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TB/T 3489-2017 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
TB/T 3489-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3489-2017

中文名称: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7121922

相关标签: 可控 货物 列车 尾部 安全 防护装置 附属 设备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T 3489-2017.Controllable end-of-freight train safety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
1范围
TB/T 3489规定了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可控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设备接口、通信协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
TB/T 3489适用于可控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2423.8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d:自由跌落
GB/T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24338.4- -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 第3-2 部分:机车车辆设备
GB/T 25119- 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 置
GB/T 28792- -2012 列车 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技术条件
TB/T60--2014机车车辆用制动软管连接器
TB/T 1875- -1987列车 无线电通信天线类型、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
TB/T3230- -2010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业务机车同步 操控信息传送系统
YDN 034.1- -1997 ISDN 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1 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
YDN 034.2- -1997 ISDN 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2 部分: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YDN034.3-1997 ISDN 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3部分: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3.2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489—2017
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Controllable end-of-freight train safety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2017-10-12发布
国家铁路局
2018-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代号及缩略语
可控列尾装置
设备接口
通信协议
附属设备
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电池及充电器
方形天线底座安装尺寸及天线外形TB/T3489—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TB/T3489-2017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铁列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捷科技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激、张杰、蒋文怡、雷岳莉、杨鹏、张超1范围
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TB/T3489—2017
本标准规定了可控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可控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主要功能和性能、设备接口、通信协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可控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CB/T24338.4—2009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25119—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B/T28792—2012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技术条件TB/T60—2014机车车辆用制动软管连接器TB/T1875一1987列车无线电通信天线类型、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TB/T3230一2010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业务机车同步操控信息传送系统YDN034.1-19971
