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646-2016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L/T 1646-2016.Calculating method of technical index for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unit using absorption heat pump technology.
1范围
DL/T 1646规定了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进行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DL/T 1646适用于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项目的立项、设计、验收和运行、检修的性能评价,以及日常技术指标的统计计算、分析。其他余热利用热电联产形式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综合 能耗计算通则
GB 3102.4热学的量和单位
GB/T8117.1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第1 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
GB/T 8117.2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
DLT904火力发电厂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汽轮机余热回收steam turbine waste heat recovery
将汽轮机排汽或汽轮机组循环冷却水等携带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3.2余热回收热泵waste heat recovery heat pump
回收低温热源余热用于提供较高温度热量”的热泵。该热泵的低温热源吸热温度适用于余热回收,供热热流量及温度适用于热电联产供热。
3.3热泵组heat pump unit
多台热泵成组工作的装置组合。热泵组作为-一个整体其对外表现出的功能与单个热泵相同,本标准中技术指标同时适用于热泵和热泵组,使用“热泵(组)”表示。
标准内容
ICS27.010
备案号:57198-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646-2016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Calculating method of technical index for combined heat and powergeneration unit using absorption heat pump technology2016-12-05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7-05-01实施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热泵(组)参数及技术指标
供热机组综合指标
供热机组热经济性指标
附录A(资料性附录)
DL/T1646
6—2016
DL/T1646
6—2016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城区供电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宪、刘安、方占岭、石慧、张茂清、杨林、王占义、尹海宇、马洪波、邹炜。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号,100761)。
1范围
DL/T1646—2016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指标计算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进行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主要技术指标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热电联产项目的立项、设计、验收和运行、检修的性能评价,以及日常技术指标的统计计算、分析。其他余热利用热电联产形式可参照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3102.4热学的量和单位
GB/T8117.1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1部分:方法A大型凝汽式汽轮机高准确度试验GB/T8117.2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2部分:方法B各种类型和容量的汽轮机宽准确度试验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汽轮机余热回收
steam turbine wasteheat recovery将汽轮机排汽或汽轮机组循环冷却水等携带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3.2
余热回收热泵wasteheatrecoveryheatpump回收低温热源余热用于提供较高温度热量的热泵。该热泵的低温热源吸热温度适用于余热回收,供热热流量及温度适用于热电联产供热。3.3
