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698.36-201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信单元要求
DL/T 698.36-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698.36-2013

中文名称: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信单元要求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电能 信息 采集 管理系统 终端 技术规范 通信 单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698.36-2013.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 part 3-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communication unit requirement.
1范围
DL/T 698.36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安装在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同时应符合相应采集终端的技术规范要求。
DL/T 698.36适用于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的独立通信单元以及安装在采集终瑞和电能表中的通信单元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 -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2006 电工电 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5169.11- -2006电工电 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 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
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6113.102- -2008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
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传导骚扰
GB 9254- 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尤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2192- 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
GB/T 12193- 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
GB 16935.1- -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 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DL/T 645- -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 698.31-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7.220
备案号:40014-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98.362013
代替DL/T698-199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信单元要求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part 3-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communicationunitrequirement2013-03-07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3-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运输、储存
DL/T698.36-2013
......a...+t+tt+..
DL/T698.36—2013
本标准是对DL/T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原DL/T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只是解决城市电网··户一表改造工程后大量低压用户的电能量采集,已经不适应当前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力营销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修订的标准扩展为电力系统各类终端侧电能实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系统。修订后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DL/T698.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DL/T698.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698.3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
DL/T698.3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集终端特殊要求》:
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专变采-DL/T698.3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低压集DL/T698.3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信单-DL/T698.36《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元要求》:
DL/T698.4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DL/T698.4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698.4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3部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协议》:-DL/T698.4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4部分: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DL/T698.4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面向对象的互操作性数据交换协议》:第5-1部分:功能测试》:
