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1794-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Y/T 1794-2021
中文名称:口腔胶原膜通用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医药行业标准(Y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27750
相关标签:
口腔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Y/T 1794-2021.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ental collagen membrane.
1范围
YY/T 1794规定了口腔胶原膜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
YY/T 1794适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软.硬组织缺损,起到引导.隔离、修补.固定.减张、替代等作用的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膜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 -2009 硫化 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 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1040.3- -2006 塑料拉伸 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 5009.6- -2016 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食 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 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4233.1- -2008医用输液 .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 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233.2- -2005医用输液 .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VT 16886.1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 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GBVT16886.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遺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GE/T 16886.4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GBVT 16886.5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 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6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
GB/T 16886.7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7 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T 16886.10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破试验
GB/T 16886.11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GB/T 16886.12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GB/T16886.2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
YY/T 0127.2口腔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 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
YY/T 0127.4口腔医疗器 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 植试验
YY/T 0127.8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皮下 植入试验
YY/T 0127.10口腔医疗 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鼠伤寒沙门氏 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YY/T 0268牙科学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单元:评价与试验
YY/T0606.25--2014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25部分:动物源性生物材料DNA残留量测定法:荧光染色法
YY 0954-2015无源外科植入物I 型胶原蛋白植人剂
YY/T 1511- 2017胶原蛋 白海绵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标准内容
ICS.11.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794—2021
口腔胶原膜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ental collagen membrane2021-03-10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2-04-01实施
YY/T1794—202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方法
-rKaeerKAca-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Y/T1794—202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盖思特利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建民、林红、张殿云、孙先昌、张贵峰、高建萍、王道、母瑞红。1
rrkaerkAca-
1范围
口腔胶原膜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胶原膜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YY/T1794—2021
