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033-200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B/T 3033-2002
中文名称:滑动轴承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因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68864903
相关标签:
滑动轴承
损坏
外观
变化
术语
特征
原因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B/T 3033-2002.Plain bearings-Terms,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damage and changes in appearance.
1概述
1.1 范围
TB/T 3033对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和轴颈在使用中发生的损坏和外观变化的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定义、描述和分类。这有助于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损坏和变化。
TB/T 3033中关于“ 滑动轴承的损坏”这一定义,包括了滑动轴承表面在运行期间发生的所有外观变化和损坏,无论它们对轴承性能是否有不利影响。
考虑范围只限于外观变化和损坏的特有形式,每种形式都具有意义清晰的外观特征,并都能够归因于具有高度确定性的特殊原因。这里描述了这些变化和损坏所特有的形貌,对各种形式都用照片和示意图作了说明,并给出了最主要的原因。
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4378.1-1983滑动轴承术语、 定义与分类第1部分:轴承材料、设计和材料性能
ISO 4378.2- 1983滑动轴承术语、定义与分类第2部分: 摩擦与磨损
ISO 4378.3- 1983滑动轴承术语、定义与分类第3 部分:润滑
1.3 定义
本标准使用ISO 4378.1- -1983、ISO 4378.2- 1983、 Is0 4378.3- - 1983所提供的定义。
2轴承衬损坏
2.1尘屑污染
在轴承表面上的污染硬颗粒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与表面的相对运动。其相对于轴承位置静止(见2.1.1)意味着轴颈有划伤的危险(严重影响见2.8.3) ;反之,其相对于轴颈静止,则会划伤轴承表面(见2.1.2) 。其相对于两个表面的运动- -般是相当不规则的(见2.1.3) 。
标准内容
ICS21.1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033--2002
idtIS07146:1993
滑动轴承
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因Plain bearings-Terms, characteristics andcauses of damage and changes in appearance2002-02-09发布
2002-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TB/T3033—2002
ISO前言
引用标准·
轴承衬损坏·
尘屑污染
不完全润滑引起的磨损
腐蚀和摩擦化学作用引起的变化沉
其他损坏
特殊损坏形式
轴承背损坏
轴承背微动磨损
轴承座表面
轴承座孔
TB/T3033—2002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7146:1993因》。
、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滑动轴承
本标准由戒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机车车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乐山、蒋田芳。本标准于2002年2月首次发布。
TB/T3033—2002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通常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舍作的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有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O7146是由IS0/TC123滑动轴承技术委员会下属的Se2材料和润滑剂及其性能、特性、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分委员会制订的。m
