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 CJJ/T 54-1993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CJJ/T 54-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J/T 54-1993

中文名称: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英文名称: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ewage stabilization pond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3-05-06

实施日期:1994-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04096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给水、排水工程>>P41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数:22页

标准价格:24.0 元

出版日期:1994-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田金质、王宝贞、祈佩时、陈士年、王德荣等

起草单位: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为使我国污水稳定塘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净化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及与城镇生活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的污水稳定塘的设计。 CJJ/T 54-1993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CJJ/T54-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pondsGJJ/T54—93
1993北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CJJ/T54—93
主编单位: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kANi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339号
根据建设部(90)建标字第407号文的要求,由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全国氧化塘协作组)主编的《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CJJ/T54一93,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全国氧化塘协作组)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五月六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1进水和出水控制点
3.2水质评价指标
3.3接纳污水水质
出水水质.
总体布置
塘址选择
总体布置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污水预处理
污水稳定塘系统
污泥处理与处置·
各种污水稳定塘设计
设计参
水生植物塘
污水养鱼塘
控制出水塘
6.10完全贮存塘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KAONTKAca-
..(11)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7塘体设计
:80996690608698
6696606660666690606600660666066c66666666660666o7.1
一般规定
866660966
堤坝设计
塘底设计
*+c+cc
进、出水口设计
附属设施
稳定塘附属设施
c0000000000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附:条文说明
工程2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
000000000000000000000
848941
.......
........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为使我国污水稳定塘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1.0.1
和法令,并达到净化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及与城镇生活污水水质1.0.2
相近的工业废水的污水稳定塘的设计。3污水稳定塘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1.0.3
关标准的规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nkAoNir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2术语
2.0.1稳定塘(stabilizationponds)以塘为主要构筑物,利用自然生物群体净化污水的处理设施。根据塘水中的溶解氧量和生物种群类别及塘的功能,可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曝气塘、生物塘。根据处理后达到的水质标准,可分为常规处理塘和深度处理塘。同义词:氧化塘(oxidationpond)。2.0.2厌氧塘(anaerobicpond)
塘水在无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2.0.3兼性塘(facultativepond)塘水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2.0.4好氧塘(aerobicpond)
塘水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2.0.5
5曝气塘(aerationpond)
设有曝气充氧装置的好氧塘或兼性塘。2.0.6生物塘(biological pond)人工种植水生植物或养殖水生生物的稳定塘。生物塘一般可分为水生植物塘、养鱼塘和生态塘。2.0.7水生植物塘(macrohydrophytepond)种植水生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水生植物的稳定塘。2.0.8养鱼塘(fishpond)
利用养殖鱼类,摄食水中藻类及各种浮游生物,以净化污水,并可回收资源获得经济效益的稳定塘。2.0.9生态塘(ecologicalpond)利用菌、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虾、鸭、鹅等形成多条食工程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物链,以达到净化污水目的的稳定塘。2.0.10常规处理塘(conventionalpond)作为一般生物处理设施的稳定塘。2.0.11深度处理塘(maturationypond)通常指与一股生物处理设施连用的生物塘,或常规二级处理设施之后,做进一步去除BOD5、病原菌和降低氮、磷含量之后的塘,亦称熟化塘(maturationpond)。2.0.12控制出水塘(controlledreleasepond)为解决超过受纳水体自净容量问题而设计的可调控污水排放的稳定塘。
2.0.13完全贮存塘(completecontainmentpond)污水贮存不外排,仅靠蒸发减少水量的稳定塘。2.0.14污水稳定塘系统
由预处理、兼性塘、好氧塘或曝气塘、生物塘等组成的串联组合。对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城镇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塘系统,可由预处理、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或曝气塘、生物塘串联而成。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kANi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1进水和出水控制点
3.1.1污水稳定塘系统进水控制点应设在第一座稳定塘的进水口。如果有预处理设施,应设在预处理设施的进水口。2污水稳定塘系统出水控制点应设在最后一座稳定塘的出3.1.2
水口。
2水质评价指标
指标。
宜选择pH值、SS、BOD项目作为污水稳定塘的水质评价应在进水和出水控制点进行水质、水量监测,以其去除效率衡量污水稳定塘的处理效果。3.2.3
处理与城镇生活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相应的水质指标。
3.3接纳污水水质
3.3.1污水稳定塘系统接纳污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标准的规定。3.3.2进入污水稳定塘系统的污水中含有抑制或危害塘中生物净化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1的规定。3.3.3稳定塘系统中设有厌氧塘时,进水BODs可放宽到800mg/1。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3.4出水水质
1污水稳定塘系统出水水质,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应符合3.4.1
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2采用稳定塘系统作为常规二级处理时,其出水应达到二级3.4.2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KANKAca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4总体布置
4.1塘址选择
4.1.1污水稳定塘选址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应以近期为主、远期扩建为原则。应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河道、池塘、沟谷、沼泽、湿地、荒地、盐碱地、滩涂等闲置土地。2塘址应选在城镇水源下游,并宜在夏季最小风频的上风4.1.2
侧,与居民住宅的距离应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4.1.3选择塘址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勘察及环境影响评价。
4.1.4塘址的土质渗透系数(K)宜小于0.2m/d。4.1.5
规定。Www.bzxZ.net
塘址选择必须考虑排洪设施,并应符合该地区防洪标准的塘址选择在滩涂时,应考虑潮汐和风浪的影响。4.2总体布置
稳定塘系统总体布置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总体布置应紧凑。
4.2.2系统内的道路宜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主干道可建双车道,宽度应为6~8m。
4.2.3多塘系统的高程设计应使污水在系统内自流,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
塘堤外侧应种树绿化,系统外围绿化林带宽度应大于10m。
工程建6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5工艺流程
5.1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使用。
污水稳定塘可自成系统,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选择污水稳定塘工艺流程时,应因地制宜。5.1.3
工艺设计应对污染源控制、污水预处理和处理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设计,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适宜的方案。
5.2污水预处理
1预处理设施应包括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其设计应符合5.2.1
现行的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5.2.2稳定塘系统预处理宜采用排泥周期较长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构筑物。
5.3污水稳定塘系统
稳定塘系统可由多塘组成,或分级串联或同级并联。2多级塘系统中,单塘面积不宜大于4.0×10°m2,当单塘面5.3.2
积大于0.8×10m2时,应设置导流墙。5.4污泥处理与处置
1、沉砂池(渠)宜采用机械或重力排砂,并应设置贮砂池或晒砂场。
污泥脱水宜采用污泥干化床自然风干,亦可采用机械脱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IT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