热泵组heatpumpunit
多台热泵成组工作的装置组合。热泵组作为一个整体其对外表现出的功能与单个热泵相同,本标准中技术指标同时适用于热泵和热泵组,使用“热泵(组)”表示。3.4
驱动热源drivingheatsource
用于驱动热泵(组)的高温热源。3.5
余热热源wasteheatsource
热泵(组)回收用于供热的低温热源。按余热热源的不同可将热泵(组)分为蒸汽余热型热泵和1)根据GB3102.4,本标准将换热过程中传递的热能称为“热量”,符号使用Q:单位时间的换热量称为“热流量”,符号使用@。
DL/T1646—2016
热水余热型热泵。
4热泵(组)参数及技术指标
4.1参数
4.1.1驱动蒸汽压力2)
驱动蒸汽在进入热泵(组)进口处的压力(MPa)。应取热泵(组)入口蒸汽流量调节阀后压力。4.1.2驱动蒸汽温度
驱动蒸汽在进入热泵(组)进口处的温度(℃)。应取热泵(组)入口蒸汽流量调节阀后温度。4.1.3驱动蒸汽疏水温度
驱动蒸汽放热冷凝后的疏水在流出热泵(组)出口处的温度(℃)。4.1.4驱动蒸汽流量
进入热泵(组)的驱动蒸汽的流量(t/h),宜通过测量驱动蒸汽疏水流量获得。该流量应包含加入抽汽的减温水,当驱动蒸汽为湿蒸汽时,应同时包含气相与液相的流量。4.1.5余热蒸汽压力
余热蒸汽在进入蒸汽余热型热泵(组)进口处的压力(MPa)。4.1.6余热蒸汽凝结水温度
余热蒸汽放热后的凝结水在流出蒸汽余热型热泵(组)出口处的温度(℃)。4.1.7余热蒸汽流量
余热蒸汽进入蒸汽余热型热泵(组)的流量(th)。可通过测量余热蒸汽疏水流量或通过热泵(组)热平衡计算获得。
4.1.8余热水进口温度
余热水在进入热水余热型热泵(组)进口处的温度(℃)。4.1.9余热水出口温度
余热水在流出热水余热型热泵(组)出口处的温度(℃)。4.1.10余热水流量
余热水进入热水余热型热泵(组)的流量(t/h)。4.1.11热网水进口温度
热网水在进入热泵(组)进口处的温度(℃)。4.1.12热网水出口温度
热网水在流出热泵(组)出口处的温度(℃)。2)本标准中的压力若未经说明均为绝对压力。2
4.1.13热网水流量
热网水进入热泵(组)的流量(t/h)。4.1.14最低驱动蒸汽压力
DL/T1646—2016
热泵(组)达到给定制热流量对应的最低驱动蒸汽压力(MPa),应由热泵厂家提供的驱动蒸汽压力与制热流量变工况曲线获得。4.1.15最高驱动蒸汽压力
影响热泵(组)安全运行的最高允许驱动蒸汽压力(MPa),应由热泵厂家提供。4.1.16最高驱动蒸汽温度
影响热泵(组)安全运行的最高允许驱动蒸汽温度(℃),应由热泵厂家提供。4.1.17最低余热蒸汽压力
热泵(组)达到给定制热流量对应的最低余热蒸汽压力(kPa),应由热泵厂家提供的余热蒸汽压力与制热流量变工况曲线获得。4.1.18最高余热蒸汽压力
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的最高允许余热蒸汽压力(kPa),应由汽轮机制造厂提供。4.1.19最低余热水温度
热泵(组)达到给定制热流量对应的最低余热水进口温度(℃),应由热泵厂家提供的余热水进口温度与制热流量变工况曲线获得。4.1.20最高余热水温度
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的最高允许余热水温度(℃),即为汽轮机允许的最高循环冷却水温度,应由汽轮机制造厂提供的最高排汽压力结合凝汽器性能计算。4.1.21最低余热水流量
影响热泵(组)安全运行的最低允许余热水流量(t/h),应由热泵厂家提供。4.2技术指标
4.2.1余热供热流量
余热热源在热泵(组)中的放热热流量。对于蒸汽余热回收按式(1)计算,对于热水余热回收按式(2)计算。
式中:
s=×(h -hm)
dyr—热泵(组)的余热供热流量,GJ/h:gyr——进入热泵(组)的余热蒸汽流量,t/h:hyr——进入热泵(组)的余热蒸汽比焰,kJ/kg(1)
DL/T1646
—2016
hym——余热蒸汽凝结水比焰,kJ/kg。=9n×(hg-h)
式中:
4ys——进入热泵(组)的余热水流量,t/h:hyj——热泵(组)的余热水进口比熔,kJ/kg;hyse——热泵(组)的余热水出口比焰,kJ/kg。4.2.2驱动热源供热流量
驱动热源在热泵(组)中放热的热流量。按式(3)计算。9ga×(hg-hagan)
式中:
热泵(组)的驱动热源供热流量,GJ/h;热泵(组)的驱动蒸汽流量,t/h:热泵(组)的驱动蒸汽比焰,kJ/kghqd
-驱动蒸汽疏水比焰,kJ/kg。bzxZ.net
供热热流量
热泵(组)向外供出的热流量。按式(4)计算。r×(hube-hug)
式中:
热泵(组)的供热热流量,GJ/h;热网水流量,t/h;
热泵(组)的热网水出口比,kJ/kg:热泵(组)的热网水进口比焰,kJ/kg。4.2.4热泵(组)热平衡方程式
热泵(组)供热热流量、余热热流量、驱动热流量、消耗电功率及散热热流量满足式(5)的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可用于检查各参数计算准确性。=++3.6P-
工程中P和Φsr-般可忽略,热平衡方程可简化为式(6)。=d+
式中:
P一热泵(组)消耗的电功率,MW;@sr—热泵(组)的散热热流量,GJ/h。4.2.5电耗率
热泵(组)单位供热热流量所消耗的电功率,仅包含热泵(组)本身消耗的电功率。按式(7)4
计算。
式中:
电耗率,kWh/GJ。
4.2.6散热损失率
P×1000
进入热泵(组)总热流量中通过散热损失的份额。按式(8)计算。@+@+3.6P
式中:
—散热损失率。
4.2.7性能系数
DL/T16462016
反映热泵(组)能量转换性能的热力学指标,为热泵(组)的供热热流量和输入热泵(组)的高品质热量的比值,高品质热量包括驱动热源供热流量及输入电功率折算的热量。按式(9)计算。coP
式中:
性能系数。
理想可逆循环热泵性能系数COPk取决于热泵(组)工作温度,按式(1O)计算。COP.
