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790.461-2010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网络层一无连接协议
DL/T 790.461-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790.461-2010

中文名称: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网络层一无连接协议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689020

相关标签: 采用 配电 载波 自动化 数据通信 协议 网络层 连接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790.461-2010.Distribution autom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system Part 4-61: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s-Network layer- Connectionless protocol.
1总则
1.1目的和范围
DL/T 790.461包含使用无连接的网络层过程时DCP网络层的子层实体在逻辑接口,上与网络层的用户层和LLC子层连接所需的服务。
通过描述表征各服务的服务原语和参数,将服务说明成网络层用户和LLC服务之间的信息流。
如果是无连接服务,本标准中的原语与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有关。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387.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 部分:基本模型(ISO/IEC 7498-1: 1994, IDT)
GB/T 9387.2- -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 1989, IDT)
DLT 790.41- -200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 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1 篇:通信系统
参考模型(IEC 61334-4-1: 1996, IDT)
DLT 790.433- -2005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33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
面向连接的协议(IEC 61334 4-33: 1998, IDT)
DLT 790.441- -200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层协议一 -配电线报文规范(IEC 61334-4-41: 1996, IDT)
DL/T 790.442- -2004 采用配电线 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2 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协议应
用层(IEC 61334-4-42: 1996, ID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100
备案号:2904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网络层一无连接协议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systemPart 4-6l:DatacommunicationprotocolsNetwork layer - Connectionless protocol(IEC61334-4-61:1998,IDT)
2010-05-2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引言·
1总则
1.1目的和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符号和缩略语
2网络层服务定义
2.1交互的概述
2.2N_Data.request原语·
2.3NData.confirm原语
2.4N_Data.indication原语
2.5N_Add_route.request原语
2.6NDel_route.request原语
2.7N_Read_table.request原语
2.8NRead_table.confirm原语.
2.9N_Await_event.request原语2.10N_Await_event.confirm原语2.11 NLocal address.request原语3网络层到LLC子层的接口.
3.1交互的概述
3.2DL_Data.request原语
3.3DLData.confirm原语
3.4 DLData.indication原语
4.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结构·
4.1概述
NPDU格式·
4.3网络地址域
4.4DNSAP域和P位
4.5SNSAP域和O位
4.6QoS域
4.7保留域
4.8无效NPDU.
5网络层协议过程描述
5.1过程概述
5.2网络层实体流程
6网络层的映射·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次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前言
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与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配电电压不高,但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针对配电网信号传输特点,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61334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采用这些文件使之成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和国际接轨。DL790《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采用国际标准IEC6133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包括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共有以下20部分。DL/Z790.1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1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DL/Z790.1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2篇:制定规范的导则DL/Z790.1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4部分:总则中低压配电线载波传输参数DL/T790.3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第1篇:频带和输出电平
DL/T790.32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21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中压绝缘电容型相相结合设备
DL/T790.32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22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中压相地和注入式屏蔽地结合设备
DL/T790.4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1篇:通信系统参考模型
DL/T790.43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一逻辑链路控制
