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0527-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Y/T 0527-2009
中文名称:IS0143561-2003 牙科学复制材料
标准类别:医药行业标准(Y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9272666
相关标签:
2003
科学
复制
材料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Y/T 0527-2009/IS0143561 2003.Dentistry Duplicating materlal.
1范围
YY/T 0527规定了牙科复制材料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该复制材料主要用于制作从适当倒图封闭的母模型程制刚火包埋阳枚所隔的黑制的模胞。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啟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惨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熱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脱本。凡是不住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258.1- -000徐用磨具用磨料 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堰成(180 644-198.I01)
GB/T 9937口胞词汇(IS0 1942.1989,IDT)
YY 0468- 200牙科石膏刨品 (190 683.1998.MOD)
YY 0468- 2008牙科确取盐铸造 包埋材料(ISO 9694.1996 .MOD)
YY 0712- 200牙科硅 放乙酯铸造包埋材料(ISO 1141599.10
YY0718- 2000牙科石膏站 台剂特造包埋材料(ISO 7402000.IDT)
180 15912牙科学- 铸造包理材料和耐火代型材料
3术语和定义
GB/T 9087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侧四封闭bbeck et用蕴动的模四蜻和(或)其他材料。比如水门打.點土或聚台物材料充填母模星例凹,通过适当修整只留下制作修复体必领的例凹,以便使修复体达到最佳功能和舒造度。
注:母模盟侧国封闭也包括其他与制作修复体相关的表而修敌。
3.2
双晨煮册double boller密器系枕,通常包括三部分,上层容器与下层容器配合,通过下层容器中煮佛的水加盖好崖子的上层容器内的物质。
3.3
复制材料duplcating materbal弹性材料,用于取得物体(模或铸件)的柔韧的翻性复制晶--翻榄或模腔 .使耐火包埋豺料调和物或用于类似目的的其他调和物家生其中。从面制取原始物体的阳模复制件。
3.
不可造性复制材料o- rersble duliating materhal从可准生制度的状志转变成凝胶状或橡腔样状志,不能再返回则可重复使用的可指注稠度状态的材料。
标准内容
ICS11.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527—2009/ISO14356:2003牙科学
复制材料
Dentistry
Duplicating material
(ISO14356:2003,IDT)
2009-12-30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材料的性质和性能一要求
5.1一般要求
5.2融化温度--1类材料
灌注温度—1类材料
各组分色泽—2类材料
5.5细节再现性
与耐火包埋材(以及与合适的石膏)的配伍性弹性回复
抗撕裂强度
抗霉菌生长性一仅限1类材料.
试验方法
实验室环境
器具功能校验
试样准备和试验
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
结果表述
8试样制备和试验步骤
8.1融化温度试验一仅限1类材料细节再现性试验bzxz.net
与耐火包埋材(以及适用的石膏)的配伍性8.3
8.4弹性回复试验
抗撕裂强度试验·
8.6霉菌生长抑制试验一适用于1类琼脂材料9包装要求.·
10标签要求
11使用说明一
信息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抗撕裂强度试验可选择的操作步骤YY/T0527—2009/ISO14356.200310