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1部分:物理层技术规范YDN034.2—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范第2部分: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YDN034.3—1997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规范第3部分: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DISDN支持的具备V系列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ITU-TV.100
3术语定义、代号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机车号enginenumber
标识牵引机车的号码(含型号和编号)。3.1.2
同步制动
synchronous braking
可控列尾主机根据收到的机车制动减压信息,控制减压装置在列车尾部实施减压制动。3.1.3
列尾连接endoftrainconnect
可控列尾主机与可控列尾机车台在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内通过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的方式建立唯一对应关系。
TB/T3489-2017
3.2代号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Cs:电池组的额定容量。
n:单体电池的串联只数。
Um:GSMPhase2+规范中定义的空中接口。3.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N:地面应用节点(ApplicationNodecontroller)CSD: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ircuitSwitchData)GSM-R: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ailway)HCU:可控列尾机车台GSM-R网络通信单元(HeadoftrainCommunicationUnit)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Center)OCU:车载通信单元(OnboardCommunicationUnit)PRI:基群速率接口(PrimaryRateInterface)TAX:机车安全信息综合检测装置TCU:可控列尾主机GSM-R网络通信单元(endofTrainCommunicationUnit)4可控列尾装置
4.1设备工作环境要求
4.1.1环境温度
可控列尾主机工作环境温度为-30℃~+55℃,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工作温度为-25℃~+65℃,可控列尾控制盒工作温度为-10℃~+45℃,AN工作环境温度为-5℃~+45℃。4.1.2相对湿度
可控列尾主机:不大于99%RH(室温25℃时)。可控列尾机车台:不大于95%RH(室温25℃时)。AN:不大于90%RH(室温25℃时)。4.1.3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为70kPa~106kPa。
4.1.4外壳防护
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一2008的规定,可控列尾主机达到IP53的等级要求,可控列尾机车台达到IP52的等级要求。电磁兼容
可控列尾主机和可控列尾机车台符合GB/T24338.4—2009中的规定。4.1.6
振动和冲击
可控列尾主机、可控列尾机车台符合GB/T25119—2010中第12.2.11条中B级的规定。注:当设备的工作环境有差别时,由用户和制造方协商决定采取特殊的措施。4.2设备组成
4.2.1可控列尾装置主要设备由可控列尾主机(含电池)、可控列尾机车台和AN三部分组成。2
TB/T3489-2017
4.2.2可控列尾装置的通信由GSM-R网络承载,采用CSD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设备通信关系示意图见图1。
可控列尾监测设备
可控列尾机车台
出人库检测设备
以太网
可控列尾主机检测台
GSM-R网络
可控列尾机车台
可控列尾主机
设备通信关系示意图
可控列尾机车车号确认仪
4.2.3可控列尾主机由TCU模块、主控单元、风压传感器、可控式电磁排风阀、记录单元、自控闪光单元、天线、专用电池、风管及挂接单元等构成。可控列尾主机组成见图2。
车辆设备
车辆尾部
挂接单元
制动管
挂接单元
TCU模块(A)
TCU模块(B)
可控列尾主机
自控闪光单元
专用电池(A)
专用电池(B)
主控单元
图2可控列尾主机组成框图
记录单元
风压传感器
风压传感器
可控式电磁
排风阀(A)
可控式电磁bzxZ.net
排风阀(B)
4.2.4可控列尾机车台由主机、可控列尾控制盒、天馈线和控制电缆等构成。可控列尾机车台组成见图3。