DL/T698.5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698.5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5-2部分:远程通信协议致性测试》。本部分是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第3-6部分。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宣、郑可、孟宇、李新家、李云峰、赵成、杨风海、唐悦、阿辽沙·叶。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范围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DL/T698.36—2013
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信单元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包括结构、工作环境、基本传输特性、电气安全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安装在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中的通信单元同时应符合相应采集终端的技术规范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的独立通信单元以及安装在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中的通信单元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义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上本文件。GB/T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169.11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II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6113.102—2008
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2部分:无线电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传导骚扰GB9254一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光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2192—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T12193—1990
GB16935.1—2008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DL/T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698.31一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
DL/T698.42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YD/T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光线业务(GPRS)设备测YD/T1215—20069
试方法:移动台
4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8部分:短距离无线电设备YD/T1312.8—2004
(9kHz~40GHz)
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
一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DL/T698.36—2013
YD/T1531—2006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一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YD/T1809—2008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互通性YDC023一2006800MHzCDMA1x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第1部分基本无线指标、功能和性能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信部无(2005)423号)ANSIX3.2301994信息技术光纤信道一物理和信令发送接口(FC-PH)FCCPart15一2003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第15部分射频设备(RADIOFREQUENCYDEVICES)IEC61000—3—8:1997电磁兼容性(EMC)第3部分:限值第8节:低压电气设施上的信号传输发射电平、频带和电磁骚扰水平IEEE802.3一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采用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communicationunit
通信单元
用于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集中器与采集器,以及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本地通信的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3.2
1000BASE-X
满足ANSIX3.230—1994标准接口要求,符合IEEE802.3标准要求的采用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的物理层规范的接口。
1000BASE-LX
在多模或单模光纤上使用长波长激光设备的1000BASE-X。3.4
1000BASE-SX
在多模光纤上使用短波长激光设备的1000BASE-X。4技术要求
4.1气候环境条件
通信单元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符合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要求。气候环境条件分类见表1。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
空气温度
场所类型
遮蔽场所
协议特定
25~+55
-40~+70
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相对混度包括凝露。
最大变化率“
相对混度。
10~100
最大绝对湿度
4.2工作电源
DL/T698.36—2013
通信单元可采用.工频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20%~+20%,直流电源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5%~+5%,交流单相或三相四线电源供电时,应有抗三相四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能力,耐受1.9倍标称电压4h。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交流磁通密度小于0.5mT。安装在终端或电能表的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见表2。表2通信单元的功耗要求
通信单元类型
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
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
微功率无线
4.3结构
4.3.1一般要求
静态功耗
三相电能表:≤0.35W:
单机电能表:≤0.25W:
终端:≤IW
三相电能表:≤0.35W
单相电能表:≤0.25W:
