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1225-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Y/T 1225-2014
中文名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
标准类别:医药行业标准(Y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140211
相关标签:
肺炎
支原体
抗体
检测
试剂盒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Y/T 1225-2014.Diagnostic kit for detection of anti-mycoplasma pneumoniae.
1范围
YY/T 1225规定了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YY/T 1225适用于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人血清、血浆和全血中的肺炎支原体IgG.IgM抗体的检测试剂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3分类
根据方法原理的不同可分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等。
4要求
4.1 物理检查
4.1.1外观
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4.1.2液体移行 速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
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4.1.3膜条宽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
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4.2
特异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参考品检测,检测结果应均为阴性。
4.5重复性
4.5.1胶体金法
用重复性参考品进行10个测试,结果应均为阳性,显色度均一。
4.5.2酶联免疫 法
用重复性参考品进行10个测试,结果应均为阳性,CV(OD值)应不大于10.0%。
4.6 稳定性
4.6.1效期末稳定性
试剂盒在规定的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检验结果应符合4.3~4.5规定。
4.6.2热稳定性 ,
将试剂盒在37C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通常是3 d~7 d) ,检验结果应符合4.3~4.5规定。
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
注2: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以上方法之一进行验证,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5检验方法
5.1物理检查
5.1.1外观
以正常或矫正目力观察,应符合4.1.1的要求。
5.1.2液体移行速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
以秒表计,自加样本开始时,移行-定的距离,结果应符合4.1.2 的要求。
5.1.3膜条宽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
以游标卡尺测量,应符合4.1.3 的要求。
5.2特异性(阴性参考 品符合率)
用10份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参考品检测,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应符合4.2的要求。
标准内容
ICS11.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1225—2014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
Diagnostickitfor detection of anti-mycoplasmapneumoniae2014-06-17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5-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
行业标准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
YY/T1225—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75字数15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14年10月第一版2014年10月第-次印刷*
书号:155066·2-27287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言
YY/T1225—201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梅、刘艳、张春涛、高尚先。I
1范围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
YY/T1225--2014
本标准规定了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的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人血清、血浆和全血中的肺炎支原体IgG、IgM抗体的检测试剂盒。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分类
根据方法原理的不同可分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等。4要求
4.1物理检查
4.1.1外观
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液体移行速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4.1.2
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4.1.3膜条宽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4.2特异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参考品检测,检测结果应均为阴性。4.3准确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用肺炎支原体阳性(包括强、中、弱阳性)参考品检测,结果应均为阳性。4.4最低检出限
以一定浓度的最低检出限参考品进行检测,结果应为阳性,该参考品浓度应不高于1:64(补体结1
YY/T1225—2014
合试验法)。
注:上述参考品浓度可以为企业参考品规定的稀释度,但要能够互换到金标准定量浓度。4.5重复性
4.5.1胶体金法
用重复性参考品进行10个测试,结果应均为阳性,显色度均一。4.5.2酶联免疫法
用重复性参考品进行10个测试,结果应均为阳性,CV(OD值)应不大于10.0%。4.6稳定性
效期末稳定性
试剂盒在规定的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检验结果应符合4.3~4.5规定。4.6.2热稳定性
将试剂盒在37℃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通常是3d~7d),检验结果应符合4.3~4.5规定。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注2: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以上方法之一进行验证,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5检验方法