YY/T0527—2009/ISO143562003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356:2003Dentistry-Duplicatingmaterial。本标准依据ISO14356:2003重新起草。本标准与ISO14356:2003的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标准与ISO14356:2003的主要差异如下: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9258.1一2000标准。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本标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9)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红、张殿云、孙志辉、白伟、张研。1范围
牙科学
复制材料
YY/T0527--2009/ISO14356.2003本标准规定了牙科复制材料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该复制材料主要用于制作从适当倒凹封闭的母模型翻制耐火包埋阳模所需的柔韧的模腔。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258.1一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ISO6344-1-1998,IDT)GB/T9937口腔词汇(ISO1942:1989,IDT)YY0462-2003牙科石膏制品(ISO6873:1998,MOD)YY0463-2003牙科磷酸盐铸造包埋材料(ISO9694:1996,MOD)YY0712-2009
牙科硅酸乙酯铸造包埋材料(ISO11246:1996,IDT)YY0713—2009牙科石膏结合剂铸造包埋材料(ISO7490:2000,IDT)ISO15912牙科学一铸造包埋材料和耐火代型材料3术语和定义
GB/T9937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倒凹封闭blockout
用流动的模型蜡和(或)其他材料,比如水门汀、黏土或聚合物材料充填母模型倒凹,通过适当修整只留下制作修复体必须的倒凹,以便使修复体达到最佳功能和舒适度。注:母模型倒凹封闭也包括其他与制作修复体相关的表面修改。3.2
双层煮器doubleboiler
容器系统,通常包括三部分,上层容器与下层容器配合,通过下层容器中煮沸的水加热盖好盖子的上层容器内的物质。
复制材料duplicatingmaterial
弹性材料,用于取得物体(模型或铸件)的柔韧的阴性复制品一阴模或模腔,使耐火包埋材料调和物或用于类似目的的其他调和物灌注其中,从而制取原始物体的阳模复制件。3.4
不可逆性复制材料non一reversibleduplicatingmaterial从可灌注稠度的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或橡胶样状态,不能再返回到可重复使用的可灌注稠度状态的材料。
YY/T0527-2009/ISO14356:2003
可逆性复制材料reversibleduplicatingmaterial材料可以循环使用的次数超过一次,经加热方式使其从有弹性的凝胶状转变成可灌注的稠度,通过冷却转变成凝胶状。
复制过程duplicatingprocess
(制作金属或陶瓷修复体时)从阴模制作母模型阳模复制件的过程。注1:复制过程按如下步骤进行:母模型倒凹被封闭;
复制材料灌注在倒凹封闭的母模型周围,直至胶凝或固化将复制材料与母模型分离,留下一个柔韧的阴模模腔,其表面构成母模型表面的阴模:包埋材料混合物灌注人该模腔中形成一个耐火模型,在该模型上用聚合物或蜡型或二者结合制作金属或陶瓷件的形状或在其上用陶瓷粉浆形成所雷形状。注2:石膏产品混合物或其他混合物也能被灌注人模腔中复制出用于其他目的的母模型的复制品。3.7
有效固化时间
effective setting time
(适用于在或接近口腔温度或室温下固化的材料)从各组分材料开始混合或加人其他化学激发剂开始计时,到被激活的材料达到下一步操作或拟用途中有效性能(如弹性、硬度)的时间。3.8
使用寿命functionallife
(可逆性复制材料)根据制造商说明书操作,在能够保证使用目的、没有失去所需性能的条件下,材料能循环使用的次数。
gelation
(琼脂复制材料)材料从相对较大流动性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在凝胶状态,材料产生了其使用目的所需的弹性性质。
