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力行业标准(DL) > DL/T 698.42-2013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
DL/T 698.42-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698.42-2013

中文名称: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

标准类别: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电能 信息 采集 管理系统 通信协议 通信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698.42-2013.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 part4-2: communication protocol-concentrator downward communication.
1范围
DL/T 698.42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DL/T 698.42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以太网传输通道的本地通信组网方式,适用于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B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312- 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 2260--1991中华 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18030- 200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
GB/T 18657.1- -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GB/T 18657.2- -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
GB/T 18657.3- 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3篇 应用数据的一 般结构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主节点primary node
集中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
3.1.2从节点secondary node
采集器或计量点(电能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
3.1.3从节点附属节点sub node of secondary node
指与从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的附加设备,简称附属节点。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7.220
备案号:40015-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98.42—2013
代替DL/T698-199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
集中器下行通信
Data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energypart4-2:communicationprotocol-concentratordownward communication2013-03-07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3-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顿结构
用户数据结构
DL/T698.42—2013
DL/T698.42—2013
本标准是对DL/T698一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的修订。原DL/T698一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只是解决城市电网一户--表改造工程后大量低压用户的电能量采集,已经不适应当前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力营销技术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修订的标准扩展为电力系统各类终端侧电能实时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系统修订后的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DL/T698.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1部分:总则》:一DLT698.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DL/T698.3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用要求》;
-DL/T698.3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厂站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3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4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698.3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充第3-6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一通信单一DL/T698.36《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元要求》;
DL/T698.4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通信》;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DL/T698.4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集中器下行通信》;DL/T698.43《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3部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协议》:-DL/T698.44《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4部分: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DL/T698.4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面向对象的互操作性数据交换协议》;充第5-1部分:功能测试》;
一DL/T698.5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DL/T698.52《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5-2部分:远程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本部分是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第4-2部分,规定了集中器与下行通信模块的本地接口协议,主要内容包括:一一明确了接口协议的顿结构;一统了接口协议的顿格式:
一定义了集中器与下行通信模块间的物理接口:一考虑了系统对不同的下行通信信道的适应性,便于扩展新的通信方式和技术。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有限公司、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力合微电子有限公司、深1
圳市友迅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L/T698.422013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员:郑安刚、王伟峰、肖坚红、巫钟兴、李力、袁志双、杜晓峰、朱永、牛强。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1范围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2部分:通信协议一
集中器下行通信
DL/T698.42—2013
本部分规定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中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顿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以太网传输通道的本地通信组网方式,适用于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数据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312一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260—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18657.1一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顿格式GB/T18657.2一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
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
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18657.3—2002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1
主节点primarynode
集中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
从节点secondarynode
采集器或计量点(电能表)所在的本地通信模块。3.1.3
从节点附属节点subnodeofsecondarynode指与从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的附加设备,简称附属节点。3.1.4
相别phaseID
对应于节点信道时序物理相线,取值为1,2,3。3.1.5
信道标识channelID
载波通信报文传输相别。
DL/T698.42—2013
信号品质
signalquality
表达节点对载波信号质量的量化值,取值范围1~15。3.1.7
源地址
source address
传输数据顿的起始发送方的节点MAC地址。3.1.8
中继地址
relayaddress
传输数据顿时进行中继传送的节点MAC地址。3.1.9
目的地址destinationaddress
传输数据顿的最终接收方的节点MAC地址。3.2
符号和缩略语
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表1符号和缩略语
符号和缩略语
4顿结构
4.1参考模型
地址域
源地址
中继地址
目的地址
应用功能码
信息域
二一十进制编码
二进制编码
独立位组合
控制域