5.1物理检查
5.1.1外观
以正常或矫正目力观察,应符合4.1.1的要求。2液体移行速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5.1.2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以秒表计,自加样本开始时,移行一定的距离,结果应符合4.1.2的要求。5.1.3膜条宽度(只限胶体金层析法)以游标卡尺测量,应符合4.1.3的要求。5.2特异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用10份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参考品检测,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应符合4.2的要求。注: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阴性参考品至少应包括肺炎支原体IgG抗体。5.3准确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用10份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包括强、中、弱阳性)参考品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应符合4.3的要求。
5.4最低检出限
用最低检出限参考品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应符合4.4的要求,2
重复性
用重复性参考品做10个测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应符合4.5的要求。5.6稳定性
YY/T1225—2014
试剂盒按照4.6.1或4.6.2规定的条件保存后,检验4.3~4.5,结果应符合相应规定。6
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试剂盒外包装标识、标签
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名称及规格;
生产企业或售后服务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
产品批号;
有效期;
览存条件。
试剂盒各组分包装标识、标签
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名称和规格;
生产企业名称或标志;
产品批号:
d)有效期;
贮存条件。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名称;
包装规格;
预期用途;
检验原理;
主要组成成分;
贮存条件及有效期;
适用仪器;
样本要求;
检验方法;
参考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的解释;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m)产品性能指标;
对分析干扰(溶血、脂血、黄疽等)的说明;3
YY/T1225—2014
对分析特异性(交叉反应物)的说明;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生产企业或售后服务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境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注明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
说明书批准及修改日期。
包装、运输、贮存
试剂盒应按生产企业的要求包装,并符合GB/T191的规定。7.2运输
试剂盒应按生产企业的要求运输。3、购存
试剂盒应在生产企业规定条件下保存。A.1实验材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补体结合试验
YY/T1225—2014
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免抗绵羊红细胞),补体(可以为豚鼠血清),巴比妥缓冲液(BBS)(pH7.4),0.9%生理盐水。
A.2实验步骤
A.2.12%绵羊红细胞制备
绵羊红细胞20mL,加同体积生理盐水,2000r/min,5min,弃上清,加生理盐水至40mL,重复洗3次,用BBS稀释沉淀成。
A.2.2致敏红细胞制备
50mL2%绵羊红细胞加50mL溶血素(2个单位)。A.2.3溶血标准管
全溶血标准管:2%绵羊红细胞0.8mL+3.2mL纯化水;50%溶血管:取1.6mL全溶血+1.6mLBBS。
A.2.4方阵法选择适宜的抗原和抗体浓度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如表A.1,在试管中加人不同稀释度的抗原,配加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另作不加抗原的抗体对照管和不加抗血清的抗原对照管。加补体和指示系统(致敏红细胞),温育后观察结果。选择完全不溶血时的最高稀释度的抗原、抗体各作为1个单位,在正式试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个单位(1:64~1:32)。表A.1抗原和抗体的方阵滴定
1:32
1:256
抗体对照
抗血清稀释倍数
1:512
抗原对照
YY/T1225—2014
A.2.5补体滴定
按表A2逐步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最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确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实用单位,如表A2中的结果为1:60的补体0.12mL可产生完全溶血,按比例公式:(0.12×2):60=0.2:工计算,z=50;即实际应用中的2个补体实用单位应为1:50稀释的补体0.2mL。表A.2
补体的滴定
1:60补体
血清标本
缓冲液
稀释抗原
放置37℃
水浴30min
致敏srbc
放置37℃
水浴30min
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于-20℃。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A.2.7正式试验
按表A.3逐步加入各种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阴性、阳性对照管中应分别为明确的溶血与不溶血;抗体或抗原对照管、待检血清对照管、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对照管都应完全溶血。绵羊红细胞对照管不应出现自发性溶血。补体对照管应呈现2-U为全溶,1-U为全溶略带有少许红细胞,0.5-U应不溶。如0.5-U补体对照出现全溶表明补体用量过多;如2-U对照管不出现溶血,说明补体用量不够,对结果都有影响,应重复进行试验。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程序表A.3
反应物
稀释血清
缓冲液
2U补体
1U补体
0.5U补体
致敏红细胞
待检血清管
阳性对照管
阴性对照管
抗原对
混匀,置37℃1h或4℃16h~18h
混匀,置37℃30min后观察结果
补体对照管
红细胞
对照管
3结果判定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YY/T1225—2014
YY/T1225—2014
参考文献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3]
9统计学术语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GB/T3358.1--2009
[4]YY/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10)651-655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2-27287
YY/T1225-201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