直接包装(容器)immediatecontainer内表面直接接触被容纳材料的包装。注:直接包装可以是被更耐用的外包装保护的没有标签的容器,如罐,纸盒或桶。如果直接包装足够结实,没有外包装也能够保护内容物,则直接包装。若作为初始包装时,应贴上标签。
初始固化时间initial setting time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从各组分材料开始混合或加人化学激发剂时开始计时,直到试验显示混合物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开始固化的时间,以表明在随后可预知的时间内,将达到有效固化时间。注:制造商说明书给出的初始固化时间对试验操作者,用户和标准制定者是有用的,因为它们经常用来判定该产品质量是否适合用于试验或使用,例如,试验人员或用户认为初始固化时间与制造商声称的初始固化时间相近,他们通常会认为该产品适合试验或使用。对制定某些材料的标推是有帮助的,若在标准中需确定一个参考时间点,以此作为某些后续试验开始的基准。3.12
包理investment
(铸造)将含有结合剂的粉状耐火材料与专用液体混合成浆状,灌注到用复制材料制成的模腔(印模)2
YY/T0527—2009/ISO14356:2003中,硬化形成母模型的耐火阳模复制件,或者灌注于(蜡)型周围形成耐火铸模,用于成形陶瓷或金属。3.13
母模型mastermodel,definitivecast定型模型,(固定或可摘式义齿)牙弓硬组织和(或)软组织的阳模,通常经灌注石膏产品浆液到牙弓印模上制成。
融化melt
(琼脂可逆性复制材料)通过加热方式将材料从凝胶状态转变成可灌注的液态。3.15
外包装
outer package
用于零售包装的内含一个或多个直接包装或初级包装的包装纸或纸板箱,其上应按法律要求贴上规定的标签信息。
灌注温度pouring temperature
(复制材料)制造商说明书中标明的将复制材料灌注到被复制物周围的温度。3.17
初级包装(容器)primarycontainer零售包装组成部分,可以有外包装,也可无外包装,其上应按法律要求贴上规定的标签信息,例如:瓶,罐,桶,坛或管等。
注:初级包装也可以是直接包装,反之亦然。3.18
耐火材料refractory
加热至其使用所需的最高温度时仍能保持其有效的形状和组成的材料。3.19
浆液slurry
(陶瓷、石膏或耐火包埋材)由粉和水组成,或粉与其他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黏稠度使之灌注于模型周围或灌注人模腔中或用于其他用途,之后让之或使之硬化而形成预期的形状。3.20
贮藏storage
在防护环境下,第一次使用打开包装之前以及随后多次打开包装之间材料在直接容器中的存放。3.21
贮备(存储)(动词)store
(融化的琼脂可逆性复制材料)在制造商说明书中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使材料维持在可灌注的稠度状态。
4分类
复制材料有两种类型:
1类:可逆性复制材料;
2类:不可逆性复制材料。
5材料的性质和性能一要求
5.1般要求
为了达到客观评价复制材料的目的,在开始进一步评价前有必要重温第9、10和11条款。YY/T0527-2009/ISO14356:2003
5.2融化温度—1类材料
按8.1试验,融化温度不应超过制造商说明书[11c)2)]规定的最高温度。5.3灌注温度—1类材料
制造商推荐的最高灌注温度[11c)4)]不应超过54℃。5.4各组分色泽—2类材料
用于同一混合物的不同组分颜色应有强烈对比,以便能确定各组分被完全调和均勾。5.5细节再现性
按8.2试验,复制材料应能全程复制出试验块(图1)中di线和d.线间的b线(形成b线的阳模),并且能完全复制出d线和d.线。
5.6与耐火包理材(以及与合适的石膏)的配伍性按8.3试验,印模材料能与其上灌注的包埋材或石膏材料形成光滑表面,并能完全分离开。将包埋材或石膏灌注到复制材料表面的线上,应能复制出在d,和d(图1)线间连续的c线。5.7弹性回复
按8.4试验,材料的弹性回复率至少为96.50%。5.8抗撕裂强度
按8.5试验,1类材料的抗撕裂强度至少为0.3N/mm,2类材料的抗撕裂强度至少为1.0N/mm。5.9抗霉菌生长性一仅限1类材料按8.6试验,试样应显示无霉菌生长。6取样
被试样品应从零售包装的同一批号中取样。注:通常7.5L的1类材料和3.7L的2类材料足以进行全部试验和使检测者熟悉制样和测试所需的操作。7试验方法概述
7.1实验室环境
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所有试样制备及检测均应在实验室环境温度(23土2)C,相对湿度(50士10)%环境下进行。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用于试验的所有设备及材料在试样制备和测试前均应放于该环境中。
7.2器具功能校验