终端:≤IW
动态功耗
三相电能表:≤2.5W
单相电能表:≤1.5W:
终端:≤6W
终端:≤6W
三相电能表:≤2.5W:
单机电能表:≤1.5W:
终端:≤2.5W
通信单元结构根据安装要求可为无外封装的通信模块或有机壳封装的通信设备。模块的尺寸和接口应符合各类终端型式规范的要求。4.3.2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有机壳封装的外置式通信单元其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外物撞击造成的变形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4208一2008规定的[P51级要求。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T5169.11—2006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650℃,试验时间为30s。4.3.3接线端子
对外的连接线应经过接线端子,交流电源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积为1.5mm2~2.5mm2的引出线配合。其他弱电端子的结构应与截面积为0.5mm2~1.5mm2的导线配合。绝缘强度应符合4.5.2的要求,阻燃性能应符合GB/T5169.11—2006的阻燃要求,试验温度为650℃,试验时间为30s。
4.3.4金属部分的防腐蚀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离的涂层或镀层。在5.3.3湿热试验条件下应无腐蚀或生锈。4.4通信功能和基本传输性能
4.4.1EPON接入网设备
4.4.1.1基本要求
4.4.1.1.1EPON系统构成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以及光分配器(ODN)组成,是采用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系统,上、下行使用不同工作波长。
4.4.1.1.2网络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千兆以太网接口(GE),叫选支持10M/100M双绞线以太网接口、万兆带宽光纤接口。
当OLT存在多个无源光网络(PON)接口时,应提供至少2个GE上连接口。对于提供时分复用DL/T698.36—2013
(TDM)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OLT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或者STM-1接口。用户侧接口:至少具备一个10/100BASE-T接口,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FE、GE、RS-232接口、RS-485接口、E1接口等。
4.4.1.1.3基本功能要求
OLT、ONU应符合YD/T1475一2006的功能要求,具有动态带宽分配、业务QoS保证、信息加率、ONU认证、虚拟局域网(VLAN)、过滤等功能,以及对系统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操作管理维护。4.4.1.2OLT、ONU光接口特性
4.4.1.2.1工作波长
E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行T作波长为1260nm~1360nm,下行工作波长为1480nm~1500nm。
平均发射功率
4.4.1.2.2
平均发射功率要求见表3。
3平均发射功率
1000BASE-PX10-D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000BASE-PX10-U
1000BASE-PX20-D
J000BASE-PX20-U
测试点
OLT发
ONU发
OLT发
ONU发
半均发射功率(最大)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平均关断发射功率
≤-39
≤-45
传输距离
4.4.1.2.3接收灵敏度
接收灵敏度是指达到误码率BER<10-13时能接收到的最低-平均光功率,接收灵敏度要求见表4。表4接收灵敏度
1000BASE-PX10-D
1000BASE-PX10-U
1000BASE-PX20-D
1000BASE-PX20-U
4.4.1.3基本传输特性
基本传输特性如下:
测试点
OLT收
ONU收
OLT收
ONU收
接收灵瞰度(最大)
a)在多模光纤上,以1000Mb/s速率,分路比至少为I:32,OLT和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
在多模光纤上,以1000Mb/s速率,分路比至少为1:16,OLT和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b)
小于20km:
c)误比特率≤10-12。正常条件下,2048Kb/s通道的24h测试,误比特率为0。4.4.2以太网交换机
4.4.2.1功能和性能要求
以太网交换机应具有YD/T1099一2005要求的以太网接口、逻辑链路层、数据帧转发、数据顿过4
DL/T698.36—2013
滤、数据帧转发/过滤信息维护、运行维护、网络管理等功能。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应满足YD/T1099-2005第9章柑关要求,设备春吐量(所有端口同时收发数据速率的总和)应不小于所有端口收发数据速率的总和(半双工)或不小于所有端口收发数据速率总和的2倍(全双工),数据包传输时延应小于500ms。4.4.2.2
接口传输特性
1000BASE接I的主要性能见表5,其他性能以及10Gb/s接口等性能应符合YD/T1141—2007的5.1接口功能测试的结果要求。
表5接
接口类型
1000BASE-SX
1000BASE-LX
中心波长
770nm-860nm
1270nm1355nm
无线公网传输特性
发送光功率
-9.5dBm~-4dBm
11.5dBm-3dBm
接收灵敏度
≤-19dBm
≤-17dBm
误码率
传输距离
275/550m
550/5000m
应采用国家光线电管理机构对用于某种业务的相应设备所规定的工作频率范围。如GSM、800MHzCDMA的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见表6。表6
频率范围
参考灵敏度
输出功率误差
载波频率误差
RMS相位误差
GSM、800MHzCDMA的工作频率和射频性能要求GSM900
890MH2~915MHz
Rx:935MHz-960MHz
<-102dBm(4级利5级)
土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在±1×10范围内
4.4.4230MHz无线通信单元
4.4.4.1一般要求
GSM1800
Tx:1710MHz~1785MHz
Rx:1805MHz~1880MHz
<-102dBm(4级和5级)
土6dB(最大功率控制级)
在±1×10-7范围内
Tx:825MHz~835MHz
Rx:870MHz~880MHz
<-105dBm/1.23MHz
+2/-4dB
300Hz~+300Hz
数传电台配接外部天线的射频连接器优先选用BNC和N型,接口特性阻抗应为502。数传电台应有电源反接、故障长发保护措施。4.4.4.2工作频率
采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的频段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点。4.4.4.3基本调制参数
基本调制参数见表7。
比特速率
调制速率
特征频本
基本调制参数
调制方式
赖率“0\
颜率“”
DL/T698.36—2013
对于通信速率大于9600bps的可采用4-FSK等数字调制方式。4.4.4.4发射机电性能
发射机电性能指标见表8
表8发射机电性能
载波频率误差
输出载波功率
数传频偏
杂散射频分量
发射启动时间
4.4.4.5接收机电性能指标
接收机电性能指标见表9。
参考灵橄度
邻道选择性(±25kHz)
