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行业标准(YY) > YY/T 0127. 4-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
YY/T 0127. 4-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Y/T 0127. 4-2009

中文名称: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

标准类别:医药行业标准(Y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口腔 医疗器械 生物学 评价 单元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Y/T 0127. 4-2009.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 Part 2: Test method Bone implant test.
1范围
YY/T 0127. 4-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的骨埋植试验方法.
YY/T 0127. 4-用于评价骨组织对拟长期与口腔骨组织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的生物学反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810外科植人物用钛及钛合 金加工材
GB/T 16886. 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GB/T16886.6-1997,ISO 10993-6 :1994,IDT)
GB/T 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GB/T 16886. 12-2005 ,ISO 10993-12: 2005 ,IDT)
3试样制备
3.1按与最终产品相同的方法对植人材料进行制备、加工、清洁、消毒。每个试验周期至少10个试样。
3.1.1固体试样 :试样制成直径2 mm,高6 mm的圆柱形,表面光滑。
适用时也可选择直径2 mm~4.5 mm的带螺纹的植人体;或根据用途选择其他形状的植人体。
3. 1.2固化类的材料 :使用前需调和各组分,并在植人前使之固化。
对于设计为需在应用部位固化或聚合的材料,应在材料未固化前植人骨内。
3.1.3非固体材料(包括粉) :按厂家说明书准备材料。
3.2.对照材料
按GB/T16886.12的规定选择合适的对照材料,或已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临床可接受的材料。金属试样的对照材料也可选用化学成分符合GB/T 13810规定的纯钛和钛合金。按3.1加工成植入体。
4试验周期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按GB/T16886.6选择合适的试验周期。试验应包括短期试验和长期试验。一般短期试验1周~4周,长期试验不少于26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11.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127.4—2009
代替YY0127.4—1998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骨埋植试验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ed in dentistryPart 2: Test method
Bone implant test
2009-12-30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06-01实施
本标准是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中的一项标准。YY/T0127.4—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中的第一单元,YY/T0268:2008《牙科学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单元:评价与试验》是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项目的选择,为指南性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第二单元是口腔医疗器械具体生物试验方法。共分为如下几部分:1.YY/T0127.1-93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溶血试验2.YY/T0127.2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静脉途径
3.YY/T0127.3一1998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根管内应用试验
4.YY/T0127.4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5.YY/T0127.5一1999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吸人毒性试验
6.YY/T0127.6—1998
7.YY/T0127.7—2001
应用试验
8.YY/T0127.8—2001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显性致死
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牙髓牙本质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皮下植人9.YY/T0127.9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及滤膜扩散法