使用前检查所有配件、仪器、设备,确认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必要时进行校准,以保证这些器具能符合本标准或其他相关支持性标推的要求。7.3试样准备和试验
7.3.1概述
YY/T0527—2009/ISO14356.2003除非另有规定,应按制造商说明书推荐的设备和步骤准备和操作用以制备试样的材料[见11b)、11c)和11d。
用于试样制备和试验计时的计时器,如秒表,在30s内的精度为士1s。7.3.21类材料的准备
用双层煮器融化1类材料。每次试验时融化约700mL样品。只要能保证材料保持在推荐的温度和稠度状态,使再灌注时不需再次融化,则制作一组试样后,剩余的融化材料可用于制作第二组试样,并在当天完成试验。
7.3.32类材料的准备
对于2类材料,采用质量/质量比例,或按厂家规定的比例调和各组分。每个试样需准备约20mL的材料。
7.4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所需最少试样数为3个或5个,在相应的试样制备或试验步骤条款中有说明。除另有规定,均应遵守下列规则:对最少需3个试样的,先制备并测试3个试样。若3个试样中至少2个试样符合相关要求,则材料符合要求。若无试样符合要求,则材料不符合要求。若仅有1个试样符合要求,则再加测3个试样。若加测的3个试样全部符合要求,则材料符合要求;否则材料不符合要求:对最少需5个试样的,先制备并测试5个试样。若5个试样中至少4个试样符合相关要求,则材料符合要求。若仅有1个或2个试样符合要求,则材料不符合要求。若仅有3个试样符合要求,则再加测5个试样。若加测的第二组5个试样全部符合要求,则材料符合要求:否则材料不符合要求。
7.5结果表述
报告所测试的试样数,符合规定要求的试样数以及材料是否符合要求。8试样制备和试验步骤
8.1融化温度试验一仅限1类材料8.1.1器具
8.1.1.1陶瓷、玻璃或不锈钢双层煮器系统(3.2),容积能容纳最少700mL融化的复制材料。8.1.1.2温度测量装置,校准的76mm沉浸式温度计,分度值为0.1℃或等效的温度测量装置。8.1.1.3加热源,能够提供融化程序所需要的温度。8.1.2试验步骤(一次试验)
观察规定体积的材料(7.3.2)的融化速度。当材料接近融化最后阶段时,用测温装置(8.1.1.2)定期测量材料的温度,直至完全没有小块或小颗粒时为止。记录下此时的温度。8.1.3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判定将8.1.2记录下来的融化温度与制造商声称的最高温度[11c)2)]进行比较。记录此温度是否符合5
YY/T0527-2009/ISO14356:2003
5.2的规定。
8.2细节再现性试验
器具和材料
8.2.1.1试验块(见图1)。
8.2.1.2环形模具及环形模具固位座(见图2)。8.2.1.3腻子状材料,堵塞环形模具外部的孔,避免液状复制材料的泄漏。8.2.1.4平玻璃板或金属板,约50mm×50mm,至少3mm厚。8.2.1.5温度控制设备(烘箱,空调或水浴),能够给试样成型装置(8.2.1.1,8.2.1.2)提供一个环境,使之能够达到在复制材料灌注时,对母模型规定的温度[11b)3)]。8.2.1.6循环水浴(对1类材料),能设置温度达到说明书中规定的冷却灌注复制组合的温度[11b)4)。
8.2.1.7显微镜,配有4倍~12倍的放大镜和低角度照明。8.2.2试样制备(3个试样)
8.2.2.1初始推备
每次制样前,用合适的有效的溶液经超声波清洗试验块(8.2.1.1)。用显微镜(8.2.1.7)观察刻在试验块表面的线是否清晰可见和是否清洁无污染。将环形模具(8.2.1.2)放于环形模具固位座的固位槽上,用腻子状材料(8.2.1.3)塞住环形模具外部的孔。
将由这两部分组成的组件放在试验块上,形成试样成型腔。对1类材料,调整循环水浴(8.2.1.6)液面高度,使试样成型装置(8.2.1.1,8.2.1.2)放进去冷却时,液面在环形模具固位座底部以下约5mm处。之后将此全套组件以及平板(8.2.1.4)调节至规定温度(8.2.1.5)最少15min。8.2.2.2试样形成步骤
从温控环境中取出试样成型组件后,立即在规定的灌注温度([11c)4)]下,向试样成型腔中充填液态的复制材料,即沿着环形模具内表面倒人材料,使材料先接触试验块一侧表面a线、b线和c线,然后材料沿着线均勾地流至模具型腔的另一端。材料在模具成型腔中稍超填,之后施加轻力,将平板压向多余的材料,直至平板接触到环形模具的顶部。对1类材料,在空气中冷却组件5min,随后移入水浴中(8.2.1.6)再冷却15min。对于2类材料,按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温度[11b)4)放置,使之固化。在完成有效固化或胶凝程序后1min内,将复制材料环形模具组合与试验块分离,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试样表面。用清洁空气轻轻吹去表面存留的湿气。8.2.3试验步骤
