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0970-2013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YY 0970-2013/ISO 14160: 1998.Sterilization of single- use medic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materials of animal origin-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sterilization by liquid sterilants.
1范围
YY 0970规定了使用液体化学灭菌剂对全部或部分含动物源性材料的- -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灭菌的开发、确认、过程控制和监视的要求。
YY 0970不适用于人体来源的材料。
YY 0970不涉及用于控制整个生产阶段的质量保证体系。
注1:注意用于控制包括灭菌过程在内的整个生产阶段质量体系的标准(见IsSO 9001和IS0 13485或IsO 900和IS0 13488)。
YY 0970不涉及任何选用的灭菌方法对医疗器械使用适宜性的试验.
注2:此类试验是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YY 0970不涉及病毒灭活确认的方法。
注3:在开发含动物源性材料医疗器械加工方法时,由于这些特殊医疗器械生产中所用材料来原的影响,还必考虑液体化学灭蕾剂对潜在病毒污染的影响。对病毒灭活过程确认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本标准不包括这方面的要求,相关内容见EN 12442-3.
注4:通常用于医疗器械中动物组织灭菌的液体化学灭菌制对灭话传播性海绵状脑病[如,牛海绵状胸病(BSE)或
痒病的致病因子可能不起作用,因此不宜用符合本标准的合格确认结果来推断这一-类传播因子已被灭话。
YY 0970不包括医疗器械中灭菌剂残留量的水平。
违5:此类信息见ISO 1453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Quality systems-Model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design,development, production ,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
ISO 9002;1994质量体系 生产,安装和服务 的质量保证模式(Quality systems- Model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productioni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
ISO 11138-1:199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第1 部分:通则(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Biological indicators- Part 1 :General)
ISO 11737-1:1995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方法 第1 部分:产晶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Part 1. Estima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
Iso 13408-1;1998医疗保健产 品的无蘭加工(Aseptic processing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内容
ICS11.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0970--2013/ISO14160:1998
含动物源材料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灭菌
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
与常规控制
Sterilization of single-use medical devices incorporating materials of animalorigin-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sterilization by liquid sterilants(ISO14160:1998,IDT)
2013-10-21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4-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6过程控制和监视
灭菌后产品的放行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南
参考文献
YY0970—2013/ISO14160:199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Y0970—2013/ISO14160:1998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160:1998《含动物源材料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灭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与常规控制》。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18281.1-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1部分:通则(idtISO11138-1:1994)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8,IDT)GB/T19973.1—2005