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由HCU模块、功分器、主控单元、记录单元、电源单元等构成。在装备OCU的机车上,可由OCU代替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4.2.5AN由编组控制单元A、编组控制单元B、管理维护单元、记录单元、电源单元、PRI接口单元和管理维护终端等构成。
TB/T3489-2017
4.3结构和外观
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
HCU模块(A)
HCU模块(B)
记录单元
电源单元
4.3.1可控列尾主机
主控单元
功分器
可控列尾机车台组成框图
4.3.1.1可控列尾主机标志的显示应符合下列规定:TAX
可控列尾控制盒
天馈线
a)昼间采用红白相间的标志。标志尺寸:不小于150mm×100mm。夜间采用自动闪光标志,发红光强度不小于5cd。b)
4.3.1.2可控列尾主机安装在列车最后车辆末端的车钩上,其风管与列车尾部主风管可靠连接。安装装置应适合各种车钩,牢固安装并有锁闭装置。4.3.2可控列尾机车台
4.3.2.1主机
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结构符合下列规定:a)
标明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和制造序列号。结构设计应满足不打开其机壳就能测量电性能。面板应包括电源开关、电源接口,控制盒接口、天线接口、维护下载接口和状态指示灯。可控列尾机车台外形尺寸长×宽×高不大于240mm×360mm×210mm含减振架、接口、把手)。d)
4.3.2.2可控列尾控制盒
可控列尾控制盒结构符合下列规定:采用非嵌人式安装方式,安装并固定在司机室内便于司机操作的位置,外形尺寸长×宽×厚a)
不大于230mm×130mm×60mm(接口、按键除外)。b)
面板设置液晶显示区和功能按键区,显示屏尺寸不小于4.3英寸,面板设置示意图见图4。0
液晶显示区
可控列尾控制盒面板设置示意图图4
4.4设备功能要求
4.4.1可控列尾主机
4.4.1.1向AN进行注册、注销功能4.4.1.2与ANCSD通信功能,与AN通信中断后,自动向AN进行注册功能TB/T3489-2017
4.4.1.3通过可控列尾机车车号确认仪向可控列尾主机输入机车号,与机车建立列尾连接关系功能。
4.4.1.4标识列车尾部、风压检查、辅助排风制动、电池欠压和主管风压不正常自动报警功能。4.4.1.5同步制动功能,减压时机、减压速率和减压量与机车制动同步。4.4.1.6TCU模块以主备方式自动切换功能。风压传感器、可控式电磁排风阀以元余方式工作功能。4.4.1.7
4.4.1.8与可控列尾机车台时间同步功能。4.4.1.9数据记录和下载功能,采用循环覆盖方式存储,记录内容包括机车号、可控列尾主机ID、日期时间、指令、风压、GSM-R网络状态等。注:可控列尾主机ID是标识可控列尾主机的号码,含标识代码“K\和设备序列号。4.4.2
可控列尾机车台
4.4.2.1向AN进行注册、注销功能。2与ANCSD通信功能,与AN通信中断后,自动向AN进行注册功能。4.4.2.2
从TAX中接收列车管压力、均衡风缸压力及时间等信息,向可控列尾主机传送功能。4.4.2.3
4.4.2.4将数据通过AN上传到可控列尾监测设备功能。4.4.2.5
显示机车号、风压数值、均衡风缸风压、电池电量和工作状态功能。手动和自动发送查询尾部风压和电池电量功能。4.4.2.7
操纵可控列尾主机辅助排风制动功能。4.4.2.8
显示和语音提示电池欠压和主管风压不正常自动报警功能。4.4.2.9
语音提示列尾连接中断功能。
参数设置存储功能,包括设置机车号等。数据记录及下载功能,采用循环覆盖方式存储,记录内容包括开机、指令、司机操作、GSM-R4.4.2.11
网络状态,GSM-R网络接收电平等。4.4.2.12向可控列尾主机输出时间功能。4.4.2.13HCU模块以主备方式自动切换功能。4.4.2.14出人库检测功能。
4.4.2.15开机自检及自检结果显示功能。4.4.2.16可控列尾控制盒与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或0CU和TAX相连接,由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或OCU供电,通过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或OCU发送司机指令和接收信息,每个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连接1个或2个可控列尾控制盒。
4.4.2.17可控列尾控制盒风压数值应在指定区域以醒目方式显示,同时具有语音提示和显示报警功能。
4.4.2.18可控列尾控制盒主界面分为基本信息显示区、列尾风压显示区、均缸风压显示区、电池电量显示区和工作状态显示区。主界面分区示意图见图5。5
TB/T3489—2017
基本信息显示区
列尾风压显示区
均缸风压显示区
电池电量显示区
工作状态显示区
主界面分区示意图
可控列尾控制盒主界面的各显示区按以下要求进行信息显示:基本信息显示区:用于显示机车号、扬声器音量、GSM-R网络接收电平等。列尾风压显示区:用于显示列尾主机风压数值。均缸风压显示区:用于显示从TAX获取的机车均衡风缸风压数值。电池电量显示区:用于显示可控列尾主机电池剩余电量的百分数。工作状态显示区:用于显示当前工作状态,包括TAX连通状态、注册、注销等。可控列尾控制盒设置功能键,具备查询风压、注册、注销、更换机车号、操纵可控列尾主机排4.4.2.20
风等功能;按键操作及提示音见表1,状态提示语音见表2。表1
查询尾部风压
辅助排风制动
更换机车号
查询风压应答
按键操作及提示语音
按键操作
按“风压”键
按\排风\键2s,10s内按“确认”键按“注册\键,10s内按“确认”键按“注销”键,10s内按“确认”键按“换号\键,10s内按“确认\键表2状态提示语音
尾部风压比机车风压低20kPa时报警可控列尾主机启动排风(辅助排风)可控列尾主机制动开始(同步制动)可控列尾主机制动结束(同步制动)注册完毕
注销完毕
零风压报警
非制动状态下,70s未收到可控列尾主机的信息4.4.3AN