TB/T3033—2002
在实践中,轴承的损坏往往是由几种机理复合作用的结果,损坏可能是由于装配和维护保养不当,也可能归因于轴承、轴承座或曲轴制造不良。在某些情况下,损坏还可能归因于考虑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折衷设计或来自不可预见的运行条件。由于损坏是设计、制造、组装、运用、维护保养以及检修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要确定其主要原因往往是困难的。在轴承极度损坏或变形时,证据很可能消失,将不可能鉴别损坏是如何发生的。在所有情况下,了解有关组装的实际操作状况以及维护保养历史,是至关重要的。本标准中所建立的轴承损坏的分类,主要以滑动表面和其他部位可见到的特征为基础。为了确切地判定轴承损坏的原因,需要考虑到每个方面。由于在运行表面上造成类似效应的原因不止一种,只描述外观对判定损坏原因往往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考虑运用操作情况。因此,第2、3章根据损坏机理及有时是与运用操作状况相关联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细分了小类。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在油膜充分的情况下,滑动副之间被油膜分离而不发生直接接触。于是,所有外观改变和可能的损坏,便来自于热效应(过热,见2.3)、油膜压力脉动(疲劳,见2.4)微幅压力波动(气蚀,见2.5)、润滑油的化学作用(腐蚀和沉积,分别见2.6及2.7),或某些特殊情况(见2.8)。
尺寸超过最小油膜厚度的外来坚硬颗粒的存在,导致滑动轴承和轴颈之间局部间接接触(尘屑污染,见2.1。
在达不到液体动压润滑的运行条件下,轴颈和轴承之间有可能发生大面积的(起动和停机、高载荷、高温)或局部的(对中性不合格,见2.9)直接接触,导致接触磨损(见2.2)。直接接触和尘屑污染使运行条件恶化,从而使高温和化学作用加重(分别见2.3及2.6)。轴承组装中有可能偏离理想位置,这多半预示着轴颈和轴承之间间隙最小的部位很可能发生逼近,这种部位与载荷方向有关。一-种不常见的损坏类型的发生,可能表明在负载状态下几何位置偏离了理想位置或遇到了一个不正常的载荷(见2.9)。IV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033—2002
idt ISO7146:1993
滑动轴承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因Plain bearings-Tems,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damage and changes in appearance1概述
1.1范围
本标准对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和轴颈在使用中发生的损坏和外观变化的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定义、描述和分类。这有助于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损坏和变化。本标准中关于“滑动轴承的损坏”这一定义,包括了滑动轴承表面在运行期间发生的所有外观变化和损坏,无论它们对轴承性能是否有不利影响。考虑范围只限于外观变化和损坏的特有形式,每种形式都具有意义清晰的外观特征,并都能够归因于具有高度确定性的特殊原因。这里描述了这些变化和损坏所特有的形貌,对各种形式都用照片和示意图作了说明,并给出了最主要的原因。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S04378.1一1983滑动轴承术语、定义与分类第1部分:轴承材料、设计和材料性能IS04378.21983滑动轴承术语、定义与分类第2部分:摩擦与磨损ISO4378.3—1983滑动轴承术语、定义与分类第3部分:润滑1.3定义
本标准使用IS04378.1—1983、IS04378.2—1983、IS04378.3—1983所提供的定义。2轴承衬损坏
2.1尘屑污染
在轴承表面上的污染硬颗粒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与表面的相对运动。其相对于轴承位置静止(见2.1.1)意味着轴颈有划伤的危险(严重影响见2.8.3);反之,其相对于轴颈静止,则会划伤轴承表面(见2.1.2)。其相对于两个表面的运动一般是相当不规则的(见2.1.3)。注1:划伤也会在轴和轴承直接接触时发生(见2.2)。2.1.1嵌入颗粒(见图1~图3)
2.1.1.1特征
