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SY/T 6533-2002 稳定试井测试及解释方法
SY/T 6533-200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Y/T 6533-2002

中文名称:稳定试井测试及解释方法

标准类别: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英文名称: Stability well test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2-05-28

实施日期:2002-08-01

作废日期:2007-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9657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设备>>75.180.99其他石油和天然气设备

中标分类号:石油>>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E10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工程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SY/T 6172-2006代替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Y/T 6533-2002 稳定试井测试及解释方法 SY/T6533-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75.180. 94
备案号:1047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标准分享网
wbzfyw.com
SY/T 6533—2002
稳定试井测试及解释方法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for systematic well testing
2002 - 05 - 28 发布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2- 08 - 01 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稳定试井测试方法
4稳定试并取资料要求
5稳定试并资料整理
6稳定试并资料的定性解释方法
7单相流动稳定试井采油井指示曲线的定量解释方法8油气两相流动稳定试升山线的定量解释方法断录A(规范性附录)符号注释
SY/T 6533—2002
SY/T 6533—2002
稳定试井也称系统试井或回压试井,是油、气生产或注水非现场常用的一种试井方法。稳定试并是建立并的生产能力或注人能力方程,因而实测的稳定试井成果是优化油、气生产井及注人并T作制度的重要基础资料。本标准对采油和注水并的稳定试并测试方法及资料解释方法做了规定,以规范这方面[。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节单位:中国有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间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亚东,张辉、于皆明。本标准为首饮发布。
1范围
稳定试井测试及解释方法
SY/T 6533—2002
本标准规定「采油井和注水并稳定试的测试力法和测试成果资料的解释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采油井和注水井的稳定试井测试、现场取瓷料要求和资料解释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谁,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月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Y/T5387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要求SY/T5968探升试油试采资料质量评定方法SY/T6013常规试油资料录取规范SY/T6221油旧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3稳定试井测试方法
3.1稳定试井原理
稳定试并是通过规定的测试及分析解释程序预测谐层生产能力和注人能力的大小,这一能力中并的稳定流量与压差关系表示,
3.2采油井稳定试并测试方法
3.2.1确定工作制度
不标准规定需要在4个或4个以上不同工作制度下测定并的地面流量及对应的稳定并底压力,绘制指示曲线,确定指示山线类型,建立生产能力方程,根据稳定试并设计确定工作制度及测点分布,每一T作制度应得到4·~5个测点的井底压力及产量数据,要求均匀分布。