从试样上吹去湿气后,立即用显微镜(8.2.1.7)检查试样是否符合5.5相关要求。应在将试样与成型模具分离后的3min内完成检查。对1类材料,重新湿润表面复制了线的试样,使之保持湿润,用于配伍性试验(8.3)。
注:在观察试样,判断在复制材料表面是否再现了所需的线,以及评价石膏/包埋材的配伍性时,不同颜色的材料可能需采用不同强度的光线或不同颜色的滤光片,或两者皆需要。8.2.4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及结果的表述按7.4和7.5进行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并记录结果。6
8.3与耐火包埋材(以及适用的石膏)的配伍性8.3.1器具及材料
YY/T0527--2009/ISO14356.20038.3.1.1细节再现性试样,按8.2.2制备试样,按8.2.3检查,应符合5.5对细节再现性的要求。8.3.1.2模具处理剂,在灌注包埋材或石膏产品前,用符合制造商说明书推荐的任何模具处理剂,处理复制材料模腔。
8.3.1.3开口模具(见图2)带有夹持装置,例如螺纹齿轮夹,能关闭开口。在制备石膏或包埋材试样时,当模具被螺纹齿轮夹夹紧时,模具开口应能闭合。随后松开夹持力,开口模具的开口应能打开,方便试样取出。若用黄铜合金制作开口模具,则材料的弹性极限应变应足够大,以便模具开口的宽度在反复开闭后不会产生永久变形。8.3.1.4脱模剂,如硅脂,与开口模具(8.3.1.3)以及包埋材和石膏不能发生反应。8.3.1.5耐火包埋材,符合11b)9)要求。8.3.1.6石膏制品,若需要,应符合11b)10)要求。8.3.1.7显微镜,符合8.2.1.7要求。8.3.2试样预备
8.3.2.1概述
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对每一不同结合剂种类的包埋材(8.3.1.5)准备3个试样。如使用说明中也规定了石膏制品(8.3.1.6),也制备3个石膏制品试样。8.3.2.2初始准备
在测试无论是包埋材(8.3.1.5)还是石膏制品(8.3.1.6)的配伍性之前,先根据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相关标准评价每一种产品的固化时间。产品批次不符合相关要求时不能用于配伍性试验。注:本标准第2章描述的固化时间试验不是用于测定最终固化时间或有效固化时间,但它是用于测定本标准中3.11条款下的术语“初始固化时间”的。在开口模具(8.3.1.3)内表面及开口面涂一薄层脱模剂(8.3.1.4),用齿轮夹使模具开口关闭在将复制材料试样从模具组件中取出之前,根据相关标推【见11b9)或11b)10)]的要求,立即按照包埋材或石膏制造商说明书提供的比例,调和用于制各试样的包埋材或石膏的各组分(粉和液)。8.3.2.3试样制备步骤
在完成检查复制材料(8.3.1.1)是否符合细节再现性(5.5)的要求后,在5rmin内完成以下3个步骤:将试样划线面朝下,固定于开口模具的凹陷处,形成一个能灌注石膏或包埋材的空腔。将整个装置翻转过来,开始按比例调和材料各组分。将调和物在机械震荡下沿模具腔内表面分层倒人开口模具内,使之先覆盖试样表面一侧的凸起的线(图1中a线和b,c线)的一端,之后让其逐渐均匀流至线的另一端。在模具腔内添加调和物至稍欠填。
在测得的包埋材或石膏(8.3.2.1)的固化时间(初始固化时间)后45min,从开口模具上移开夹持器,并将包埋材或石膏与模具组件腔分开。8.3.3试验步骤
用显微镜(8.3.1.7),低角度照明下检查样品表面的线,是否符合5.6(见8.2.3注)规定。8.3.4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判定和结果表述按7.4和7.5的规定进行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判定,并记录结果。7
YY/T0527—2009/ISO14356:20038.4弹性回复试验
8.4.1器具——1类材料
8.4.1.1试样成型模具(见图3)。8.4.1.2聚合物环形管容器(见图4中的9),如一段起的管,尺寸约为高35mm,内径38mm,壁厚3.7mm。
8.4.1.3玻璃底板,约为50mm×50mm,厚度为6mmc见图4)。8.4.1.4试样上表面成型板,块聚合物的平板,尺寸约为25mm×25mm,厚度6mm(见图4)。8.4.1.5循环水浴,同8.2.1.6。8.4.2器具—2类材料
8.4.2.1对开模具及固定圈,用于成型试样(见图5)。两块玻璃或金属平板,约50mm×50mm,至少3mm厚。用于成型试样的上表面和下表面。8.4.2.2
8.4.2.3聚乙烯薄膜,无皱,约50mm×50mm,0.035mm厚(每一试样2片)。8.4.2.4脱模剂,如硅脂。