在轴承表面有凹坑和一些嵌人尘屑,这种凹坑被嵌人尘屑颗粒挤出的轴承金属环绕着。挤出的金属往往受到轴颈的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嵌人颗粒便出现一圈高光反射。嵌入颗粒会导致金属纤维的形成(见2.8.3)。因
2.1.1.2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2-02-09批准2002-07-01实施
TB/T3033—2002
镀覆层
轴承合金
(衬层)
一嵌入的外来颗粒,通常被其有高光反射的轴承材料环形凸起围绕(见图2):由外来颗粒移位后留下的凹坑(见图3):来自于轴承其他损坏部位的颗粒涂抹到轴承表面上:处于嵌人口部的外来颗粒。
可能的嵌入形式示意图
材料:钢/铝锡合金
倍率:×1(实际大小)
图2嵌入的外来颗粒(图1中a的典型例子)润滑油被渣淬污染。渣痒是由制造或试车(金属切屑、铸造型砂)、滤油器维护不当或损坏(润滑油中的碳、其他零件磨损产生的颗粒)及轴承损坏(疲劳、气蚀磨损)等原因造成的。组装过程中引入的异物。
2.1.2划伤(见图4、图5)
2.1.2.1特征
沿运动方向的划痕。深度划痕或沟槽沿边部可见到轴承材料的转移。划痕或沟槽被磨亮(见2
TB/T3033—2002
材料:钢/铜铅合金/电镀双层
倍率:×50
图3外来颗粒移去后留下的凹坑被反射环(光环)围绕着(图1中b的典型例子)
材料:钢/铜铅合金/电镀双层
倍率:×1(实际大小)
注:在该薄壁轴瓦上的划痕已被磨亮图4沿边部有轴承材料转移的深度圆周划痕TB/T3033—2002
倍率:×(实际大小)
图5由润滑油带入的颗粒在厚壁轴瓦上造成的划伤轴
图4),使沟槽两边出现高光反射线,通常发生于轴承最高承载部位,但偶尔也发生在整个圆周上。2.1.2.2原因
润滑油被大而坚硬的颗粒污染。颗粒来自于加工或试运行过程中(切屑),以及来自于维护保养不善所导致的其他零件损坏、过滤器损坏或轴承损坏(疲劳、气蚀磨损)。轴承损坏是由轴承本身或供油系统中紧靠其前面的轴承所引起的。注2:细而分布广的划痕也可能产生于混合摩擦润滑(见2.2)。2.1.3尘屑位移轨迹(见图6)
2.1.3.1特
由硬颗粒造成的多条线状划痕,通常自油槽、油穴或润滑油入口处起始向轴承外边偏斜。2.1.3.2原因
润滑油被很大的硬颗粒污染,这紫颗粒由制造过程引入或因交付使用期问缺乏维护保养导致其他零件损坏或滤油器损坏所造成。2.1.4灰尘的影响(见图7)
2.1.4.1特征
表面无光泽,一般会稍微变粗糙和带有细划痕。2.1.4.2原
忽视空气滤清和密封,使聚集的灰尘和沉淀物增加并进人润滑油。2.2不完全润滑引起的磨损
磨损是指轴与轴承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微小几何尺寸改变和材料损失。注3:划痕也会由尘屑污染造成(见2.1.2)。图7
TB/T3033—2002
轴旋向
材料:钢/铝锡合金
倍率:×2
在薄壁轴瓦上由来自油穴的尘屑位移留下的划痕材料:钢/铜铅合金/电镀夏层
倍率:×3
灰尘的影响使薄壁轴瓦村层表面变得粗糙而无光泽并有局部细划痕5
2.2.1磨合抛光(见图8)
2.2.1.1特征
TB/T3033—2002
在轴承最高承载部位有极亮的反光痕迹。这些痕迹出现于整个轴承宽度或局部高压力范围,从无痕迹区向有痕迹区的过渡相当缓和。这种抛光未能引起检测到的壁厚减小。此类磨合痕迹见于短时间运转之后,属正常磨损。
2.2.1.2原
在轴承表面最高承载区域和局部高压力区域的微凸体被抛光。2.2.2适配性磨损(见图9)
2.2.2.1特征
在轴承最高承载区域有光滑的反光磨损痕迹。痕迹出现于轴承整个宽度或局部高压力范围,从无痕迹区向有痕迹区的过渡相当级和,几乎察觉不到壁厚的减小。这种磨配性或适应性磨损见于一个材料:钢/铝锡合金
倍率:×!(实际大小)
图8薄壁轴瓦主要承载区域因磨合抛光而发亮材料:钢/铜铅合金/电镀授层
倍率:×1(实际大小)
图9薄壁轴瓦主要承载区镀覆层的适配性磨损6wwW.bzxz.Net
当的运行间隔之后,属正常磨损。2.2.2.2原因
TB/T3033—2002
轴承在最高承载区域或局部高压力范围内的微凸体和表面轮廊被抛光。2.2.3强行起动、涂抹磨损或轴承表面材料转移(见图10、图11)材料:钢/巴氏合金
倍率:×0.5
图10由于组装不良导致柠檬状轴承而在厚壁轴瓦靠近端部(对口面部位)出现的磨损形式2.2.3.1特
轴承表面平滑反光和材料转移,转移材料往往沿旋转方向延伸为舌状突出。扇形滑动轴承块在表面摩擦高温下遭到显著磨损,往往出现从一段磨下来的轴承材料沿旋转方向沉积到下段的前部边缘。
2.2.3.2原因
在极端运行条件(负载起动或低速运转)下,由于相对表面的短暂硬性接触、过热、缺油、间隙不当或几何形状缺陷而出现初始混合油膜润滑状态。2.2.4长期磨损(见图12、图13)2.2.4.1特
在多层滑动轴承中,轴承表面层及可能还有中间层的磨损总量清晰可测。在最高承载区或其他因不对中造成的压力很高的区域,从无磨损区到磨损区平滑过渡。可以认为,这种磨损发生在运行了一个相当的时间间隔之后,属正常磨损。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