3.2.2测试程序
测试前先测得稳楚的地层压力;流量由小到人依次改变工作制度,测得稳定的产量,流压等有关数据;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并测地层压力或压力恢复,3.3注水并全井视指示曲线测试方法采用降压法测试,测试前应在最高压力下放人注水量注水8h,第一点选用最高压力的注水量,改变工作制度,测其余各点,需测4个或4个以上1作制度,每一工作制度应达到注人量及并口压力稳定。
3.4注水井分层视指示曲线测试方法要求与测全升视指示曲线相同,但需要权据井下配水管柱的不同,做好分层注水量的计算和核实。
4稳定试井取资料要求
4.1、采油井稳定试井取资料要求1
SY/T 6533—2002
探并及试采井
有生产能力的探并及试采非在试油及试采期间都应取得稳定试井资料,录取资料的要求按照SY/T5387、SY/T5968及SY/T6013执行。4.1.2采油井
按开发方案投产后的生产并可根据生产情况及开发动态分析结果确定进行稳定试井,资料录取要求按SY/T6221执行。
4.2注水井稳定试井取资料要求
投注初期每口注水井都应测一次全并或分层的视指示曲线,以后应根据需要安排全井或分层的视指示曲线的测试。资料录取要求按SY/T6221执行。5稳定试井资料整理
5.1稳定试井曲线
稳定试井资料应理出以下曲线:采池并指示曲线:生产压差与产量的关系曲线:采油井系统试并曲线:产量、流压、含水率、生产气油比等与工作制度的关系曲线;流人动态曲线(IPR曲线):流压与产量关系曲线:-注水并全并及分层指示曲线或视指示山线。5.2续制试并典线时地层压力的处理当稳定试井测试前后测得的两个地层压力P1和Pk的差别在测压误差范用内时,所有工作制度中的地层压可取同一个地层压力值。当上述PB1和PR的差别超过测压误差范围内时,除第一个工作制度取R1值,最后一个工作制度取Pk元值外,其余工作制度的地层压力由式(1)确定:Ni- Ne(pri - prn)
PR = PR- Np-Nl
i = 1,2,-.,n
5.3采油井指示曲线
油井指示曲线分为以下4类:直线型(见图1曲线1)、曲线型(见图1曲线IⅡ)、混合型(见图1曲线Ⅲ)和异常型(见图1曲线IV)。利用上述指示曲线可以分析油并的流动状况。产量,/d
图1采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5.4采油并系统试井曲线
典型的采油并系统试并曲线见图2,可利用该曲线确定采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2
5.5油井流入动态曲线【EPR曲线】工作制度(油直径,)
图2系统试井曲线
产洲鼠
含水率
含妙比
气油比
SY/T 6533—2002
井底流压
图3是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的采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示意图,可用于采油并产能预测。IPR(P.)
IPR(p2)
产量,五*/d
图3预测不同地层压力的IPR曲线5.6注水井指示曲线
5.5.1注水井真指示曲线
如果每一工作制度下都测得注水井的稳定流压,则可和上述采油井一样,做出注水井指示曲线,称为真指示曲线。
也可以通过井口压力考水柱压力、管损、嘴损等求得吸水层的注人流压,从而在未实测流压的条件下做出注水井真指示山线,5.6.2注水井视指示曲线
如果每一工作制度下不测注水井井底流压,只测并口压力及对应的注人量,则可做出注水并视指示曲线:
注水井全井视指示曲线通常分为首线型和折线型。分层视指示曲线分为自线型、折线型及垂直型(见图4、图5、图6)。在利用指示曲线分析吸水能力及判断并下工具工作状况时,需将同一并、层3
SY/T 6533-—2002
不同时间的指示曲线面在、-图上,以对比分析。计水星,m*/d
图4直线型指示曲线
6稳定试井料的定性解释方法
6.1采油井指示曲线
6.1.1直线型
注冰量,\/d
图5折线型指示曲线
水草,d
图6垂直型指示曲线
特征为过原点的直线(见图1曲线I),--般是较小生产压差条件的单相渗流形成的。6.1.2曲线型
特征为过原点凸向产量轴的曲线(见图1曲线Ⅱ)。这类用线-般反映了单相非达西或油气两柜渗流的流动特点,在较大生产压差或流压小于饱和压力时形成。6.1.3混合型
特征为先是过原点的直线,然店紧接着是凸向产量轴的曲线(见图1曲线Ⅲ),直线部分为单相达西渗流,曲线部分包括单和非达西渗流及油气两相渗流等。6.1.4异常型
特征为过原点凸间压力轴的当线(见图1曲线)。产生该类曲线的原因包括测试工作制度未达稳定,新井井壁污染在测试过程中逐渐下降,以及随誉生产压差的增加有新的层位投人生产等。因此异常曲线并非一定是不存在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若为测试未达稳定所致,则应重测:6.2注水井全井视指示曲线
6.2.1直线型