式中:
可逆循环热泵的性能系数;
Twb.×(Tad.-Ty)
Ta.×(Tub,-Ty)
热网水在热泵(组)中吸热过程的平均热力学温度,K;驱动蒸汽在热泵(组)中放热过程的平均热力学温度,K:余热蒸汽或余热水在热泵(组)中放热过程的平均热力学温度,K。4.2.8热泵(组)内效率
反映热泵(组)能量品质利用程度的热力学指标。当驱动热流量和工作温度相同时,热泵(组)的供热热流量和可逆循环热泵供热热流量的比值。按式(11)计算。其中工作温度包括驱动热源温度,余热热源温度与热网水温度。=×100%
式中:
热泵(组)的内效率:
当驱动热流量相同时,相同工作温度下的理想可逆循环热泵的供热热流量,GJ/h。按式(12)计算。
Dkn=COPm×(中d+3.6P)
热泵(组)内效率、性能系数及相关温度之间关系满足式(13)。(12)
DL/T1646—2016
COP=n·COPa=n#×-
可见热泵性能系数取决于热泵(组)的内效率、余热工质平均热力学温度与驱动蒸汽平均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余热工质平均热力学温度与热网水平均热力学温度的比值。4.2.9驱动蒸汽进汽压损率
驱动蒸汽从汽轮机抽汽口到热泵(组)驱动蒸汽进口处的压力损失率,包含了热泵进口蒸汽流量调节阀的节流损失。按式(14)计算。5a= g二Pax100%
式中:
-驱动蒸汽进汽压损率:
Pg——用作驱动蒸汽的汽轮机供热抽汽在抽气口处的压力,MPa:Pe——驱动蒸汽在热泵(组)进口处的压力,MPa。4.2.10驱动蒸汽疏水过冷度
驱动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驱动蒸汽疏水温度的差值。按式(15)计算。to_qdn =fB_qd -tgan
式中:
tG_qln
驱动蒸汽疏水过冷度,℃:
驱动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驱动蒸汽疏水温度,℃。
4.2.11余热水压损
余热水流经热泵(组)后的压力降低值。按式(16)计算。Apys=Pyj-Pyso
式中:
热泵(组)的余热水压损,kPa;Apys
热泵(组)的余热水进口压力,kPa;Pysj
Pyse——热泵(组)的余热水出口压力,kPa。4.2.12余热水温降
余热水流经热泵(组)后的温度降低值。按式(17)计算。Arys = lyj-tys
式中:
Arys——热泵(组)的余热水温降,C;tysj
热泵(组)的余热水进口温度,℃:热泵(组)的余热水出口温度,℃。(14)
3余热蒸汽凝结水过冷度
余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余热蒸汽凝结水温度的差值。按式(18)计算。tG_ym=tBHy-ym
式中:
1BH_st
余热蒸汽凝结水过冷度,℃:
余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余热蒸汽凝结水温度,℃。
4.2.14热网水压损
热网水流经热泵(组)后的压力降低量。按式(19)计算。Apub=Pwij-Pwbc
式中:
热泵(组)的热网水压损,kPa:热泵(组)的热网水进口压力,kPa;热泵(组)的热网水出口压力,kPa。4.2.15热网水温升
热网水流经热泵(组)后的温度升高值。按式(20)计算。Awb = Twbe lwbj
式中:
热泵(组)的热网水温升,℃:热泵(组)的热网水出口温度,℃;热泵(组)的热网水进口温度,℃。4.2.16
冷凝器端差
DL/T1646—2016
