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0515-199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石油及相关技术>>75.200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储运设备
中标分类号:>>>>油气田及管道建设设计专业
出版信息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页数:18页
标准价格:18.0 元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和油气水分离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重力式油田用油气水分离器。 SY/T 0515-1997 油气分离器规范 SY/T0515-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5.200
备案号:1106—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515—1997
油气分离器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il and gas separators1997-12-28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98-06-01 实施
SY/ T 0515-1997
.1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
4设计
5制造、检验与验收
6分离器型号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 C(提示的附录)
分离器设计资料
分离器尺寸计算
防腐指南
SY/T0515-1997
本标准是在总结国内设计和使用油气分离器的经验基础上,参照APISpcc12I《油气分离器规范》1989年第7版有关内容,对SY7515-89《油气分离器规范》进行修订的本标准的附录A、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C 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Y7515—89。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划设计总院提出井归口。本标准起章单位: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庆才严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1989 年 3 月 31 日。本标准委托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负资解释。V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气分离器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il and gas separators本标准规定了油气和润气水分离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重力式油田用油气水分离器,2引用标准
SY/ T 05151997
代替SY 7515~89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SYI4—84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599-—1997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金属材料要求SY/T0534-94分离器气体带液量测试方法近位采样收集法SY/T0448--97油田油气处理用钢制压力容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繁规程劳锅字(8),1990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油气分离器
将油气并产出的混合物中的气、液或油、气,水分开的设备称为油气分离器。以下简称为分离器。
3.2液滴沉降界限
在分离器工艺设计中,按某一直径液滴进行沉降分离设计,该液滴的直径下限尺寸称为液滴沉降界限。通常取100μm。
3.3液滴捕集界限
在分离器工艺设计中,按某一直径的液滴进行除沫器设计,该液滴直径尺寸称为液滴捕集界限。通常取10um。
4设计
4.1类型、规格及设计压力范围
4.1.1分离器外形结构可以是卧式、立式(见图1)或球形,其规格尺寸和设计压力范围见表1:表2、表3。
4.1.2分离器最小长度(或最小高度)与公称直轻的比值为3.0,加长或加高时:以此数为基数宜按800m1m1的倍数设计(表1,表2给定尺寸除外)。4.2分离器结构组成
4.2.1、分离器一般由初分离区(I)、气相区(Ⅱ)、液相区(Ⅲ)、除雾区(IV)、集油区(V)纽成,见图2。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7-12-28批准1998-0G-01实施
公称直径(DN)
SY/ T 0515—1997
图1分离器
表1卧式分离器规格和设计压力
长度(L)
公称容积(V)wwW.bzxz.Net
设计压力范围
0.1~ 16
公称直径(DN)
SY/ T 0515-1997
表1(完)
公称容积(V)
长度(L)
设计压力范
0.1 ~ 4.0
0. 1 ~ 2.5
公称直径(DN)
SY/ T 0515-1997
表 2立式分离器规格和设计压力公称容积(V)
高度(H)
设计压力范圈
0.1 ~ 6,4
0.1~~ 4.0
0.1~4.0
球体直径
SY/ 0515-1997
表3球形分离器规格和设计压力
a>立式两相分离群
b)卧式两相分高气
c>卧式两相分高气
图2分离器组成
恒癌面
生产藏草
设计压力范围
0.1~4.0
SY/ T 05151997
4.2.2初分离区(1)的功能是将气液混合物分开、得到液相流和气相流:该区通常设置人口导向元件和缓冲元件,以降低油气流速,分散气羧流,藏少油气摄带,为下一个区段分离创造条件。4.2.3气相区(Ⅱ)的功能是对气相流中携带比较大的液滴进行重力沉降分离,为提高液滴分离效果,通常在气相区设置整流原件。4.2.4液相区(Ⅱ)的功能,在两相分离器中主要分离液相流中携带的游离气,为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液相区设计须保证液体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在三相分离器中:液相区除分出游离气外,还有将与游离水分开的功能。为提高油水分离效果,通常在液相区安装聚结元件。4.2.5除雾区(IV)的功能是进一步分离气相流中携带的液滴,该区装有除雾元件、利用碰撞分离原理捕集气流中的液滴,
4.2.6集油区(V)的功能是储存一部分油:维持稳定的生产液面。4.3 工艺设计
4.3.1分离器应按照设计资料要求进行设计,设计资料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3.2除雾器设计,液滴捕集界限一般为10um,按此捕集界限设计的分离器除液效率不低于98.5%.