10.YY/T0127.10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11.YY/T0127.11一2001牙科学用于口腔的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临床前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盖髓试验
12.YY/T0127.12一2008牙科学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微核试验13.YY/T0127.13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口腔黏膜刺激试验14.YY/T0244一1996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15.YY/T0127.14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急性经口全身毒性试验
16.YY/T0127.15一2009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
本标准为YY/T0127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本标推是对YY/T0217.4一1998《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的修订。起草过程中参考了ISO10993.6-200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ISO10993.6-2007的试验原则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与YY/T0217.4一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推名称改为:“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1
YY/T0127.4—2009
-3.1试样制备增加了不同种类材料的试样。每个试验周期样品数量改为至少10个。—3.2、4、5、6增加了多种选择。—7手术过程中“25g/L的碘酒及75%乙醇”改为5g/L的碘伏”。-10生物学评价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废除并代替YY/T0217.4一1998《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口
腔材料生物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口腔材料和器械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9)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红、李盛林、郝鹏。本标准于1998年首次发布,于2009年第一次修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Y/T0127.4—1998
1范围
YY/T0127.4—2009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单元:试验方法骨埋植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的骨埋植试验方法,本标准用于评价骨组织对拟长期与口腔骨组织接触的口腔医疗器械的生物学反应。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3810外科植人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GB/T16886.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GB/T16886.6一1997,ISO10993-6:1994,IDT)
GB/T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GB/T16886.12一2005,ISO10993-12:2005,IDT)
3试样制备
3.1按与最终产品相同的方法对植人材料进行制备、加工,清洁、消毒。每个试验周期至少10个试样。3.1.1.固体试样:试样制成直径2mm,高6mm的圆柱形,表面光滑。适用时也可选择直径2mm~4.5mm的带螺纹的植人体;或根据用途选择其他形状的植人体。3.1.2固化类的材料:使用前需调和各组分,并在植人前使之固化。对于设计为需在应用部位固化或聚合的材料,应在材料未固化前植人骨内。3.1.3非固体材料(包括粉):按厂家说明书准备材料。3.2-对照材料
按GB/T16886.12的规定选择合适的对照材料,或已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临床可接受的材料。
金属试样的对照材料也可选用化学成分符合GB/T13810规定的纯钛和钛合金。按3.1加工成植人体。
4试验周期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按GB/T16886.6选择合适的试验周期。试验应包括短期试验和长期试验。一般短期试验1周~4周,长期试验不少于26周。5实验动物
体重大于2.5kg的健康免八只,每个试验周期各四只。注:也可选用其他合适的动物,参见GB/T16886.6。YY/T0127.4—2009
6试验部位
股骨外侧或胫骨内侧。在左右肢体的同一位置一侧放置试样,另一侧放置对照样本。注:也可根据器械的实际用途选择其他合适的植入部位。7手术过程
用合适麻醉剂将动物施行全身麻醉。于股骨外侧或胫骨内侧剃毛。用浓度为5g/L的碘伏或其他合适的消毒方式对术区消毒。逐层切开并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膜。用低速钻断续地在骨皮质上钻孔,同时用生理盐水冷却。每侧肢体骨最多制备3个孔。孔间距应大于8mm。孔直径为2mm(孔直径与植人体直径匹配)穿透一侧骨皮质达骨髓腔。将试样或对照试样分别插人孔内。螺纹状植人体旋人孔内。逐层缝合肌肉、肌筋膜及皮肤。8·术后评价