热泵冷凝器中冷剂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和热泵的热网水出口温度(即为热网水冷凝器出口温度)的差值。按式(21)计算。Tp1n=IBH_nTwbe
式中:
一冷凝器端差,℃;
tgH_la
冷凝器中冷剂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4.2.17蒸发器端差
对于蒸汽余热回收,蒸发器端差为余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蒸发器中冷剂蒸发温度的差值。按式(22)计算。
tDz=IBH_y-TgH_f
式中:
蒸发器端差,℃:
TgH_zf
蒸发器中冷剂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22)
DL/T1646—2016
对于热水余热回收,蒸发器端差为热泵的余热水出口温度(即为余热水蒸发器出口温度)与蒸发器中冷剂蒸发温度的差值。按式(23)计算。Ip_zf=lysc-Izf
4.2.18运行小时数
统计期内热泵(组)处于运行状态的时间(h),以小时为单位,用表示。4.2.19利用小时数
统计期内热泵(组)的总供热热量和设计额定供热热流量的比值,以小时为单位。按式(24)计算。
TiyPon
式中:
热泵(组)的利用小时数,h;
统计期内热泵(组)的累计供热量,GJ:Q
DoN—热泵(组)设计额定供热热流量,GJ/h。4.2.20出力系数
统计期内热泵(组)平均供热热流量占设计额定供热热流量的百分比。按式(25)计算。×100%=×100%
中,-2
式中:
X——热泵(组)的出力系数:
热泵(组)的平均供热热流量,GJ/h。4.2.21堵管率
热泵某换热器封堵的换热管根数占总换热管根数的百分比。按式(27)计算。Naz×100%
式中:
La—堵管率:
堵塞的换热管根数:
N—总换热管根数。
5供热机组综合指标
5.1汽轮机组热耗量
汽轮机组从外部高温热源吸收的热流量,一般特指主蒸汽、再热蒸汽在锅炉中吸收的热流量。按式(28)计算。
式中:
d=[q×(hg-hg)-qw×(h-h)+qu×(h-h)-q×(hw-h,))xDL/T1646—2016
汽轮机组热耗量,GJ/h:
主蒸汽流量,th:
主蒸汽比焰,kJ/kg
给水比焰,kJ/kg;
过热减温水流量,t/h;
过热减温水比焰,kJ/kg
再热蒸汽流量,th:
再热蒸汽比烩,kJ/kg:
再热冷端蒸汽比焰,kJ/kg:
再热减温水流量,t/h:
再热减温水比熔,kJ/kg。
5.2供热热耗量
汽轮机组用于供热而消耗的热流量,包括从汽轮机组输送到供热设备的所有热流量。按式(29)计算。
g=+d+hg
式中:
一供热热耗量,GJ/h;
热网加热器供热消耗的热流量,GJ/h;d——热泵(组)供热消耗的热流量,包括驱动热源和余热热源提供的热流量,GJ/h:Pg—直接供汽消耗的热流量,GJ/h。5.3发电热耗量
汽轮机组热耗量中扣除供热热耗量后,用于发电的热耗量。按式(31)计算。m=-Rg
式中:
一发电热耗量,GJ/h。
5.4发电热耗率
热电联产汽轮机组发出单位电功率所消耗的热流量。按式(32)计算。10000hra
式中:
-发电热耗率,kJ/kWh;
机组发出的电功率,MW。
注:热电联产机组其他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参见DL/T904。(2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