5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ISO11737-1.1995IDT)
YY/T0567.1--2005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第1部分:通用要求(idtISO13408-1:1998)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8)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检院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平、由少华、张丽梅、冯晓明、陈亮。YY0970—2013/ISO14160:1998
无菌产品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产品。当医疗器械需要以无菌形式供应时,标准要求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在灭菌前将医疗器械上各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降至最低。产品即使是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标准(见ISO13485)规定的条件下生产,灭菌前仍可能会带有微生物,虽然数量较少。此类产品属非无菌产品。灭菌加工的目的是灭活污染的微生物,从而使非无菌产品成为无菌产品。采用用于医疗器械灭菌的物理和/或化学手段灭活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通常遵循一个近似的指数规律,这就意味着无论所施加的灭菌程度如何,微生物的存活总是存在一个有限概率。对于一个给定的灭菌过程,存活概率取决于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还与灭菌过程中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经受灭菌处理过程的产品总体中任何单个产品无法保证绝对无菌,产品总体的无菌水平只能以器械上存活微生物的概率来表示。
ISO9000族标准以及ISO13485规定了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体系的通用要求。ISO9000系列标准把某些不能通过随后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来充分证实其结果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灭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因为其过程的功效不能通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来证实。因此,灭菌过程需在使用前进行确认,过程的性能应进行常规监视,设备需进行维护。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产品经过适当确认并精确受控的灭菌过程,并非是提供产品无菌以及在这方面适合于预期用途可靠保证的唯一因素。还必须注意其他一系列因素,包括所用原材料和/或组件的微生物状态(生物负载)随后的存,以及产品生产,装配和包装环境的控制。医疗器械最带使用的灭菌手段是湿热,干热、辐射和环氧乙烷灭菌。有些含有动物组织的器械可能适合于这些常用的灭菌方法(如羊肠线通常用辐射灭菌),而其他一些器械,如生物心脏瓣膜或组织敷料,则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灭菌过程。目前已经认识到,在这些例外情况下可能需使用其他灭菌手段。液体化学灭菌剂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同其他灭菌方法一样,该过程在作为常规使用之前,需要证实并记录其过程的有效性。
本标准包含了使用液体化学灭菌剂对含动物源性材料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进行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附录A中给出了本标准的应用指南。含有动物组织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常包括与化学试剂接触,这些试剂能显著降低医疗器械的生物负载。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完后,经受一个确定的灭菌过程,本标准规定的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仅适用于这一确定的灭菌过程,而没有考虑其他生物负载降低步骤的杀灭作用。
注:附录A中给出的指南是非强制性的。不作为审核人员的检查清单。1范围
YY0970—2013/ISO14160:1998
含动物源材料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灭菌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
与常规控制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液体化学灭菌剂对全部或部分含动物源性材料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灭菌的开发,确认,过程控制和监规的要求。本标准不适用于人体来源的材料。本标准不涉及用于控制整个生产阶段的质量保证体系。注1:注意用于控制包括灭菌过程在内的整个生产阶段质量体系的标准(见ISO9001和ISO13485或ISO9002和ISO13488)
本标准不涉及任何选用的灭菌方法对医疗器械使用适宜性的试验。注2:此类试验是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本标准不涉及病毒灭活确认的方法。注3:在开发含动物源性材料医疗器械加工方法时,由于这些特殊医疗器械生产中所用材料来源的影用,还必须考虑液体化学灭菌剂对潜在病毒污染的影响。对病毒灭活过程确认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本标准不包括这方面的要求,相关内容见EN12442-3