4.3.3分离器尺寸计算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4.3.4需要测试分离器的气体带液量时:其测试方法应遵循SY/T0534的规定。4.4材料和强度
分离器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设计应遵循GB150的规定并接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警。
4.5控制仪表及安全附件
4.5.1分离器应有正力显示。
4.5.2分离器应有液位显示,必要时还应设置高低液位监控报警系统。4.5.3设有排液泵的分离器,其分离器出油阀安装在排液泵出口侧,计算和选摔分离器出油阀压差时必须敢蔡至管压差,不充许取分离器管路压差4.5.4分离器安全泄放装应采用全启式封闭弹簧安全阀,其规格尺寸按GB150规定确笼。为便于安全阀检修及更换,在安全阀与壳体之间设置闸阀,其安装使用要求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4.6艺接管及开口
4.6.1分离器排液口与最低液位之间距离应大于3倍排液管直径,且不小于200mm4.6.2分离器出气口宜设置在其壳体顶部,4.6.3分离器出液口应安装防涡流板4.6.4分离器的工艺接管应采用法兰联接,4.6.5分离器上不允许使用铸铁金属材料。4.6.6分离器上所有接管不允许用焊接钢管。5制造、检验与验收
分离器制造检验与验收应避遵循SY/T0448一97和GB150的要求,并接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督,在硫化物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分离器,还应符合SY/T0599规定的要求。5.1制造
5.1.1分离器必须由具备压力容器制造资格的工厂制造。5.1.2分离器本身的仪表、管件及其他附件均应在制造广内与分离器成套组装,经调试合格后出厂。
SY/ T 0515--1997
5.1.3安全阀垃中制造厂配套,出厂前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校、定压。5.1.4分离器应有产品铭牌,标明以下内容:制造广名称;
—分离器名称和型号;
容器类别:
设计压力和温度;
最大外形尺寸;
设备重量;
产品编号和制造年月;
制造厂认为需要标明的其他内容。5.2检验与验收
在现场焊接组装后,必须进行焊缝探伤检查和分离器整体水压试验,检查与试验合格后验收。
不随分离器整体出厂的附件和仪表,应由制造厂或代表制造厂单位到现场组装,调试检验合格后验收。
5.2.3用户可按本标准做任何必要调查:以确信制造厂遵守本标准,并可拒收任何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制造厂应为用户提供进行监造的方便条件。5.2.4分离器产品在制造厂或现场试验和捡验中,若有危害性缺陷或所属仪表管件不齐全,用广可以拒收。用户代表对分离器验收合格后,应在出厂验收报告单上签字。6分离器型号
【分离器型式、功能的分类及代号见表4。6.1
表4.分类及代号
型号组成:
结构设计顺序(阿拉伯数字)
设计压力,MPa
简体长虚或高度,m
简体公称直径,m
相分离
注:一个型号只能代表一种分离器产品,当分离器型式、功能、尺寸、结构各项中的任何一项有变动时,都认为是分离器产品有变动,必须编制新的分离器型号,6.3举例:
塑号:WS3.0× 12.8—0.7/1:
SY/ T 0515-1997
表示卧式、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公称直径为3m,筒体长度为12.8m,设计压力0.7MPa第一种结构的设计
型号LE2.0×7.6—0.8/2:
表示立式,气、液两相分离器,公称直径2m,分离器简体高度为7.6m,设计压力为0.8MPa第二种结构设计。
型号Qs9.2—1.0/1:
表示球形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公称直径9,2m,设计压力为1.0MPa,第一种结构设计。AI液体介质资料
原油处理量
原油密度
原油合水盘
水密度
原油发泡程度
SY/ T 0515199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分离骼设计资料
m3/ d;
%(质量比);
kg/m’;
(有、无);
操作条件下原油动力粘度
操作条件下水的动力粘度
水中含H,S
水中含CO2
水中含氧量
是否有段塞流
原油含蜡量
原油含砂量
气体介质资料
气体处理量
标准状态下气体密度
mg/ L;
mg / L;
mg/ L;
Pa·s;
(有、无);
%(质量比):
%(体积比)。
操作条件下气体动力粘度
气体中CO:含量
kg / m;
Pa* s;
%(体积比);
气体中H,S 含量
设计条件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体积比)。
分离器型式:(立式、卧式、球形)分离器功能:(两相,三相)
分离后允许原油含水量
\)水中含油量
缓冲时间
mg / L;
分离后气体带液量是否需要检测h)
分离器是否设有排液泵
控制仪表类型
%(质量比);
(霉、不)
(设、不);
(电动或气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