DL/T790.433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3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面向连接的协议
DL/T790.44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层协议一配电线报文规范
DL/T790.442
DL/T790.4511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协议应用层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51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系统管理CLASEDL/T790.451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51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系统管理采用DL/T790.51协议集的系统管理信息库(MIB)DL/T790.46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网络层一无连接协议DL/T790.5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第1篇:扩频型移频键控(S-FSK)协议
DL/Z790.5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5-2部分:低层协议集移频键控(FSK)协议DL/Z790.53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5-3部分:低层协议集自适应宽带扩频(SS-AW)协议
DL/Z790.5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5-4部分:低层协议集多载波调制(MCM)协议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DL/Z790.55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5-5部分:低层协议集快速跳频扩频通信(SS-FFH)协议
DL/T790.6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A-XDR编码规则除DL/T790.6外,DL790的其他19部分已经发布。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EC61334-4-61:1998《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网络层无连接协议》(英文版)。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于跃海、吴福保、黄健、刘佩娟、陈道元。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國言
本部分与DL/T790.441联系紧密。在DL/T790.441中引用了最小三层体系结构作为通过使用有效的通信体系结构为低压配电线载波应用建立一个通信系统的范例。应用层
网络层服务
网络层
逻辑链路控制
面向连接的服务
逻辑链路控制
注:在IEC61334-4-61:1998中,上图没有编号和图题。管理服务
所建议的分层体系结构是开放的,支持在配电线载波应用中多子网(如中压网MV和低压网LV)情况下所需要实现的附加特性。图1的例子表示,基本三层通信体系结构提供了一条载波链路上各工作站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这些站的集合在这里被定义为一个“子网”。中心站
应用A
客户端
ACSE-DLMS
应用B
客户端
使用无连接或面向连
接的敷据链慎式的关系
使用无连接的
数据链模式的关系
应用A
服务器
ACSE-DLMS
外围站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可能重复的功能
图1基本分层的通信体系结构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另外,在属于不同子网的工作站上运行的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需要通信时,可以用作为网关的驻留应用程序的网络互连单元来连接这两个子网(见图2)。应用网关
应用C
服务器
ACSE-DLMS
应用c
应用B
客户端
客户端
应用A
客户端
ACSE-DLMS
中心站
子网1
应用A
服务器
ACSE-DLMS
可能重复的功能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应用B
客户端
ACSE-DLMS
子网2
图2通过应用网关的子网互连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可能重复的功能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另一种方法是定义一个支持路由功能的网络层实体,由它提供两个子网之间必要的地址映射(见图3)。
在图3的示例中,所有工作站都应实现网络层功能:当然,运行在同一子网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使用逻辑链路控制服务,这需要使用与赋给网络层实体的LSAP不同的LSAP,这将在后面定义。
通常,报文可用一种混合方法穿越多个子网,应用示例见图4。在下面的体系结构模型中定义,网络层的协议是位于网络层的用户和逻辑链路控制层之间的实现该协议的实体。
本部分特别参考了图4所示的应用,提供了网络层服务的定义和网络层协议的规范。网络层到应用层的映射功能在第6章中描述。V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节点路由站
网络层
子网1
应用B
客户端
应用A
客户端
ACSE-DLMS
网络层bzxz.net
中心站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网络层
子网2
应用A
服务器
ACSE-DLMS
网络层
应用B
服务器
ACSE-DLMS
网络层
可能重复的功能
图3通过节点路由站的子网互连
应用网关
应用C
服务器
网络层
应用A
服务器
节点路由站
应用C
客户端
应用B
客户端
应用A客
网络层
中心站
应用B
服务器
网络层
子网2
子网1
网络层
应用B
服务器
网络层
可能重复的功能
图4使用混合方法的子网互连
应用D
服务器
子网3
应用D
服务器
应用D
服务器
可能重复的功能
1总则
1.1目的和范围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网络层一无连接协议
本部分包含使用无连接的网络层过程时DCP网络层的子层实体在逻辑接口上与网络层的用户层和LLC子层连接所需的服务。
通过描述表征各服务的服务原语和参数,将服务说明成网络层用户和LLC服务之间的信息流。如果是无连接服务,本标准中的原语与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有关。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9387.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SO/EC7498-1:1994,IDT)GB/T9387.2一1995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7498-2:1989,IDT)
DL/T790.41一200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1篇:通信系统参考模型(IEC61334-4-1:1996,IDT)DL/T790.433-2005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33部分: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面向连接的协议(IEC61334-4-33:1998,IDT)DL/T790.441一200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层协议一配电线报文规范(IEC61334-4-41:1996,IDT)DL/T790.442一200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4-42部分:数据通信协议应用协议应用层(IEC61334-4-42:1996,IDT)1.3符号和缩略语