特征为一斜率大子零的直线,不一定过原点:反映某一渗透层占的比例较大或某一单层为主要吸水层的情况。渗透率高时,直线偏近注水量轴:反之,偏近井口压力轴,6.2.2折线型
折线(向下)型反映注水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注水量和吸水指数都随压力增大。原因有:吸水层数增多,某些吸水层的注水压力达到该层的破裂压力以及吸水层的非均质等。折线(向上)型友映地层堵塞增加,吸水层减少或吸水层渗透率下降等原因。6.3注水井分层视指示曲线bzxz.net
6.3.1直线型
反映地层吸水量与注水压力成线性关系(见图4)。在层段内吸水层位较少、注人压力小于破裂压力的情况下常出现这情况:
6.3.2折线(向下)型
反映注水压力升高到某--值过、油层的吸水能力开始增强,或注水层段中增加了新的吸水层(见4
图5线)
6.3.3折线(向上】型
SY/T 6533—2002
在水嘴直径较小,油层吸水能力较强的情下发生(见图5曲线「)。原因是注水正力增高,使水嘴嘴损增大,导致注水量增加缓慢,6.3.4垂直型
在油层吸水能力强、水嘴直径小(不大于2nim)的情况下,容易测得此类视指示曲线(见图6)此类视指示曲线反映随注水压力的增加,嘴损也相应增加。而注水量变化不大。7单相流动稳定试并采油并指示曲线的定置解释方法7.1直线型指示曲线
对于直线型指示曲线或混台型指示曲线的直线部分、可以计算采油指数」。、排层渗透率K和计算地层压力
7.1.1采油指数
在直线上任取一测试点(。,)、则、为J, = 4p
7.1.2油层港透率
利用求得的采油指数。,由拟稳态流方程可求得储层平均渗透率 K为:K
1.842 B[1n()- 3 + S
对于部分钻开的块状油藏,用采油指数J。计算储层平均渗透率时,应考虑钻开程度不完善对产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以下的Muskat(麦斯凯特)公式计算储层的平均渗透率:JoBG
K=0.0864h
嘉(Ci - C2)-h(
Ci- in
C2元In
7.1.3地层压力
0.875hg+4
\+(0.875h,)4
+(0.125h.)3
1-0.875he)
(t - 0.125 )
将指示曲线直线部分外推至2,=0处求得的pw即为地层压力pR。7.2曲线型指示曲线
对于汕藏流体为单相非达两渗流时,曲线型指示曲线可用二项式表示:(4)
App -- aq + b?
什此可以计算油层渗透率K、非达西流动系数L)、流系数β以及任一流压pw下的产量g.n7.2,1油层潘透率
7.2.2非达西流动系数
D) = 6Kh /(1.842Bz)
SY/T6533—2002
7.2.3端流系数【或紊流系数】
7.2.4 任一流压 P下的产量 9c
7.80 × 10-11 F3 g
Va -4b(pR - pu)
此式的条件是地层压力r在试并期间保持不变。若P-为油并最小白喷流压,则式(12)可求出油并的最大自喷产量。
7.3混合型指示曲线
可分解为直线型和曲线型两部分求解并和地层参数:8油气两相流动稳定试井曲线的定量解释方法8.1地感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条件下的稳定试井解释8.1.1Vogel(沃格)方程
当油藏流体为油气两相时,可以用Vogel方程整理稳定试并资料。Vogel方程为:=1-0.2
由式(13)表示的曲线亦称PR曲线,即流人动态曲线,可用于求出任:流压Pi下的产油基403
8.1.2Felkovich(费特科维奇)方程该方程与气井的指数方程类似,其表达式为:= J(- t)n
该式也可求出任一流压下的产量。8.2.流压低于饱和压力、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条件下的稳定试井解释此时沃格方程改写为:
qu = Qb / (qo,max - Qb)
而Qb,9o,mac可用下式计算:
qb = J(Pr - pb)
9u. max = 5 +
式(16)中的「仍是采油指数,计算公式为J=a4(pR p0)+[1-02()-08(
· (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符号注释
二项式产能方程的系数,MPa/(rnr/d);二项式产能方程【见式(8)】的系数,MPa/(m/d)?-原油地层体积系数,m/m;
系统总有效压缩系数.MPaI
一非达西流动系数,(m3/d)-2:形状系数,见式(5);
h—储层有效厚度,m;
一钻开厚度,m;
采油指数,mr/(d-MPa);
-Fetkovich方程的系数,(tn2/d)/(MPa)zn;K—有效渗透率,10-\μum3;
第1个工作制度末的累积产量,m2或 t;Fetkovich方程的指数;
压力,MPa;
饱和压力,MPa;
地层压力,MPa:
流动压力,MPa
生产压差,MPa;
Ap=p-pwf
-油井产量,m2/d:
供给半径,m;
一油井折算半径,m;
S—表皮系数;
-地层原油粘度,mPa\s;
-地层原油密度,t/m2;
有效孔隙度,
SY/T 6533200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