8.4.2.5C形夹,最小螺旋开口40mm,最小夹口深度30mm。8.4.3器具-1类材料和2类材料
温控装置,同8.2.1.5。
8.4.3.2玻璃或金属平板,约15mm×15mm,厚2mm8.4.3.3试验装置,如图6所示。百分表的精度为0.01mm,并能对试样施加连同平板(8.4.3.2)的质量共计(0.6士0.1)N的初始力。锁紧测试装置上的固定螺丝,使其对试样的压缩限定在(4士0.1)mm。8.4.4试样准备-1类材料5个试样)8.4.4.1初始准备
调整循环水浴(8.4.1.5)的液面,将试样成型组件(8.4.4.2)放进去冷却时,液面高出底板(8.4.1.3)顶部约15mm。
当制造商说明书规定在灌注复制材料前需加热或冷却母模型时,应将试样成型模具(8.4.1.1),环形管(8.4.1.2)和样品上下盖板(8.4.1.4)放置于温控装置(8.4.3.1)中至少15min。不要调定玻璃底板(8.4.1.3)的温度。
8.4.4.2试样制备步骤
尽快连续完成下列5个步骤:
将试样成型模具从温控装置中取出,将环形管放在底板中间。在环形管内灌注液体材料,至稍高于管的一半处。将试样成型模具(8.4.1.1)压在复制材料上,并使模具的底部坐落于底板中央并与之接触,迫使复制材料压向上方并高出模具腔。注:为了使模具与底板接触的操作容易些,可以用大的手术钳或V型夹或锻子夹紧缠绕模具的橡胶带(图4中的8),直接将模具放置到底板上并接触底板。同样的工具可以用于放置下面的步骤中要求的上表面成型板。将试样上表面成型板(8.4.1.4)压向从模具上方挤出的复制材料上,直至该板达到模具上表面的中心
再灌注材料覆盖成型板上表面,并稍稍超充环形容器(8.4.1.2)。将此模具组件在空气中冷却5min,然后浸人图4所示的循环水浴(8.4.1.5)中冷却30min。在完成规定的冷却步骤后40s内,将试样从模具组件中分离出来,将试样安置在测试装置8
(8.4.3.3)的基座上,使测试板(8.4.3.2)中央放在试样项部。8.4.5试样准备—2类材料(5个试样)8.4.5.1初始准备
用聚酯薄膜(8.4.2.3)覆盖玻璃板或金属板(8.4.2.2)的一面。YY/T0527-2009/ISO14356:2003
在对开模具和固定圈(8.4.2.1)各表面涂布一薄层分离剂8.4.2.4)。将固定圈放在覆盖了聚酯薄膜的平板上,如果母模型对温度有要求,要求温度高于或低于室温,则将此模具组件和对开模具的两半放置在温控装置(8.4.3.1)中,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调温至少15min。8.4.5.2试样制各步骤
按比例混合各组分并快速连续完成下列5个步骤:在固定圈内灌人稍超过圈的一半的调和好的材料;将两半对开模具一起压向固定圈内的复制材料直至其底部接近盖有聚乙烯薄膜的平板,迫使材料因向上挤压高于对开模具顶部;将第二块盖有聚乙烯薄膜的板压向挤出模具顶部的材料,使板接近对开模具的上表面。之后用C形夹(8.4.2.5)夹紧,使板与对开模具的上下表面接触。注:若用玻璃板而非金属板,则在玻璃板与C形夹之间应放金属垫板以防玻璃板产生划痕或破裂。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中规定的获得材料有效固化的时间/温度[11b)4)条件下,使此组件中的材料固化。
在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固化时间完成后40s内,将试样取出,放置在同1类材料相同的测试装置上测试。
8.4.6测试步骤—1类材料和2类材料用试验装置按照下列时间表进行测试,对1类材料,为水浴冷却结束时间,对2类材料,为制造商说明书规定的固化时间【见11b)4】]。-t十45s:轻轻放下百分表项杆,使之与试样顶部的测试板接触;-十55s:读取百分表读数,将接触测试板的百分表项杆抬起,记录读取的百分表读数,记为h1;-t十60s:控制测试装置上的固定螺丝,在1s内使试样压缩(4士0.1)mm。让变形力缓慢释放5s。之后拾起顶杆,使之与试样上方的测试板脱离接触;注:测试过程中,为防止在施加变形力过程中试样的侧向移动,可以在仪器底座表面以及在试验过程中与试样项部和底部表面接触的测试板上包衰一张P600的砂纸。—t十170s:轻轻将百分表顶杆放回试样项部的测试板上;-t十180s:读取百分表读数,记为hz:8.4.7结果计算
应用下式计算每一个试样的弹性回复率K,以百分比表达,精确至0.05%。(hi-h2)
K=100-100(
其中:
模具的高度;
hi-在t十55s时的百分表读数(在试样形变之前);ha—在t十180s时的百分表读数(形变压力从试样上移除后115s)。舍弃有缺陷的试样的值。
注:对透明试样,在测试前可以发现孔隙缺陷。对不透明试样,在测试结束后,将试样同轴分为八等份,检查每一部分,孔隙缺陷可以被发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