LLC-CO
connection oriented modeofLLCprotocollinkclass parameter inLLC serviceprimativesnetwork layer
network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N primitivenetwork layer service primativeNSAP
N-service
network 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network layer service data unitserviceprovidedby thenetwork layerquality of service in N-serviceprimatives2网络层服务定义
LLC协议的面向连接模式
LLC服务原语中链路级别参数
网络层
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网络层服务原语
网络层服务访问点
网络层服务数据单元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网络层服务原语中的服务质量
网络层服务原语充许在网络层的用户接口上进行无连接、无应答的数据传输,以提高底层LLC服1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务的寻址能力。
网络层数据传输原语引用了网络地址。通常,在全局网络中,属于不同子网的两个或多个站的MAC地址可能相同,每个站都应通过唯一的网络地址来唯一地标识。详细地说,一个网络层的用户通过由网络地址和NSAP选择器组合而成的标题来标识。这种方法与DL/T790.41中规定的方法类似。一条来自网络层的用户的报文带有相关的网络目的地址,网络层实体应在传输请求中将它映射到底层的LLC子层,成为该报文传输路径中位于下一站的相关LLC目的站地址。LLC目的站地址由两部分组成:LSAP选择器(将固定的十六进制数O1赋给所用的符号N-entity_LSAP,以标识该N-entity_LSAP)和MAC地址。因此,每个网络层实体都必须有一张路由表,以执行在网络目的地址和下一跃点里站的LLC地址间的地址转换。
网络层实体能识别它本站的网络地址,因此不会将发往本网络层的用户的报文传递到下一跃点的站,而只发往本网络层的用户。LLC子层承担的服务与LLC面向连接(LLC-CO)协议模式的服务有关。它们支持双向全双工数据传输的无连接LLC服务。
应指出,网络层不支持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这意味着NSDU的最大长度应与所有相关子网支持的长度兼容。
这些服务用抽象的方式描述。
2.1交互的概述
2.1.1数据传输服务
为双向数据传输规定了3种服务:-NData.request
-N.Data.confirm
NData.indication
图5表示了这些服务集的使用。
2.1.2管理服务
为管理提供下列服务:
N_Add_route.request:
N Del_route.request;
N Read_table.request:
N_Readtable.confirm;
N_Await_event.request:
N_Await_event.confirm
NLocal_address.request。
这些服务允许网络层管理实体建立和维护路由表,网络层实体按路由传递来自网络层用户或LLC子层的报文。
应指出,这些管理服务原语在通过网络层到用户接口时是不可见的。管理实体如何决定命令网络层建立和删除路由表中的数据元素的方法不在本部分的范围内。2.2 NData.request原语
2.2.1功能
传递N_Data.request给网络层实体以要求用网络层传输过程发送网络层服务数据单元给远端的网络层实体。
应用层
本地站
网络层
LLC-CO层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LLC-CO层
网络层
ication
注:在IEC61334-4-61:1998中,图5中原语用的缩写,这里改为原语全名。图5无应答的数据传输
2.2.2结构
该原语的语义如下:
N_Data.request(DestinationNSAPSource NSAP,
Destination_address,
Qos,
N Data indicatio
应用层
远端站
DestinationNSAP和SourceNSAP参数规定在数据单元传输中的远端和本地的NSAP。Destinationaddress参数规定数据传输中远端网络层实体的网络地址。QoS参数规定请求服务的质量,要直接映射到LLC子层的Lcls参数。NSDU参数规定将被网络层实体传送到对等网络层实体的网络服务数据单元。2.2.3使用
需将数据传送到对等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时,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产生该原语。收到该原语时,网络层实体会加上所有网络层特定的域(详见下文)并将正确构成的NPDU传递给协议的低层,以发送给对等网络层实体。接收该原语时,会产生LLCData.request,发给LLC子层实体。2.3NData.confirm原语
2.3.1功能
N_Data.confirm发出对传输NSDU的本地确认。该原语只在本地有意义,向发出NData.request原语的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提供适当的响应,表示该请求在本地执行成功或失败。2.3.2结构
该原语的语义如下:
NData.confirm(DestinationNSAPSourceNSAP
Destination_address,
Transmission Status
DL/T790.461—2010/IEC61334-4-61:1998DestinationNSAP和SourceNSAP参数规定数据单元传输中远端和本地的NSAP。Source_NSAP参数规定先前已发送N_Data.request,也是该确认需要发往的NSAP。Destination_address规定数据单元传输中远端网络层实体的网络地址。用TransmissionStatus参数将状态信息传回发出请求的本地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表示先前有关的NData.request原语是成功的或失败的。TransmissionStatus的值定义如下:0:如该请求被接受。
非0:如该请求无效。
2.3.3使用
用该原语返回给本地网络层用户以响应NData.request。除该网络层实体接受或不接受传输请求外,网络层用户不设定其他值。这里假定网络层的用户实体有足够的信息将NData.confirm和适当的NData.request关联。2.4NData.indication原语
2.4.1功能
NData.indication原语从网络层传送到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表示本地目的网络地址的一个NPDU已到达。该原语定义了从网络层实体到网络层的用户层实体的数据传送。2.4.2结构
该原语的语义如下
NData.indication(DestinationNSAP,SourceNSAP
Destination_address,
Source_address
DestinationNSAP和SourceNSAP参数规定数据单元传输中本地和远端的NSAP。Destinationaddress和Sourceaddress参数规定数据单元传输中本地和远端的网络层实体的地址。QoS参数规定接收的报文服务的质量,它由LLC子层传递的Lcls直接映射而得。NSDU参数规定网络层实体收到的网络服务数据单元。2.4.3使用
NData.indication从网络层实体传递到网络层的用户层的一个或多个实体,以表示从远端网络层实体发往本地网络层实体的LLCData.indication已到达。NData.indication带有一个NPDU,该NPDU的目的地址值包含在所认可的本地网络地址的列表中。只有Destinationaddress指定了某个本地NSAP时,才报告这样的NPDU。2.5NAddroute.request原语
2.5.1功能
从网络层管理实体传送到网络层实体的NAddroute.request原语,请求在路由表中插入一个条目。2.5.2结构
该原语的语义如下:
N_Add_route.request(Destination_addressSubnetwork,
LLC station addres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