顿校验和
传输方向位
启动标志位
信息类标识码
用户数据长度
顿结构参考模型为基于GB/T18657.3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4.2
字节格式
頔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通信速率9600bps或以上,默认为9600bps,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和1个停止位“1”,0
起始位
4.3顿格式
4.3.1顿格式定义
定义见图1。
8个数据位
传输字节格式
DL/T698.42
偶校验位
本部分采用GB/T18657.1—2002的6.2.4FT1.2异步式传输顿格式,定义见图2。起始字符(68H)
长度L
控制域C
用户数据
校验和 CS
结束字符(16H)
传输顿格式
4.3.2传输规则
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顿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c)如按d)检出了差错,两顿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d)接收方校验:
1)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对于每顿:
一检验顿的固定报文头中的起始字符:识别1个长度L:
-每顿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6:顿校验和;
结束字符;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顿;若无差错,则此顿数据有效。4.3.3长度L
固定报文头
控制域
用户数据区
顿校验和
停止位
长度L是指顿数据的总长度,由2字节组成,BIN格式,包括用户数据长度LI和6个字节的固定长度(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校验和、结束字符)。长度L不大于65535。
4.3.4控制域C
4.3.4.1定义
控制域C表示报文的传输方向、启动标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类型信息,由1字节组成,定义见图3。
DL/T698.42—2013
下行方向
上行方向
4.3.4.2传输方向位DIR
传输方南位
启动标志位
图3控制域定义
通信方式
DIR=0:表示此顿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I:表示此顿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4.3.4.3启动标志位PRM
PRM=1:表示此顿报文来自启动站:PRM=0:表示此顿报文来自从动站。4.3.4.4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用户数据区的内容,具体见后续章节。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定义见表2。表2通信方式定义
用户数据
通信方式
集中式路由载波通信
分布式路由载波通信
宽带载波通信
微功率无线通信
以太网通信
具体定义参见用户数据结构部分。4.3.6顿校验和
指采用集中式路由方案的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指采用分布式路由方案的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指采用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
指采用微功率无线组网的通信
指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方式的通信顿校验和是控制域和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链路传输
4.4.1传输服务类别
传输服务类别见表3。
表3传输服务类别
发送/无回答
发送/确认
请求/响应
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不回答用
启动站发送复位命令,从动站回答确认启动站请求从动站的响应,从动站作确认,否认或数据响应4.4.2平衡传输过程
4.4.2.1适用信道
全双工接口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4.4.2.2发送/无回答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4.4.2.3发送/确认
DL/T698.42—2013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时,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顿;否则发送否认顿。4.4.2.4请求/响应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从动站响应新的请求服务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服务的响应。
4.5物理接口
4.5.1串行通信传输接口
TTL电平异步通信串行口。
4.5.2信号定义
集中器与本地通信模块间的详细物理接口信号定义见DL/T698.31。5用户数据结构
5.1用户数据区格式
用户数据区的顿格式定义见图4。信息域R
地址域A
应用功能码AFN
应用数据
图4用户数据区顿格式
用户数据区中所有预留部分均用0填充。5.2信息域R
5.2.1下行报文
下行报文的定义见表4。
表4信息域下行报文格式
数据内容
中继级别
纠错编码标识
速率单位标识
预计应答字节数
通信模块标识
附属节
点标识
信道标识
D14~DO
通信速率
报文序列号
信息域
地址域
应用数据域
数据格式
路由标识
字节数
DL/T698.42—2013
报文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路由标识: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T作在路由模式,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
附属节点标识:指从节点附属节点标识,0表示无附加节点,1表示有附加节点。通信模块标识:0表示对主节点的操作,1表示对从节点操作。冲突检测:0表示不进行冲突检测,1表示要进行冲突检测。中继级别: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信道标识: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纠错编码标识:取值范围0~15,0表示信道未编码,1表示RS编码,2~15保留。预计应答字节数:取值0~255,用于计算延时等待时间:为0时,延时等待时间为默认时间。
通信速率:表示通信波特率,BIN格式,0表示默认通信速率。-速率单位标识:0表示bps,1表示Kbps。一报文序列号:用以匹配上、下行报文的请求应答对应关系,值为0~255循环使用。5.2.2上行报文
上行报文的定义见表5。
表5信息域上行报文格式
数据内容
中继级别
电能表通道特征
末级应答信号品质
报文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报文序列号
通信模块标识
信道标识
实测相线标识
未级命令信号品质
路由标识
事件标患
数据格式
字节数
路由标识:D0-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工作在路由模式,D0=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
通信模块标识:0表示对主节点的操作,1表示对从节点的操作。中继级别: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信道标识: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实测相线标识:实测从节点逻辑主信道所在电源相别,0为不确定,1~3依次表示相别为第1相、第2相、第3相。
电能表通道特征:描述目的节点电能表通道的特征,取值范围0~15,0保留,1表示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单信道:2表示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两信道:3表示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4表示物理信道为三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6
DL/T698.42—2013
信号品质:分为15级,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信号品质,1表示最低品质。事件标志:DO为0时无上报事件,DO为1时有上报事件。报文序列号:用以匹配上、下行报文的请求应答对应关系,值为0~255循环使用。5.3地址域A
地址域由源地址A1、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组成,格式见表6。表6地址域格式
地址域
源地址A1
中继地址A2
目的地址A3
地址域格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数据格式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字节数
6×中继级别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1,主节点下行时,源地址A1是指主节点的MAC地址,中继地址A2和目的地址A3是指从节点的MAC地址:从节点上行时,源地址AI是指从节点的MAC地址,无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是指主节点的MAC地址。当为广播命令时,目的地址A3为广播地址999999999999H。5.4应用数据域
5.4.1应用数据域格式
应用数据域格式定义见图5。
应用功能码AFN
数据单元标识
数据单元
5应用数据域格式
5.4.2应用功能码AFN
应用层功能码AFN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具体定义见表7。表7应用层功能码定义
应用功能码AFN
应用功能定义
确认/否认
初始化
数据转发
查询数据
F1:确认
F2:否认
具体项口
F1:硬件初始化
F2:参数区初始化
F3:数据区初始化
F1:转发通信协议数据赖
FI:)商代码和版本信息
F2:噪声值
F3:从节点侦听信息
有路由
无路由
通信模块标识
2—2013
DL/T698.42
应用功能码AFN
07H0FH
16H~EFH
FIH~FFH
应用功能定义
查询数据
链路接口检测
控制命令
主动上报
路出查询
路由设置
路由控制
路由数据转发
路由数据抄读
文件传输
内部调试
表7(续)
具休项目
F4:主节点地址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F5:主节点状态字和通信速率
F6:主节点十扰状态
F7:读取从节点监控最大超时时间FI:发送测试
F2:从节点点名
F1:设置主节点地址
F2:允许/禁止从节点上报
F3:启动广播
F4:设置从节点监控最大超时时间F5:设置无线通信参数
F1:上报从节点信息
F2:上报抄读数据
F3:上报路由I况变动信息
F4:上报从节点信息及设备类型F1:从节点数量
F2:从节点信息
F3:指定从节点的上一级中继路由信息F4:路由运行状态
F5:未抄读成功的从节点信息
F6:主动注册的从节点信息
F1:添加从节点
F2:删除从节点
F3:设置从节点固定中继路径
F4:设置工作模式
F5:激活从节点主动注册
F6:终止从节点主动注册
FI:重启
F2:暂停
F3:恢复
F1:监控载波从节点
F1:路由请求抄读内容
F2:路由清求集中器时钟
F1:文件传输方式1
有路由
无路由
通信模块标识
有路由0,无路由1
有路由0,无路由1
有路由0,无路由1
有路由0,无路由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