在试验期内观察动物,并记录任何异常发现,包括局部反应及异常行为。若埋植部位感染或损伤而影响结果则应重新试验。若动物在处死前已经死亡,应确定死亡原因。若死亡与试验材料无关,则应补做试验。9处死
观察期结束时用过量麻醉剂处死动物。10生物学反应评价
通过对不同时间内的肉眼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反应分级评价生物学反应,并比较试验材料和对照材料的生物学反应。
对相同部位相对应的每一对照植入物与试验植入物进行比较,以保证组织和植人物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影响最小。
柱状样品的观测部位应是柱的中部;带槽的柱状植人物,其槽间的中央部位及平顶端面处适合于评价。
10.1肉眼观察评价
用低倍放大镜观察切下的植入部位组织,应包括对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评价。记录观察到的组织反应的特性和程度,包括血肿,水肿,纤维包裹和(或)任何大体发现。记录植人物的状态、形态、位置,包括可降解材料的可能残余物。观察结果应照相存档。另外在观察植入部位时,如果动物表现出病态或对植入物的反应,如必要则应进行大体户检。10.2取样和组织标本制备
为了评价局部生物学反应,切取的组织标本应包括植人物及其周围足够多的未受到影响的组织。如果植入物在观察部位不明显时(可降解材料/可吸收材料),应扩大取材部位至包括周围数毫米正常组织的范围。对于非可降解材料,应包括大体病理结果显示异常的引流淋巴结。对于可降解材料,如可行应包括引流淋巴结,因为引流淋巴结对于评价可降解材料的降解过程很重要。对切取的试验和对照植人物组织块进行处理,包括固定,切取,包埋,切片,染色,以便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其他有关研究。如适用,记录植人物的方位、切片数量和切取物组织的几何形态。采用常规技术处理组织标本时,组织包膜在放人固定液之前或之后可能会被弄破,应报告植人物表2
面和组织床的状态,应注意尽量不要破坏植人物/组织界面。YY/T0127.4—2009
对植人物/组织界面处进行研究时,推荐使用硬塑料将在原位的植人物连同其周围的完整的组织包绕物一起包埋,采用适当的切片或磨片技术制备组织学切片。事实表明,使用塑料包埋技术对界面组织不会造成明显改变。
推荐操作步骤如下:
切取包含植人体及其周围骨组织的组织块,固定于甲醛液中。用合适脱钙剂(如5%硝酸)脱钙,常规系列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平行植人体长轴进行切片,间隔取片,H一E染色。10.3微观(显微镜观察)评价bZxz.net
用量化记分系统(如用um表示)或半量化记分系统进行组织学评价时,应考虑到受影响区域的范围。
应评价和记录的生物反应指标包括:a)纤维化/纤维囊腔(厚度用μum表示)和炎症程度:b)由组织形态学改变而确定的变性;材料/组织界面炎性细胞类型,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多核细胞的数量和分布;
d)坏死的发生、范围和类型;
e)其他组织改变如新生血管、脂肪浸润、肉芽肿和骨形成;f)材料参数,如碎片和/或碎屑,可降解材料的剩余物的状态和位置;g)对于多孔和可降解材料,定性、定量测定长人材料内的组织。对于可降解材料和可吸收材料,在降解一半或接近完全降解时,在评价的组织标本中应该有可降解植人物的残留物。另外评价正常组织结构的修复时,应观察具有代表性的植人部位,如记号或模板标记的部位。
对于骨组织,主要观察组织与材料的界面处,应评价植入物与骨的接触面积和植入物周围骨的数量以及其间的非钙化组织,注意骨吸收和骨形成情况。10.4反应分级
4周和26周试验的组织反应分级:10.4.1无反应至轻微组织反应
4周时组织排列正常,无明显炎症反应,无骨吸收。26周时组织排列正常,骨组织再生。无或仅轻微炎症反应。10.4.2中度组织反应
4周时有炎症反应,组织保持其结构,但含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偶有异物细胞。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有骨吸收。26周时有散在的慢性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偶有异物细胞浸润。组织排列良好,骨组织再生,无骨吸收。
10.4.3重度反应
4周时组织反应明显。组织排列差,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有骨吸收。26周时组织反应明显。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可有骨吸收。其他试验周期的组织反应,可参考上述组织反应分级进行除可采用10.4的组织反应分级方法外,在组织反应分级过程中,还可参考采用半量化组织反应分3
YY/T0127.4—2009
级(参见附录A)和量化计分系统(参见参考文献[3,4,5,6,7)。10.5结果判定
按10.4组织反应分级的结果判定:10.5.126周时对照组出现中度反应的试样数为三个或三个以上需要重新试验。在任一观察期出现重度反应者均认为该材料不合格。10.5.2
10.5.326周时,中度反应的试样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则认为该材料不合格。除上述情况外,均认为该材料合格。10.5.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植入后局部生物学反应评价
半量化计分系统
YY/T0127.4—2009
A.1对于每一组织学特性的评价如囊形成、炎症、多形核细胞、巨细胞、浆细胞和/或材料降解等宜使用半量化计分系统(见参考文献6、7、8、9、10)。如表A1、表A2的组织学反应记分系统可以转化为表A3的半量化记分系统。
A.2可降解材料的计分系统参见参考文献[11]。A.3半量化记分系统示例:
细胞分型/反应
多形核白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巨细胞
phf=每高倍镜视野(400x)下
新生血管
纤维化
脂肪浸润
组织学反应评价系统一细胞分型/反应得分
极少,1~5/phf
极少,1~5/phf
极少,1~5/phf
极少,1~5/phf
极少,1~2/phf
5~10/phf
5~10/phf