注4:通常用于医疗器中动物组织灭菌的液体化学灭菌剂对灭活传插性海绵状脑病[如:牛海绵状脑病(BSE)或痒病的致病因子可能不起作用,因此不宜用符合本标准的合格确认结果来推断这一类传播国子已被灭活,本标准不包括医疗器械中灭菌剂残留量的水平,注5:此类信息见ISO1453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Qualitysystems-Model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design,development,production,i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Qualitysystems一Modelforquality assurance in production,i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ISO11138-1:199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1部分:通则(Sterilizationofhealthcareproducts-Biological indicators-Part l:General)ISO11737-1:1995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Microbiological methods-Part l: Estima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
ISO13408-1:1998医疗保健产品的无菌加工(Asepticprocessingofhealthcareproducts)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YY0970—2013/ISO14160:1998
批batch
一定数量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成品,预期或声明采用规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其特性和质量均匀一致。
生物负载bioburden
一件产品和/或包装上的活菌总数。3.3
载体carrier
涂有试验菌的支持材料。
commissioning
试运行
获得形成文件的证据,表明设备按技术规范提供和安装后,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其功能在规定范围之内。
decimal reduction value
降低十倍值
D值Dvalue
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的时间(以min表示)或辐射剂量(以千戈瑞表示)。3.6
exposure time
作用时间
在规定温度和灭菌剂浓度条件下对医疗器械作用的时间。3.7
inactivation
使微生物生长和/或增殖能力丧失的过程。注:本标准中的微生物包括芽孢菌和非芽孢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3.8
染菌载体inoculated carrier
涂覆了规定数量试验菌的载体。3.9
液体化学灭菌剂liquid chemical sterilant具有确定化学配方用于达到无菌状态的溶液或流体。3.10
medical device
医疗器械
制造商预期为下列目的用于人类的单独或者组合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机器、用具、植人物、体外试剂、或校准器、软件、材料或其他物品: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缓解;伤残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替代一人体结构或生理过程的研充、替代、修复或维持:生命的维持;
妊娠的控制;
医疗器械的消毒;
以人体采集样本的体外检查的方式提供医疗信息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的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性能鉴定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YY0970—2013/ISO14160:1998
获得并形成文件的证据,表明设备在试运行后按照过程规范进行操作时,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灭菌前计数presterilization count灭菌前的活菌计数。
产品适用性productcompatibility在对产品无损害作用的情说下,灭菌过程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过程开发processdevelopment
根据产品/包装/被灭菌物品摆放方式和/或设备限度来确定灭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研究程序。重新确认revalidation
重复部分或全部确认的试验要求,以再次证实过程的可靠性。无菌状态sterility
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
注:这种无微生物存活的绝对提法实际上是无法证实的(见3.18灭菌)。3.17
无蕾sterile
无存活微生物。
注:这种无微生物存活的绝对提法实际上是无法证实的见3.18灭菌)。3.18
灭菌sterilization
使产品无任何类型存活微生物的确认过的过程。注:在灭菌过程中,微生物的死亡规律以指数函数表示。因此,任何单件产品上存活微生物的存在可用概率表示。该概率可减少到很低,但不可能到零。该概率可用无菌保证水平(SAL)表示,通常用10-表示。3.19
storage solution
贮存液
用于保存最终使用状态医疗器械的液体。3.20
确认validation
