使光伏方阵在设计月份中(即平均日辐射量最差的月份)能够获得最大的发电量。6.1.2光伏方阵的容量计算
光伏方阵的总功率宜采用下面的简化公式进行工程估算:Wpy=W.Ns
式中:
光伏组件的总容量,W;
单个组件容量峰值,W;
串联组件个数;
负载的日耗电量,Ah:
组件工作电流,A:
等效的日照小时数(peak-sun-hour),hr,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日照量按1kW/m2的辐射强度折算所得的小时数,即以1kW/m2的强度所能持续的日照时间,该数据是一个折算出的等效时间;
一综合设计系数,对光伏方阵输出偏差的修正,包括组件输出功率偏差、线损、温度、污垢、K
充电系数、系统10年后降效等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宜为0.8~0.9。6.1.3蓄电池的容量计算
6.1.3.1蓄电池组可以由多只蓄电池串、并联组成,蓄电池并联组数不宜超过4组。6.1.3.2蓄电池的配置容量,应根据负荷容量参照当地气象数据中连续阴雨天数的情况进行设计。6.1.3.3对蓄电池配置容量计算时,应考虑蓄电池允许最大放电深度、应用环境对蓄电池容量影响,蓄电池充放电效率、放电时间对蓄电池容量影响等因素6.1.3.4光伏蓄电池容量宜采用下式进行估算:QTuufef
O bant =
DODmx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