5~10/phf
5~10/phf
35/phf
重度浸润
重度浸润
重度浸润
重度浸润
重度浸润
表A2组织学反应评价系统一反应得分
少量新生毛细
血管,1~3个芽
少量与纤维化
相关联的脂肪
具有成纤维细胞结构支
持的4~7组新生毛细
中等厚度带
数层脂肪和纤维化
具有成纤维细胞支
持结构的较宽新生
毛细血管带
脂肪细胞在植人部
位大量聚集并延伸
满视野
满视野
满视野
满视野
具有成纤维细胞支持结构
的大面积新生毛细血管带
大面积带
大面积脂肪完全覆盖植人
物周围
YY/T0127.4—2009
试验材料:
动物数量:
炎症反应
多形核白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巨噬细胞
巨细胞
小计1(X2)
新生血管
纤维化
脂肪浸润
小计2
总计=(小计1+小计2)
“组总计
“组平均值
刺激指数一试验组平均数一对照组平均数注1:组总计一各组样品总计之和。表A3半量化记分系统
植入周期
试验样品
对照样品
注2:组平均值=组总计/组样本数。(注:本表以每组10个样本为例,若每组样本数不为10,则计算时应以实际样本数为准)。
注3:刺激指数:用于评价结论中,材料对组织刺激程度的分级。如为负值记为“0”。此外,还应记录每个样本的外伤坏死、外物碎屑以及各组样本检查的部位情况。表A4材料对组织刺激程度分级
刺激指数
根据表A4,作出评价结论。
材料刺激程度分级
无刺激性
轻度刺激性
中度刺激性
重度刺激性
参考文献
[1]GB/T3620.1一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2]ISO10993-6:200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YY/T0127.4—2009
ASTMF1983,Standard Practicefor Assessment of Compatibility of Absorbable/Resorbable Bio-materials forImplantApplications[[4]
MHLW Notification, Principles for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IYAKUSHINNo.0213001(2003.02.13)
Memorandum, Guidance for Specific Biological Tests relevant to the Principles issued by the[5]
MHLWNotificationNo.0213001(2003.02.13):IRYOKIKI—SHINSANo.36(2003.3.19)[6 IKARASHI,Y.,TOYODA,K.,OHSAWA,N.,UCHIMA,T.,TSUCHIYA,T.,KANIWA,M.,SATO,M.,TAKAHASHI,M. and NAKAMURA,A.,Comparative Studies by Cell Cultureand in vivo Implantation Test on the Toxicity of Natural Rubber Latex Materials,J Biomed Ma-terRes,26,1992,pp.339—356.
[7JIKARASHI,Y.,TSUCHIYA,T.,TOYODA,K.,KOBAYASHI,E.,DOI,H.,YONEYAMA.T. and HAMANAKA, H., Tissue Reactions and Sensitivity to Iron Chromium Alloys, MaterTrans,43,2002,pp.3065-3071.
[8」RAHN,B.A.,GERET,V.,CAPAUL,C.,LARDI,M.and SOLOTHURNMANN,B.,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Tissue Reaction to Implants Using Low Cost Digitizing Techniques,ClinicalApplications of Biomaterials, A. J.C. Lee, T. Albrektsson and P. -1. Branemark(eds),John Wi-ley&SonsLtd.1982
[9]WALLIN,R.F.and UPMAN,P.J.,Evaluating Biological Effects,Encyclopedic Handbook ofBiomaterials and Bioengineering,D. L. Wise et. al(eds),Part A, Vol 1,Ch 12,1995,p. 422ZOFFERATO,S.,SAVARINO.L.,STEA,S.and TARABUSI,C.,Result of Histological[10]
Grading on 100 cases of Hip Prosthesis Failure,Biomaterials,9,1988,Pp.314-318COHEN, J.,Assay of Foreign -Body Reaction,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41A,[11]
1959pp.152-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
行业标准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2单元:试验方法
骨埋植试验
YY/T0127.4—200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甲22号邮政编码:100082
网址cmstp.com
电话:发行:010-62227427邮购:010-62236938三河市腾飞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75字数20千字2011年5月第一版2011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45067·27
定价15.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21475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