对获取,记录和整理所需数据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表明某个过程可持续生产符合预定技术规范的产品。
注:对于减体化学灭菌剂灭菌,确认包括试运行和性能整定的全过程。3.21
活菌计数
viable count
在规定的培养条件下,通过单个菌落的生长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注:单个菌着不一定来源于一个活的微生物。3
YY0970-2013/ISO14160.1998
4总则
4.1生产过程控制
应建立并控制生产过程,以保持灭菌前计数在规定限度之内。注1:采用符合ISO13485或ISO13488的质量体系以满足这一要求。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体系,以控制动物源性原始材料来源注2:ISO12442-2规定了有关动物材料来源、收集和处置的控制。应有效执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说明,文件和记录应经过指定人员(见4.2)的评审和批准。
4.2人员
应由符合ISO9001或ISO9002规定的有资格的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见4.4)、使用液体化学灭菌剂进行灭菌确认(见第5章)和常规控制(见第6章)以及产品的放行。4.3校准
应为灭菌过程确认和常规控制所用的全部控制、指示和记录仪器建立一个有效的校准系统,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该体系应符合ISO9001或ISO9002的要求。4.4设备维护
应按照形成文件的程序去策划和执行预防性维护,应规定每项策划的维护任务程序和维护频次,并形成文件。
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并加以记录,否则不能用于医疗器械灭菌。应按照ISO9001或ISO9002的规定保留维护记录。应由一名指定人员(见4.2)定期评审维护计划、维护程序和维护记录。4.5过程开发和产品适用性
4.5.1应规定在引人新产品、新包装、新灭菌摆放方式或新的灭菌过程,或这些方面发生改变前,灭菌过程需要得到确认并形成文件。证明与以往确认过的产品、包装或被灭菌物品的摆放方式具有等效性,应认为符合本条的要求。任何等效性证明均应形成文件。
注:规定的灭菌过程可包含用多种液体化学灭菌剂分别进行处理。4.5.2产品及其包装的设计应能使其与液体化学灭菌剂接触,且灭菌剂的残留量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水平。应识别出产品上最难灭菌的部位。4.5.3应证实灭菌过程不对产品使用或其包装产生不良影响并形成文件。如果允许再次灭菌,应评价该过程的效果并形成文件。
5确认
5.1总则
确认程序应形成文件,并应保留每项确认记录(见5.4.1)。4
5.2试运行
试运行应证实用于灭菌过程的设备符合其规范要求。5.3性能监定
5.3.1性能鉴定应证实灭菌过程具有:YY0970—2013/IS014160.1998
a)对有代表性范围内的微生物有适当的杀灭作用(见5.3.5,5.3.6和A.5)。b)确定的处理参数(如:时间、温度、液体化学灭菌剂浓度、pH)能在全过程中得到控制。5.3.2性能鉴定应考虑针对产品最难灭菌的部分来进行,如4.5.2中规定。5.3.3应按ISO11737-1的要求确定产品灭菌前的计数。5.3.4在进行性能鉴定之前,应对培养存活菌之前中和液体化学灭菌剂的方法进行确认,该方法本身不应对结果解释产生不良影响。5.3.5应确定过程规范中最低微生物灭活的条件组合,并应在性能鉴定中使用此条件组合。5.3.6'微生物性能鉴定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a)筛选试验,用于识别对灭菌过程具有高抵抗力的微生物(见A.4.2.3)。b)灭活动力学的确定。
包括对被识别为对灭菌过程具有高抵抗力的微生物建立其存活对数曲线,该灭活曲线至少包括5个且数量至少降低于倍的点(另见A.4.2.4.1和A.4.2.5)。若产品不适合于上述过程,可使用A.4.2.4.2中规定的最大可能数法(MPN法),应说明理由并形成文件。微生物应被置于能代表医疗器械的载体材料上经受灭菌过程。c)对灭菌前微生物计数灭活的评定,其方法是将其引人到组织载体上生长。所采用的微生物范围,除生物负载中所包括的那部分微生物之外,还应包括对灭菌过程具有已知高抵抗力的微生物。在任何情况下,其抗力应等同于符合ISO11138-1要求的枯草芽孢杆菌(见表A.2)。注:在这一试验的设计过程中,宜考虑微生物污染和/或非微生物污染的水平以及重复试验间的差异,5.3.7灭菌过程的作用时间应不少于D[6十log1。100十B),D是指在性能鉴定过程中所确定的最高抗力微生物的D值,B是指按ISO11737-1要求估计出的生物负载值。注:本条文这一规定提供了至少1×10-的微生物存活概率。EN556规定这是标注无菌的量终灭菌器械的要求(见参考文献)。
5.3.8如果在灭菌过程完成后对医疗器械进行无菌转移,则:a)应按照相应的标准对产品组件(如:容器、贮存液)的灭菌过程进行确认和常规控制:b)应按照ISO13408(见A.4.2.7)的要求对液体化学剂灭菌后的转移程序进行确认。5.4确认证书
5.4.1应以文件形式出具确认报告,包括全部确认过程的结果。报告应由负责编制,审核和批准的指定人员进行签署,并应按ISO9001或ISO9002中规定的要求保存确认报告。5.4.2确认报告应包括或引用形成文件的液体化学灭菌剂过程规范,该过程规范应规定所确认的医疗器械,并应详述以下方面(适当时包括各值和充差):a)生物负载估测的频次,方法以及作用限制;制备液体化学灭菌剂和容器以及进行无菌转移的环境规范(见5.3.8);b)
授权可从事无菌转移人员的培训以及人员证书的批准准则(见5.3.8);d)
确保液体化学灭菌剂溶液中无活菌的方法(见A.6):e)
液体化学灭菌剂配方,包括其组分规范;液体化学灭菌剂的pH;
YY0970-2013/ISO14160:1998
灭菌过程之后,液体化学灭菌剂在化学浓度和/或微生物活性方面所需的残留活性:产品与液体化学灭菌剂接触所用容器的规范,包括构成材料、大小以及适用的所有预处理的详h)
细说明;
每单位体积液体化学灭菌剂可灭菌产品的数量;灭菌作用时间;
灭菌温度;
过程开发中测定的其他关键过程变量:1)Www.bzxZ.net
m)存放灭菌后产品贮存液的灭菌方法(见5.3.8)。5.4.3如对某一具体器械的确认也适合于其他器械,其理由应形成文件。5.5重新确认