杂散响应抑制
互调抑制
4.4.5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
4.4.5.1中压电力线载波
4.4.5.1.1工作频率
在±7×10范围内(正常和极限工作温度)一般为5W~10W,特殊需要时不大于25W≤5kHz
≤10μW(25W电台≤-65dB)
≤30ms
接收机电性能
指标要求
uv(正常和极限工作温度)
≥65dB
≥65dB
工作频率范围采用3kHz~500kHz。4.4.5.1.2标称阻抗
标称输入/输出阻抗为752(不平衡式),3kHz~30kHz频率范围内标称阻抗可小于752(不平衡式)4.4.5.1.3标称信号输出功率
信号输出功率分为1W级和5W级,其限值分别为:a)
1W级:3kHz处限值为1000W,随频率增加每10倍频程减少30dB,直至30kHz处限值为1W,30kHz以上不超过1W
随频率增加每10倍频程减少30dB,直至17.5kHz处限值为5W级:3kHz处限值为1000W,
5W,17.5kHz以上不超过5W。
4.4.5.1.4带外输出限值
工作频带外输出限值见表10。
带外输出限值
频率范围
70~140
140~200
骚扰电平限值(准峰值)
OdBm(ImW)
-10dBm(100μW)
-15dBm(约35μW)
测量带宽
4.4.5.2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
4.4.5.2.1信号频率
采用低压电力线牵带载波通信时,其载波信号频率范围应为3kHz500kHz。4.4.5.2.2输出信号电平限值
DL/T698.36--2013
输出信号电平限值见表I1,电平测量均在GB/T6113.102—2008第4章和附录A的502/50uH+5Q(9kHz~150kHz)和500/50uH(>150kHz)的V型人工电源网络上。表11输出信号电平限值
L作频率
148.5~500
4.4.5.2.3
输出电平限值(准峰值)
134dB(μV)
带宽<5kHz.134dB(uV)120dB(μV)(随赖率呈线性下降)带宽≥5kHz,134dB(μV)
66~56(随频率皇线性下降)
带外传导骚扰电平限值
带外传导骚扰电平限值见表12。表12
2带外传导扰电平限值
频率范围
150~500
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
4.4.5.3.1系统网络管理要求
骚扰电平限值(准峰值)
dB(μv)
测量带宽
谢量带究
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应具有网络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网络管理功能。
4.4.5.3.2
工作频带
宽带电力线载波的基本频带为1MHz~30MHz,扩展频带为30MHz~100MHz。4.4.5.3.3功率频谱密度
发送功率频谱密度在工作频带内不大于-50dBm/Hz,工作频带外不大于-80dBm/Hz。4.4.5.3.4辐射骚扰限值
参考FCCpart15-2003的G低压电力线宽带接入设备的要求,在9kHz~-30MHz频带内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13。
39kHz~30MHz频带内辐射骚扰限值频率
0.490~1.705
0.009~0.490
24000/F(kHz)
2400/F(kH2)
测距离
DL/T698.36—2013
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骚扰限值见表14。表1430MHz以上频带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
30~230
230~[000
注:用户侧设备要求达到B级,非用户侧设备可为A级。4.4.5.3.5吞吐量
10m处场强(平均值)
dBμV/m
A级:40,B级:30
A级:47,B级:37
在1:1吞吐量测试条件下,测试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20s,平均吞吐量应不小于2Mb/s。在1:4吞吐量测试条件下,测试包长为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20s,平均吞吐量的最小值应不小于512Kb/s。4.4.5.3.6网络时延
1:1时延测试中,测试包长为1518字节下的.上行、下行时延,测试时间20s,网络时延应小于30ms。
4.4.5.3.7长时间传输性能
系统在1:1的情况下,1518字节顺长,90%吞吐量,2h测试时间的情况下,上、下行丢率应小于10-2。
4.4.6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
4.4.6.1工作频率和收发电性能
按照《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推荐表15的工作频率及收/发电性能。5工作频率及收/发电性能
上作频率
433~434.79
470~510
4.4.6.2杂散辐射
发射功率限值
占用带宽
频率容差
100×10-6
接收灵敏度
最大功率发射时杂散辐射限值:频率范围30MHz~1GHz时为-36dBm,频率范围IGHz~5GHz时为-30dBm:
待机或空闲状态的杂散辐射限值:频率范围30MHz~5GHz时为-47dBm。4.5
绝缘性能要求
绝缘电阻
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见表16。表16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
60正常条件
绝缘电阻
混热条件
测试电压
4.5.2绝缘强度
DL/T698.36—2013
电源回路对地应耐受500V(<60V直流电源回路)或2500V(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4.5.3冲击电压
电源回路、信号输入回路、信号输出回路各白对地和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和电源回路之间,应耐受表17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
表17冲击电压限值
试验回路
直流电源对地
交流电源对地
信号输入/输出对地
电磁兼容性要求
冲+电压峰值
试验回路
信号输入回路对输出回路
信号输入回路对电源回路
信号输出回路对电源回路
冲出电压峰值
通信单元应能在表18所列的电磁骚扰环境下正常工作,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的影响程度用试验结果评价等级表示。
评价等级A:骚扰对通信单元工作无影响,试验时和试验后通信单元均能正常通信。评价等级B:骚扰使通信单元暂时丧失通信功能,骚扰后不需人工干预,5min内能自行恢复通信功能。
电磁兼容性要求见表18。
除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的无线电于扰抑制应符合GB9254一2008的B级设备的要求。
电磁骚扰源
工顿场
射频辐射电磁场
静电放电
电快速麟变脉冲群
报荡波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试验方法
5.1一般规定
5.1.1试验条件
5.1.1.1气候环境条件
严酷等级
电磁兼容性要求
强扰施加值
400A/m
10V/m(80MHz~1GHz)
30V/m(1.4GH2~2GHz)
1.0kV(耦合)
1.0kV(共模)
2.5kv(共模),1.25kV(差模)10v
1.0kV(共模)
4.0kv(共模),2.0kv(差模)除非另有规定,各项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施加端口
外壳和操作部分
通信线
电源端口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电源端口
电源端口
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电源端口
评价等级要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