本标准适用干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软、硬组织缺损·起到引导、隔离、修补、固定、减张、替代等作用的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膜材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1040.3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5009.6一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4233.1一200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3
GB/T 16886.4
GB/T16886.5
GB/T16886.6
GB/T 16886.7
GB/T16886.10
GB/T 16886.11
GB/T 16886.12
GB/T16886.20
YY/T0127.2
YY/T0127.4
YY/T0127.8
YY/T0127.10
验(Ames试验)
YY/T026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则和方法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口腔医疗器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理植试验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皮下植人试验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单元:评价与试验牙科学
YY/T0606.25—2014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25部分:动物源性生物材料DNA残留量测定法:荧光染色法
YY0954—2015无源外科植人物
I型胶原蛋白植入剂
YY/T1511—2017胶原蛋白海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rrKaerKAca-
YY/T1794—202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口腔胶原膜dentalcollagenmembrane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口腔膜材料,一般包括纯化胶原膜、重组胶原膜和脱细胞基质膜。纯化胶原膜是指利用动物组织提取的胶原蛋白经过物理或化学交联制备而成的膜状产品;重组胶原膜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经过物理或化学交联制备而成的膜状产品;脱细胞基质膜主要是采用化学和/或物理等方法去除组织/器官的细胞成分,同时保留其组织构架而得到的以细胞外基质为主要成分的膜。
动物源性材料patchutilizinganimal tissues and theirderivatives animal derived materials含有动物来源的材料(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全部或部分采用动物组织制成的,及采用动物组织衍生物或由动物体自然获取的物质经特定工艺处理而制成的材料,可用于缺损组织的填充、修复、屏障、防粘连等。
I型胶原typeIcollagenWww.bzxZ.net
由2条α肽链和1条α2肽链组成,结构具有三螺旋特点;按规则排列成束,以5个胶原分子聚集而形成胶原原纤维:多个胶原原纤维按规则以端端、首尾错位连接形成粗细不等的I型胶原纤维。3.4
添加物additives
医疗器械在生产、加工或贮存过程中,添加其中期望在最终产品中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物质,可以是天然或合成的物质。例如:交联剂、改性剂、保护剂、抗菌剂、无机矿物质等。4分类
口腔胶原膜材料按是否交联可分为交联膜和非交联膜;按来源分为同种异体、异种等:按来源部位分为真皮基质膜、心包膜、小肠黏膜下层膜等;按工艺分为脱细胞基质膜、纯化胶原膜、重组胶原膜等;按照预期用途分为引导组织再生膜、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牙龈黏膜等软组织修补再生膜等。5要求
5.1物理机械性能
5.1.1外观
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5.1.2尺寸
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5.1.3结构特性
制造商应对口腔胶原膜的结构特性(如:孔径天小、孔径分布、孔隙率等)进行描述,并明确其测试方2
nKaeerKAca-
法。产品的结构特性应符合制造商规定。5.1.4热变性(如适用)
热变性温度应符合制造商规定。5.1.5吸水性
液体吸收性应符合制造商规定。5.1.6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应不小于制造商规定。5.1.7断裂伸长率
断裂伸长率应不小于制造商规定。注:以非缝合方式使用的口腔胶原膜不适用此项。撕裂力
撕裂力应不小于制造商规定
注:以非缝合方式使用的口腔胶原膜不适用此项5.2
化学性能
5.2.1酸碱度
pH值应符合制造商规定。
5.2.2重金属总量(以铅Pb计)
应不大于10mg/kg。
5.2.3微量元素
YY/T1794—2021
镉(Cd)、铬(Cr)、铜(Cu)、铅(Pb)、钼(Mo)、铁(Fe)、镍(Ni)、砷(As)、汞(Hg)及工艺环节中引人的其他元素应小于制造商限量值。5.2.4环氧乙烷残留量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腔胶原膜,依照GB/T16886.7的规定,制造商应根据产品与人体的接触时间制定环氧乙烷残留量限值。
注:此项目适用于经环氧乙烷灭菌的胶原膜。5.2.5成分
5.2.5.1总蛋白含量:应符合制造商规定。2羟脯氨酸含量:应符合制造商规定5.2.5.2
胶原鉴定:如适用,应符合制造商规定注:此项目适用于纯化胶原膜和重组胶原膜,不适用于脱细胞基质类材料。5.2.5.4杂蛋白含量:杂蛋白总量应不大于制造商规定限量值,纯化和重组胶原膜除胶原蛋白外的任意种杂蛋白含量(质量分数)均<1.0%。3
KaeerKAca-
YY/T1794—2021
脂肪含量(质量分数):纯化和重组胶原膜应不大于1%。5.2.5.5
5.2.5.6DNA残留量含量:应符合制造商规定5.2.5.7宿主细胞残留量:应无完整细胞核。5.2.5.8炽灼残渣(质量分数):如适用,应不大于1%5.2.5.9添加物含量:如适用,建立并规定添加物许可限量,其含量应符合制造商规定。注:本标准未规定对添加物的识别,添加添加物的胶原膜特有的性能及功效由制造商另行规定。5.2.6助剂残留
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助剂种类,应规定相应加工助剂的残留量并符合制造商规定。3生物要求
5.3.1无菌
产品应无菌。
5.3.2细菌内毒素
应小于20EU/包装。
5.3.3生物学评价