5.5.1应至少每年对确认和随后的重新确认数据进行评审,对是否需要重新确认应说明理由并形成文件。
除非有足够的数据证实灭菌过程的持续适宜性,否则应进行重新确认。确认和重新确认数据的评审程序应形成文件,并应保留重新确认的记录。5.5.2重新确认报告应形成文件。该报告应由负责编制、审核和批准该原始确认报告的同一机构/组织的指定人员进行签署(见5.4.1)。6过程控制和监视
6.1应按ISO11737-1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估计生物负载。如果在灭菌前计数的常规估计中分离出一种在以往的性能鉴定时未曾研究过的微生物,应对其进行5.3.5中的步骤。6.2应记录并保留每一批灭菌产品的数据,以证实符合灭菌过程规范。这些数据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适宜时,最终容器灭菌过程中被监视的变量;a)
适宜时,贮存液灭菌过程中被监视的变量:b)
液体化学灭菌剂的最初化学浓度和pH;液体化学灭菌剂制备过程中被监视的参数:d)
适宜时,溶液除菌过滤器的完整试验结果:e)
作用时间:
作用时间过程中的温度;
适宜时,无菌转移过程中环境监视的结果:h)
下列人员的识别:
1)制备贮存液和液体化学灭菌剂溶液的人员;2)控制灭菌过程的人员:和
3)适宜时,进行无菌转移的人员;灭菌产品的编号(或其他唯一性识别)。j
3对使用液体化学灭菌剂进行灭菌后的每批医疗器械,应检验以下各项是否有活菌的存在:6.3
化学灭菌剂液;
忙存液,适用时;
以下至少一项:
1)成品:
2)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但是不合格的产品:或6
YY0970—2013/ISO14160:1998
3)证明能代表该医疗器械并已经过全部生产过程的分离的动物组织。6.4对每批医疗器械,应对
a)液体化学灭菌剂,或
b)灭菌过程后剩余的液体化学灭菌剂溶液。用一个接种了符合ISO11138-1要求,已知对灭菌过程具有高抵抗力的微生物(正如性能鉴定中所识别的,见5.3)至少10°的动物组织载体,在与该批医疗器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挑战试验。注:试验时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生产设备污染风险降至最低,6.5如果采用不适合于将试验菌引人灭菌容器或生产环境中的规模化液体化学灭菌过程,而互a)液体化学灭菌剂的化学组成与其杀微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并且b)按6.4进行检验至少30批医疗器械的灭菌过程未出现不合格;则可不必再持续进行6.4中所规定的试验,而应在灭菌过程结束后对剩余的液体化学灭菌剂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以证明符合过程规范的限度。注:30批这一数值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即不合格达到0.95的置信水平(α:0.05)和0.9的置信区间的二项式分布。
6.6从6.2、6.3和6.4或6.5所得的结果,应作为允许产品无菌放行证据的组成部分,并应作为灭菌记录的组成部分予以保留。
6.7所有记录应按ISO9001或ISO9002规定予以保留。灭菌后产品的放行
7.1对给定的灭菌过程是否符合要求的准则应形成文件,这些准则应包括:a)过程规范的符合性:和
b)在微生物试验中(见6.3和6.4),培养后无微生物生长。7.2如果发生下列情况:
a过程变量在文件规定的允差之外:或b)微生物试验(见6.3和6.4)培养后,表明有微生物生长。则应认为给定的灭菌过程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应按ISO9001或ISO9002的规定进行处置。YY0970—2013/ISO14160:1998
A.1引言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不作为评定是否符合本标准的检查清单。为达到与规定的要求的符合性,本指南给出了公认的合适的解释和方法。本指南用以帮助对本标准的统一理解和执行,也可使用本指南之外的方法,但宜证实所采用的这些方法能有效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指南不拟详细论述,而是只给出宜引起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指南举例说明了怎样符合要求,以及如何认可其他能获得相同结果的方法来满足要求,同时给出了怎样符合要求的一般性建议,并针对不熟悉医疗器械灭菌的人员不易引起重视的方面给出了提示。与本附录中的指南相对应的本标准条文在方括号中给出。A.2人员[4.2]
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的资格、培训和经验水平取决于其所从事的工作。ISO9004-1中给出了质量保证体系组成部分中培训方面的总体指南。宜对具有以下职责的人员进行特定的资格培训:—微生物学试验:
一兽医微生物学:
—化学分析和配方·
—设备安装:
—设备维护:
——物理性能鉴定;
一一常规灭菌器的操作:
一校准;
——过程设计:
—设备规范;
一一无菌加工。
A.3过程开发和产品适用性[4.5]A.3.1一个特定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需要建立一个对医疗器械既有效又适用的过程,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在确定和/或优化灭菌过程实验的同时,就可开展产品适用性的最初研究。ISO9001和ISO134.85中规定了包括医疗器械设计在内的质量体系的要求。A.3.2在液体化学灭菌过程中,产品可能会承受环境压力,也可能会与所用的液体化学灭菌剂反应,因此产品的设计宜确保,在预计的灭菌条件范围内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A.3.3选择医疗器械灭菌过程时,宜将影响过程功效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考虑因素可包括(另见第1章的注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