按键提示语音
请输入列尾机车号
提示语音
风压×××
注意风压×××
排风开始
制动开始
制动完毕,注意风压×××
注册成功
注销成功
注意,风压000
注意列尾连接
4.4.3.1电路连接控制功能,AN应通过PRI接口接收HCU/TCU呼叫,建立电路交换的数据连接。4.4.3.2注册和注销控制功能,AN接收HCU/TCU发送的注册或注销消息,将HCU/TCU加人或从某个特定的编组中删除。
4.4.3.3HCU/TCU安全认证功能,拒绝非法HCU/TCU的连接请求。6
TB/T3489—2017
4.4.3.4数据转发功能,AN应将HCU发送的数据转发到TCU.将TCU发送的数据转发到HCU,并将数据转发到可控列尾监测设备。4.4.3.5多AN互联功能。
4.4.3.6数据记录功能,采用循环覆盖方式存储。管理维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维护终端对AN进行配置管理、操作权限管理和故障4.4.3.7
管理。
4.5设备主要性能要求
4.5.1可控列尾主机
天线的性能要求应符合TB/T1875一1987便携式电台螺旋鞭状天线的有关规定。4.5.1.2
能适应列车制动主管定压600kPa的要求,风压反馈最大允许误差为5kPa。4.5.1.3软管的性能和胶料性能要求应符合TB/T60一2014中第4.4条的相关规定。4.5.1.4采用可控式电磁排风阀进行同步制动和辅助排风,同步制动减压速率应满足车辆制动机10kPa/s~40kPa/s的要求,且回波的压差要小于5kPa。4.5.1.5
同步制动时,尾部实际减压量误差不大于10kPa。采用大容量双路专用专用电池,性能符合附录A的规定。可控列尾主机使用寿命不低于4年。4.5.1.7
可控列尾机车台
4.5.2.1主机
4.5.2.1.1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a)
电源输人的额定电压(Un)为72V或110V。b)
最低工作电压0.7Un,最高工作电压1.25Un。c)
0.6Un~1.4Un(电压波动不大于0.1s),不会引起整机功能异常。d)1.25Un~1.4Un(电压波动不大于1s),不会引起损坏,允许整机功能降级。电源过电压和浪涌符合GB/T25119—2010的有关规定。e)
4.5.2.1.2正常工作时整机功耗不大于150W。4.5.2.2可控列尾控制盒
可控列尾控制盒内置扬声器,扬声器功率不小于1W。4.5.3天馈线
天馈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作频率范围:885.00MHz~934.00MHz。b)
天线端标准阻抗:502。
极化方向:垂直极化。
电压驻波比(VSWR):≤1.5。
天线增益:≥0dB(全向)。
防雨淋,防振。
方形天线底座安装尺寸及天线外形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馈线弯曲半径不大于5倍馈线外径。馈线衰耗:≤2dB。
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额定电压:AC220V。
最低工作电压0.7Un,最高工作电压1.25Un。最大功耗:10kW。
TB/T3489—2017
系统处理能力可平滑扩容,具备在线升级的能力。硬件系统按照模块化设计,关键模块要采用元余备份机制,并支持热拔插功能。4.5.5
通信模块
TCU模块电气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TCU模块电气性能
工作频段
载波输出功率
接收灵敏度
输人电压
输人电流
通信接口
空闲电流
峰值电流
外形尺寸(长×宽×高)
HCU模块电气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指标要求
885.00MHz~889.00MHz
930.00MHz~934.00MHz
≤-104dBm
额定DC7.2V.DC6.9V~DC7.5V
额定DC4.2V.DC4.0VDC4.4V
RS-422
S150mmx76mmx16mm
HCU模块电气性能
工作频段
载波输出功率
接收灵敏度
输人电压
输人电流
通信接口
外形尺寸
设备接口
可控列尾机车台主机
电源接口
空闲电流
峰值电流
指标要求
885.00MHz~889.00MHz
930.00MHz-934.00MHz
≤-104dBm
额定DC12V:DC11.7V-DC12.9V
额定DC5V:DC4.75V~DC5.25V
12V电压:平均电流不大于1A
5V电压:平均电流不大于1A
12V电压:峰值电流不大于4A
5V电压:峰值电流不大于3A
RS-422
宽度(不含面板):不大于45mm导轨高度:100.5mm,导轨宽度:1.6mm±0.1mm最大高度:不大于110mm;深度:170mm±0.4mm电源接口采用2芯圆形连接器,型号为AL16-J2Z,各引脚定义见表5。8
引脚号
控制盒接口
主机电源接口定义
电源+(电源输人+)
电源-(电源输人-)
数据通信采用RS-422串行接口,全双工通信方式。义
TB/T3489—2017
接插件采用7芯圆形连接器,型号为AL16-J7Z针形插座,各引脚定义见表6。表6
引脚号
主机控制盒接口定义
+13.8V电源(主机输出)
维护下载接口
主机数据发送(RS-422+)
主机数据发送(RS-422-)
主机数据接收(RS-422+)
主机数据接收(RS-422-)
GND地
数据下载采用RS-232串行接口。义
接插件采用D-Sub型15芯连接器(孔型插座)。各引脚定义见表7。
维护下载接口定义
引脚号
+13.8V电源(主机输出)
主机RS-232数据接收(RXD)
主机RS-232数据发送(TXD)
GND地
数据接口(预留)
数据通信采用RS-422串行接口,全双工通信方式。义
接插件采用5芯圆形连接器,型号为AL16-J5Z针形插座,各引脚定义见表8。表8
引脚号
数据发送(RS-422+)
数据发送(RS-422-)
数据接收(RS-422+)
数据接收(RS-422-)
GND地
数据接口定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