按照YY/T0268及GB/T16886.1的原则并结合产品特性进行生物学评价。注:免疫原性控制方面,建议制造商根据GB/T16886.20YY/T1465系列标准及产品特性制定其产品中引起免疫反应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控制要求。6试验方法
6.1物理机械性能
6.1.1外观
取样品5片,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目测.应符合5.1.1的规定。6.1.2尺寸
采用通用量具测量(精确至0.1mm),应符合5.1.2的规定6.1.3结构特征
根据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应符合5.1.3的规定6.1.4热变性
称取2mg~10mg样品,置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样品池进行测量,温度扫描区间为25℃~200℃,升温速率为(1℃~10℃)/min,取峰值作为热变性温度,应符合5.1.4的规定6.1.5吸水性
取质量约为0.1g的试样,精密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l。将试样浸入盛有37℃土2℃蒸馏水的烧杯中,完全浸润,吸水饱和后。用镊子夹住样品一角从水中取出,持镊子将样品在水面上悬垂1min,沥去多余水分,再次称量,记为m2,按照式(1)计算吸水量。随机抽取试样5份,以平均值报告4
nKaeerKAca-
饱和吸水倍数,结果应符合5.1.5的规定。式中:
试样吸水倍数;
A=(m2-mi)/mi
试样浸水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m
m试样浸水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6.1.6拉伸强度
YY/T1794—2021
按GB/T528—2009中2型试样或GB/T1040.3—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1.6的规定。
6.1.7断裂伸长率
按GB/T528—2009中2型试样或GB/T1040.3—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1.7的规定。
注:以非缝合方式使用的胶原膜不适用此项。6.1.8撕裂力
将样品裁成长条形状(10mm×25mm)(见图1),在离短边边缘3mm处用4-0号缝合线穿过样品,对折缝合线,在距离穿孔处约5cm处将缝合线打结,防止缝合线脱落。在符合GB/T6682一2008的3级水中吸水饱和后。将样品未穿线一端和缝合线一端分别固定在力学试验机上,拉伸速度100mm/min,直至样品被撕裂,取拉伸负荷的最大值为本产品撕裂力。最终结果取5片产品撕裂力的平均值,应符合5.1.8的规定。
注:以非缝合方式使用的胶原膜不适用此项。25 mml
图1缝合线撕裂力测量示意图
6.2化学性能
6.2.1酸碱度
取适量样品,剪成碎块,以蒸馏水、生理盐水或符合GB/T6682一2008的3级水作为浸提介质,按照GB/T16886.12规定的表面积浸提方法浸提,在37℃土1℃密闭容器中浸泡24h,用校准的酸度计测定溶液pH,应符合5.2.1的规定。6.2.2重金属含量(以铅Pb计)
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第二法”进行,应符合5.2.2的规定。
rKaeerKAca-
YY/T1794—2021
6.2.3微量元素
按照表1所示方法对各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应符合5.2.3的规定。表1微量元素测试法列表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40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041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14233.1—2008规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4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注:标注“*”的元素所在方法为其仲裁测试方法。6.2.4环氧乙烷残留量
砷、汞、铅、铬、、镍、钴、铜等砷*、汞*等
砷、汞、铅*、铬*、镉*、镍*、钻*、铜*等依照GB/T16886.7规定方法检测,应符合5.2.4的规定,6.2.5成分
6.2.5.1总蛋白含量: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704\氮测定法第三法定氮仪法”进行,应符合5.2.5.1的规定。注:制造商根据经验值自行规定换算系数。6.2.5.2羟脯氨酸含量:按YY/T1511一2017中附录B羟脯氨酸的测定方法进行,应符合5.2.5.2的规定。
6.2.5.3胶原鉴定:如适用,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541电泳法的规定或氨基
酸测序法等方法进行,应符合5.2.5.3的规定。6.2.5.4杂蛋白含量:按照YY0954一2015中附录B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2.5.4的规定6.2.5.5脂肪含量:按GB5009.62016规定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2.5.5的规定。6.2.5.6DNA残留量:按YY/T0606.25—2014规定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2.5.6的规定。6.2.5.7宿主细胞残留量:取胶原膜产品3片,采用组织病理切片机切片,连续切片,间隔取片,每张膜制备切片5张,HE染色,显微镜观察,记录有无完整细胞核残留,应符合5.2.5.7的规定。6.2.5.8炽灼残渣: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841“炽灼残渣检查法”进行,应符合5.2.5.8的规定。
6.2.5.9添加物含量:按制造商规定方法检测,应符合5.2.5.9的规定。6.2.6助剂残留
按制造商规定方法检测,应符合5.2.6的规定。6.3生物性能
6.3.1无菌试验
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1011无菌检查法规定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3.1的规定。
rKaeerKAca-
6.3.2细菌内毒素
按GB/T14233.2—200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3.2的规定6.3.3
生物学评价
YY/T1794—2021
按照YY/T0268,YY/T0127.2、YY/T0127.4,YY/T0127.8,YY/T0127.10和GB/T16886.1、GB/T16886.3、GB/T16886.4、GB/T16886.5、GB/T16886.6、GB/T16886.10、GB/T16886.11、GB/T16886.12、GB/T16886.20进行检测或评价。rrKae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